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文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少儿文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少儿文学论文

传统少儿期刊编发流程的转型

在媒体融合的形势下,传统少儿期刊的编发流程不管是的效率上或者是发行形式方面均没有办很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在这样的形势下,编发流程的转型应该怎样适应时代的发展,探讨适合自身刊物的转型之路便是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1融媒体时代传统少儿期刊的现状

少儿期刊是行业期刊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少儿期刊的主办单位系统分布广泛,行业属性也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根据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在2016年开展的调查统计可以知道,至2016年加入该协会的少儿期刊的会员已经有262家。由此可见,少儿期刊数量比较大,专业化以及细分化程度也在逐渐地加快,在市场当中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然而,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形势下,新媒体逐渐成为时代的生力军,受众的需求迫切,传统少儿期刊在展现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潮流与发展方向,以赢得生存空间,近几年以来,有不少的少儿期刊均在努力在探索转型的方向,持续地创新以求发展。例如《儿童文学》《少年先锋报》等不少的儿童刊物也设置了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更有一些少儿期刊开始探索MPR有声点读等技术、植入AR等手段以增强现实的技术等,为读者们构建起一个立体丰富的阅读感受。更有一些少儿期刊开展结合平台的优势进行图书发行、动漫制作以及游戏开发等等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2融媒体形势下传统少儿期刊编发流程转型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少儿期刊正使用浑身解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而在编发流程的转型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与挑战,具体有下面的几种:

2.1出版人才的“全能”挑战

编辑能力高低将会直接地影响到刊物的内容是否优质,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在一些少儿期刊中,编辑还肩负着记者的工作职能,一个人必须是完成“采、写、编”全套流程编辑流程,有时甚至还要负责将内容精加工,上传各个平台,实现面画的统一。但是,一直以来,由于传统少儿期刊分工比较细,“全能”型人才十分的缺乏。

阅读全文

蒙古文学术期刊的数量与种类

蒙古文学术期刊是我国蒙古族聚集地区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交流和传播科技、信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互联网时代,尤其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期刊的传播力必然成为评价期刊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高校蒙古文学术期刊,理应看到互联网技术带给期刊界的巨大变革,有必要改变传统观念,拓宽传播途径,扩大期刊的传播速度与范围,提高期刊的影响力。然而,蒙古文学术期刊的网络化传播平台建设进程较滞后,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数据库包含的信息量小,数据库的各种功能还处在陆续研发实现中,关于蒙古文学术期刊互联网传播途径的相关论文甚少。这对广大基层作者、读者乃至教研工作者造成了诸多不便。从互联网上获取丰富的科技文化信息是每一位读者的需求。他们购买蒙古文学术期刊的主要途径仍然是靠出版商或书店、邮政系统或快递服务来完成。由于充分利用不了海量的网络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查阅新近的科研成果和相关学术动态,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步伐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因此,迫切需要利用互联网和各种电子终端,创建蒙古文学术期刊的多元化传播平台,用于扩展蒙古文学术期刊的受众面,满足各层面蒙古族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而提升蒙古文期刊的影响力。这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科技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内蒙古地区蒙古文期刊的数量与种类分析

内蒙古地区有151种期刊,其中自然科学类65种,哲学社会科学类29种,文教类17种,综合类14种,文艺类21种,少儿类5种。内蒙古地区蒙古文期刊有48种,占总期刊的31.8%;高校蒙古文学术期刊有10种,占蒙古文期刊的20.9%;高校蒙古文学术期刊中双月刊约占20%,季刊约占50%,半年刊约占30%。由此可见,蒙古文期刊尤其高校蒙古文学术期刊存在刊发周期长,内容更新迟延,传播速度缓慢等问题,这对期刊的时效性传播和受众面的扩大有着很大影响,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求,迫切需要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的互联网多元化传播途径。作为高校蒙古文学术期刊,我们根据自身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建立属于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热点问题,给作者及早提供科研动向和热点问题的相关资料,并利用现代化移动互联网手段,创建编者、作者、读者三位一体的互动平台,实时收集反馈信息,提高作者的学术论文质量,根据受众关注的聚焦点针对性地组稿或约稿,不断提高蒙古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论文质量。

二、蒙古文学术期刊的互联网传播现状

蒙古文学术期刊的传播途径较为单一,除了传统的邮局发行和交换外,主要依靠中国蒙古文期刊网、维普网和超星期刊网等三大数据库的互联网传播。

(一)中国蒙古文期刊网

中国蒙古文期刊网是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创办的蒙古文学术期刊网站,本数据库把蒙古文期刊的全文内容以PDF格式的形式上传到互联网上,满足了读者随时随地网上查阅蒙古文期刊的需求,也为蒙语教学和蒙古语言文字的科研工作者搭建了便捷的交流平台,并制作了蒙古文字检索引擎,填补了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中国蒙古文期刊网现全文收录12本用蒙古语言文字出版的优秀学术期刊。收录内容包括蒙古文期刊的PDF格式全文内容以及蒙汉英论文题目、中文提要、关键词、刊名等。本数据库全文收录的12本优秀学术期刊是《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文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中国蒙古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医药学蒙古文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西部蒙古论坛》、《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和《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中国蒙古文期刊网基本涵盖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的蒙古文版学报,在全国数据库中最为权威完整的蒙古文期刊信息资源的服务平台,目前提供免费下载全文的服务,真正做到了蒙古文期刊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网传播功能。中国蒙古文期刊网有比较成熟的检索功能,有基本检索、高级检索、汉文检索、蒙文检索和英文检索等功能,单一条件的基本检索和同时满足多个条件的高级检索给读者节省了大量的查找时间,蒙文检索是有别于其他网站的独特功能,数据库的日均访问量逐步上升,给广大蒙古族学者提供了丰富的蒙古文字版的科研成果,也在蒙古文期刊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阅读全文

儿童文学科设置管理

 

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大背景下,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学位〔2011〕11号)。此次印发的是调整后的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目录。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关儿童文学的学科定位和内涵发展,已经有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推动了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的发展。本文试图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儿童文学学科发展的一些经验,对我国儿童文学的学科设置问题做一番探讨。   首先,从国内外设置儿童文学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来看,儿童文学学科是关系到民族阅读能力提升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和教育理论问题。   在我国国家标准GB/T13745—19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中国儿童文学”是“文学”下的二级学科;在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中,“儿童文学”是“中国文学”下的二级学科。   近些年来,我国每年也都会有若干儿童文学研究的项目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例如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涉及儿童文学研究的,分别是“中国儿歌的审美艺术与现代演进”、“现当代美国少年小说类型研究”、“20世纪中国幼儿文学史论”、“西方儿童文学的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现当代美国科幻文学研究”、“中美科幻小说发展机制比较研究”等。   在美国教育部2010年版的《高等教育学科分类目录》(ClassificationofInstructionalPrograms,简称CIP)中,儿童与青少年文学(Children'sandAdoles-centLiterature,编号为23.1405)是英语语言及文学(EnglishLanguageAndLiterature/Letters)学科门类下,文学(Literature)一级学科中,与总体文学(Gen-eralLiterature)、美国文学[AmericanLiterature(U-nitedStates)]、加拿大文学[AmericanLiterature(Canadian)]、英国及其他英语文学[EnglishLitera-ture(BritishandCommonwealth)]相并列的二级学科。它的宗旨在于“关注儿童及青少年文学的学术研究,以促进教师、图书馆员、出版者、图书经营者和写作者的专业工作,也包括对某个时代、某种体裁的文学研究,作家论,文学批评,以及对各种文学文本、对书籍装帧设计者、对儿童电影的研究”。同时,还在图书馆科学(LibraryScience)门类,图书馆科学与管理(LibraryScienceandAdministration)一级学科 下专门设置了儿童与青少年文学服务(ChildrenandYouthLibraryServices,编号为25.0102)的二级学科。这一国家行为,足以彰显美国对儿童文学发展、对儿童阅读的高度重视,也显示出了儿童文学、儿童阅读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长远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警醒。   在我国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没有儿童文学学科的存在。因此,长期以来,在实际儿童文学研究生培养中较为通行的办法是挂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二级学科之下进行招生。例如:在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中,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都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中招收儿童文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而在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除北京师范大学自主设置儿童文学二级学科、下设儿童文学研究和科幻文学研究两个方向外,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也都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下招收儿童文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浙江师范大学还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下招收外国儿童文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就是在现行学科制度中,我国儿童文学学科所面临的现实处境。方卫平认为,“这一安排既为儿童文学学科在主流学术制度设计中争取到了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空间,在事实上也维系了当代儿童文学学科在各项学术指标和制度建设方面的最基本的学术体面”,但是“从儿童文学研究的内部知识构成和学科组合上看,它同样包括了儿童文学基本理论、中外儿童文学史、比较儿童文学等分支领域”[1]。因此在总体定位上,笔者认为,包含儿童文学研究与儿童阅读推广研究等内容的儿童文学学科,应该成为“中国语言文学”(0501)或“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等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   这样的看法是实事求是的。虽然不能排除儿童阅读成人书籍和成人喜爱儿童文学的可能性的存在,也不能说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在艺术上没有相通之处,但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儿童文学作为一个概念在现代社会之所以成立,是因为现代儿童文学的预设读者首先是儿童。在学科设置中没有儿童文学的存在,实际也就是对人生旅程中十几年的阅读生命的漠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更可以理解美国《高等教育学科分类目录》(CIP)中,要在文学(Literature)、图书馆科学与管理(LibrarySci-enceandAdministration)两个一级学科之下设置儿童与青少年文学二级学科,也可以从中体会到美国从国家总体战略的层面对儿童阅读的重视程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认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这样的一些提法,包含了成人因为职业发展需要参加成人教育和培训,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功利性目的。而学习和阅读作为一种享受审美愉悦的过程,一种人生的姿态,当然也是一个国民素质培养、造就和提高的过程。《纲要》指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正是看到了美育在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而阅读恰恰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同时美育、阅读也是与“生命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等命题息息相关的。儿童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儿童的成长,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们所面临的事关民族未来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中国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正是从这个方面讲,从与世界比较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儿童阅读整体上还是缺乏的。正如梅子涵起草的第4届21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郑州宣言》(2010年)所指出的那样:“很严格地说,中国儿童的文学阅读,童话阅读,在世界的景象中,属于贫穷。很严格地说,中国儿童的文学阅读,童话阅读,只是在很少很少的城市,很少很少很少的学校,很少很少很少很少的家庭开始了,进行着,而更多的地方,还是深夜熟睡,懵懵懂懂。所以,仍旧贫穷。很严格地说,中国儿童的文学阅读,童话阅读,捧在手里的,是经得起抚摸、珍惜的,书页中飘出的味道是纯正的真快乐、真智慧、真诗意的,仍旧很稀少,很零零落落。这照样还是贫穷。所以,请注意,我们要认识‘贫穷’这个词,我们要很真实地看着它,要继续行动。要热情持续,行走持续,大声疾呼持续,大声朗读持续,娓娓讲述持续”。事实上,阅读习惯的养成,更多的依赖于童年时期的阅读习惯和体验,也仰仗于儿童文学学科地位的建立。詹丹就认为,儿童文学不仅仅是阅读而已,其实它是一门学科,应当从学科的角度认识它的作用,给儿童文学以学科的地位,对于儿童阅读的推广具有深远的意义。[2]#p#分页标题#e#   从某种意义上说,似乎探讨儿童文学学科设置问题,有些杞人忧天,好像现有的状况,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来讲,产生的也许并不都是负面影响,就像韦勒克所说的比较文学学科中“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完全可以弥补缺少多年专门研究的不足”[3]。但是,从中国教育事业的宏观角度来看,问题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学科设置和目录常常是各个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对国家发展全局在教育层面和人才培养层面的“顶层设计”。我们在看到儿童文学学科现有的发展水平的时候,还是需要想一想,这是在儿童文学学科多么被忽视的情况下取得的。从全局来看,儿童文学学科在极少数高校取得的长足发展的同时,在绝大多数高校中,对这个第2期齐童巍:中国儿童文学学科设置研究11预设读者的年龄跨度达十几年、对培养一生的阅读习惯和人生姿态十分重要的学科,基本是空白和漠视。这不能不说是学科设置中的一个缺憾。《纲要》指出:“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实际上,儿童文学学科发展就是一个关系到民族未来发展的现实问题和教育理论问题,儿童文学学科设置也是我国儿童文学发展和提升国民素质的“顶层设计”。有了儿童文学的学科名目,儿童文学才有可能在更多的学术土壤中得到良性发展,也能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因此,笔者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个讨论中来,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第二,在实际发展中,我国儿童文学学科已经有了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已形成若干相对明确的研究方向。   我国儿童文学学科在现行的学科体制中,因势而为,在不同高校已经取得了不同情况的长足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独立的学科知识系统,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出现了儿童文学基本理论、中外儿童文学史、当代儿童文学思潮、图画书研究等领域众多的研究成果。[1]   从学科知识体系建设来看,“儿童文学是具有自己独立学科体系的,它包括儿童文学理论、儿童文学文体学、中国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民间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学等”[4]。而学科知识的积累、学科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基石。“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儿童文学学术建设在视野、话题、方法、知识生产、学科推进等方面,显然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1]。这在已有的授予博士学位的儿童文学研究学位论文中也有体现,如《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1999年)、《“训诫”到“交谈”———中国新时期童话创作发展论》(2003年)、《儿童文学的童年想象》(2004年)、《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2004年)、《近二十年来中国小说的儿童视野》(2004年)、《论现代文学与晚清民国语文教育的互动关系》(2004年)、《植物与儿童文学研究》(2005年)、《中西童话的本体论比较研究》(2005年)、《幻想世界与儿童主体的生成》(2005年)、《中国发生期儿童文学理论本土化进程研究》(2006年)、《轻逸之美———对儿童文学艺术品质的一种思考》(2006年)、《倾空的器皿———成年仪式与欧美文学中的成长主题》(2006年)、《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与儿童文学研究》(2006年)、《荆棘路上的光荣———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论》(2006年)、《成长之性———中国当代成长主题小说的文化阐释》(2006年)、《论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基本精神》(2007年)、《出版文化视野下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以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为个案》(2007年)、《雅努斯的面孔———魔幻与儿童文学》(2007年)、《女性创作与童话模式》(2007年)、《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2007年)、《格林童话的产生及其版本演变研究》(2008年)、《晚清儿童文学翻译与中国儿童文学之诞生———译介学视野下的晚清儿童文学研究》(2008年)、《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初期(1917年至1927年)的外来影响———以安徒生童话为个案》(2008年)、《论儿童文学的教育性》(2008年)、《中韩现代儿童文学形成过程比较研究》(2008年)、《1949—1999年中国的图画书》(2009年)、《当代儿童文学的十年———1966—1976年儿童文学史研究》(2009年)、《类型视野中的儿童幻想电影研究》(2009年)、《伪满时期的蒙古族儿童文学研究———以伪满洲国蒙古文机关报为中心》(2009年)、《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2010年)、《中国现当代幻想文学研究》(2010年)、《另一种现代性诉求———儿童文学中的图像叙事》(2011年)、《日本儿童文学中的传统妖怪》(2011年)、《论安徒生童话里的“东方形象”》(2011年)等。这里仅依年份粗略梳理了各个年份授予学位的儿童文学研究博士论文,而没有列举出所有相关的学位论文选题。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学科积累重要组成部分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近年来在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童文学史、比较儿童文学与外国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教育等各个研究方向上的广泛而深入的掘进,已使得儿童文学研究呈现出日渐丰富和成熟的多元化趋势与面貌。   第三,社会对儿童文学学科有很大规模的人才需求。   最近这些年,儿童图书出版事业飞速发展,其码洋在整个出版业中所占的比率越来越高,成为出版业中增速最快的业务。“中国少儿出版在经历了十多年的10%以上,甚至15%的环比高速发展后,2010年继续以两位数的增长率‘领涨’中国出版业”[5]。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对儿童文学专门人才提出了新的更大的需求。王泉根教授就曾撰文指出,儿童文学专业“毕业生大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还有用人单位已经向明年毕业的儿童文学研究生‘订货’了”,因为“全社会关注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涉及到下一代成长的相关用人单位,学校、少儿出版社、报刊杂志、影视传媒动漫等,都急需懂得儿童文学、儿童阅读、儿童心理的专业人才”[6]。另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列入了语文课程的学段目标之中,并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了“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以及寓言、故事、中外童谣、儿童诗歌、“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等等。[7]#p#分页标题#e#   这对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在师资培养中,重视儿童文学学科知识的传授。而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儿童文学和那些预设读者并非儿童的文学是血脉相通的。儿童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对整个语文教学都有着奠基性的作用。詹丹就认为现在没有把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当作文学作品来教是一个突出问题,其根源与儿童时期缺少人文性的阅读有关。[2]   第四,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国儿童文学研究生的培养实践已经初具规模。   我国儿童文学研究生的培养开始于1979年。   方卫平指出:“1979年,当时的浙江师范学院在中国当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体制中首次招收儿童文学硕士生,相隔20年之后,1999年,朱自强在东北师范大学以学位论文《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获得了文学博士学位,成为当代中国大陆第一位以儿童文学研究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者。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台东大学先后招收并培养了多名儿童文学博士研究生,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高端人才的培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1]。2008年开始,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又创新地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下培养儿童文学研究生。这些儿童文学研究生的培养实践也为儿童文学学科的发展、壮大、成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2009年9月“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项目获得了教育部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授予在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在总体上代表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进入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显示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儿童文学学科积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依据《关于做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1〕12号),2011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学科作为涉及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三个一级学科的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在教育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信息平台”进行了公示。根据该论证方案,我们看到该校儿童文学学科的研究和招生方向将进一步细化为中国儿童文学、比较儿童文学与世界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三个方面。这也是二级学科设置自主权交给高校的新形势下,儿童文学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工作要点》指出,2011年中国的学位与研究生工作包括“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编写一级学科简介,编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目录》”。但是根据《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教研厅〔2010〕1号),今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的二级学科目录将不再是体现国家权力的指令性目录,而是根据各个高校设置的二级学科进行统计汇编而成,是指导各个高校设置二级学科的参考性目录。[8]   这既意味着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自主设置的儿童文学二级学科有可能进入国家二级学科目录,但同时也表明今后我国儿童文学学科设置主要还是依靠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及相关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的自主意识,依靠社会对于儿童文学学科的自觉、主动意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儿童文学学科由于发展历史等原因,在我国主要还是聚集在不多的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当中,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但儿童文学学科却成为了这些学校的特色学科。《纲要》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儿童文学学科的现状其实正符合这样的办学要求。因此,当前,儿童文学学科既可以成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9]的切入点,同时也是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所面临的重要机遇。

阅读全文

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的高被引论文

本文选取《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出版科学》《科技与出版》《中国图书评论》《中国编辑》《编辑学刊》《出版参考》《现代出版》《出版广角》等13种编辑出版类期刊。其中,《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出版科学》《科技与出版》《现代出版》等8种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习称北大核心)收录,也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习称南大核心,英文缩写CSSCI)来源期刊;《中国编辑》《编辑学刊》《出版广角》等3种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收录,也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图书评论》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2018)扩展版”来源期刊;《出版参考》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开设理论探讨、海外市场等学术栏目,具有前瞻性。这13种期刊在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中具备代表性。笔者于2018年4月13日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JN=出版科学ORJN=中国出版ORJN=现代出版ORJN=编辑学报ORJN=中国科技期刊研究ORJN=编辑之友ORJN=出版发行研究ORJN=科技与出版ORJN=中国编辑ORJN=编辑学刊ORJN=出版参考ORJN=出版广角”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共得到13种编辑出版类期刊的107610条论文数据。

一、期刊载文量和作者发文数量

将这13种期刊按照CNKI数据库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科技与出版》《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出版科学》《中国编辑》《编辑学刊》《现代出版》《出版广角》《中国图书评论》《出版参考》。首先,统计这13种期刊自创刊以来的载文量。期刊载文量是指期刊在一定时间内所刊载文章的数量。[1]载文量常被用作衡量期刊吸收和传递科学信息的能力,也往往被作为遴选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2]根据这13种期刊创刊以来总载文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出版参考》(23445篇)、《中国出版》(16930篇)、《出版广角》(12353篇)、《中国图书评论》(10891篇)、《编辑之友》(9415篇)、《出版发行研究》(8826篇)、《科技与出版》(8218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6978篇)、《编辑学报》(6276篇)、《编辑学刊》(5078篇)、《出版科学》(3896篇)、《现代出版》(3238篇)、《中国编辑》(2866篇)。再统计在这13种期刊中发文较多的作者。根据作者发文数量排序依次为: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游苏宁(159篇)、南京大学张志强(117篇)、武汉大学徐丽芳(114篇)、华中师范大学范军(112篇)、《防护工程》编辑部朱大明(80篇)、美国佩斯大学练小川(79篇)、新乡医学院刘雪立(78篇)、武汉大学黄先蓉(77篇)、原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69篇)、北京大学肖东发(60篇)、武汉大学方卿(60篇)、西北大学姚远(58篇)、人民出版社林穗芳(58篇)、北京印刷学院叶新(53篇)、百花文艺出版社徐柏容(48篇)、西安交通大学赵大良(48篇)、中国人民大学周蔚华(45篇)、第三军医大学冷怀明(44篇)、北京印刷学院严晨(43篇)、中国药科大学郑晓南(42篇)、武汉大学罗紫初(42篇)、长安大学赵文义(42篇)、中国青年出版社阙道隆(41篇)、上海大学鲍国海(41篇)、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石朝云(41篇)、苏州大学吴培华(40篇)、湖北警官学院陶范(40篇)、中国编辑学会邵益文(39篇)、北京师范大学陈浩元(38篇)、东北大学米戎(38篇)等。

二、高被引论文研究

为进一步评价这13种编辑出版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笔者对这13种期刊中引用20次及以上论文进行了统计,发现这13种期刊在CNKI数据库中被引用20次以上的论文有1563篇。

1.高被引论文期刊分布

将这13种期刊按照高被引论文数量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编辑学报》(604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97篇)、《编辑之友》(137篇)、《出版发行研究》(130篇)、《中国出版》(103篇)、《出版科学》(72篇)、《科技与出版》(72篇)、《中国图书评论》(36篇)、《中国编辑》(35篇)、《编辑学刊》(26篇)、《出版参考》(22篇)、《现代出版》(21篇)、《出版广角》(8篇)。其中,《编辑学报》的高被引论文数量遥遥领先,说明其刊发的论文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若从高被引论文出版年份来看,刊发高被引论文较多的年份均在2000年后。(见图1)其中,2007年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最多,为115篇,2011年发表114篇,2010年发表113篇,2005年发表110篇,2006年发表107篇,2002年发表105篇,2003年发表101篇,2009年发表100篇。2000年以后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较多,一方面说明2000年后我国编辑出版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论文质量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编辑出版类期刊更加注重学术规范,刊发论文的引文增多。

阅读全文

独立学院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在独立学院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背景下,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英语专业探索创新少儿英语教育人才的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三课堂”联动机制,全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有效培养学生教学岗位技能,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嵌入式实践教学;英语教育;独立学院

一、引言

当前我国英语教学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少儿英语教育市场增长迅猛,同时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其中师资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与少儿英语培训机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儿英语师资匮乏和资质堪忧,这不仅关系到少儿英语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中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成败,更是对高校培养英语教育人才的挑战。本文汇报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英语专业在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少儿英语教育人才的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为实践教学提供新思路。

二、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产生背景

2014年初,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阐述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要求、方向、任务,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措施,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提出了新的要求。随后,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突出地方性、坚持应用性、着力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提出了构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项目引导机制等配套措施和政策。这些文件政策的出台为独立学院教学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专业建设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则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可惜的是,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开展困难重重,缺乏理论支持和科学引导,实践教学开展方式、规模、深度有限,主要依赖的校企合作方式呈现出乏力态势,主要表现为:缺乏动力、管理松散、评价空缺等[2][3],导致收效甚微。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困难主要有:1.课程体系不完善。从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看,英语专业课程结构占比大,英语教育实践性课程少。英语师范生与传统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并无二致,大多仅增设教育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两门课程的理论学习[4];2.实习场所单一。由独立学院性质和层次所限,在与学校和教学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时处于被动地位,仅有的实习场所无法满足学生需求;3.实践教学方式单调,缺乏连续性。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以用人需求为标准安排实践内容,内容安排松散,时间安排集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三、嵌入式实践教学理念

阅读全文

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高职英语教育与导师制教学方法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等,对高职英语教育与导师制教学方法融合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宝贵力量。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育;导师;教学方法;融合;分析

应该了解到,高职英语教育模式中,基础教育环节比不可少,因为基础教育实际上是高职学生群体进行更多英语知识获取的有力前提,其是英语专业辅助教育核心手段之一,假设建筑物基层建筑未完全稳固,那么后续建筑操作也就无从谈起,英语教育也是如此,基础教育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若想达成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目的,应与导师制教学方法相互融合,提升二者契合度,以至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一、导师制教学内涵要点分析

阅读全文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共10篇)

第一篇:留守儿童思想教育

一、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状况

(一)家庭对孩子思想教育的偏颇

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们只能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管,这些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更多的是不应有的溺爱,且独生子女较多,隔代养育“隔代亲”,对孩子娇生惯养,助长了不少恶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极不协调,使得学校教育收效甚微。

(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社会上“斗地主”、“打麻将”等赌博风气对不少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中有的利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赌博;还有电视、录像里的黑帮老大之类的镜头和社会上“称王称霸”的不良现象,也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中“拉帮结派”“充老大”,以强欺弱。这些都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策略建议

阅读全文

民族动漫教育模式前景及展望

 

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32号)》,提出了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与此同时,中央财政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制订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然而,面对动漫产业发展过程当中的教育问题,如何结合民族地域特点发展动漫产业等系列问题,却鲜有学者深入研究。本文以广西民族动漫教育的发展及发展模式做综合论述,以之抛砖引玉。   一、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分析   我国动漫市场的需求在迅速扩大,然而国内目前的产业发展现状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国内动漫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自主研发和原创能力较低,与国外动漫产业相比,我国动漫业并不具有竞争优势。这导致国内动漫市场以引进、加工、运营为主。在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占60%,欧美占29%,相形之下,中国原创的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   这种市场格局,显然是不利于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的。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内动漫市场长期被国外厂商占据是令人担忧的,在青少年至为重要的成长期,动画片对他们的文化熏陶和人生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动漫流行的今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受到欧美、日韩文化影响太大,意味着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价值观不能有效地传递给青少年,从文化的层面看,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所幸的是,政府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为此,决定大力发展和扶持国内的动漫产业。其中的一个大力举措就是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性文件,从体制、政策、市场管理上促进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紧接着国家广电总局研究制订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增设了少儿动画频道、扩大了少儿节目中动画的播出时间和播出数量,同时要求每个播出动画片的频道中,国产动画片与引进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比例不低于6:4。可见,政府对国产动画业进行了“幼稚产业保护”的倾斜政策,创造了对国产动画片的大量需求,同时也抑制了国外动画片在中国的进一步进入和拓展。与此同时,文化部从政策法规、财政资金以及对国外的游戏进行审查等多方面来支持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由此国内动漫产业正在迎来迅速发展的契机。有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2000家省市电视台所规定的国产动画片播出时间为6万分钟,而达到播放要求的原创动画片供给量则只有2万分钟,尚有4万分钟的缺口,这几乎是中国动画片年产量的两倍。据测算,中国今后每年国产动画片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分钟,而现在国内每年制作的动画片总量只有2万分钟左右,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为国内动画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为宽松的市场环境。并且,按国际动画产业的一般规律计算,如果完成每年需要的国产动画片26万分钟的总投资,则存在着大约150亿元动画片相关产品收入的市场规模。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教育向高科技、数字化方向发展,需要大批量动画及多媒体数字化制作人才。另外,我国是个电视拥有量大国,根据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规划,从2005年起至2008年逐步由摹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化,直到2015年全国全面实现数字化电视的发展目标。届时,电视节目量是现在的几百倍,它需要更多的动画片头制作、动画广告宣传片及更多动画娱乐片的制作与播出,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区电视台动画制作还处在空白,基本是由外省人员制作的。随着我区电视向数字化转变,节目信息量的扩大,将由现在可收视三十多个节目发展到三百套节目。因此,也迫切需要大量的动画制作、动画广告、动画宣传片的制作,以及大量的卡通动画片的制作与播出。因此,这给动画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契机。另外,网络游戏和软件开发正走向成熟,动漫与游戏在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早就形成动画———漫画———游戏三位一体的循环产业链。我国的游戏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短短三、四年间,已初具规模。2003年全国网络游戏出版市场实际销售达13.2亿元,拥有用户1300多万,85%是青少年群体。较上一年增长近五成。仅2009年上半年销售额已经达到15.5亿元,同比增长近90%。网络游戏所以能发展的如此顺利而快速,主要得益于它的消费市场巨大,而且不断增长;同时,手机彩屏的动画制作亦需要大批的动画人才的培养,对于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亦起到重要作用。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中,由于广大青少年热爱动漫,形成动画生源有增无减的画面。在上述情况下,结合广西民族文化特色,调整广西动漫教育结构,对于促进广西动漫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西民族动漫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结合广西的民族文化特色,我们认为广西发展动漫教育必须走特色发展道路,而特色发展道路必须与广西地域民族文化特点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广西民族动漫教育模式及其产业。由于市场对动画人才的需求量大,国内很多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开设动画专业,对广西的动漫教育形成竞争。目前,广西设立动画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有广西艺术学院等为数不多的几所院校,其中以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动画专业(广西区内唯一获得教育部批准的动画专业)拥有最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办学也最为悠久,成果最多。总体而言,广西区内的动漫教育存在着专业建设重复,设备投入重复等问题,且各院校各自独立发展,缺乏科学统一规划,不利于提高与扩大广西动漫教育的系统发展,也不利于广西动漫教育形成有力的社会竞争力。为此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对广西区内动画专业进行宏观发展调控,整合现有资源,加强硬件建设,充实教师队伍,把各个院校的师资和设备整合,成立广西动画学院或者动漫基地,提高动漫教育层次和规模。   2.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教研体系,促进动漫教育的发展。无论从国内还区内的形式看,建立广西动漫产、学、研一体化教研体系对广西动漫教育及其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除注重教学、科研之外,积极与社会有实力的公司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建立动漫实习教育基地,是一条有效的产、学、研一体化教研模式。通过这种教研模式将有力促进动漫教学成果转换成社会成果,同时,社会成果的获得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动漫教育的发展,实现双赢局面。#p#分页标题#e#   3.注重广西民族动画作品的研究与开发。有计划地选择具有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故事改编成动画脚本进行动画短片创作。动漫作品通过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虚构出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巧妙地迎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心理诉求,因此,研究与开发具有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的动画作品,对于培养广西动漫产业,促进广西动漫教育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4.注重民族动漫理论的研究。一是立足于挖掘广西少数民族艺术设计资源,探索动画艺术设计新风格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多年开展对广西民间民族设计元素的规模化收集和研究,强化设计教育中的民族、区域文化特色,把民族设计元素研究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学生下乡采风、收集整理,并在课堂中进行教学,设计出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作品。二是重视审美理论与动画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动漫艺术理论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三是重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教材建设,不断深化民族文化教材建设,出版和发表有关动漫教育的教材、论文等,建立起动漫教育的教材体系。   5.注重民族动漫市场的开发。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找准市场的定位,使我们所创作的动画作品适应社会需要;其次,我们在进行民族动画故事的编写时,不论是在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矛盾的冲突、角色的设计等方面,注重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同时,还应注意尊重动画艺术其本身的艺术规律,如寓教于乐、故事性强、视觉冲击力强、信息量大、节奏快等,从而增强动画作品的感染力,有效地占领市场。另外,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有利契机,让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作品起到宣传广西,从而促进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将广西动漫产业及动漫教育推向东盟,逐步走向世界。   三、广西民族动漫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因此,广西动漫教育的发展必须要立足于广西少数民族艺术资源,探索动漫教育教学的新风格。我们认为,广西动漫教育要在坚持教育中心地位的同时,强化设计教育中的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对课程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一定比例民族设计元素的设计与研究课程;逐步建立民族设计元素资料库,把民族设计元素研究融入到动漫专业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下乡采风、收集整理,并在课堂中进行教学,设计出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作品。基于目前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动漫大制作、大投入的项目不难现实,因此,我们认为在目前广西动漫教育过程中需要突出“小、快、灵及民族品牌”的教学模式:“小”就是以我们目前的设备和师资条件制作短小精悍的动画片、动漫广告和宣传短片。各高校通过与电视台或出版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项目化的形式为他们制作一些小节目、动漫系列短片,向全国推广,从而逐步创建我们的动漫作品品牌。“快”就是尽快扩大知名度。通过免费为电视台制作动画小品(成语小故事、小幽默或公益性动漫小广告等),定时定期播出,打出我们的品牌,逐步占领市场。“灵”就是采取灵活的教学方针。在实际教学当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画专业造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扎实二维卡通动画、三维动画的造型基本功和专业的设计能力;其次是对学生电脑技术的培养。(它包括有电脑软件的运用和制作,后期编辑制作等)。   树立动漫教育的民族品牌是广西动漫教育发展的基本特色,如刘三姐品牌、漓江品牌。我们认为对动漫作品的创作可分两步进行:首先将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神话传奇故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故事传说改编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动漫系列作品;其次,可将这些动漫故事里的主要角色造型,开发成相关的周边旅游产品,推向区外及东盟各国,从而达到宣传广西、突出广西的目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