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资金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社会保险资金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社会保险资金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发展趋势

摘要: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质量,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事业的综合性组织开展水平具备深刻影响,文章围绕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选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

新时期;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发展趋势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的历史背景之下,我国基层普通民众群体的收支不均衡问题依然长期存在,因而切实构建科学系统且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在现阶段我国具体组织实施的基础性社会保障事业体系的改革过程中,社会保险基金要素,正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体系的综合性实践路径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财力储备作用。从社会保障基金要素的管理控制工作实施机制角度展开具体分析,切实做好其基础性的会计核算业务实践工作,是确保其能够顺利实现最优化的管理工作效能和应用实践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展开简要阐释。

一、社会保险基金及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概述

所谓社会保险基金,是在严格遵照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条文体系的强制性规范控制条件下,借由遵照社会保险缴费数额比例提取的业务实施方式,向特定的单位或者是个人征缴款项,或者是借由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直接进行款项资金要素的拨付,从而为充分保障和支持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缴纳主体,能够及时获取到充足的社会保障待遇而集中提取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险基金要素作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从其具体的内部组成结构角度展开分析,具体涉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素、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要素、生育保险基金要素、失业保险基金要素,以及工伤保险基金要素五个具体表现门类。所谓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指的是以切实提升社会保险资金资源要素的运行使用效益为主要目标,借由对现代会计事业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引入运用,在充分发挥基础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的业务实践职能的前提条件下,而专门性针对社会保险基金资源要素,以及社会保险资金资源要素的运动变化路径而具体规划形成的专业性会计学科。

阅读全文

商业保险发展对策浅析

作者:辛桂华 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职业学院

1我国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良性互动发展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受到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慢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影响,西方各国传统的社会保险制度均面临严峻挑战,其国家财政都已无力承担社会保险的巨额支出。实践表明,单一的传统社会保险制度模式已无法解决日趋复杂的社会保险保障问题。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以建立多支柱、市场化为方向的社会保险制度变革浪潮。在这场变革中,商业保险开始深度渗透到社会保险的管理中,并由此形成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目前我国在社会保险方面,形成了政府主导、责任分担、具有一定市场化运作机制的社会化保险体制。到2010年底,参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已达25673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000多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337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43亿人,社保基金总收入18646.4亿元,累计结余3835.5亿元;在商业保险方面,形成了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竞争较为充分、产品较为丰富的市场化保险体制。截至2010年底,保险行业管理的资产总量达到5.04万亿元,资本金超过4000亿元。保费收入的国际排名上升到世界第6位,保险公司数量从2002年的42家增加到目前的146家。我国的商业保险一直重视发挥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必要补充作用,积极发挥其社会管理功能,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参与新农合、城镇职工大额互助医疗、医疗救助等基本医疗养老保障项目的经办管理工作。同时,商业保险参与基本保障经办项目,不仅创新了运行机制,提高了服务水平和保障质量,节约了政府运营管理成本,还为保险业拓展了服务领域,在许多地方形成了政府、群众、商业保险公司多方共赢的局面。

2我国商业保险当前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

2.1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奠定良好基础从发展机遇上看,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总体形势积极向好。宏观经济的快速复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商业保险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2新医改方案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在制度设计上,新医改方案明确了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总体思想,将商业保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的健全与规范,商业保险通过参与经办,建立社保与商保互动互促关系,加快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积累精算数据,从而更好地管控医疗费用上涨风险,提高各项资金的利用率。其次,在运行机制上,强调引入市场机制参与资源整合和服务管理,通过竞争提高医疗卫生行业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社会公平。这十分有利于商业保险开发与医疗改革方案相对接的产品,占领更为广阔的保险补充市场。最后,在实现方式上,明确了商业保险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途径,提出了积极发展商业保险,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投资医疗机构,完善医疗执业保险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

2.3诸多保障需求提供广阔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和保障需求不断增强。从人口结构看,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近1.6亿,占总人口的12%,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进一步释放出对商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从医疗支出看,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9年,中国医疗保健总费用约为1.3万亿元,个人直接支付的比例约50%。广大居民具有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转移医疗保健费用支出的强烈愿望。

阅读全文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与风险控制

摘要:在我国当代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家设立的社会保险基金是一种极其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积极应对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人口问题。在现代的企业、事业单位中,公司有义务让劳动者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基金。但很多企业在保险基金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企业经常出现财务人员乱用社会保险基金的不良行为状况,严重影响到了劳动人民享有社会保险基金的权利。所以,在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体系时,一定要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人员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的控制,提高对人民切身利益的保障,促进社会保障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制度;风险控制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为了让人民共享国家财富而建立的,它是由企业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按自身收入的规定比例定期缴纳的部分资金,以此来保障劳动人民的基本资金待遇。自党的报告中提出,要切实、有效、科学的运用多种方式充实和管理好社会保险基金,大力加强对保险基金的监控力度。目前,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我国制定了《社会保险财务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等。本文将通过对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控制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的主要措施,进一步为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供重要保障,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正确使用。

一、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体系不全面

在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体系中基本没有关于欠缴费的核算问题。从我国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可以看出,会计在记账时运用的是借贷记账这一有效方法,并采用收付实现制[1]。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较为直观的体现出每个时段内社会保险基金的现金流量状况,且该方法容易操作、运用简便。但该方法目前存在很多不足,如在欠缴费用方面不能准确反映出人民在社会保险基金方面的欠缴费用,且其会计核算体系反应不全面,仅能由核算人员对单一的辅助账目进行相应的记录。这种关于没有欠缴费用的问题,是会计核算体系不全面的集中体现,在实际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容易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如果企业单位或者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根本没有缴纳社会保险基金,但核算财务人员并没有相应的记录,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在债权债务和账务记录两个方面出现严重的差异,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正确查账。另外,在实际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如果会计核算体系对债权不能进行科学严谨的监督,也会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工作进度和管理质量。

2.个人账户管理局限性

阅读全文

社会医疗保险资金筹集与管理探析

摘要:作为医疗保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疗保险基金与其他形式的基金相比较,在使用用途和存在形式方面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资金筹集和管理中存在的诸如资金征集不到位、保险金应缴未缴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社会医疗保险筹集和管理有效措施,以期有效筹集或是妥善管理社会医疗保险资金。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资金筹集;管理;问题

最近几年,随着现代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社会大众的医疗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疗保险资金筹集和医疗资金管理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医疗保险资金筹集和管理工作,是现阶段医疗保险制度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现阶段社会医疗保险资金筹集管理中的问题

1.1医疗保险资金征集不到位

研究发现,当前医保资金筹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征收机构或是用人单位少缴少征,财政部门对医保的补助未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或是将医保基金应用到其他社保支出上面,探究其原因主要因为个人、单位、政府责任的不落实,用人单位未及时为职工缴纳费用,说明了参与单位没有及时履行责任,医保财政补贴、征收机构应征未征,医保补贴资金没有按时足额拨付等,这些都说明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任的不到位。基于此,必须要将责任落到人头上,才能及时有效地征收医保资金[1]。

1.2医疗保险资金应缴未缴、应保未保

阅读全文

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筹资独立性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独立性问题。首先,简要梳理长期护理保障的产生背景;其次,探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的筹资现状和目前面临的问题,对青岛市、南通市和上海市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这三座城市在资金来源方面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依附程度依次降低;最后,探究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不独立的原因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期护理;筹资独立性;资金来源;比较研究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问题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热议的问题之一。尽管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相比日本和西欧等国家相对较轻,但老龄人口正在迅速增长,并且呈现出高龄化的态势。此外,生育观念的改变很大程度地造成了人口的“少子化”,加之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等多重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长寿产生的照护需求日益增长,并且不能将其等同于一般的市场需求,因为它更是一种社会风险。在一些发达国家,长期护理(照护)已经成为一项独立的险种或社会保障项目。这得以使对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及一部分有特殊护理需求的残疾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从一般的疾病诊疗中分离。诚然,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达国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较高品质的生活。雄厚的物质基础使理念更新有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对长期护理有迫切需求的老年人有可获取的途径得到生活照料和社会支持,使他们能够更有尊严地生活。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共同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资金筹集问题。包括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资金从何而来?如果由双方或者多方负担,各方负担方式和比例是怎样确定和分配的?选择哪种或哪几种筹资模式?具体的制度安排如“税费”的选择和缴费率等问题如何确定?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解答。目前,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可以划分为三种典型的制度模式:一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以及社会医疗救助);三是以北欧国家为代表的“长期护理津贴模式”。在国内,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暂未成形,仍处在试点的起步阶段。许多学者和相关从业人员都对“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设计颇感兴趣,开展了各方面研究。这就难免会产生分歧,讨论得较激烈的问题包括:针对长期护理保险,日后是否继承多数试点地区依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做法进行筹资?政府、雇主和个人负担方式和比例如何进行精算和厘定?筹资水平应如何确定和安排?是学习德国和日本等国家采取现收现付筹资模式,还是结合国情设计成部分积累模式?多支柱保障模式下,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如何定位,以及如何与社会保险有效衔接?等等有关资金筹集的大讨论。本文试图分析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筹资独立性的问题。研究思路是:首先,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筹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其次,探讨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不独立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二、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的筹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筹资现状

在15个首批试点城市中,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来源并不一致,有学者将这些试点地区的筹资责任分担机制划分为三类:首先是以青岛、长春和聊城等城市为代表的“医疗保险负担型”;其次是以南通、荆门和嘉善等地为典型的“混合负担型”;最后是以上海为代表的“个人企业共担型”[3]。以下将依次选取青岛、南通和上海分析当地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来源和负担方式及比例(见表1)。

阅读全文

探索利益集团与社保制度的形成

作者:赵晓芳 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制度为什么会出现?功能主义者常常将制度视为行动者自愿协作所达成的结构,进而以制度当下所具有的功能来解释制度的起源。(Moe,2003)这其中存在一个逻辑上的倒置倾向,即“从现有制度的设置反向推导解释此项制度是如何被理性选择的”,(Pierson,2004)这就“把制度的功能角色理论与制度的起源分析混为一谈”了。(Thelen,2004)权力分配理论则将制度视为强势权力利益需求的直接反映,进而制度会根据权力平衡或强势权力偏好的变化,自动作出反射性调整。但是制度的创设是在多种需求的情境下产生的,满足某些利益需求而设计的制度,通常也满足了其他的利益需求。有时候制度在政治利益需求和动机上是反动的,却能导致经济和社会上的进步,这两者是可以并行不悖的。从历史制度主义来看,不应假定制度的现有功能与其初创动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也不应将制度视为强势利益的直接反映。历史证明,迈向福利国家的第一步几乎都是由旧有的统治阶级作出的。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德国,就是容克统治阶级在对抗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背景下出台的社会保险立法。虽然这一举措的初衷是对抗社会进步力量,是对长期存在的工人互助性行会组织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得已的妥协和继承,但是这一制度也确确实实地改善了工人的福利,并成为世界社会保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一、前俾斯麦时期的德国福利制度

关于社会保险制度为何最早出现在德国,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一派认为这是俾斯麦波拿巴主义统治手段的体现,是反社会主义非常法的必要补充;另一派则认为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民主化进程的反映。从历史制度主义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制度产生时都有既有制度的存在,制度与新的利益主体发生冲突会引发新制度的创设,从社会保险立法之前德意志社会存在的相关制度出发进行研究,能够更真实和客观地认识社会保险制度的起源。

(一)行会组织的社会保险实践

任何一种制度产生时都有既有制度存在,在俾斯麦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之前,德意志就有存在于各处的、由劳工自行组织的各种行会互助组织,承担着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行会的经济职能主要是管理、监督城市工商业经济活动,行会的社会职能主要是互助、救济及部分宗教性职能,行会的政治职能体现在行会是构成市政机构的选举单位,是城市武装的基本组织,具有内部的司法仲裁权,构成沟通国家和市政机构与行会成员的中间环节。[1]行会把中世纪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生活组织起来,是欧洲合作主义的早期实践。德国的采矿业早在12世纪就出现了互助性行会组织,行会章程规定会员会费的一部分用来救济鳏寡孤独者。后来这一行为演变成捐赠,矿工们在发工资日设立一个募捐箱,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捐赠。逐渐地,这种捐赠发展成为缴费,并形成固定的互助基金,用于支付矿工及家属的医疗药费和丧葬费。这些自发的行会行为,为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行会模式满足了人类的互助需要,会员的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生活有了改善。行会立足的自治原则也被纳入到法人结社主义和互助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中,成为天主教会的教条,在教皇关于社会问题的重要教谕中得到了积极的宣传。德国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行会的传统影响深远,为社会保险实施提供了模板。

(二)行会组织中的利益格局

阅读全文

养老保险降费及缺口应对措施

摘要:2018年度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我国社会保险费率一直居高不下,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逐步显现出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对社会保险来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是降低养老保险费率和降费之后的养老资金缺口的应对措施,必须要尽快探索解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可持续性问题,从配套政策上及时解决后顾之忧,从而保障“减税降费”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养老保险;降费;养老金缺口;供给侧

一、引言

2018年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在国际上,美国不顾全球经济形势,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战,中美经济贸易摩擦使我国未来经济走向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中美两国关系持续走低对世界经济发展也极为不利。再者,美国当局要求美国对外的投资撤回美国本土,如美元升值导致热钱从世界各地回流美国,世界大厂纷纷将工厂撤出中国搬往美国,这极大的减少了我国的就业岗位,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在国内,我国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慢,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金额比上年增长19%,而2018年仅比上年同期增长3.7%。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我国政府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对投资风险较大的金融工具进行了监督管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短期内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增长。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也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艰难。2018年的中国股市基本上是单边下跌的走势,除了限售股股东的套现以及新公司的上市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之外,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基本上没有赚钱效应可言。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基本上只能亏钱。这就进一步加剧了2018年中国经济艰难的局面。在我国经济艰难的局面之下,企业成本却一直高居不下。企业成本主要由税费负担和制度成本两部分组成。税费负担方面而言,根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税费在全球排名第114位。与美国日本等大型经济体比较,我国企业税费负担过重。企业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会因为过重的税费负担受挫,从而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中国的整体投资结构。制度成本方面而言,2013年以来我国推进的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中着重强调的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更加重视从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的角度进行宏观整体部署和调控、全方位为企业松绑。在制度成本上有简政放权为企业全方位松绑,减轻了制度成本负担,那另一方面企业税费负担过重问题的解决就尤为迫切。我国企业的税费大致由两大块组成,一是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各种税费,二是社会保障的税费。一个中国企业需要缴纳的税费是其利润的68%,在这68%之中,社保缴费和其他税费占比分别为48%和20%。相比较之下,德国总税负是49%,但社保与其他税费的这一占比分别是21%和28%。由此可见,在我国企业税费负担中,比重最大的部分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各类税收,反而是社会保障税费。在各项社保缴费中,职工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是最高的,其中企业缴费率和个人缴费率分别为20%和8%。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与其各项个人所得税相比,前者竟是后者的3倍之多。由此可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就需要降低社保缴费率。而降低社保降费率,就是要降低养老保险费率。

二、养老保险缴费率高的原因

造成我国社会保险高费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一)社会老龄化推高养老保险缴费成本

阅读全文

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高

【摘要】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是指养老保险资金统筹调剂使用的范围,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统筹层次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养老保障能力的强弱和风险分散范围的大小。浙江自2009年一直沿用省级预算管理,提取省级调剂金,但这只是“分级平衡”的省级统筹管理制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这种模式带来了比较多的问题,随着浙江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需要提升统筹层次,建立真正的省级养老保险统筹制度。

【关键词】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是指养老保险资金统筹调剂使用的范围,它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统筹层次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养老保障能力的强弱和风险分散范围的大小,不同政府级别(县、市、省、全国)的统筹,就意味着由相应级别的政府相关部门在其管辖范围内统筹调剂使用养老保险资金。按照社会保险理论,较低的统筹层次,保险基金调剂使用的区域范围有限,共济性差、安全性低。统筹层次越高,则保险基金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共济使用,就能更好地发挥保障能力和风险分散能力,同时推动了劳动力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对于降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成本也有积极作用。

一、我国及浙江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走过了近七十个春秋。1951年国家颁布实施的《劳动保险条例》明确了劳动保险资金的统筹形式,从而形成了全国统筹保险和企业自保相结合的制度,但这一制度在期间遭到了彻底破坏。改革开放后,在部分地区开始试行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受制于当时的条件,统筹区域分割于各个试点区县以及部分行业系统,从而形成了分散管理、覆盖范围较小、低统筹层次的状况。面对这样的局面,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将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2007年,原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3号),要求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2009年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的目标。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资料,2009年共有25个省市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但是十年过去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及推进工作力度存在差异,虽然到目前为止全国几乎每个省份都宣称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但实际上只有四个直辖市和极少数几个省实现了养老金的省级统收统支,绝大部分省份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停留在市、县级统筹层次。也有一些省份采取了省级预算管理方式,通过调剂金形式实现了部分统筹,但这只是“名义上的省级统筹”,无法按照中央的要求与最终实现全国统筹进行对接。针对这种现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又于2017年9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省级统筹制度,推动实现全国统筹。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迈出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浙江省于2009年6月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09〕34号),提出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省里主要负责制定全省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各级政府对本地养老保险工作负总责。近10年来浙江一直沿用这种统筹模式,省级预算管理,提取省级调剂金,但这只是“分级平衡”的省级统筹管理制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这种模式带来了比较多的问题,随着浙江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部分地区养老金收不抵支的问题日益凸显,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需要提升统筹层次,建立真正的省级养老保险统筹制度。

二、低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给浙江带来的问题

我省现行的“分级平衡”统筹制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因此派生出诸多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