社会实践日记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社会实践日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社会实践日记

日记写作在初中作文教学的运用

摘要:因为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普遍不丰富,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喜欢虚构情节,造成文章“空洞”、读而无味。针对这种现象,许多老师为了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开始鼓励学生写日记。日记写作让学生记录自己生活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助于学生对生活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日记写作的习惯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品味自己生活,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日记写作;初中;作文教学;运用

没有步入社会的初中生才刚刚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没有太多的生活阅历,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写作训练,要想在初中阶段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需要更多的写作机会和经验的积累,因此,培养学生日记写作习惯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坚持训练和经验总结一步步的完成。所以老师应当鼓励学生日记写作,为学生日记写作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填自己的知识空缺,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不过,当今初中生的学业负担逐渐加大,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之余很难再抽出时间来写作,有的人会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不写,使得日记写作的作用大打折扣,收效也不明显。因此,本文对如何引导写生培养日记写作的问题作出分析研究。

一、激励学生写日记,参与更多社会实践

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发现美的眼睛,就会发觉生活本身其实是丰富多彩。但是许多初中生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点,他们往往会觉得日常生活是单调的,没什么可写的,这也是导致一部分学生抗拒写日记的原因,这一部分学生往往为了完成写作而写作,会在日记中添加一些“空洞”的内容凑字数。显然,这样的写日记过程并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与布置日记训练的教学目标相违背。为了能改善这类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写日记,教会学生写日记的基本方法。不仅如此,为了能让学生能有更多的东西可见,应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引导性地培养学生发现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让他们知道其实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值得写的东西。教师还要教导学生热爱生活,如果对生活都不热爱,那么日记写作中的语言也不会生动起来,写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对生活的想法,对自己的愿望写下来,对生活和未来有憧憬,日记写作的语言才会变得优美。比如,有的学生会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愿望,这些愿望有时候不容易达到,有时候会因为外界的因素而无法实现,学生在日记写作中的文字会是枯燥无味的,表现出一种压抑难过的感情,教师应该批改日记的时候及时发现,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疏解压力,与学生加强交流,如此一来,在减少学生的烦恼同时,培养学生对生活、未来的热爱之情,学生会更愿意写作日记,写出更加积极乐观、语言优美的文章。

二、教师在学生写日记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根据许多初中生的实际写作情况,学生往往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仅仅是把事情重新复述了一遍,即便有时候老师发现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通过进一步的辨认也会发现这些观点只不过是从别处照搬过来的,并非学生自己的内心所想,这样写出来的日记不仅显得有些“流水账”式的敷衍,而且内容空洞,没有闪光点,这也是日记写作训练中常见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学生日记写作的过程中加以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新年的时候学生喜欢把自己拜年的过程总结性地写下来,但是往往不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文字干瘪无味。要让学生能用更加生动的语言表达出对新年的喜庆和快乐,教师应该懂得在写作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会用更多的细节描写,学会用修辞增加语言的生动性等,教授学生基本的写作手法,拓宽学生写作的思路和纬度,让他们学会在日志中表达自己的新鲜观点。这些问题是许多学生在日记的过程中都存在的,学生会不自觉地把最近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下来,但是受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能力,无法主动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作为写作教学中的风向标,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评价、修改自己的日记,在原来的基础上,教会学生用更生动的语言和手法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从而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也能让学生能够更加热衷日记写作。

阅读全文

生活化德育的实施

一、社团与读书活动是德育生活化载体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仅仅依靠课堂的说教是行不通的,是空洞无物的,没有任何的说服力。德育必须要付诸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一种教育的载体。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开展社团与读书活动是最好的途径。开展社团与读书活动的途径有五种:一是积极参加社会演出。学校合唱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各级政府组织的文艺演出,锻炼学生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二是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利用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我校就成立了“枫苑文学社”“校篮球队”“校足球队”“校合唱队”“校管弦乐队”“棋艺室”“校书画协会”,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生活化的途径。三是在教学区设立开放书架。学校可利用教学楼的大厅和走道,设立开放书架,摆放学生乐于阅读的名著、杂志、报纸,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阅读书籍的便利,而且约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四是在教室内外墙壁,制作文化长廊。文化长廊由各班自行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可以展示班级形象,又可播报班级重大新闻事件,抑或介绍文化知识、文化动态,这对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十分有利。五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我校在高一级开展《论语》诵读活动,高二级开展《中庸》诵读活动,高三级进行红色经典诵读。每周星期三,语文教师利用晨会进行经典解读。

二、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是德育生活化的手段

开展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犹如同事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在校学生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未来就会处理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互助学习小组是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在开展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时,由于学生在小组中工作性质在不断变化,学生的职责也要呈现动态的变化,不能静态固化。学习小组应以6至8人为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轮流做发言人与秘书。小组组长要轮流担当。在课堂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在班级、学校开展的一切活动,如卫生清洁、体育活动等方面,都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呈现,这样便于学生交流,增进友谊,学会交流交际,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心理辅导是德育生活化的延伸

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都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在千方百计的开辟心理疏导咨询的途径。学校在心理辅导的途径上,有三种方法是可采用的:一是开设好心理辅导课。学校要根据素质教育思想,每周安排一学时的心理辅导课,让学生接受心理知识的学习,养成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素养,心理辅导课要结合案例进行学习,内容要充实,实例要新鲜,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二是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并请专门的心理教师担任课程,负责平时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心理室的布局要合理、温馨,有安全感。三是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让每一个任课教师辅导一位学困生。学困生的发展状况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教师负责其心理工作。

四、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生活化的补充

阅读全文

小学生日记教学中的人格素养

一、小学生日记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开展日记教学,则是将小学生特有的形象思维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小学生务实写作。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编入有日记,比如《雷锋日记二则》就可以作为日记写作的范文。本课的重点内容虽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作为日记的写作手法,可以用来作为日记写作的标准案例,学习日记的格式和写作的方法。日记,虽然是每一天所发生的事情的真实记录,但主要是对于所发生事物的提炼。在每一天的所见所闻中,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物记录下来,将自己的主观思维渗透于其中,形成了一种创作。语文教学通过小学生日记,可以了解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关注的社会焦点以及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基点,运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将思维理解力上升到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小学生针对于各种现象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力进行判断,从而塑造健康的人格。语文教学的日记教学目的,则是让小学生的道德层次得以提升。

二、小学生日记教学的作用

(一)小学生日记教学可以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

日记写作是小学生作文写作的起步阶段。强化日记写作,不仅可以引导小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将每一天的典型事物记录下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是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写日记的一种方式。然而进入到具体操作阶段,就要采用恰当的引导方式,让小学生觉得写日记不仅仅是记录,并快乐着。随着小学生思想的深入,对于事物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就会将更多的情感融入到日记当中,形成了思想。如这一篇日记。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起得特别早。看到厨房有一些青菜没有洗呢,就心想,这一会妈妈一定去早市了,我莫不如就把青菜洗干净了。我把菜放到洗菜盆中,就学着妈妈平小学生日记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素养的途径探析徐桂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江苏苏州215134)摘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小学教育的目的是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提升审美层次,以逐步健全人格。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小学生人格培养的责任,而日记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论文试图从小学生日记教学中探索培养小学生人格素养的途径。关键词:小学生;日记教学;人格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4)04-0240-02时洗菜的样子,接一些水,仔细地洗起来。突然,发现有一只青虫在菜叶上趴着,没有要离开的样子,而似乎很享受在水中的乐趣当日记写作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小学生就会更为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并从中体会到乐趣,而所记录下来的则不仅仅是事情本身,而更多的是心境的表露。通过记录生活而将真情吐露出来,甚至于对于人生的感悟溢于言表,小学生的思想就从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出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日记写作要格外关注,并在尊重小学生思维习惯和写作习惯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按照正确的写作方式记录生活。因此,语文教学的作用是对于小学生日记写作的训练,并以此作为日记教学目标。日记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自己融入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日记教学中,则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让学生走出自己狭小的生活空间,走入自然和社会当中,寻找生活的真谛。

(二)小学生日记教学可以促进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日记写作,首先是小学生自由自在地写作,一方面可以让小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学生写日记的一种方式。当日记教学在课堂上展开的时候,就意味着日记成为了师生交流的桥梁。日记是学生自己的思维空间,但是日记教学则是要将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开,将其作为重要的载体,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其他的作文写作相比,日记中所呈现的是个人的生活情境、是个人情感和体会,同时也是学生观察事物、积累素材,将自己的思想上升到更高层面的过程。语文教师则要懂得因势利导,从学生的日记中找到学生的思想,具有针对性地引导。在课堂习作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日记,针对于同样的选材,让其他的小学生以类似的生活题材写作,并展开讨论,学生则会无拘无束地放开写作,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日记的写作技能,同时提高了语文作文写作能力。学生要把日记写好,就要深入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将真情实感记录下来。小学生还会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将日记写作带入到自己的自由空间当中,使得描写的对象更为生动有趣。以具体的实例作为素材,以日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写日记的过程,同时也是作文创作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写作习惯的过程。当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的时候,写作的内容就会进一步升华,理想、信念以及对于生活的感悟就会通过真实的生活记录中流露出来。日记的内容是学生心灵的窗口。语文教师通过这第一手材料,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理想和信念以及思想动态,教师对于日记的内容深入领会,并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日记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学生的真实生活写照,也反映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会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而灵活地运用起来,并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地深化,从而综合成为属于自己的知识。日记写作,是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阅读全文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认识的误区及策略

一、大学生对社会实践认识的误区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场所,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尽一致。按各类调查数据显示,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岗位的适应和胜任也不够理想。鉴于此,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经过30年左右的发展,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已为众多大学生所接受,社会实践对社会的影响也有目共睹。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及早接触社会,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这些年以来,社会实践逐渐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以及因此而导致的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产生的认识误区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亟需社会实践的各级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力寻求解决之对策,以期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理应发挥的作用。现阶段,各高校在寒暑假前会按照团中央、团省委的统一部署落实本校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为了全面实现教育成效,高校一般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该活动。但是由于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足够资金的支撑、相应经验的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以及规范的考核等原因,往往导致部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不能得到很好地锻炼,相反,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采取了不诚信的手段和方式,以至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产生了误区。

误区一、社会实践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虽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那么多年轻的大学生在假期一下子涌入社会,面对社会提供的有限的实践资源和机会,他们如何才能受到教育、增长才干、作出贡献在目前确实还是个问题。不少单位出于安全等原因拒绝提供大学生实践的机会,这使不少大学生意识到自己并不被社会接纳进行实践,而是学校要求他们去社会实践的。因而产生消极对待社会实践的心理。

误区二、社会实践是搞形式主义。社会实践工作往往以落实团中央、团省委的任务为首要目的,由高校里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队伍来落实。因为缺少其他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不少高校的社会实践与专业教学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往往为了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加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贯任务繁重,不能保证辅导员有足够的精力去对全过程进行检查指导,因而容易导致社会实践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始,草草率率地结束。另外,各级组织对社会实践成果的考核都涉及到媒体宣传的效果和力度,这就导致了轻过程重结果的实践模式。不少大学生到一个地方开展实践活动,事情不一定做好但照片一定会拍好,甚至活动还无进展,媒体的宣传报道已经出来了。这些都给大学生留下了社会实践是搞形式主义的印象。

误区三、社会实践考核可以随便应付。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也即保证社会实践的参与率,一般高校会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字数、格式提交社会实践报告。有些高校形成了更为周全的考核体系,还要求学生提供若干篇的社会实践日记、活动图片等。这样的考核方式类似于书面作业,我们的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是在作业堆里长大的,面对这样的考核方式即心存抵触又善于应付。不少学生在老师通知交实践报告时才开始参考同学或者网络着手去写。而高校辅导员人手紧任务重,要想一一甄别报告内容虚实并给出合理成绩是相当困难的,通常只要报告或者日记的字数、内容看起来大差不差就准予通过。这就给学生留下考核可以随便应付的印象。

二、认识误区产生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的分析

(一)认识误区产生的原因。

阅读全文

社会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化,但是社会实践的安排却没有跟上进度,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正确的指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脱节,课堂教学的内容未能服务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最终也未回归到课堂。第二,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不足。高职院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偏向于理论教学,而且学校缺乏相应的鼓励机制,导致教师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敷衍了事。

二、社会实践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只有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共同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知识面决定着学生思想的深度和广度,知识面越广泛,学生越容易形成自己的思想。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社会经历,增加知识储备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要打破专业知识和思维定势对学生思想的束缚。社会实践就是打破专业束缚的重要手段,将教学活动拓宽到了社会层面,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到更多非专业性的东西。通过社会实践培养了高职院校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意意识和创新能力。

2.大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有赖于社会实践。当代大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较少,主要的活动范围仅局限在学校和家庭。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宽裕,许多事情都不需要亲自动手,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偏弱。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生活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题,必须独立解决这些难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中,学生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个人魅力。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学生自己的事,需要学生自行控制进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决策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增强了专业学习能力,完善了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较强的服务意识,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如何让社会实践切实服务于大学生的培养

高职院校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要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高职院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提高自身校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提高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的效果。

阅读全文

新课程背景下关于教师反思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摘  要:反思是指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通过问卷调查和教育叙事反馈反思存在的问题:如反思的意识,反思的深度与广度,反思的外部帮助和自身的努力等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反思策略,加强反思意识的培养;重视反思理论的指导;创设有利的反思环境;提高自主的反思能力等。期望教师能充分运用反思加速自身专业发展。

关键词:反思  调查  策略

        新课程改革如果没有引发教师的观念和行为的变化,那么很难说它是深刻的;如果没有促进教师自身的主动适应与自主发展,那么也很难说它是有实际成效的,而教师进行自主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反思。反思是指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那么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教师反思进行的实际情况如何呢?笔者对此做了调查。

        一、关于教师“反思”情况的调查

        1、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等五所学省市重点中学部分教师,共取样56人,全部有效,调查结果如下:

        表1:对反思运用情况的认识

阅读全文

探究中学语文写作的方法

一、立足教材,汲取养分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古往今来的文章典范,所以,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些优秀作品中美妙的语言、熟练的技巧、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内涵,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范文的写作技巧,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另外,在讲读课文时,教师要将范文中的内容传达给学生,让它们成为写作素材,如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名人故事、诗词典故等。

二、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写作要想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要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点点滴滴,逐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为写作积累原始材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解析生活,观察事物,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校园和家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用心体验、观察、思考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加强练笔,提高能力

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课程进度,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内容可以包括校园、家庭、社会,同时还要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以及各种人和事,帮助学生增加积累,并以此作为参照和模仿的对象进行再创作。必要时,学生还要学会写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积累典型素材,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评语,加强交流

阅读全文

语文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和文化精髓,是兴国之魂。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起到一种有效的积极作用,对初中生的教育意义重大。本文从语文教师的行为示范、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等方面阐释了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确立,他们的知识面得以扩大,独立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个人视野变得开阔,对一切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有着广泛涉猎的浓厚兴趣,个人的能力也得以充分发挥。而在此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语文学科占据了课程的主导地位,在课程分配的时间和分量上都有着其他学科无法超越的优势。语文课程除了教授他们最主要的语言文字等基本知识之外,其重要功能就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因此语文学科特有的知识性、实践性、文学性、美育性等特点,使得语文学科成为重要的培育和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载体。正因为这个作用,语文课程教学就应充分发挥其重要功能,在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使得语文教学对象的青少年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不可偏废的属性,对于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青少年对祖国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先天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外,还要着重进行青少年的价值观培育。

一、初中语文教师行为示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圈大部分都在学校内部,而教师在青少年的学校交际圈中占着重要分量,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因此,要提高初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首先必须让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确保教育的正确方向。教师在与学生日常的接触交流中,要坚持言行一致,除了在课堂上渗透价值观教育外,更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让每位学生都能感知它、领悟他,从而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价值观教育的优势。十八大后国家首次凝练了12个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概括。其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首先,语文教师要加强自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通过各种书籍刊物学习、各种会议精神的落实,领会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并能解疑答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遵循基本的教师职业操守,然而,现实中有一些教师做得远远不够,更谈不上给学生做好示范引领作用。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自我素养的提高,正确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符合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其次,在认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还要做到知行合一,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从小到大,教师一直都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听老师怎样讲,更会看老师怎样做。在学校里,从小学生就会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思想教育氛围中接受教育。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容易受到社会诸多阴暗面的影响,思想发生偏激,最终直接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不自觉地将这种阴暗面或偏激思想传染给学生,对学生的消极影响难以估量。所以,从学校的管理层面来讲,要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思想文化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情操,建立实施品行操守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教师中出现的不良思想问题并妥善解决,以免学生深受其难。初中学生只有真正切身感受到教师身上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观察到教师良好的品行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才会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各种教诲,从而学习、效仿,进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和日常行为,并真正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细化,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马克思主义,形成自我内心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