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商业模式研究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育培训中心商业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以佛山市有为教育培训中心为例,从主要业务构成、核心资源、产品战略及品牌传播策略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该企业的商业模式,并针对有为教育培训中心具体的经营情况对其持续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给予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有为教育;商业模式;经营风险
一、佛山市有为教育培训中心的概况
佛山市有为教育培训中心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门从事中小学课外辅导的培训机构,致力于中小学各学科的课外辅导教育。公司发展势头迅猛,短短几年时间,便从佛山南海的丹灶镇扩展到金沙、里水等地,遍布9家分校,累计培养了15000多名学员。有为教育目前拥有100多名专职教师,任课教师大多有多年学校教学的经验,熟悉广东省考试命题特点及方向。公司秉承“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员。丹灶镇中考状元连续三年花落有为教育。仅2018年中考,南海区前600名(673分以上)的学生,有24人是有为教育的学员,650分以上的占了103人。有为教育成了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培训行业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培训领域不容小觑的新锐力量,也成了学生、家长们报读课外辅导机构的优先选择。
二、有为教育的商业模式分析
(一)主要业务构成
有为教育教育主要有小班教学和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两种课外辅导形式,教学课程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语数英等各学科,同时还开设中考美术辅导班等。具体如下:1.小班教学。15到30人的小班教学是有为教育教育赖以发展的核心项目。其小班教学按照学期和假期区分为常日班和假期班,在授课内容上涵盖中小学教育的全部学科。常日班在每年的春秋季学期展开,通常为32至36课时;假期班在寒暑假展开,一般为14到30课时。一课时时长40分钟,每上一次课消耗两课时。小班教学以大约50元/课时的标准收费,在行业内属于中等偏上收费水平。有为教育会在学生报名之初,详细了解并记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正式分班时按学生的基础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班级,并配以相应的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2.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一对一个性化辅导课程由有为教育的教师根据学员的个人情况为其定制个性化的辅导方案。每课时同样为40分钟,课时收费110元至150元不等。但从整体而言,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并非有为教育的主打业务,其竞争力和利润率要稍逊于小班式教学。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而又变动不居,尤其在业态方面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目前互联网新媒体和网络电商平台迅速崛起,而传统媒体和传统文旅项目则受到冲击。要在网络时代做好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未来导向,以前瞻性的理念和商业模式来经营运作:一方面要认清和避免各种常见的错误观念与做法;另一方面要捕捉时代的发展趋势,把握住未来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文化产业;未来导向;新媒体;商业模式
当今的文化产业变化很大,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整个产业都在快速变动,业态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最显著的是传媒业受到了重大的冲击。我们现在做文化产业,需要更多的思考,这种思考要重新换一个视角,以未来导向的眼光审视当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此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保持自身发展的持续性。[1]具体到文化产业来讲,我们需要考虑用什么样的理念和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走向未来,赢得长远发展。
一、文化产业发展中常见的错误观念与做法
目前文化产业在具体项目的种类和数量上都有极大的增长,呈现一定程度的繁荣景象;但是很多项目不能适应产业的快速变化,尤其是一些跟风而为、匆匆上马的项目,这些项目往往缺少优质的内容做支撑,而有些项目即便有很好的资源,却没好的理念或商业模式去运作。以上种种问题,都与缺少未来导向思维直接相关,即没有清晰的理念和商业模式的文化产业项目,往往会采用各种模糊甚至错误的观念和做法,从而导致发展中的各种障碍和挫败。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及时调整发展观念、转变经营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紧紧跟上形势,使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这个伟大的时代相匹配。[2]具体而言,下文将列举十种常见的错误:第一,媒体融合方式错误。媒体融合并不是老想着报纸、电视台怎么去跟新媒体做融合。媒体融合主要是做新媒体,只有新媒体能够代表未来的方向。当下,传统媒体基本上是全线亏损,很多媒体融合中心花了很多钱用于维护住传统媒体,却不用来发展新媒体,这是极大的资源配置错误。同时,即便媒体融合的思路是正确的,如果融合方式不到位,项目发展也会受挫。正确的融合方式是在融合过程中迭代,单纯地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拼在一起并不是融合。第二,新媒体只做广告。新媒体只能做广告吗?现在很多人说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过去了,实际并非如此。如果说互联网是新媒体,然而,新媒体并不是只能做互联网广告。这里有两个阶段:以广告为主是新媒体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以互联网作为卖场是如今正在步入的第二阶段。很多新媒体已经考虑以别的东西为主而不纯粹依赖广告。现在的BAT是以广告、广告+游戏、广告+电商等模式为主。像这样的新媒体,广告之外很大一部分收益来自自己的电商模式。因此,新媒体第一个阶段是要做广告,但不是只能做广告。现在正在进入以综合的卖场为主的第二个阶段,红利可能才刚刚开始。第三,只搞观光与门票经济。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发展旅游业,然而,很多地方在理念上把旅游业等同于观光业,结果把旅游业搞成了诸如建一个花海、种一片郁金香之类的活动,以为这样就算推动旅游业发展。但是这样做旅游业,游客往往只是站一会、拍个照、欣赏一下,缺乏进一步消费的动机。地方做旅游业,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怎么能让大家留下来呢?要让游客不仅是拍一两张照片,而是500张也拍不完,那他今天就走不掉了,晚上就要住下来,然后配合上吃喝玩乐,这才构成一个旅游产业链。还只是停在观光阶段的旅游业,大概只有门票经济。第四,做地产的文化街。现在一些地产商转型做文化产业,实际上是打着文化的旗号做地产,用地产掌控文化。比如,很多地方都在做特色古镇,最后只做成了一个打着文化旗号的商业街。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真正的文化地产一定是以文化为主的地产,否则不如就单纯做地产,免得两头都没做好。作为文化产业的文化地产,要做的是有文化的地产,而不是做地产的文化街。第五,没文化的仿古街。现在很多地方在做仿古的建筑、仿古的街区、仿古的产品,以为这样就可以做出好的仿古街。但是我们要知道,古人的生活方式有些可以融入现代生活,有很多则不能。比如说古人豪宅里都有戏台,但是在今天搞一个戏台是不可能了;再比如我们的皮影戏,皮影戏的皮影元素可以拿来做时尚设计元素,但如果要拿来做演出,怎么跟电影《阿凡达》竞争?所以做仿古街,首先一定要承认,现在有很多事情做不成。比如有些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反而做不成文化产业,因为它的观念太保守。而现在的旅游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仿古街观光即使再经典,也不一定能吸引足够多的人。但是,仍然可以抽取传统文化的一些文化元素用来做文化产业。第六,只有卖家的平台。有些互联网平台有上千万人注册,但基本都是卖家没有买家,这样的平台注册用户再多也无济于事。尤其是一些艺术品平台,平台上有很多艺术品,但却乏人问津,无人购买。其中的部分原因与当下艺术品市场本身不景气有关,艺术品价格在普遍暴跌,但是,如果做艺术品的平台不认真做与艺术相关的衍生品,它就很难触达到消费者那里。艺术品本身没有内容,也没有相关衍生品,消费者就会缺乏购买认同,从而很难实现盈利。第七,没有规模的平台。交易型平台,通过买卖双方做交易然后提取中介费或者服务费来盈利,这需要以巨大的交易量为支撑。这意味着,这样的平台往往需要很大的规模。然而,很多平台既没有达到规模,还面临着相互之间的压价竞争,所以最后没有很好的效果。在当下的市场前景下,不要轻易做交易型的平台,但可以考虑做垂直型的平台。第八,孤立的文创产品。只有产品没有产业链的公司不可能成为大公司,现在很多博物馆都在做设计,做文创产品。问题是做了这些东西,怎么走出去?怎么让大家知道?开发文创产品,重要的是给产品安上“脚”,让它能走路,能把顾客带到你这里。这需要一个思路的转变,即从过去努力推广自己的产品的做法,到现在通过产品把大家吸引过来,要让大家主动地找你。因而,做文创产品,一定要有产业链、要有规模,要把大家吸引过来,而不是做孤立的文创产品。第九,投资网络电影。苹果公司为什么盈利?一个原因是:你只要买苹果公司的手机,只要用手机下载东西,苹果公司就可以天天收你的钱;所以,苹果公司的粉丝和消费者是累计的,基数越多、分成比例越大,而其他的手机公司往往只是卖手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电影公司。许多电影公司规模小、没积累、没利润,今年赚明年亏,或者今年亏明年赚,最后算下来,账目上是盈亏平衡。但这样就等于亏损了,因为这些公司做了很长时间,投了很多电影和电视,但却未能实现像苹果公司那样的盈利模式。实际上,在网络平台上做网络大电影,首先要靠平台推。但是这个难度很大,因为现实情况是,很多网络电影人都在给视频平台打工,免费为平台提供生产内容,然后做好了才有一点盈利。因此,要么就不做网络电影;但如果要做,就不要投资孤立的电影,积累电影的版权价值,做到“IP一鱼永吃”。第十,一味拒绝亏损。我们现在做电影、做平台以及做很多商业,跟传统最大的区别是:亏损的公司可能很值钱。爱奇艺连续亏损十几年,2019年的市值却突破200亿美元[3]。它亏这么多为什么还这么值钱?很简单,因为大家看好它的未来。投资人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公司当下赚了多少钱,而是这个公司在未来是否会越来越有前途。今天做平台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是:要讲质量、讲增长、讲积累。这要求你无论做什么平台和电影,都要学会花钱,学会合理亏钱,在赚钱和亏钱中找到平衡以促进公司未来的价值。
二、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建议
上文对文化产业中出现的种种错误做了一定的分析和纠正,我们要避免步入这些理念和思维的误区。同时,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很多值得注意的趋势,敏锐捕捉时展的趋势将极大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下文将针对当前的发展趋势提出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这些建议主要在于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实现产业的持久和良性发展。第一,转“平台为王”的思路为“平台+为王”。现在的平台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平台是产业链的大平台,如腾讯和阿里;第二种平台是中平台,中平台做的是专业,比如今日头条、京东;第三种平台是小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目前最重要的一个趋势是,不管是大平台、中平台还是小平台,它们都渴望内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平台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容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例如,目前腾讯和阿里都进入了收入增长瓶颈阶段,它们都在进行升级换代,腾讯的“创造101”节目通过跟偶像经纪公司合作打造综艺节目,让团体选出的偶像做线下广告代言和演出,其中一个经典的商业模式是让大家推荐海选,推荐时跟腾讯的会员用户结合在一起,一下子吸引2千万的会员,这就是典型的“平台+”思路。这种“平台+”在今后会越来越显著,因为光靠平台的广告是不够的,需要构成一个链接。比如“一条”视频也属于垂直化,每天推一条短视频,它只让你看视频,没说让你买东西,然而大家看到视频里所体现的工匠精神,就会不自觉地想买。这就是我们讲的新媒体电商,做内容做得垂直变成商场,也就是“平台+”。商业模式从“平台为王”变成“平台+为王”将成为一个趋势,接下来可能还会有“+物联网”“+大数据”,还会“+医疗健康”。第二,科技赋能。中国互联网上最赚钱的公司都是高科技公司,业态是文化产业,用我的话说,叫“IT男赚文艺女青年的钱”。我们原来最值钱的是IT产业,现在最值钱的是互联网文化产业,互联网文化产业有IT做支撑,它不仅依靠IT,还要造平台。其中,平台是很重要的力量,平台里面虽然有IT技术,但是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主营业务,平台就要引入很多文化产业的人跟它合作。这个时候就会发生跨界,而且未来跨界只会越来越多。总而言之,科技赋能在互联网上已经达到了很重要的阶段。举例来说,接下来娱乐机器人会很重要。可能有人会奇怪,娱乐机器人跟我们文化产业有什么关系?太有关系了!娱乐机器人会讲故事,而你要下载一个故事,要不要付费?机器人唱歌的时候,你要不要付费?我们有无数种方式可以让机器人跟文化产业融合。第三,轻奢化的文创电商。电商可以分四类:第一类是普通的电商;第二类是网红电商;第三类是新媒体电商;第四类是文创电商。文创电商类似于衍生品,是先有内容、再有后续的电商。这是一个趋势。由于生活美学化和创意常态化的要求,接下来的流行产品可能是轻奢化的产品,它本身也是消费品,又有较高附加价值,而且消费者不觉得太昂贵,所以能够很快融入生活。这是另一个趋势。比方说,我们现在有一个奢侈品瓷杯和一个普通瓷杯,前一个卖1000元,后一个则卖10元,但是如果轻奢化的瓷杯只卖30元,你会买哪个?轻奢化产品是所谓大众化产品的升级,它的利润很高,又有大众化的基础;对消费者来说不太贵,附加价值又高,所以很容易被接受。这样的轻奢化产品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第四,未来模式: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企业的整体价值需要企业有知名度、重视人才、会做积累、考虑成长性、考虑未来导向的业态,等等。若让大家回忆,在过去的五年中看过最好的中国电影和电视剧有哪些?大家可能会马上脱口而出,至少说出一两个。但是若让大家回忆,这些最好的中国电影和电视剧是哪家公司生产的,大家可能会陷入沉思,因为大家并不会主动地关注这些。但是大家没主动关注公司是一回事,公司没有主动推广自己则是另一回事。未来的企业要学会推广自己,去提升自己的品牌,去扩大影响力,而不是让出品公司都在明星后面。很多文化公司永远在明星后面,没有知名度,没有影响力,自然很难有整体价值。要提升企业整体价值,一定要有独到的地方。而要想有独到的地方,就要具备有竞争力的创新内容或者具备较强的平台整合能力。因而,未来更好的模式是“平台+IP+文创电商”。第五,“一鱼永吃”,扩建IP以及其持续性。所谓的IP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知名度,而是它有持续性和变现能力。我们需要做IP四合一,即故事IP、形象IP、产品IP、企业IP。这种四合一模式,可以从故事入手,然后植入形象,再植入产品,最后是企业IP,企业IP承载前三种IP及其企业品牌。换言之,可以先做产品并赋予它一个故事,然后逐渐做成一个系列,这样IP才是不断扩建和有驱动力的。除了要做系列的IP,还要关注消费者的迭代,因为“80后”喜欢的IP,“95后”可能不喜欢,而“95后”喜欢的IP,“00后”可能也不喜欢。所以,需要不断孵化IP,使IP差异化,进而使之适应不断迭代的消费者。第六,跨界体验:城市文化体验中心。城市文化体验中心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这方面,可以先结合城市特质和传统文化来做城市故事,在城市故事的基础上做体验中心,这样可以有丰厚的内容为依托。然后,可以用系列微电影表达,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在线下的城市文化中心进行实地体验。最后,在配套的商业中卖文化衍生品。这将形成新的城市文创综合体。第七,古今合用。很多传统文化不能做产业,但很多能做产业的传统文化反而被忽视了。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代表,灯除了日常照明作用,还有节日的装饰作用。过去的元宵节实际上就是灯节。古代的灯和灯柜就可以组合在一起,复杂一点,则可以做成一个“灯光秀+天天音乐节+啤酒节+旅游过夜”模式。而且像灯这样的东西,也可以将它的传统因素加以改造,融入现代家庭里面。第八,活动经济。活动经济,就是举办一个活动把人吸引过来旅游。活动包括观光和体验,也包括把观光的元素做成体验。现在的游客都喜欢拍照,照片拍得越多,体验的时间越长,所以实际上照相也是一种体验。现在的旅游种类有很多,比如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健康旅游、会展旅游、夏令营旅游、音乐节旅游、商务旅游等,这些都可以做活动经济。活动经济以吸引年轻人为主,因而最好是要做成重点的体验商务,要克服单纯的硬件设备思维,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活动性的品牌,让大家参与进来。第九,化腐朽为神奇,改造传统项目。很多项目都需要改造,包括原有的游乐园、商业街、各种特色小镇等。我们要做的是产业升级,包括对传统观念做出的产品升级,包括商业模式升级,而且要做到专业化、持续化、精细化、系列化。专业化是指用最好的团队,持续化是指收入可持续,精细化是指一定要耐久,最后是要有“一鱼永吃”的内容IP。要想办法改变收入的模式,在文化节里要加上产业的集聚和互联网的平台,这样才会形成面向全国的市场。做这样的文化节的地方,可以进一步做成新型的“四创基地”和新型城市文创综合体,从而成为新的文化地标。在这个文化地标里面,有网民、网红、内容、体验、购物社区等,最终做成一个体验性极强的文化中心。第十,资本运作。资本运作并不仅仅是投融资。投融资是文化产业必做的课题,业务和投融资的匹配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资本运作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大公司自己可以不做商业模式,只做投资和并购;二是轻资产和重资产剥离的形式———轻资产变成运营方,然后项目复制。现在做一个项目要有很多的投入,在各种各样的文旅项目上沉淀的资本太多,多数的文旅项目是不赚钱的,如果把重资产和轻资产放在一起,会导致没有条件上市,这样资产就会被套牢。如果采取轻资产和重资产剥离的形式,轻资产变成运营方,运营的项目就能够复制。以上是笔者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对商业模式创新提出的十条建议,希望能对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有所助力。简而言之,在现阶段做文化产业,必须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要有未来导向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意识,结合互联网新媒体和自主IP的营建,打造自己的文创平台和产业链,这样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有效积累和持续发展,进而保证持续的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松散耦合机制
摘要: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是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两个重要模块,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是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一直未能更好地解释。松散耦合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企业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技术创新方式能够和相同的商业模式进行良好匹配的情况,而且松散耦合理论可以从微观层面分析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
关键词:松散耦合;技术创新;商业模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崛起,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新兴经济体的异军突起有着商业模式创新的贡献,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世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产品或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企业通过良好的商业模式设计,发挥出技术创新的优势,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格局[1]。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协同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部分学者认为,技术创新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科技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从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3]。也有学者认为,良好的商业模式设计可以帮助企业重整内外部资源,改变竞争格局,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4-5]。还有学者探索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路径,认为两者的良好互动是企业提高经营绩效的重要途径[6-7]。但是,至今缺乏解释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良好理论。因此,本文试图基于松散耦合理论探索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为企业开展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思想启发。
1文献回顾
1.1松散耦合理论
耦合是两个或以上的体系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彼此影响的现象。耦合根据结合程度分为紧密耦合和松散耦合[8]。紧密耦合强调组织之间因为标准化、强烈的相互依赖关系而结合;松散耦合强调组织之间因为共同的信念、准则化或制度化的预期而联结。松散耦合的系统有三个基本特征:(1)各模块在功能上具有独立自治性,任一模块的功能实现只依赖自身内部的要素,但是整个系统不会因为其功能分散于各个模块而失去核心,各个模块也不会因为融于系统而失去其自身的特征。(2)各模块之间通过某些媒介和途径实现相互的间接影响。(3)各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是固定的,会随着任务的需要临时建立起来,当任务结束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也会消除。也就是说,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既是相互响应的又保持着相互之间逻辑上的分离。松散耦合关系的形式有四种:时间的、物质的、流程的和解释的,松散耦合关系会对系统产生五个方面的作用:维持、缓冲、适应、满意和效力。系统各模块之间的作用关系是偶然的、间接的、不明显的,有助于探究微观层面的认知和行为,解释充满矛盾和不确定的系统。
1.2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变革下商业模式演进初探
内容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变革对商业模式的企业价值创造、价值交付和利润捕获的影响分析入手,探讨信息技术驱动商业模式演进的动力机制,提出企业信息生产力、个人信息生产力、市场匹配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是信息技术驱动商业模式演进的四条路径,并梳理分析了信息技术驱动商业模式演进的历史轨迹,总结形成了信息技术驱动商业模式演进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信息技术;变革;商业模式;演进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持续运营中为获得长期优势,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做出的涉及用户、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的一系列结构体系和制度安排(罗珉、曾涛、周思伟,2005),每个企业都可形成适合自身资源禀赋、经营目标和竞争环境的商业模式,因此,商业模式的动态特征、复杂系统特征以及在企业层面的个性化表现,使得在不同时点、不同视角、不同企业案例的商业模式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不同学者对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创业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企业战略等进行了研究、阐释,但并没有在商业模式研究的重要问题,如定义、分析范式上形成定论(Foss&Saebi,2018)。从行业层面来看,在一些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下,相似的产品、服务市场中,通过对行业领先或成功企业商业模式的抽象概括形成了具有引领性和适用性的商业模式概念特征,如廉价航空模式、剃刀模式、点击付费模式、免费 + 增值服务模式、平台型商业模式等。这些商业模式研究形成的特征概括在推动行业发展、帮助企业发展自身商业模式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商业模式体现为企业在社会分工网络中的定位(价值创造)和参与分工体系(价值交付并获得利润)的方式,其发展变化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影响。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后,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和广化,生产内部的协同分工、生产与消费的匹配协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幅提高了信息生产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特别在社会分工网络和生产消费匹配机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信息生产力变革导致了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和新兴商业模式的崛起(罗珉、李亮宇,2015)。信息技术变革推动社会信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直接或间接推动新商业模式诞生、旧商业模式消亡和原有商业模式改进,是商业模式演进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因此,从信息技术变革出发研究商业模式演进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驱动商业模式演进的动力
(一)信息生产力发展与信息革命
信息生产力是创造、采集、处理、使用信息并获得信息资料的水平和力量(孙海芳,2007)。信息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共同组成了社会生产力。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物质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信息生产力,而信息生产力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在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社会高度发展的物质生产力和当时落后的信息生产力之间产生了巨大矛盾,推动了以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开启了一场信息革命。在信息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互联网、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传感器等信息采集终端的广泛布局,信息发展呈现海量、低价值、非结构化、动态化特征,而同时随着信息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信息处理的能力、传输能力、信息时效性、信息质量和信息价值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推动了 5G 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 信息技术变革对商业模式演进的影响
数字创新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探讨
[摘要]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数字技术作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驱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新零售生鲜行业的代表性企业———盒马鲜生,利用数字技术对构成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等三方面要素进行了全面创新。对该企业数字创新驱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研究表明,企业应顺应时代进步,拥抱数字创新,获取积极增长新动能,同时创新商业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零售
一、引言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数据成为核心资产,并将深刻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及相关数字产业的发展,使数字技术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应用。数字化正在产业价值链中掀起一场商业活动的革命。如何有效依靠数字技术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研究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商业模式及创新的内涵
Amit和Zott指出通过商业机会的运用,商业模式是为制造价值而设计出的企业交易的内容、结构和治理。Foss和Saebi将商业模式创新定义为对公司商业模型和/或连接这些元素的体系结构的关键元素进行设计的、新颖的、非平凡的改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分为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这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三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是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企业产品价值增值且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价值获取是帮助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机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商业模式视角下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
[摘要]文章从商业模式视角研究了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指出绩效管理系统不仅应以企业战略为指导,更要以商业模式为考量,通过构建战略、商业模式双驱动的绩效分层管理体系,实现公司层面战略绩效、部门层面经营管理绩效以及员工层面个人绩效的一体化管理形成,从而在不断创造价值过程中最终获取价值,实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并提出绩效管理系统应是一个“四个目的、四个环节和五项关键决策”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绩效管理;商业模式;企业
1引言
目前,对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的视角主要是战略视角、创新视角、和谐劳动关系视角、团队视角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1],尚无研究者从商业模式视角研究企业绩效管理体系。ZottandAmit(2008)认为商业模式与环境的各个变量、组织结构、技术以及市场战略选择等权变因子一样,对企业绩效有重大影响[2]。罗倩(2012)研究了商业模式与其竞争战略的匹配性,认为商业模式与竞争战略的匹配关系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3]。成文(2014)等认为商业模式已超越特定企业的边界,关注共同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分享,基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价值创造网络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4],从而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企业个体之间的竞争,更是价值网络及企业所在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而传统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没有系统性关注价值网络。所以,企业在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时不仅要从匹配战略角度,更要考虑如何支撑和匹配商业模式。
2基于商业模式的绩效管理系统模型
Oster-waldert提出,商业模式由九个要素构成,具体包括:核心能力、资源配置、价值主张、分销渠道、目标顾客、伙伴关系、客户关系、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绩效管理系统不仅应以企业战略为指导,更要以商业模式为考量,通过构建战略、商业模式双驱动的绩效分层管理体系,实现公司层面战略绩效、部门层面经营管理绩效以及员工层面个人绩效的一体化管理形成,从而在不断创造价值过程中最终获取价值实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国内外的研究实践表明,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一个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包括目的、具体环节和关键决策三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一个“三个目的、四个环节和五项关键决策”的有机整体。从商业模式的视角下,绩效管理系统应是一个“四个目的、四个环节和五项关键决策”的有机整体。四个目的是战略目的、商业模式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战略目的是指绩效管理系统必须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密切联系;管理目的是指通过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激励和引导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绩效。开发目的是指通过绩效管理发现员工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使其更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商业模式目的是指将员工具体的工作活动与企业的商业模式联系起来,通过先进的管理工具将组织部门和个人的绩效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组织的商业模式目标逐层落实到部门和员工个人,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相应的绩效评价和反馈系统。管理者可以通过绩效指标体系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员工的努力核心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其行为与组织的商业模式保持高度一致,从而使得组织商业模式顺利实现。五个关键环节是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周期、评价方法和结果应用。评价内容指如何确定绩效评价所需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其目标值。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是将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确定周期内的绩效目标,再将绩效目标转化为可以衡量的绩效评价指标,从而将组织战略的实现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其缺点对部分部门和员工很少或没有承接战略目标的只能从岗位职责设定评价指标,但从商业模式视角看,评价部门或员工应以是否满足客户价值主张而创造价值并最终获取价值进行评价。战略、商业模式绩效管理体系是从组织战略和商业模式的九要素出发,分析企业在核心能力、资源配置、价值主张、分销渠道、目标顾客、伙伴关系、客户关系、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的战略目标,确定周期内的绩效目标,并转化为可以衡量的绩效评价指标,从而将组织战略和商业模式的实现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评价主体指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的人。从商业模式视角看,客户、供应商、联盟企业等外部评价者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资源,他们的评价是绩效评价的主要来源之一。
3结论与展望
工程管理咨询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摘要:指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基于多年的从业经验,以我国工程管理咨询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为视角,对如何提高工程管理咨询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了一些看法,同时介绍了几种方法策略,并对这些方法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工程管理咨询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所面对的形势越来越复杂,竞争日益激烈,仅仅依靠产品质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的时代,对企业而言,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处于同等地位,甚至更加重要。很多时候,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商业模式的竞争,谁的商业模式具有创意,更加好,谁就能够在社会的竞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对于在社会上求得生存的企业而言,创新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种竞争力,而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进行创新的一个突破点。这对于工程管理企业也是如此。对于工商管理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性手段。笔者基于多年的从业经验,以工商管理咨询公司商业模式为视角,对提出何种的商业模式、该怎么来进行模式创新,进而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拟对工程咨询企业商业创新模式进行研究,从基于网络的工程管理咨询企业,虚拟化组织的可行性研究,知识服务创新的全面整合,工程管理咨询企业发展的新理念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我国工程管理咨询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在新形势下工程管理咨询企业该如何抉择,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为行业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2基于网络的工程管理咨询企业
2.1在日益发达的网络背景下所经历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计算机使用的数量以及网络普及的面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网络开始普及的时间相比较国外落后很多。所以这也使得基于网络发展的一些行业的起步也比较晚,落后于国外。这些行业就包括基于网络的网络工程咨询模式。我国网络咨询模式起步的时间约在1999年,且最初几年也发展缓慢,之后才出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飞速发展的原因是由于我国使用网络的人数激增,而不是由于咨询行业本身有着质的突变才使得行业发生飞速发展。由于我国网络咨询行业发展的时间起点远落后于国外,所以就使得我国的发展模式和理论都是借鉴于国外,以国外先发展的经验来促进本国此行业的发展,这种发展方法确实没有错,也使得我国的网络咨询管理行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的极快。但是也不可以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网络咨询行业在发展的时候完全是借鉴国外的经验,而完全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就使得本国的网络咨询行业完全没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理论,那就更加不用说有什么创新点了。国内企业没有自己的创新商业模式,那么如何能够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与国外的企业进行竞争呢?所以,对于国内工程咨询管理企业而言,需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进行不断的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的商业发展模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力。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利用优势不断显现,行业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表现得越来越普遍。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金融业做渗透所形成的一种金融形式,其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规模在不断壮大,专业性也在逐渐的提升。但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在具体的体系构建方面还存在着欠缺,国家对其的具体监管等也有不够全面的地方。本文就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金融新商业模式的具体发展做讨论分析,旨在指出问题并做问题解决的研究。
关键词: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是当前时代的热门话题,互联网金融也是当下金融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讨论分析共享经济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新商业模式的具体发展问题,这可以为新商业模式的健康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资料。本文从互联网金融新商业模式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问题入手做详细的分析,对法律体系、监管机制以及风控手段等做具体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相应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对互联网金融做具体分析发现其具有便捷性和高效性,所以在现实利用中,其受欢迎程度在不断增加。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在发展和利用中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做好问题的分析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