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商务口译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口译教学视域下高职商务英语论文
一、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现状
(一)缺少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口译教材
目前的口译教材,基本上是本科生所使用的教材。适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口译教材,主要有外研社的《商务现场口译》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世纪商务英语口译教程》。上述两种教材在内容上,虽然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与水平,但在有的方面与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相距甚远,在“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目标”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缺乏实用性。
(二)口译课学时少,学生实践的机会欠缺
高职院校的学制短,有的学校安排将近一年的校外实习,实际在校上课时间只有两年。口译课有的学校只开设一学期,每学期16周课,一学期32学时。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在几十人一个班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在90分钟的有限时间里,效果可想而知。而口译课程是需要大量实践来完成的,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学生自己课外不抓紧时间大量练习,口译教师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三)能够进行口译教学的教师缺乏
由于我国口译教学起步较晚,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他们大学毕业直接登上讲台,缺少教学经验,更没有企业实践经历。教师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口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况且班级学生多,上课学时数有限,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来实现口译教学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情景教学法中口译商务英语论文
1传统教学中口译教学的不足
经过长期一线教学的实践发现在传统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大多是在普通教室进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配备多媒体语音室,这样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改善教学效果,大但是由于桌椅及相关设备的限制,想要创设真实的口译场景就有一定的困难了,学生的兴趣提高有限,容易产生压力。在口译教材方面,虽然各类教材五花八门,但也鱼龙混杂。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缺少适合实际口译场景的口译内容,即使包括不同行业领域的内容,如商务谈判、商务陪同等,但其内容欠缺时效性,与笔译差别不大,因此对于基础水平比较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即使有的教材有配套音频,但语速适中、语音统一,不符合口译的实际特点,尤其对于正式商务场合口译来说,这样的教材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目前大多数仍然传承笔译的教学方法,虽然每个学生可以更好的锻炼其翻译能力,但是这只停留在笔译的层面,对学生在真实口译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更不用说锻炼学生的创造性了。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就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通过创设虚拟仿真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情景教学法在商务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3.1商务接待口译中情景创设
在商务活动中,商务接待是比较容易的口译环节,主要有接送外宾;致辞等。教师在情景创设中要注意采用分组的方式,从而确保每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让学生扮演商务口译中的不同角色。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起到的是指导和监督的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口译人员的工作职责。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要给与必要的帮助,从而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商务场合礼貌用语及文化差异。
高校商务英语实践(3篇)
第一篇:高校商务英语微课实践
摘要: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特点优势明显。短小精悍,内容紧缩,感观性强。将它应用于高职商英专业的实践课教学对于提高商英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专业的信息化程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高职商英实践课程《国际商务礼仪》为例,讨论微课在高职商英专业实践课程中的有效应用,并检验其应用效果,为其它课程的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微课;高职;英语
一背景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培养社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至2015年)》中指出: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过程,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有很大比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掌握外贸流程操作、单据操作、语言沟通等方面的技能。但在当前,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这一部分的课程往往还是采用课堂讲授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高职商英实践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已经迫在眉睫。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特点优势明显。短小精悍,内容紧缩,感观性强。将它应用于高职商英专业的实践课教学对于提高商英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专业的信息化程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商务英语笔译问题浅论
摘要:
笔译是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译的质量影响着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企业形象,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减少商务英语中笔译错误,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水平成为了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从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笔译错误发生情况来看,我国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在笔译中出现的错误较多,译者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先简要分析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然后指出商务英语笔译中常见的问题,最后就应该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
商务英语;笔译;常见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
牡丹江师范学院服务地方专项研究项目,功能翻译视阈下的牡丹江地区商务英语翻译研究,项目编号:FD2014008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求国家更加重视对商务英语的翻译和应用。商务英语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两种,其中,笔译常用于商务贸易中的正式文件和日常交际中,提高笔译水平对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商务英语语言特征和笔译中常见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一、商务英语的语言特征分析
地方院校商务英语论文
一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强基础”而非“重专业”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要求明确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训练,打下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这些都是“强基础”的要求,也是英语专业的培养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在专业上只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系统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实践能力”。课程设置也体现了“强基础”的特点:学科基础课虽然有21学分,占177个总学分比例的11.86%,但是,其中绝大部分是英语听力、英语语音等语言基础课,唯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商务英语学科概论)也只有一个学分,占总学科基础课的4.8%,占总学分的0.56%。专业必修课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这个部分课程数量有所增多,但英语语言课程数量的比例依然较大,占总的专业必修课学分的30%,除去二外的10个学分,商务英语课程占专业必修课的52.5%,约为一半。可见,该人才培养方案的“强基础”,不是强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而是强英语语言基础。
(二)重技巧,轻能力
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专业课程大多是传统的英语语言基础课,强调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巧,如英语听力、英语语音、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等等。在专业必修课中,英语语言课程仍然占据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其中英语阅读和基础英语从I到IV,所修学分达到21个。专业必修课中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也非常具有语言特色和技能培养特色,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译、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等强调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巧的课程占商务英语专业必修总课程的87%,而强调商务能力的课程只有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商务谈判两门,占13%。
(三)选修课姓“英”不姓“商”
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是对专业必修课程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但可供选择的课程大多姓“英”而不姓“商”,英语国家概况、中国文化概论、外事礼仪、英语语言与文化、西方文化概论偏重文化方面,虽然是商务英语专业所必须的,但比例偏大,甚至出现内容重复。另外,英语语言学导论是纯英语语言课程,翻译技巧与实践也不能算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余下商务英语专业选修课占总选修课大约一半左右。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培养(6篇)
第一篇:高职商务英语涉外技能培养
摘要:
在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涉外技能的内涵及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涉外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模式,并提出了保障条件与措施。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涉外技能;培养模式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对涉外技能的要求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的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较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掌握广泛的涉外知识和应用领域的业务并能胜任外贸洽谈、商务管理、商务翻译、涉外公关、涉外导游、中英文秘书以及英语语言培训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专门人才的专业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或ESP),如商务英语(BusinessEnglish)等。显然,应用英语是在应用语言学下属的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分支,强调的是在特定环境(如跨文化的商务环境等)下的特种语言交际等涉外技能,包括应用语言的语篇知识与语言特征、语言与语用能力、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交际与沟通等等。作为高职专业,商务英语专业首先是英语专业,语言能力必须宽厚扎实,这一专业特点不能丢。在基础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高职英语教学又具有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特点,教学更倾向于言语功能和语言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获得与其社会目的相关的“终端行为”;此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又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又必须掌握宽泛的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所有这些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特征上就是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应用型、职业型的,工作岗位是基层一线或工作现场,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与管理规范转换为现实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简而言之,就是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应用性、毕业去向的基层性,其中职业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而应用性是培养目标定位的规定性,基层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基于上述,又由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涉外事务、业务处理能力和语用与交际能力上,广义地讲,这些都属涉外技能。具体而言,以商务英语为例,基于工作任务分析,其涉外技能主要包括:商务接待方面的外事接待礼仪、沟通能力,商务谈判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关的资料准备及辅助谈判的技能,外贸业务的外商接洽、跟单与报关、结算与业务处理能力,办公设备应用、中外文速录、文件资料的撰写与整理能力,以及以上业务活动中的外语交际与沟通能力等。此外,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商务人员不仅要面对与本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及经济环境,还会遇到许多语言、非语言交流上的,社会习俗与惯例方面的,民族宗教方面的,以及商务文化方面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对外业务的开展。因此,涉外技能对于商务英语人才成功进行涉外商务活动具有特别的意义。Michelle(2000)认为,过去时间就是金钱,而现在,奔波在世界各地的商人们会说,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就像时间一般,也是金钱;可以说,在经济活动中,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如同产品的质量,价格和先进的技术一样,是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2000年教育部印发的《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国内教育机构也已经认识到在应用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等涉外技能的重要性,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课堂设计和教材上进行了研究。涉外技能已经被作为应用英语人才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来培养。
商务技能中的语言文学
进入21世纪,北京联合大学坚持“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努力实践“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统筹学科专业布局与发展,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1]。面对北京市大众化高等教育以及建设国际大都市英语人才市场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外语系提出了建设一个以英语语言文学为基础、以商务技能为特色教育的应用性本科英语专业;坚持面向首都社会经济建设,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高的人文素养,掌握国际商务、文化交流、英语教育、外事文秘等基本技能并能娴熟地用英语服务于首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高级应用性英语人才。 一、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 “应用型大学必须通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来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科要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专业发展要对学科提出明确的要求”[2]。学科以发展科学研究为目标,而专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两者侧重点不同,因为两者的构成要素、设立原则以及划分方法不同[3]。北京联合大学应该“以为地方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原则,主动适应首都产业结构变化,建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兴专业和面向应用的专业。贯彻面向应用、依托学科的专业建设理念,以应用为向导、以学科为支撑,带动专业发展”[4]。 英语语言文学是属于“文学”学科门类中“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在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中外文化思潮相互渗透、交流、碰撞和融合,社会市场对英语人才规格的要求已经从“岗位稳定型”向“岗位适应型”[5]过渡。英语专业过分单调、传统和强调模仿记忆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既然北京联合大学已经明确了“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为首都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原则,与时俱进地调整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建构一个融传统学科优势与应用性专业特色为一体的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最大限度地培养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建设的高级应用性英语人才。 二、应用性英语学科建设 应用性英语学科建设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建设一支具有应用性英语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解决好应用性英语学科的研究方向与方法问题。2005年末,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确立为院级重点建设学科。三年多的学科建设有效推动了外语系教学科研工作,提高了教师对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职责的认识。然而,我们的学科建设带有较大的专业属性,尚未形成自己的应用性特色。因此,它仍然是在为英语专业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持,还谈不上以学科建设拉动或者带动专业建设。尽管如此,我们十分注重挖掘传统学科建设中的创新意识,既与时俱进,又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去培育自己的科研特色和优势。“所谓特色就是人无我有,所谓优势就是人有我强”[6]。 2008年,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对英语语言文学院级重点建设学科的研究方向做了微调,下设“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和“第二语言习得与专门用途英语”两个研究方向。 1.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 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属于英语语言文学的基础性学科研究方向。我们强调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解读和影响研究,为建设一个应用性英语专业提供基础性学科支撑。 我们首先强调认真研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挖掘其中的西方文化元素,强化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在《“从放弃中得到拯救”———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彻底的奉献>》一文中,黄宗英用史实证实了这首诗歌不愧为“一部用十几行无韵诗写成的美国历史”。当弗罗斯特在这首诗中说美国人“拥有着当时不被[他们]拥有的东西”时,他一方面指当时他们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被英国所剥夺,而另外一方面他指当时的美国人并没有真正爱上这块土地。这种“软弱”只有当美国人真正意识到他们必须像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爱自己的国家时才能够被克服。 为了“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他们学会了“放弃”、学会了“奉献”,因此“立刻从放弃中得到拯救”[7]。这一研究体现了文学文本文化释读的应用性文学研究价值。 由于英语专业学生最核心的能力是文本的解读能力,因此如何通过貌似简单的文本语言外壳去解读深邃的文化意义,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国英语专业开设英美文学与文化类课程的目的所在。外语系近年有不少毕业论文得益于学生在“高级英语”和“英美文学”等课程上的文本释读。比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02级英语专业徐文静同学的《<女勇士>:一首由女性复仇走向自我歌唱的赞歌》(2006)、2003级张睿靖的《〈瓦尔登湖〉中的朴素意义》(2007年)和2006级侯蕾的《心灵的旅行: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象征意义解读》(2010年)等校级优秀一等奖毕业论文,都是学生在认真研读经典原著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看到了中西文化差异或者西方文化精髓给现代人生命意义所带来的启示。 其次,我们加强翻译实践研究,打造学术著作翻译优势。近年来,外语系连续翻译出版了几部学术译著:《筑就我们的国家———20世纪美国左派思想》(三联出版社,2006)、《圣经文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和《罗蒂自选集———哲学、文学和政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这些学术译著起点高、难度大,颇有影响,为打造外语系英语学术著作翻译的优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外语系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和质量。 #p#分页标题#e# 第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黄宗英主持完成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汉英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常用词语手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外语系多位教师参与了这项任务。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先生认为它“必将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8]。以上这些科研成果都说明北京联合大学在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英语学术著作翻译等方面的进步和实力,为探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性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2.第二语言习得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方向属于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之下的应用性交叉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主要涉及对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过程的观察、描写和解释,人们通常从语言学、社会、心理、认知等角度去研究它。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指导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外语教师的教学、外语能力的评价有直接而显著的作用。专门用途英语是指在某一社会领域中使用的、用于实现某些特定交际功能的英语。 目前北京联合大学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有旅游英语、秘书英语、商务技能(商贸英语)等。这些课程着重于培养学习者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手段的能力。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周明、王洪主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收录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外语系教师撰写的19篇论文,为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200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黄宗英主编的《传统与创新的契合———英语语言文学研究论文集》,收录外语系教师教学与研究论文27篇,充分展示了北京联合大学在探索应用型大学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建设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是建立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于2007、2008年两次联合举办“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之上。它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性英语学科专业建设的新路径,既体现了继承英语语言文学的学科传统,又体现了外语系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创新精神。 三、应用性英语专业建设 1.专业基础教育 外语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许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计已经从原来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要目标转变为以培养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比如,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外语学院网站介绍,该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主要培养能够“适合在跨国公司从事商务管理实践”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其办学特点是实施“英语+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是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将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扎实的商务理论基础,较强的商务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实现两种能力结合;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听、说、读、写、译等专业基础课以外,增加了涉及管理、经济、贸易、金融、会计、营销等方面的“主干方向课程”,最重要的变化在于原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概论”等高年级核心课程被列入“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然而,这种培养模式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李赋宁教授在他的自传中说“:我国的外语系首先要满足国家对于各方面外语人才的需要。最重要的一点是打好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这虽是老生常谈,但一定要保证做到。课程设置应是多方面的,但不可能很深,因为不可能使外语教师专业化”[9]。当然,许多综合性大学可以通过整合多学科教育资源优势来解决外语教师专业化问题,但是如何保证外语专业的教学质量问题却经常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应用文理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入学总成绩并不理想,且英语单科成绩总体偏低。显然,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教学质量,确保我们的学生能够享受一个英语专业学生所应该享受的高等教育学习过程。 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之后,我们尊重外语教育的规律,研究教学对象,注重因材施教,重视英语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想方设法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认真实施教学质量工程。2008年,应用文理学院英语专业2004级全体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的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58.33%,超过全国一次性平均通过率13.05个百分点,超过其他同类院校一次性通过率16.84个百分点[10]。 2008年,外语系英语专业2006级全体学生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的一次性通过率达到了72.22%,超过全国一次性平均通过率10.39个百分点,超过其他同类院校一次性通过率16.08个百分点,取得了优异成绩。 2.理论联系实践 目前,应用文理学院在英语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英语专业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接触社会机会较少,理论与实践基本脱节,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不能体现应用性教育的特点。第二,重语言能力轻素质培养。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忽视创新素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锻炼。第三,学习方法陈旧。在学习上主要还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资源,开拓第二课堂进行个性化自主式学习,学生的知识面不宽,难以适应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新形势的要求。第四,专业特色不明显。 大部分课程仍然以语言技能为主,虽然在高年级开设了商务文秘技能类课程,但没有形成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2009年建成了联合大学“同声传译实验室”,加强了商务文秘技能类实践教学环节和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初步构建了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与此同时,拓展校外就业实习基地,增强学生接触与服务社会的机会,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第二,狠抓教学六个基本环节:朗读、课外阅读、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考试,保证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增强素质教育意识,强调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挖掘英语语言外壳之下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语言世界观。第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学习方法,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第五,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提高“出国率”,2010年英语专业共毕业51名学生,其中12人已经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士攻读硕士学位。#p#分页标题#e# 3.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性英语专业特色,英语专业已经在逐步实施一个以英语语言文学为基础、以商务技能为特色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英语基础课、商务技能课、人文素质课。4.实践教学随着发展应用性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北京联合大学英语专业积极挖掘社会资源潜力,同时充分利用校内良好的实践教学硬件环境,切实有效地开展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2008年春季,应用文理学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署了协议,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了解了国内外英语教材的发展态势,外语教材编写、编辑、出版的过程,编辑的职责与能力要求;通过调研全国高校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所开设的课程及使用教材情况,学生更加明确了全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不同院校对英语教学的不同要求、所开设的课程及其教学效果等。这些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明确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思考就业出路和充分认识英语语言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结合北京联合大学“国家级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英语专业利用同声传译实验室开发了“新闻听译”、“秘书英语”、“商务技能”等实践教学课程,培养了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比如,“英语新闻听译综合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教学步骤包括以下六个环节:新闻听写、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新闻口译、新闻笔译和评论写作。教师首先将录制的BBC/VOA/CNN/CRI等权威英语电台新闻节目分句播放,学生进行听写;然后是“分组讨论”和“代表发言”;接着进行“新闻口译”,即每4人一批分别进入1~4号译员间,对教师播放的新闻同时进行口译训练;之后,是“新闻笔译”,即用新闻体中文将所听写的新闻译成中文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代表发言;最后是“评论写作”课外作业环节,即根据所听写的新闻内容,自拟题目并进行调研,然后用英文写出400字以上的一篇评论性文章。这项练习融听力、阅读、翻译、作文为一体,不仅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听力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新闻文体的认识、口译能力、笔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我们提出了建设“以英语语言文学为基础、商务技能为特色教育”的应用性英语本科专业的设想,并且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做了许多扎实工作。目前,应用文理学院外语系教师不但能够注意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而且能够自觉地将文化意识融入应用性英语学科和专业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创建一个适应培养首都社会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级应用性英语人才的基地而努力奋斗!
职业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职业本科教育旨在培养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需求的高素质、高层次职业技能型人才。文章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国际化培养等方面论述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本科;职业技能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建设的持续推进,既懂英语又具备国际贸易和商务知识的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最适合从专业建设切入。[1]在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经济战略的背景下,我校根据职业本科教育的要求,从推进专业内涵建设转型升级入手,将人才培养与大湾区的发展相结合,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保障,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之路,切实提高商务英语职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支撑。
一、商务英语职业本科专业建设的实施
1.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商务英语职业本科专业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应用技能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掌握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管理和跨境电子商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实务操作技能;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符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商务翻译、商务谈判、涉外企业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国际商务活动;能胜任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报关与国际货运等国际物流管理与服务、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等行业的各类岗位工作。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共同承担实践课程教学和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共同监控人才培养质量等。以英语为本,商贸为翼,校企深度合作,构建“英语+国际商务/贸易/物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商贸实操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
3.构建强化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1)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课程是专业的基石,是商务英语专业实现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2]我们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讨,按照“定位专业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编制课程标准→设计学习项目”的程序,将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项目”,突出“英语+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开发对应项目课程的教学资源,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配有“项目考核表”的配套教材;在课程项目化的基础上,设立“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全球化”、“企业智能化”项目班,更新相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同时注重课程间、单元模块间能力的衔接和贯穿,包括“硬技能”(HardSkills)—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软技能”(SoftSkills)—完成工作任务具有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计划组织、自主学习、创新与应用等综合能力。[3](2)不断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不断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达总课时的60%以上;增加实践课堂教学内容,以国际商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实训环节课程化、实训课程项目化,通过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强化训练和国际商务活动的仿真模拟实训,凸显“动口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3)增加职业资质技能课程内容。基于“课证岗赛”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理念,以社会需求及认可为导向,结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将专业技能课程引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资格考试深度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国际商务单证”、“剑桥商务英语”、“跨境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资格考证内容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继续加强优秀和特色教材的建设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材调研和自编基于课程项目的系列教材;进一步完善教材质量评价指标,选用高质量的本科教材、特色教材和双语教材,确保教材的实用性、时效性和职业性;组织教师编写体现经典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双语商务实训教材,校企双方共同编写体现工学结合、基于课程项目的系列专业教材;同时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外语教学软件库、外语影视资料库等媒体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