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社会经济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
摘要:经济法是我国一项基本法律,在我国法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法主要是以国家总体经济增长与发展为出发点,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功能,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经济法加以重视,尤其是要对经济法中的社会功能进行充分了解,为此,本文主要对其社会经济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济法;社会经济功能
在我国,每一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目的。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法已经成为一个单独法律部门,经济法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指导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对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节约交易费用功能
所谓交易费用,主要是人与人在进行交易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通常情况下,在进行交易之前,都要在明确交易伙伴、地点、产品等基础上,在对费用方面进行预算和确定[1]。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多种,不仅包括双方缔约成本的费用、监督中所产生的费用,而且还包括双方一旦不履行相关规定所产生的费用。为了最大限度节约交易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必须充分发挥经济的法的社会经济功能,这就需要在进行经济交易活动时,双方要始终以经济法为基准,并且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经济法的相关规定与标准。以经济法为基准,主要是按照消费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有关法律机构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确保这些信息的真实性,通过这种法律形式不仅可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而且还大大节约了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查找和收集有关信息的成本费用,进而降低了总经费,对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要求所有的经济活动需要符合相关经济法的规定,主要是指经济法在某方面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具有价值的信息,具有调节人与人关系和人与经济关系的作用,重要的是通过一定的人际关系可以降低交易的费用。
二、能够对经济利益进行分配
经济法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息息相关。在实际活动中,经济法的运用,不仅规定了活动双方的义务,而且也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经济主体利益的分配。该项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资源与资格的分配,主要是指由于参与活动获得的资格不一样,所以利益分配的程度也是存在差异的。另一个是直接干预分配层面,主要是指针对不同的分配对象,根据经济法的相关规定与标准,对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相对来说,这种分配方式比较公平,通过对主体经济利益进行衡量,提升了分配的公平性。
经济法社会经济功能分析
摘要:
在民商法因自身局限性而难以克服市场经济自身漏洞的社会大前提下,经济法为社会经济功能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建立在以民商法作为基石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经济法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由企业追求个体平等所应具备的权利到国家干预、宏观调控的历史过程。在此,笔者将探讨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我国现有经济法的缺陷及完善措施。
关键词:
国家干预;市场调节;民商法;社会经济功能
就现在社会背景看,经济法作为一个已被确立的单独法律部门,其所涵括的大量由国家正式颁布并严格施行的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法法律针对国家经济调节等问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
经济法作为我国现有的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可以涵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经济茶文化研究
摘要:
茶文化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礼之类清新淡雅的片断是人类悠久流长历史中沉淀下的一朵瑰宝,大唐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下,茶文化在社会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论文主要从茶的起源、发展及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内容,研究其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及对其他领域的连带作用,引起人们以对本民族文化的共鸣。唐朝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因而对茶饮文化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继而出现的陆羽《茶经》等文字著作是对茶文化发展从饮食到文化的高度总结和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烹煮、品饮乃至于茶具、习俗,使茶文化从纯技艺升华为精神文化,并集中体现在茶道文化这一次生的文化形式,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流芳全世界。
关键词:
唐代;茶文化;茶经
1.绪论
茶文化广义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即茶具、茶馆、运茶、制茶、茶道、茶政、茶礼、茶艺等等,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指其人文科学内容。而本论文则从广义的方向入手来研究中国唐代社会经济对茶文化的推动以及茶文化对后世之影响。从茶物质开始,在延伸至与其相关的人文精神素养。“茶文化是茶的物质产生和饮品利用过程的物质、记忆以及形成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包含物质层面,技艺层面和精神层面。”[1]随着唐代疆域的扩大,饮茶文化也逐渐从南方传播开来。直至边疆地区,对后世在经济、文化、名俗乃至于民族融合上影响深远。如唐代有言:“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2]可见,饮茶、贩茶在唐之前已经广为流传与普及。饮茶的起源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乃至上古,唐代以前并无“茶”字,只有“荼”的记载。茶圣陆羽首先提出了茶的起源是“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至于全民品茶,论茶,斗茶,将茶发展出其专属的文化品位,则源自于唐朝,它起到了加强经济、融合文化、丰富艺术、促进交流、开源国库的作用,有着无法预计的社会提升作用和效果。
2.唐代社会经济对茶文化的推动
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推行,其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运用法律制约是重要的管理手段。作为我国经济领域的重要法律,经济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对当前经济发展的直接反映,并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具备社会经济的功能。
【关键词】经济法;社会经济功能;探究
社会关系的发展推动了法的进步,使得法律进程加快,完善了法律体系。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因为市场调节的弊端,所以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必须要运用法律来调控经济发展。因此,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发挥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导向作用,积极探讨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
1.1内涵
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是指制定的经济活动行为规范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而其实施的保障就是国家层面的手段,最终推动社会经济的积极发展[1]。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社会经济功能是法律本质的体现,经济法的制定目的是调整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第二是发挥的功能作用对象明确,指我国目前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
1.2主要内容
物流经济对社会经济影响分析3篇
物流经济对社会经济影响篇1
一、引言
随着人类生产与交换经济活动的诞生与发展,物流经济也随之产生与发展。物流概念创建于1918年,当时称为“及时送货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到1921年,物流经济迅速发展并影响着全球经济。少数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其物流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物流产业对社会扩大再生产、货物流通起着很大地推动作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物流经济发展历程及现状,探究其运行环节、运行系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二、物流经济对社会经济影响现状
新兴的物流经济成为经济领域的重点和焦点,备受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传统的物流经济与现代物流经济有着巨大不同,现代物流经济是从传统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又在原来经营领域广度和深度基础上有更大突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通、科技、人才资源、信息技术条件都日趋成熟,也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搭建了便捷的平台。物流产业焦聚、投资乘数增加、技术转移和拓展、经济腹地扩大,保证了物流经济增长。由商业、运输业、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就业等产业的发展,促使了仓库储存、物流运输、货物加工和配送、货物装卸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型产业链,优化了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国内需求,也为青年创业提供契机,为社会经济带来发展和繁荣。
三、物流经济存在的问题
1.物流信息平台不完善,配送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牧区社会经济发展路径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倡议不仅对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而对于青海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新时代下发展青海牧区的社会经济并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而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结构;一带一路;新时代
青海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乎着青海省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同时要立足于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念,推动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1青海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1地理位置
青海牧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较大,空气稀薄,甚至有些地区严重缺氧。特殊的地理位置限制着当地某些产业的发展,但也成就了一些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的牧民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是这些收入是微薄的,很难支持牧民开展其他产业。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给当地牧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不是说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而无法发展经济。牧区经济的发展还是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独特优势资源,克服自然原因大力发展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牧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摆脱贫困落后的社会面貌。
1.2传统观念的因素
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摘要】探讨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28名大学生,分别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查表(SESQ)、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SES)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测量大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决策困难、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结果:SESQ得分与CDDQ总分负相关(r=-013,P<001),SESQ得分与CDSE总分正相关(r=019,P<001),CDSE总分与CDDQ总分负相关(r=-054,P<001)。CDSE总分在SESQ得分和CDDQ总分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71%;CDRISC总分调节了SESQ得分和CDSE总分的关系(β=006,P<005)。结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决策困难的负相关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而心理韧性可以调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
【关键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决策困难;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心理韧性;大学生
探索、选择和承诺于某个职业是大学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并做出明智的职业决策。职业决策过程中各种困难的存在,使得职业决策成为人生中最具挑战性的决策之一。职业决策困难被定义为“个体做出职业决策时遇到的困难,包括决策过程之前、之中和之后需要处理的所有问题和挑战”[1],主要表现为决策前的准备不足、决策过程中的信息缺乏以及信息不一致[2]。为应对职业决策困难,探究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成为职业心理学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影响因素的探讨大多集中于决策者的个体因素[34],影响职业决策困难的情境因素特别是家庭因素却未得到应有重视。职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家庭是个体职业决策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集体主义文化中[5]。在家庭因素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status,SES)是预测个体发展差异的重要环境因素,它隶属于家庭因素中的结构性变量,常以父母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父母职业阶层作为测量指标,代表了家庭的社会和经济资源[6]。在中国文化中,青少年的职业决策通常被认为是家庭问题[7]。了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在理论层面有助于深入理解职业决策困难的发生机制,在实践层面也可以为高校开展有针对性、更有效的职业生涯辅导提供指导。由Lent,Brown和Hackett于1994年提出的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ocialcognitivecareertheory,SCCT)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个体职业决策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直接影响个体职业决策行为,如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较高的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和物质资源以及校外实践的机会[8],从而有效减少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困难。研究发现,来自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信息和技能[9],他们往往不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取得职业成就的过程中感知到的障碍水平较高[10]。而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个体则,表现出更多的职业准备行为[5],体验到较低的职业障碍[11]。尽管从上述研究结果可推导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但明确考察两者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将直接关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个体职业决策困难之间的关系。根据SCCT,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地位)是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信念从而作用于个体的职业决策行为。已有研究也支持三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一方面,大学生做出与职业相关决策的自我效能信念可以由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来决定[7],拥有较高家庭经济地位父母的个体报告了更高水平的完成职业决策任务的能力[12],来自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年轻人职业自我效能则较低[13];另一方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直接影响个体职业决策过程。这表现在,首先在操作层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被定义为个体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完成目标定向、收集职业信息、制定计划和问题解决等任务的信心水平,可以作为预测个体职业决策困难的一个重要工具[14]。其次,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作用的实证检验也表明,高水平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可以对决策过程产生积极影响,预示着较少的职业决策困难[2]。此外,职业干预的相关研究也为这一影响提供了佐证,发现通过提升个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可以成功降低其职业决策困难的总体水平[15]。综上,本研究希望检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否可以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从而影响职业决策困难。SCCT认为,个体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变量自我效能受环境和个体变量共同作用[16]。已有研究均表明,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作为一种逆境,是阻碍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但现实中的确又存在为数不少来自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个体,能够克服逆境的消极影响,职业生涯发展顺利,并取得不俗的职业成就。心理韧性这一个体变量就挑战了逆境对个体发展一定产生消极影响的因果假定。心理韧性是一种增强压力耐受性的个性特征[17],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不同心理韧性个体的自我效能存在差异,与低韧性个体相比,高心理韧性者相对不受压力的限制,且能积极应对压力,从而在生活中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18]。但目前尚无研究关注心理韧性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关系中的作用效果。考察多变量的作用机制既符合SCCT的主旨,也更贴近个体职业决策过程的实际,由此,本研究拟进一步考察心理韧性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简单分层抽样,于2020年11月1日-20日在合肥和南通各选取1所高校,每所高校按年级分层,每个年级选取1~2个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在课堂上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共计发放纸质问卷659份,剔除不认真作答及有信息缺失问卷31份,回收628份,有效回收率为9530%。其中男生233人(371%),女生395人(629%);大一179人(285%),大二145人(231%),大三190人(303%),大四114人(182%);被试平均年龄为(20±2)岁,被试中493%来自农村,264%来自乡镇,243%来自城市。本研究数据采集获得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术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被试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样本量估算依据公式:n=Z2P(1-P)/e2,本研究中Z=196(95%的可信区间),e=4%,P=50%(根据已有研究中国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检出率确定[19]),计算出所需样本量为600,实际样本量满足需求。
1.2工具
社会经济法论文(共6篇)
(一)
一、我国经济法理念的发展现状
(一)经济法理念的功能
经济法理念能够对经济法的效果起到预测作用。有了预测作用的帮助,经济法在制定时既能符合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又能具有超前性。经济法理念能够站在整体法律的高度和发展的视角,对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科学分析,引导经济法的发展方向。最后,经济法理念可以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我国的封建思想影响深远,导致一部分人们法律意识不高,法制观念不强。经济法理念具有的真理性、科学性,可以帮助这部分人消除落后的法律文化,提高公民的整体法律素质,增强现代法治氛围,最终创造一个文明与进步的社会。
(二)经济法理念在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经济法开始在我国盛兴。但到了90年代我国倡导经济行政法之后却将经济法归入了行政法的范畴。受到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当时许多学者都认为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因此经济管理关系属于行政管理的一个分支。这种观点忽视了经济法本身的实践性和独立性,严重阻碍了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分离,直接导致在市场中经常出现行政垄断的现象。因为我国行政法的地位高于经济法,一些地方政府和国有经济管理部门就有权使用手中的行政权力来干涉经济,造成市场的不公平竞争,甚至出现垄断现象。另外,我国经济法的发展前景堪忧。经济法刚在我国兴起的时候曾经兴盛一时,但随着时间发展,经济法因为没有在学术界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日渐衰弱。甚至有的学者认为传统的法律部门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根本不需要现代经济法。这都是由于经济法理念的缺失引起的。
二、经济法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