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商务英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商务英语教师面临问题及办法
摘要:为了解商务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基于文献综述的分析方法,了解ESP教师现有知识结构的要素,探索商务英语教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关键词:教师发展问题;ESP教师;问题解决方法;商务英语
1商务英语教师的现状
在张雪红(2014)在几所本科院校对英语教师的研究调查中显示:9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英语的主要培养学生在目标专业领域的语言能力,其中55%是专业交际,36%是专业阅读;82%认为大学ESP课程模式适合培养学生能力;将近一半46%的教师认为无法处理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关系;这份调查发现大多数通用英语教师(EGP教师)已经意识到专业英语(ESP)教学的重要性及迫切性,老师们已经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来面对ESP教学的改变(付大安,2016)。由于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并非纯商务英语出生,大部分甚至没有受过商务英语课程系统的学习,有学者把商务英语的教师来源分为如下4种:1)英语语言文学相关专业出身,英语素质好,但无或少商务专业知识,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多的课程没有自信;2)商务专业相关毕业,但英语底子不扎实,也不太愿意用英文上课;3)本身英文毕业,毕业后去商贸类企业工作,这类教师相对比较自信,对商务专业知识也有很好地把控;4)商务英语专业外教,但聘用费用过高,学校费用压力大。在商务英语专业领域,因教师出身专业各不同,教师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ESP教师都认识到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商务英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商务领域的准从业者,确定好准从业者这样的目标后,能更好地帮助商务英语教师发现自己面对的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2商务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
商务英语(下文简称商英)教师面临两个主要的大问题:1)知识结构不匹配社会及学生需求。商务英语学科知识非常繁杂,同时知识的涵盖面也很广,而且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现在学的知识过几年就过时了。以遵义医科大学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为例,除了英语类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课程外,还包含国际商务,外贸单证,国际谈判,礼仪,对外贸易,金融学,经济学,跨文化沟通等。全部课程达45门。像外贸单证这样的课程由于科技快速发展,已由手填纸写到电子网络填单,而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自学起来就非常困难。另外,通过课程可看到,对人文通识类这种影响要后期很久才能显现出成果的课程基本没有分配学时。马惠琴(2019)以对外经贸大学为例表示:“人才市场的后期反馈显示,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显得后劲不足,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经典阅读指导,建立有效、多样化的阅读媒介和考核机制,加强学校的人文通识课程建设,是财经类院校未来发展的必要趋势”。社会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商务专业技能,也要求人文通识底蕴,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是对教师的要求。当然,学校不一样,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也不一样。一些院校已经开始增大人文比例课程,也要求商英教师向前向深发展人文素养。例如对外经贸大学这样一批院校非常重视“商务+英语”双重知识教学,花了大量资金及精力在培训师资这块,投入肯定也会有相应的产出,他们的学生无论是在商务还是英语方面都比较好。而大部分二本院校,由于缺乏相关支持,如行政支持,科研支持,资金支持等,这类院校较一本院校的教师“偏科”现象也相对多些,大部分教师还在商务知识理论与实践这块专业知识方面努力学习。总之,由于商务专业知识的更新快及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不停变化,商英教师面临更新商务英文知识的“广”和“杂”。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各大院校要根据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不能一刀切,不能看其他院校加大人文知识,就跟风加大人文知识。在基本商务专业知识都还没有满足的情况下,第一要任务是把专业抓好,同时有计划的加入人文通识知识。这样也就要求商英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既要培养商务知识也要有深刻的文化知识认识。2)对商英教师角色转换方面产生的困难,因商英教师不单单是语言教师,也是课程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学术研究者(杜秀莲,2014)。作为语言教师,商务专业毕业的教师在英语知识及教学方法上面还比较缺乏,他们更愿意使用中文来教授专业课;而英语专业毕业的商英教师对自己的商务专业课程也没有底气,没有信心,在学生问到专业方面过深的问题时,只能含糊回答,后续即使通过网上或咨询其他专业老师得到解答后,也依然产生专业知识不够上不了不能胜任的心理,导致这类教师更愿意接受语言基础类课程。作为课程的管理者,要依据国家标准来设立课程大纲,完成教材选择,准备教案讲稿课件,管理学生学习和作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最新的学习状态,配合学校领导的会议要求,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把教师的时间切割成一小片一小片,使得教师很难集中注意力和集中时间来处理其他问题。如何平衡时间分配以使教师能深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作为学术研究者,商英教师面临的问题更大。在知网上搜索商英教师的发展类文章才731篇,其中CSSCI更是寥寥无几。而专门研究商务英语的期刊在国内还没有出现核心期刊,这意味着目前情况下研究商务英语方面的老师在职称上是没有太多发展的。总之,商务英语教师在语言与专业知识上,做研究上,以及课程管理上都还面临知识缺乏,课程管理事物繁杂,研究少支持的问题。
3商务英语教师问题的解决方法
高校商务英语改革探索
摘要:
毕业论文不仅是一项衡量学生四年所学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核,也是一个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探讨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方式,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4月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再次明确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从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结合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实践,作者对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现状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学术气氛浓厚、重复率高。多集中于“商务谈判的技巧”、“商标的翻译策略”、“商务广告的语言特色”等,与商务实践密切相关的文章寥寥无几。学生在选题上还是侧重于文学和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注重毕业论文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实证分析,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同学撰写的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毫无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自搜索文献、分析整理资料、缺乏了团队协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毕业设计能够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撰写必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地方院校商务英语论文
一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强基础”而非“重专业”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要求明确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这些都是“强基础”的要求,也是英语专业的培养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在专业上只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系统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实践能力”。课程设置也体现了“强基础”的特点:学科基础课虽然有21学分,占177个总学分比例的11.86%,但是,其中绝大部分是英语听力、英语语音等语言基础课,唯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商务英语学科概论)也只有一个学分,占总学科基础课的4.8%,占总学分的0.56%。专业必修课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这个部分课程数量有所增多,但英语语言课程数量的比例依然较大,占总的专业必修课学分的30%,除去二外的10个学分,商务英语课程占专业必修课的52.5%,约为一半。可见,该人才培养方案的“强基础”,不是强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而是强英语语言基础。
(二)重技巧,轻能力
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专业课程大多是传统的英语语言基础课,强调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巧,如英语听力、英语语音、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等。在专业必修课中,英语语言课程仍然占据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其中英语阅读和基础英语从I到IV,所修学分达到21个。专业必修课中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也非常具有语言特色和技能培养特色,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译、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等强调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巧的课程占商务英语专业必修总课程的87%,而强调商务能力的课程只有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商务谈判两门,占13%。
(三)选修课姓“英”不姓“商”
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是对专业必修课程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但可供选择的课程大多姓“英”而不姓“商”,英语国家概况、中国文化概论、外事礼仪、英语语言与文化、西方文化概论偏重文化方面,虽然是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须的,但比例偏大,甚至出现内容重复。另外,英语语言学导论是纯英语语言课程,翻译技巧与实践也不能算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余下商务英语专业选修课占总选修课大约一半左右。
商务英语口语交流社会需求与测评方向
[摘要]结合教育部高教司对商务英语交流课程的改革准则以及当下中国对高层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商务英语交流能力的评估方向进行建设性的讨论,为今后进一步设定该课程的口语测评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语交流能力;需求;测评
一、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随着《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准则》的出台,教育部高教司于2013年7月启动了本科专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并逐渐向全国推广。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承担并完成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论证和推广工作[1]。全国已经有293所高校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然而商务英语课程的体系改革研究方兴未艾,且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也属于改革初期,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及其专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各科目的改革和创新[2]。研究者以“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从2009至今,相关的研究论文已经超过300篇。由此可见,各校对商英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其迫切性,因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3]。而目前大部分商英课程的改革研究都是基于高职高专的商英教学展开,针对普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大多基于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需求分析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还相对单一[4]。随着全球化加速发展,中国对高层次的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日渐紧迫。越来越多的前沿语言学学者们意识到,当下需要的英语人才,不应该止步于学会英语技能,而是应该以英语为基础和优势,拥有复合型或应用型的专业知识的人才。换言之,英语专业的需求已经由以语言文学为主导的、突出听说读写技能、语言文化与互译的培养原则,转变为加强应用语言学科和其他各个专业及应用科学建设的方针[5]。这一需求反映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理论基础及其应用基础,即以英语为媒介,学习与商务学科相交融的其他社会学科,如语言学、教育学、国际商务学、跨文化交际和语言学习理论等学科的知识[6]。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价值,需要具备见证和秉承其培养原则的使命,为现今的高层次专业英语人才市场培养能够熟练应用英语并从事商务活动的专业人才[7]。
二、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其社会需求
英语交流英语的交际能力及口语使用能力是商英本科专业课程的重点目标之一[8]。运用和提高学生在商务场景下的交际能力和素养,同样是英美和欧洲国家ESP领域重点关注、培训及研究的内容[9]。研究者以“商务英语交流”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截至2020年1月仅有8篇文章与提升商英本科专业学生的交流能力研究相关。该类文章不乏从跨文化视角来研究该课题,例如《商英国标》指导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路径探析[10],再例如郭亚卿的《基于交流需求分析和跨文化两维视角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优化观》[11]。早在1978年,Widdowson就提出围绕以交流交际能力为中心的语言教学理论,在这之后的30年里,CLT(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教学法在英美欧洲各国兴盛起来,并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近20年以来,中国大学生在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一直是各个语言学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问题,然而,但鲜少有研究提出有创意且有效的能提升中国大学生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理论和方法。而以上述提到的研究为代表的大部分研究,更多的研究重点投放在造成中国大学生薄弱的英语口语成因,或者CLT教学法在中国各层级课堂的应用。随着对高层次的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日渐紧迫,前沿语言学学者们意识到,当下需要的英语人才应具有英语优势,以及复合型或应用型的专业知识[12]。这一需求反映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理论基础及其应用基础,并对商务英语交流能力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要求。据2018年调查显示,71.6%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把学习英语作为沟通交流工具,而超过60%的学生认为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是教育程度和修养的象征[13]。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商务英语交流课程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从商务日常通勤信写作和口头沟通两大模块进行训练,使学生在英语研习和商务沟通技能方面均有收获[13]。
三、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测评方向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核心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开放,对外商务工作的分量和作用逐渐凸显。而人才是中国开展对外商务工作的核心,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堡垒。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商务英语国家标准出台实施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建设商务英语专业,培养适于时展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成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本文在商务英语国家标准背景下,对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国家标准、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专业分类、师资建设等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核心问题
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内外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使得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与之前发生了很大转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大本营,要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任务。商务英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随着十八大以来国家在顶层设计方面提出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并且提出要对我国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使得高校英语教育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商务英语国家标准出台以后,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建设问题一直成为英语教育领域所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上述研究,对国标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一、国家标准出台及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概述
(一)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概述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创建于2006年,是教育部在国家对外开放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对英语人才培养所做出的教育改革举措。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正被式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当中。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308所高校(含独立院校)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有关商务英语的内涵,主要包括“商务”和“英语”两个部分,但是二者并没有主次之分,正确的理解应该基于以下几点。第一,商务英语应该理解为国际商务中所通用的应用语言,因为目前英语是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所以通用的应用语言主要就是指英语,所以叫作商务英语。第二,商务英语的内容包括商务,也包括英语,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结合,而是跨学科出现的一个新专业类型。第三,商务英语涉及商务和英语的知识内容,但是自身又自成体系。从低到高包括普通英语、通用商务英语和专业商务英语,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第四,商务英语专业从产生基因来看,天然具备应用性、复合性与国际性三大属性。最后,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来看,其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要能够在商务沟通中使用英语;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
(二)商务英语专业国家标准出台背景分析
高校商务英语实践(3篇)
第一篇:高校商务英语微课实践
摘要: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特点优势明显。短小精悍,内容紧缩,感观性强。将它应用于高职商英专业的实践课教学对于提高商英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专业的信息化程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高职商英实践课程《国际商务礼仪》为例,讨论微课在高职商英专业实践课程中的有效应用,并检验其应用效果,为其它课程的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微课;高职;英语
一背景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培养社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至2015年)》中指出: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过程,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有很大比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掌握外贸流程操作、单据操作、语言沟通等方面的技能。但在当前,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这一部分的课程往往还是采用课堂讲授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高职商英实践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已经迫在眉睫。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特点优势明显。短小精悍,内容紧缩,感观性强。将它应用于高职商英专业的实践课教学对于提高商英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专业的信息化程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商务经济学应用型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商务经济学是一门国家新增设的学科专业,它的建设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还强调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应用实践能力。如何结合目前互联网+,大数据和新零售等新趋势,打造一门应用型商科课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商业数据分析课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开设一门以stata软件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数据分析课程。结果表明:首先,应用实践型课程的开设必须结合学科建设的方向,这样才能推动学科的整体发展;其次,选择一款学术界和数据分析工作领域常用的软件是保证课程实践性的关键所在;再次,包括stata教学在内的数据分析类应用实践型课程都应该大力发展配套数据库,在这方面,上海商学院“一带一路”数据库已符合相应要求;最后,通过“以文促教,以赛促学”可以加强师生对应用实践性技术的掌握程度。
关键词:商务经济学;商业数据分析;stata软件;学科建设;实践应用
一、引言
我校商务经济学是全国第二批批准增设的学科专业。本专业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特设专业,学科门类为经济学,专业代码为020105T。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9家高校开设了商务经济学本科专业,其中不仅有南开大学这样的综合类高校,还有兰州财经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武汉商学院等财经类院校。2015年上海商学院举全校之力成功获批开设商务经济学本科专业,经过学校近年来的大力建设和积极投入,2018年以商务经济学专业和学科为依托,获得了上海市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商务经济学方向)项目的支持,同年06月经过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与全国商务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一致推选我校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务经济学委员会会长单位。我校是目前上海唯一一家开设商务经济学本科专业且获得学科类项目支持的高校,商务经济学院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以专业命名的二级学院。与全国其他十数所兄弟院校相比,上海商学院的商务经济学学科整体建设无论是在教学课程开展,人才引进、学生培养、科研平台搭建以及数据库和智库建设上都处于较为领先地位。围绕“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以及卓越全球城市的上海地方功能地位的要求,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学科建设强调以商贸流通服务业为载体,不断改善上海营商环境为目标,使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方法为手段,以商务环境、商业模式和商业数据分析为发展方向,致力打造出“全国知名,上海一流”的品牌专业与学科。毫无疑问,互联网与数据分析已经进入了各行各业之中。基于此,数据在高校经管类学科和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中承担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除了高水平经管类论文包括大量的实证数据分析之外,许多高校还自主建立了大型数据库,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开展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开展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展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和西南财经大学开展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等。在教学上,培养并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已经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张长亮等(2019)就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四个方面强调了中国高校与美国高校存在的差距,美国高校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他们认为大力发展数据素养教育正当其时[1]。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以上海商学院应用实践型课程———商业数据分析为例,详细描述了该课程的教学团队配备、软件使用、课程设计、数据支持以及课后激励等内容,不仅为商务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应用实践型课程的设置提供帮助,也为国内数据分析类课程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和补充。本文的结果表明:首先,商业数据分析的开设与本校商务经济学科商务环境、商业模式和商业大数据三个建设方向紧密结合,大力推动了整个学科体系的构成;其次,选择stata软件作为操作载体,这与学术界与数据分析工作领域所使用的软件相同,大幅度提升了老师和学生学以致用的可能性;再次,建立了具有商务经济学特色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库,丰富了课程的数据来源并且为今后数据类工作的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最后,通过“以文促教,以赛促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了老师的教学内涵,同时也使得学生可以有的放矢。
二、应用实践类课程与商务经济学科建设的关系
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比,实证数据分析包含大量实时性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有效地考察和探究经济主体的偏好,以及在市场中的行为。无论如何,实施实证数据分析都离不开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目前经济学界中的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了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后,经济学又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内容上来看,它就是通过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说,计量经济学是实证数据分析的前提条件,而实证数据分析则是目前主流经济学界分析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因此作为应用经济类学科的一个门类,本校在确定商务经济学的学科方向时也将数据分析作为了其中之一。与其它行业的数据分析相比,商贸流通行业的数据分析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收集数据,并且建立有效实用的数据库;二是利用计量经济学理论配合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许多国内高校已经开设了初级、中级或者高级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这为学生进行商业数据分析打下了理论基础,但是真正要完成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单一地依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熟练掌握一款统计软件的应用将会给数据分析带来极大的帮助。不少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在建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建设过程中,数据软件的应用是必修课程之一(王国仁等,2018)[2];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大学等经济学重点高校也都将stata、spss、R语言等经济类统计软件列入了教学计划之中。为了契合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学科建设方向,并且与其它国内经济学重点高校看齐,本校也推出了基于stata软件的商业数据分析课程。该课程与传统的经济学课程相比,旨在教会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统计软件之中,帮助学生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同时,该课程与计算机学科的课程相比,它又强调了数据分析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和含义。商业数据恰恰具体反映了商贸流通行业中不同主体在商业交易过程中的行为信息,通过stata商业数据分析,可以让学生通过数据去验证经济理论的正确性,让学生学会使用数据来诠释经济理论,用数据来证明经济理论。从教学和科研的角度综合来看,这个课程可以被看作是整个学科体系构建中教学与科研之间的桥梁,前沿的数据分析知识可以通过它传导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将这些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软件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去。而对于商务经济学学科而言,它也可以将学生对数据分析的掌握情况如实地反馈出来,帮助教师完善整个学科的发展体系。
三、基于stata软件的商业数据分析课程设计
生态语言学下商务英语口语课堂重构
[摘要]文章分析了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困境,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去思考,制定了商务英语口语的教学方案。突出商务英语口语课堂主体性,提升教学内容科学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及评价方式,以期为推进商务英语口语课堂的生态化重构贡献一线教师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商务英语口语;生态重构
一、生态语言学概述
(一)国外发展起源
1866年,德国历史语言学家A.Schleicher(施莱歇)受到本国生物学家Ernst.Haeckel提出的生态学概念的影响,开始从生态学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霍根第一个明确提出LanguageEcology(语言生态学),并发表了相关著作《语言生态学》。以此,生态语言学在许多欧洲国家备受学界和官方的关注,直到20世纪末期,生态语言学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本语言的发展规律跟生物进化的进程是一样。21世纪以来,生态语言学迎来了第二次快速发展期,并成立了专业的机构—应用语言学会,由该学会牵头,每年择期举办有关于生态语言学的交流会,使得生态语言学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二)国内发展现状
根据李宝贵、张千聪(2019)的研究,近十年来,我国的生态语言学虽发展较为缓慢,但仍持续发展,2002年至2018年,发表生态语言学相关论文总计482篇。其中以“高校英语”为关键词的论文位居第三,但数量仅有27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呈现着浅而广的特点,对于生态语言学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在核心问题上没有做深入的探讨,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将生态语言学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上的文章更是寥寥无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语言成了国际交往的重要媒介;“一带一路”伟大倡议提倡的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开放自由以及合作共赢,这和生态语言学的理念不谋而合。由此可见,积极开展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又是全国林业大省,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内第一的林业职业院校,作为院内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也应积极地向生态方向靠拢,因此,将生态语言学与商务英语教学紧密结合,符合学院整体发展方向,以期让商务英语教学得到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