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少儿智能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我国少儿舞蹈教学论文
一、尊师爱友,带好班级。
舞蹈老师如何带好、管理好演员班,直接影响演员的学习、纪律、演出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演员管理至关重要。舞蹈老师在大多数时候是以教学的的身份出现,但他同时又是一个管理者。应把自己作为演员班的核心,牢固树立为演员服务的思想,掌握第一手材料,主动协调处理教学、演出中出现的问题。“师道既尊,学风自善。”舞蹈老师须经常从演员那里了解一些对自己教学、排练,做到心知肚明,为演员做好表率。演员要尊师爱友,不顶撞老师;要服从编排演出管理;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带好班级还要宽严并济。纪律上主张“先专政后民主”,任何一个集体必须要严明的纪律。有道是:“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明确的班规,主要是纪律规定,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要一致。凡是违反纪律的演员一定要受到批评,而且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身体力行。同时要多运用鼓励的手段,“表扬”在很多时候都有效,不管成绩好坏,多表扬、多鼓励,比较容易激发演员的勇气和上进心,从而使其更好的认识自我。
二、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少儿舞蹈学习的重要途径,要将少儿浅层的易转移、波动的兴趣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舞蹈活动的推动力,创设良好宽松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少儿在舞蹈活动中,按照教师示范的模式,既定的要求机械模仿或是一遍又一遍地跟跳,会使少儿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从而限制了少儿发现、发展和情感的表露。我们应引导少儿发挥他们自我学习、主动发展的积极性,愉快地投入到学习舞蹈的氛围中。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少儿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够非常专注,一般都有继续学习的愿望。而舞蹈活动中长时间的练习,会让少儿觉得没意思,少儿好玩、好动是她们的天性,一味地训练,过分的压抑,会使她们失去兴趣,甚至产生腻烦心理;另一方面少儿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因此舞蹈活动的内容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能感染少儿,是引起少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创设环境和兴趣培养是进行舞蹈教育的前提。由此可见,舞蹈老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提示,激发少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三、抓住特点,搞好编导。
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创作、排练和演出过程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专业特点是“编”和“导”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舞蹈艺术在表现手段上的特殊性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情节内容,塑造典型形象。因此,我在舞蹈创作中,坚持从深入生活捕捉舞蹈形象,创造和组织舞蹈语言、编排设计舞段,并将其艺术构思通过排练最终由演员们体现于舞台之上。基于舞蹈编导的这些特点,在舞蹈作品的编导过程中,要求编导具有正确认识生活概括生活的能力、较高的文学修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戏剧结构能力、美术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才能。只有具备了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舞蹈编导。其中编舞技巧是编导最重要的项目。通过编舞练习要求掌握对舞蹈动作进行分析、分解、变化和发展的技能;捕捉舞蹈形象;创造、组织舞蹈语言;设计各种舞段等一整套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创作过程。其中,既包括事先设计好的习题,也包括一系列以即兴方式进行的编舞练习。通过这些练掌握编舞的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编导进行舞蹈思维的专业素质。近年来,我根据少儿舞蹈的特点和性质,先后编导创作的节目有<欢天喜地》《书包太重了》《说唱脸谱》《银项圈》《猫与老鼠》等。在少儿舞蹈编排中,还应将情境贯穿于舞蹈活动之中,鼓励少儿克服困难,使少儿在轻松、愉快的练习中掌握基本技能。编导还有寓编舞创作于生活之中,如《猫与老鼠》中一只与老鼠共舞的懒猫,要用肢体语言演绎出的深刻寓意,只有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猫睡醒后张嘴伸腿的样子才能更生动、逼真,只要我们抓住契机,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激发少儿学习兴趣的源泉。
四、及时沟通,增强互信。
少儿美术教育创新思考
摘要:少儿美术教育之于少儿的重要性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优秀的美术教育者对少儿的成长起着灯塔的导向作用。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有目的性的美术活动感染孩子,激起少儿对美术的兴趣,帮助少年儿童通过学习美术更好地去感受世界,释放天性。但由于当前社会的少儿美术教育体系发展不成熟,少儿美术教育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会成为禁锢孩子思维发展的枷锁。本文就当前少儿美术教育的概况做出探讨,引发思考。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创新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兴起带动了少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少儿美术对少儿的心智成长、创新能力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伴随全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社会少儿美术培训及教育机构快速发展,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少儿美术教育未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教学体系,因而不利于少儿的茁壮成长。本文以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为基础,并针对此现象做出调查与分析,进而对影响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加以探讨,提出个人的建议与思考。
一、少儿学习美术的意义
1.培养少儿的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才能。昔人有云“初生牛犊不怕虎”,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在幼年期都是最大胆、最无忧无虑的。调查发现,3—6岁的孩子在技法掌握方面不如年龄大的孩子,但是他们在想象力和用色方面并不差,甚至比12—14岁的孩子更胜一筹[1]。想象力丰富,敢想敢做,模仿能力强是少年儿童最主要的特点之一,而发明创造正是需要这几种优秀特质。优秀的少儿美术教育不仅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传授绘画技能,还会呵护孩子的主观想法,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将孩子的想象能力发挥到极致,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长此以往,少年儿童将不会再墨守成规地画出“一模一样”的画面,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丰富个人感情色彩的创作画,孩子会将自己的想法、认知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少儿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强则国强,少儿善于学习模仿,正是接受良好美术教育的好时期。2.丰富少儿的内心世界,促进心智发展。看了很多优秀少儿美术的课题设置,课题的知识点中无不包含着自然事物的发展规律、科学知识与文化底蕴,这些课题在迎合少年儿童的喜好的同时还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层面,包括智力的开发,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而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其核心[2]。良好的美术学习,可以促进少年儿童的智力成长,提高少儿的身心素质,帮助少儿各方面均衡发展。3.陶冶少儿的高尚情操,塑造优秀的品质。高尚的生活气节要从娃娃抓起,现如今的道德法制社会需要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来塑造。少儿美术教育对孩子崇高品德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少儿美术作为素质教育风潮下的一门特殊学科,少年儿童喜爱上美术课,把其当成一种解压游戏课程。绘画是一种天性,孩子成长的越快,对世界的感知就越多,当少儿面临心灵上的波动(喜怒哀乐或是生活上的疲惫挫折)时,都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一种特殊的倾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的人格、优秀的品质。老师上课时可以采用引入精彩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传达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继而完成授课内容。4.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它的眼睛。”一句简单的话说明了审美能力的重要性。美术教育不同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呈现出一个静止状态下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2]。艺术的熏陶能力是潜移默化的,美术教育对少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用不同的视觉感受带领少儿领略风格迥异的美,能够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
二、当前少儿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基础薄弱,学校对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浅薄。现阶段,很多学校为响应素质教育的旗帜,课表上确实设立了美术课程,但老师质量低下,很多并非美术教育专业出身,更有甚者不招收美术老师,而是由语文或数学老师代为上课,当面临课时紧张问题时,这些所谓的“主课”老师还会占用美术课做课堂检测[3],学生因为学校对美术教育的不重视,失去了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面对此现象,越来越多的非专业生报名考取美术专业的教师资格证,想要做小学美术老师,自由不费力,造成整个社会的恶性循环,美术专业老师不再花心思备课,没有积极性,上课迟到早退。2.社会不良风气对少儿美术教育市场造成冲击,师资队伍良莠不齐。当今社会“考级热”、“艺考热”现象风靡,美术教育事业引起了很多家庭的重视,由于少儿美术教育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很多人嗅到了商机,少儿美术教育机构一段时间内随处可见。家长对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视本意是好的,但很多家长无法辨别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真正为孩子好,因而迷茫在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中,听信利益追逐下无良美术教育者的谗言,断送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少儿美术教育的优秀与否与老师自身的素质、艺术修养密不可分,些许追名逐利的社会非专业人员经过一两个月的培训就一本正经地开画室,不遵循少儿成长的规律,一味讨好家长而制造画面效果,这不仅会抑制少儿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更是扭曲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影响孩子的心智成长。3.教学模式不完善,错误的美学评价标准会抑制少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某些学校老师不专业的美学评价标准会抑制孩子的心智发展,尤其是在低幼阶段。当少儿的想象力受外在固化思维的影响时,一味地追求具象化,没有丝毫的个人情感特色,长此以往,少儿的创新能力也将被消磨殆尽。低幼阶段的孩子的画面本应以涂鸦表达个人想法为主,充满了想象力和孩子活泼的夸张色彩,可在老师简笔画的固化思想渲染下,孩子丧失了自主观察事物的能力,一味地照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临摹,最终形成思维定式,连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弱得微乎其微。4.家长对少儿美术教育认识片面,存在误区。家长是少儿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其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都处在眼光跟不上思想的状态,认识片面,对于少儿美术教育存在很大的误区。第一,思想上已经对少儿美术教育引起了重视,可是眼光还停留在“简笔画阶段”,以画得像不像、整齐不整齐来评判孩子的画,不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第二,家长不能理解孩子涂鸦的天性,指责孩子在墙上或是桌子上画画,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抗拒画画;第三,孩子的世界单纯简单,爱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将画画当成了生活倾诉的方式,而家长却抱着功利的心态去给孩子找各种机构参加考级,给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新媒体时代少儿节目的发展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5G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各种视频节目不断涌现,使少儿电视节目陷入了单一的互动模式、观众流失等困境。在现有的少儿电视节目中推广新观念是当前少儿节目媒体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同时面对新的媒体环境,如何为少儿电视节目表达新思想、寻找创新路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电视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互动模式;新媒体
随着手机5G技术的运用与功能的高度集成,儿童更喜欢通过带有智能终端的移动设备观看儿童节目。主要原因是在Internet上看节目可以自由地播放自己喜爱的内容。这样就给传统的儿童电视节目带来了挑战,使得观众人数正在减少。面对如此紧迫问题,本文作者结合了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少儿电视节目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少儿电视节目现状。中国儿童电视节目的开播时间相对较晚,这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1958年第一部儿童电视节目《两个笨狗熊》出现。随着广播电视普及发展,儿童电视节目大量涌现。这种由儿童和父母参与的,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儿童电视节目非常受欢迎。特别是1980年代改革开放后,外国儿童电视节目引进中国,导致儿童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数量下降。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儿童电视节目是CCTV《智慧树》和《科学小兄妹》,尤其是《智慧树》。该电视节目启动后,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并受到青少年的欢迎。不仅CCTV在制作儿童节目,各地电视台也都有开设儿童频道,节目类型也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卡通、益智游戏、整体练习、儿童运动等。每个儿童电视频道都在努力进步,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媒体接触年龄。新媒体便携灵活、易于使用并在父母和孩子中很受欢迎。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成年人越来越沉浸在手机和电脑中的同时,也引导了孩子过早使用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用户中的未成年人目前占总数的60%,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网民年龄逐渐趋于低龄化。
(三)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时代是在信息技术与Interne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发展的初期就证明了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独特的信息服务,受到了受众人群的青睐并不断发展。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看节目只选择要了解的信息,屏蔽不感兴趣和厌恶的节目,并可以成为信息的者。
少儿民族舞蹈教育教学探究
一、简述傣族舞蹈及舞种
(一)动作形成
傣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其主要特点在于表演者需要捕捉孔雀的灵气,其动作包括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拖翅、登枝、开屏等,跳出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和富于雕塑性的舞姿造型,舞蹈动作由头、手、肩、臂、肘、腰、胯、膝等同时尽量弯曲,呈现出婀娜多姿的S型。各类傣族舞蹈都一脉相承,动作上也相似,又一显著特点是以手、腿、身体“三道弯”,形成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表演风格。
(二)多种多样的傣族舞
除了享誉世界的孔雀舞,傣族民间舞蹈种类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自娱性舞蹈有“嘎光”“象脚舞”等。表演性的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蝴蝶舞、蔑帽舞等。祭祀性的如元阳县傣族村寨“祭祀鼓舞”。此外还有流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在傣历新年“泼水节”“开门节”或喜庆日子里跳的“依拉贺舞”;流行于金平县一带的“斗笠舞”等。
二、少儿傣族舞蹈的教育
(一)少儿傣族舞蹈的好处
数字化教学在线英语教育论文
【摘要】以在线英语教育为研究对象,以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品牌“说客英语”为例,分析其教学系统体现的个性化与互动性特征,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以学习者为主体、集定位、融合、反馈于一体的个性化、循环式的动态数字化教学流程结构,以期有助于提高虚拟环境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与探索性、实现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平衡,进而助推在线教育良好生态的构建。
【关键词】在线英语教育;说客英语;数字化教学流程结构
一、引言
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让在线教育为全世界更多的学习者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与途径,在线教育已然变成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在线英语教育更是前景广阔,网络在线英语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说客英语”作为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品牌,具有自主研发的在线学习平台和可观的用户数量,拥有专业外教师资团队,服务对象以青少儿为主,充分践行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原则、语言输入原则和利用控制母语原则,将其作为案例研究在线英语教育的个性化和互动性特征,并探讨适用于在线英语教育的数字化教学流程结构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
二、个性化特征
1.课程设计个性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在线教育所秉持的课程设计理念更具主体性、针对性、灵活性,以学生为中心,将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风格、水平、环境的差异纳入到课程设计的因素之中,形成适用于不同学习者群体的定制化课程选择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巩固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实施的有效策略,实现算法的不断优化,做出更加精准的资源选择、课程设计策略调整。说客英语的课程设计坚持课程统整原则,因材施教,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分类培养学生,符合前后教育阶段的垂直连贯性,根据学习者的综合认知能力提供阶梯课程,让学习者对照参考评估标准分值自主选择满足个人需求的课程,体现了互联网技术下的个性化课程设计发展路径。2.教学设计个性化。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体现在为不同的学习者群体做系统设计并实现预定学习目标,说客英语秉承“授人以渔、变之其思、塑之其观”的教学理念,采用自身打造的Super Talkers数字化多媒体教材系列,提倡帕沃拉(Paavola)等提出的作为知识创造的学习(learning as knowledge creation)模式,即教学设计的目标为促进以语言为载体的知识的创新与创造,服务对象以英语学习处于入门阶段的青少儿为主,也包括从事商务活动的成人,支持教学系统、过程、产品定制化服务,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案,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3.教学平台个性化。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与教师处于准分离状态,其学习主要是通过信息通讯技术来完成的,即通过一定的教学平台实现的。移动终端设备打造的教育空间不受物理环境的限制,信息技术平台与在线教育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推动在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说客英语自主研发的Talk915学习平台及视频直播上课工具eClass均属个性化在线教育产品,让知识基础、学习动因、学习能力各异的用户通过互联网在移动设备上灵活约课,选择教师,做出评价,自主掌握自身的学习进度。
三、互动性特征
教育类期刊的发展思路
一、新形势下教育类期刊的状况
根据最新的人口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0~14岁年龄段人数有2.4438亿。巨大的学龄人口数,每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给教育类出版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少儿图书板块,过去由于门槛低、利润高,加之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引来众多非专业出版机构和民营出版商进入了这一领域,造成大量编辑含量低下、低端的同质化读物充斥市场。由于低成本运营,低价格、高折扣的乱象大量出现,造成对少儿读物市场的极大冲击,粗制滥造、错漏百出的图书最终影响了广大少年儿童对知识的吸收和渴求。面对这种市场乱象,一大批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专业出版社,经过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并学习和引进国外优秀的产品形式,借鉴他们的优秀编撰体系,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状况,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品牌体系和特色,稳固地占领了高端出版物的领地,并以此为基础向全领域发力,争取将少儿类图书的出版发行纳入到正常的轨道。在这场抢占市场的攻防战中,教育类各期刊也都紧紧抓住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扩大服务内容,加强互动,深耕专业,策划出更具专业性和更有影响力的选题,在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育类期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其作用日趋明显。虽然,在数字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但教育类期刊的专业性具有大众媒体和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一方面,教育类期刊的内容是紧密结合当前最新最前沿的教育专业领域,针对各年龄层少儿特点及目前的教育现状,及时作出引导和调整的知识。另一方面,教育类期刊的形式多样化,内容更新速度快,跟上时代节奏,也更符合青少年喜快求新的阅读特点,对他们的引导更具针对性,优势更强。如,现在各中小学生都很推崇的《学语文》《小学生天地》系列,等等。当然,教育类期刊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受众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教育类期刊作为一种媒介和桥梁,对教育工作者的自身专业发展都起了不小的作用。它不仅传递了教育理论前沿的研究成果、教育发展动向,还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对读者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二、教育类期刊的发展思路
教育类期刊的品种繁多,全国公开出版的9000多种期刊中,教育类期刊占比为49%,但在内容、创意、手法、形态上独树一帜的刊物尚不多见。很多期刊存在同质化竞争的倾向。一些期刊没有本着自身的特点,明确办刊宗旨,导致期刊缺少个性化的特色。只有树立自身的特定形象,追求在同类期刊中无法被取代的独特内容、独特地位,明确品牌意识,扎扎实实做到“创品牌,求发展”,教育类期刊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超越。一份教育类期刊如何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寻求更大的发展,品牌战略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因此,教育类期刊的分工应进一步细化,是期刊必须遵循的理念和思路。
1.内容与风格的定位
明确期刊的受众群,确定其内容与风格,根据市场细分的规则,细分杂志受众,并在此基础上,细分受众人群的不同需求,形成合理的读者定位。只有全面掌握受众人群的结构层次和需求层次,才能形成教育期刊的准确定位,避免教育期刊缺乏个性、同质化的现象。
2.提升质量,打造精品
幼儿教育数字出版中知识服务平台初探
【摘要】文章阐述了幼儿数字教育出版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特点及文献综述,探讨了知识服务平台的类型和建设流程,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以幼教云平台为例探讨知识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以期为业界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出版;数字出版;知识服务平台
一、幼儿数字教育出版近年来的发展状况
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多为教师口述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对抽象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且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理想。进入21世纪后,形象性、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数字化产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幼教出版业逐渐朝数字出版方向转型升级[1]。《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其中在线教育收入高达1010亿元,仅次于互联网广告和移动出版,位列第三。由此可见,教育出版是出版融合发展的先行军,随着人工智能在数字教育出版领域应用的逐渐深入,主打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各出版单位开始涉及知识服务业务。目前我国部分少儿出版社已经在数字出版建设中初见成果,其中表现突出的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等[2],这些出版社与数字技术类平台合作,开辟幼儿教育数字出版新领域,寻求自身经营模式的革新发展。
二、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特点及文献综述
1.发展历程和特点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过量增长和碎片化导致用户对有效信息的甄别和获取受到阻碍,信息生产和加工方开始寻找应对策略并做出调整,通过数字化技术帮助用户缩减筛选信息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知识服务最早在图书情报领域付诸实践,指“以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知识的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问题和环境,融入其中解决问题,并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知识服务已成为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即“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体系化知识的服务”[3]。知识服务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区别于那些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普通信息,进入服务系统的知识信息是用户获取难度大、难以掌握的专业性指导信息;二是以大数据为基础,比如分类严谨的数据库可以作为某一领域知识服务的基本素材来源;三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和效率;四是以用户为导向,从需求出发设计服务体系和模式。
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摘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专业教育。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也纷纷创办了播音主持专业,然而,现实的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在遭遇媒介变革、播音主持专业优势逐渐消弭、“双一流”大学优势教育资源挤压的重重考验之下,地方院校只有转换办学理念,紧跟时展,立足现实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植开发新的就业渠道,找到适合自己异质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实现破冰突围,重塑专业价值。
关键词: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就业现状;人才培养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是我国所独有的特色教育,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校招生教育制度的改革,许多高校纷纷增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近年来,面对持续高温的“艺考热”和众多学子对播音主持职业的向往,一些地方院校也争相创办播音主持专业。从早期屈指可数的几所院校发展到如今全国遍地开花,每年的招生人数由原来的几十人扩展到逾万人,激增的办学数量和招生人数势必带来就业市场的压力。“目前国内包括各级电台、电视台在内的播音员主持人岗位的用人缺口却还未有如此之大,纵然算上新近崛起的新媒体发展需求,也远无法和极度膨胀的招生规模相适应,毕业生在专业对口这一层面上供大于求已成定局。”①2014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被教育部公布为近两年地方高校中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根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每年有2—3万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媒体能提供的播音主持相关岗位不过几百个。”②“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对口就业率基本在10%—20%之间,大量的学生学了四年播音,却无缘走上主播台,不想失业就只有转行。”③据笔者所获取的资料数据显示,目前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毕业后真正进入媒体工作从事播音主持相关岗位的少之又少,有些学校对口就业率甚至在10%以下。大量的毕业生涌入了教育培训机构,还有一些学生入职文化传媒类公司,其余的学生则基本选择企事业单位或自主创业。瞬息变化的传媒生态、严峻的就业形势、现实的就业境况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专业教育,在新时代,播音主持大学教育的专业价值究竟何在?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在遭遇媒介变革、播音主持专业优势逐渐消弭、“双一流”大学优势教育资源挤压的重重考验之下,地方院校只有转换办学理念,紧跟时展,立足现实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植开发新的就业渠道,找到适合自己的异质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实现破冰突围,重塑专业价值。
一、入学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晰专业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衡外情、量己力”,基本了解行业发展的景况及就业形势,更好地认知自我,找准自身专业定位,尽早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制定具体发展规划,从而有的放矢地付诸于实践,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一般而言,考入地方本科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学习的学生往往存在考学原因多元化、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自我认知模糊、专业信念迷茫摇摆、文化基础较薄弱等问题,因此,在大学新生入学阶段,就须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精心组建专业教辅团队,切实帮助学生理性分析专业特点,科学评估自我,发掘自身的特长、优势、潜质,找准专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落实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建立学生职业规划专类档案,动态跟踪,有序推进。
二、注重涵育学生的专业精神,培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意识
播音员主持人首先是新闻工作者,新闻性是播音主持的根本属性。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媒体的泛化更迭,新闻传媒人的职业光环不再,“站在船头的?望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专业理想与责任意识似乎逐渐被淡漠,如何重拾专业自信、强化专业坚守、传承专业精神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往往面容姣好,自身条件优越,从小到大备受关爱,容易滋生高高在上、轻浮自大、疏于学习、不愿吃苦、懒于钻研的习气。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吃苦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精心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俯下身子,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田垄地头,关注社会问题,体察百姓生活,感受人情冷暖,助力社会和谐发展。“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只有真听、真看、真感受、真思考,有声语言创作才能注入灵魂;只有离新闻现场足够近,报道才能鲜活生动接地气;只有沉心、用心、掏心,怀揣对专业的敬畏,不断锤炼打磨、精益求精,主持采写制作的作品才能触达人心;只有胸怀祖国、心忧天下、心系人民,专业价值才能得以彰显,个体生命才会更加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