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社会公德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社会公德论文

传统元素公益招贴设计研究

摘要:

招贴设计作为视觉传达中的重要手段,将设计师的理念传达给受众,从而引起共鸣,而公益招贴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以迎合大众为出发点,以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为宗旨,把生存环境保护和文化资源保护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反映着国家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素养。中国传统元素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兼文化传播的手段,它的设计思想、表现技法以及方式比较之其他广告媒介更具特性。

关键词:

公益招贴;中国文化;中国元素

一、公益招贴设计的功能作用

公益招贴作为公益传播的重要手段,它的作用是需要通过视觉语言来表达的,首先引导受众使其感兴趣,然后诱导受众接受招贴广告中的意向。传播信息是招贴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招贴作为一种有效的广告形式,正是传播道德思想文化的载体,使传播者和受众都可产生共鸣,并以文明合理的解决各种需求问题。而且招贴传播信息的功能还表现在对现实变化情况的通报上。当今时代,一种新产品的出现,都必然伴之客观存在一场大规模、高密度的广告宣传,使受众打破原先习惯的思维定势,对新思想持积极学习的态度。其次招贴作为一种“潜在说教”的形式,绝不能以某种强制性的理性说教来对待受众,而应当首先使受众感到愉悦,继而让受众经诱导而接受招贴宣传的意向。所以,现代招贴都极讲究审美效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衍生品。纵观公益招贴艺术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的演进史。公益招贴不仅是作为文化的载体而存在,而且更是文化的有力传播者,无论是集体性招贴还是个体性招贴都被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并在彼此的交流与碰撞中传播着文明。第四点公益招贴是以公德教育为目的,主在培养人的社会公德性公益广告各项任务的提出是在物质需求不断膨胀下人类对自己的行为约束,不以迎合大众为出发点,而是以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为宗旨将生存发展资源保护国家经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目标的。传达现代文明观念,建立社会责任感。公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对设计工作者来说除了有训练创意方式执行能力等功能之外,也是良好道德情操传播的义务,也就是告诉大众“应该如何做”。

二、中国传统元素的体现

阅读全文

班组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班组队伍素质

重视员工培训。根据业务分类和班组成员需求,提供菜单式培养方案,提高班组成员的业务素质,改进现场培训方式,提升班组人员技能水平、服务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班组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实行名师带徒。在基层班组推行员工“四级岗位锻炼法”,实行新员工培养锻炼积分制管理,全面开展名师带徒工作。公司员工王秀山、张云龙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农电工优秀人才”,刘志强被评为“山东电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宋冲被评为潍坊供电“十佳服务之星”。在名师带动下,员工素质得到快速提高。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加大全员普考力度,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以考促学,以赛促训。在公司各班组全面开展“立足岗位大练兵,苦练内功强素质”活动,实现岗位练兵与中心工作两不误、双促进。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完善各类人才选拔举荐机制,实施重点人才定向培养,为员工职业发展搭建进步阶梯。注重发挥优秀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每年评选优秀职业导师,加强员工职业规划引导,切实将优秀人才转化为职业领航人才。

二、激发班组创新活力

鼓励班组成员工作创新。开展班组“三亮一创”活动,鼓励班组成员自发钻研,创新推出“7+7”式规范服务标准、10项“一对一”特色服务、契约式服务、一站式服务等项目,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水平和满意度。引领班组成员科技创新。定期组织开展“五小”、QC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加快创新成果向专利转化工作。截止目前,公司获国家授权专利6项,实用型专利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技论文12篇,1篇论文获得华东六省一市优秀论文。促进创新工作室建设。打造了“刘志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徐强带电作业工作室”、“马世相共产党员服务队”等一批创新工作室,坚持以点带面,促进班组建设整体提升。激发班组管理创效。班组及时总结工作成果,推动管理提升,《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最佳实践》、《线路防护区管理最佳实践》、《电能计量装置现场检验最佳实践》等9项班组管理课题入选集团公司最佳实践库。

三、塑造班组特色文化

将公司企业文化渗透到班组建设中,努力塑造“一班一亮点,一班一特色”的班组文化,为电网生产、服务质量、队伍素质、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结合“善小360°”素质提升工程,举办了“优秀员工职业基准”讲座和“青年成长导航手册”发放仪式,加强对班组青年员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青年员工健康成长成才。注重典型选树,培育了“用生命点燃光明的农电工——马世相”、潍坊好人杨爽、道德模范王夕鹏等一批先进典型,实现“先锋零距离引领、素质零差距提升、理念零缝隙嵌入”,提升班组队伍的综合素质。开展“尚善明德爱心光明行”活动,坚持每年开展先进班组、服务之星、技术能手和工作标兵“四争四评”活动,定期推出“明星班组”、“明星员工”,建立薪酬激励和学习激励政策,有效促进了员工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四、效果评估以及对对班组建设工作的思考

阅读全文

青少年道德教育及传统蒙学探讨

[摘要]

青少年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是价值观形成和道德养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期,利用传统蒙学蕴含的丰富教育内容和深刻的教育思想,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蒙学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道德教育价值也是多方面的:蒙以养正德教为先的思想十分注重家庭的道德启蒙教育;诚信友善谨严向善的思想有助于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教育;勤奋严谨生活有序的思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其博爱情怀。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把传统蒙学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作用;重视家庭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教育环境,从而形成有效的德育合力,切实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关键词]

传统蒙学;青少年;道德教育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立足本国文化,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做到教育为本,坚持德育的首要位置,更好地做到立德树人。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关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传统蒙学,蕴藏丰富的德育思想,具有深刻内涵,我们应该学习其优秀的教育思想,运用于当今青少年道德教育,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做好青少年的道德启蒙,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道德品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传统蒙学蕴含的德育思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随着文化思潮的大量涌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让他们在文化的激流中,认清自我,传承和创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我修养和文化判断能力,让祖国在发展中站稳脚跟。我国传统蒙学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深刻的德育思想,德育职能至上,以孝悌为核心,注重伦理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告诫人们奋发向上、崇德向善。而当前社会存在的道德滑坡、道德冷漠等一些反道德现象,某种程度上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和迷惑,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是十分迫切的问题。首先,注重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孝悌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强调要孝敬父母、友爱兄长,才能成为一个人的根本。[1]良好的道德修养需要基于孝悌,教育青少年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反躬自省、崇尚贤德等,在不断地学习中去慢慢养成,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其次,注重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传统蒙学注重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教育他们在生活上要勤奋严谨、勤俭节约、生活有序,注重生活的礼仪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注重青少年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小教育他们要珍惜时间、立志积习、勤学敏思,要发奋读书,端正学习态度、终身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国家做贡献。最后,培养青少年博大的仁爱之心。仁爱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传统蒙学对儒家“仁者爱人”的继承与发展,强调具有慈爱之心,注重家庭和睦,热爱祖国、关爱社会与他人,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解析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加强高职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和管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学校、家庭、社会构建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有机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原因;对策

诚信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还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是我们当务之急的学生工作。

一、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1、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入校录取分数较低,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学习方面的诚信严重缺失。有些学生对平时的学习也不太重视,抄袭他人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考试作弊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个别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论文不是仔细钻研而是东拼西凑、复制粘贴,敷衍了事。这些行为不仅不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培养,更不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

2、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

阅读全文

高职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提要】面对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职“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中有部分教师存在政治方向不够坚定、日常学习力度不足、教学缺乏人文关怀、教学内容选择不尽合理、学生管理不够严谨等影响教风、师德师风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把良好师德师风的养育当作第一要务,始终坚定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把自己置身于创新型学习型队伍当中,以人文关怀为“大学语文”教育的主轴,引导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作风向真善美发展,始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新时代高职教师。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如何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新时代高职教师,是每一个为人之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应该认真思考的主题、应该认真讨论的话题。因为,我们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肩负着培养具有良好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责任,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其中对师资队伍建设有明确的要求;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了《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中明确指出,“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可是,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中却有部分教师政治方向不够坚定,日常学习力度不足,教学缺乏人文关怀,教学内容选择不尽合理,学生管理不够严谨,存在着严重的教风、师德师风的问题。本文将就以上问题展开论述,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方向不够坚定

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明确规定,坚定政治方向是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第一项准则。然而,少部分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些历史事件、作者观点和现实现象不能客观公允地分析评价,带有极强的个人感情色彩,甚至偏执于错误认识,并进一步把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广而宣之。这既不符合教师的职业操守,更是政治方向不明确,有把学生思想认识带偏、带歪的倾向。这部分教师不知道或者偶尔偏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正常轨道,忘记了我们要培养的人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二)日常学习力度不足

阅读全文

德育融于体育教学的方式及途径

[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机械锻炼的技巧,还要与德育紧密协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德育一个直接、有效的载体,将德育融于体育教学,通过一定的思想方法渗透,可实现教学上的相辅相成。本文将对两项教育的教学方式和途径进行研究,从当前体育教学的一些问题出发,分析德育在体育教学上的功能和优势,然后提出可供参考的策略,以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德育的途径,以期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方法途径

引言

德育问题在教学工作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备受关注。在当今时代,部分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注意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进度,而忽略了其关于人生观、价值观及正确道德取向的问题。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要面临社会上各种利益驱使和潜规则,会在心灵和道德上遭遇各种考验。如果学生只顾及个人利益与得失,就会产生相当严重的后果,甚至给集体、社会乃至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此,本文讨论了德育工作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到位的问题,经深入分析研究后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一、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集体主义观念淡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活动都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些具体的运动项目更是离不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比如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另外,还有一些游戏活动,需要学生分组协同作战,根据一定的规则集体完成。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占比较多,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比较缺乏集体观,一旦发生与自身利益产生冲突的情况,可能会有不顾全集体利益的行为。在一些体育活动和赛事中,很少有人愿意积极参与,部分学生没有为学校或者班级争光的意识,没有信念夺取名次,甚至还会拖班级后腿,这些都是德育缺失的现象,学生严重缺乏集体主义观念。

阅读全文

中学思想政治课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现状

就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来看,因受当前的教育模式影响,政治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过度关注道德理论的传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出现道德教育实践性和实效性不高的弊病。

(一)中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知行矛盾”日益突显

“知行矛盾”或者说“知行背离”是当前中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当前,中学生普遍认同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具有较强的道德观念,但他们很难将良好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转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例如,针对“公”与“私”的问题,中学生思想上普遍赞同“先公后私”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中学生越来越多地只顾及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在义利观方面,中学生普遍赞同“重义轻利”“舍生取义”,但行为表现反映出的却是价值取向功利化、物质化,甚至不惜牺牲他人、集体或国家利益来获取个人利益。在社会公德方面,中学生普遍强调自己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但其破坏公共财物、随地乱扔垃圾等行为却屡禁不止。在社会生活中,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往往与其学习过的道德理论背道而驰,这就迫切需要中学政治教师更要在深度上注重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方式趋于理论化、静态化

当前学校忽视社会实践这一强有力的道德教育阵地,忽视在各种具体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对中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意识的培养,造成政治教师的道德教育方式趋于理论化、静态化。第一,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政治教师依然采用说教、满堂灌的讲授式向学生灌输公民道德的理论常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参与性。第二,政治教师的道德教育仅仅停留于书本的理论内容,只要求学生简单熟悉公民道德教育理论,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学生难以把所学的道德理论常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及课后带领学生参与的德育活动太少,以时间方式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无法在人际交往中具体感知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所以,理论化、静态化的道德教育方式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严重影响了中学思想政治课进行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对活动性德育内容重视不够

阅读全文

当代高等教育的道德教育论文

一、审视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诚信缺失。

大学生诚信缺失是道德素质不足的主要表现之一。诚信是为人立世之本,是人进行社会活动的基本品德。大学生诚信缺失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助学贷款是国家惠及学生教育权利的优抚政策,但是,近年来贷款还贷步骤出现恶意逃债、赖账不还的比率越来越高。据中央财经大学在全校对助学贷款问题调查发现,有20%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款的问题,7%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贷款学生是在用诚信为自己作担保,贷款不还等于失信于社会。2013年2月1日哈佛大学宣布针对之前发生的集体作弊事件的处理结果,勒令60名去年5月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休学,剩下涉嫌作弊的65名学生一半留校察看,另一半根据情节严重性勉强得到赦免。该案例令人扼腕的同时,折射出诚信缺失所表现的另一类普遍现象———考试作弊。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义务教育,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监管力度下降,比较中学“前紧后松”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学习重视程度下降,为了应付考试而选择作弊。调查显示,参与过考试作弊的学生比率接近50%,思想认识上接受考试作弊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此外,像大学生替考、论文的现象逐年增多,已成高校新兴职业。无论平时布置的小型论文,还是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许多学生都是从各种学术杂志或互联网上摘抄。然而,国外的大学在学生诚信方面的管理制度着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绝大多数欧美发达国家的学校对于学生的作弊行为,有着极为严苛的惩罚制度。一旦作弊行为被发现,均以开除学籍作为处理标准。震慑于这样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的作弊行为得到了基本杜绝。虽然惩罚制度不是改变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的最佳途径,但是不得不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制度。中国大学在制定自己的管理规则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以期提高全体学生对于诚信问题的重视程度。当然还要提一提学历造假现象,假学历已然成为目前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优选手段,求职简历言不符实,滥竽充数,资格证件造假严重。造假现象也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表现之一,对此,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在中国目前较为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加强对孩子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使其能以应有的道德准则约束自己,杜绝不良行为。

2.对情感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校学生结构的变化,大学生恋爱在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学生因恋爱导致的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刚进入高校大门的年轻学子势必对青春靓丽的异性充满迷恋与渴望,恋爱行为或多或少成为大学生生活到主要节奏,大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并且大部分学生“游戏化”地看待恋爱问题,导致恋爱形式畸形发展。爱情本身是神圣并且美好的,大学生追求爱情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现代社会文化和道德理念标准的形态特点,努力完善提高自身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将伤害降到最低化。

3.自私自利。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蹋完;倘若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这些言论虽然是形容旧社会的中国人,但当代大学生自私自利缺乏公德心或多或少被此言一语中的,比如教室桌椅设施“占座”篆刻字样蔚为壮观;像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男女行为不检点的现象比比皆是,笔者还观察到像开学报名时校园内到处乱停的私家车等。在西方国家,义务公共劳动成为大学生的必须社会活动,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的行为则不为整个社会接受,这种道德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同时还有令人更加愤慨现象如很多大学生求学道路上或多或少受到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然而,“知恩图报”者却很少。广州地区经社会各界牵线搭桥得以一圆大学梦的莘莘学子逾千名,但这中间只有一成不到的人曾用信件向资助者表达感激之情。沈阳有一位80多岁的王儒臣老人,节衣缩食13年出资数万元赞助40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至少他们在1999年4月29日《中国青年报》刊载关键报道时,没有给老人写过信,也没有一名大学生肯露面。同样还有许多被大学生淡漠的传统美德,像有学生认为,见义勇为不应在大学生中提倡,因为大学生没有这个能力。见义勇为的道德基础是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见义不为或者见死不救,不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