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商务工作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校商务英语改革探索
摘要:
毕业论文不仅是一项衡量学生四年所学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核,也是一个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探讨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方式,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4月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再次明确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从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结合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实践,作者对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现状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学术气氛浓厚、重复率高。多集中于“商务谈判的技巧”、“商标的翻译策略”、“商务广告的语言特色”等,与商务实践密切相关的文章寥寥无几。学生在选题上还是侧重于文学和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注重毕业论文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实证分析,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同学撰写的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毫无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自搜索文献、分析整理资料、缺乏了团队协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毕业设计能够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撰写必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核心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开放,对外商务工作的分量和作用逐渐凸显。而人才是中国开展对外商务工作的核心,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堡垒。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商务英语国家标准出台实施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建设商务英语专业,培养适于时展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成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本文在商务英语国家标准背景下,对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国家标准、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专业分类、师资建设等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核心问题
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内外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使得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与之前发生了很大转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大本营,要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任务。商务英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随着十八大以来国家在顶层设计方面提出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并且提出要对我国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使得高校英语教育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商务英语国家标准出台以后,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建设问题一直成为英语教育领域所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基于上述研究,对国标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一、国家标准出台及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概述
(一)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概述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创建于2006年,是教育部在国家对外开放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对英语人才培养所做出的教育改革举措。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正被式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当中。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308所高校(含独立院校)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有关商务英语的内涵,主要包括“商务”和“英语”两个部分,但是二者并没有主次之分,正确的理解应该基于以下几点。第一,商务英语应该理解为国际商务中所通用的应用语言,因为目前英语是国际上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所以通用的应用语言主要就是指英语,所以叫作商务英语。第二,商务英语的内容包括商务,也包括英语,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结合,而是跨学科出现的一个新专业类型。第三,商务英语涉及商务和英语的知识内容,但是自身又自成体系。从低到高包括普通英语、通用商务英语和专业商务英语,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第四,商务英语专业从产生基因来看,天然具备应用性、复合性与国际性三大属性。最后,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来看,其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要能够在商务沟通中使用英语;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
(二)商务英语专业国家标准出台背景分析
商务英语人才教学发展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脱离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的模式,按市场需求培养动手操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实施“以岗为纲”的教学方向已被普遍认同。然而现实状况是有些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模糊不清的,没有明确的培养方向,更谈不上准确的定位。学生本人选择该专业要么是听从家长的安排,要么接受学校的推介,要么是凭自己的一时冲动。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毕业去向、能胜任的工作岗位感到迷惑茫然,甚至后悔当初选错了专业。问题的症结不是商务英语专业不好,而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 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首先要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备从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次要适应开放的外向型企业开展商务活动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注重培养“英语通、业务强”,既能运用所学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又能直接用英语同外商开展业务活动的复合性人才,具体来说定位于国际商务业务员、外销员、跟单员等具备从事国际商务业务工作上岗资格和能力的专业人员。 学生在进校时就确立了从业所需要的特定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内容和要求,并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职业意识,进行有效的自我激励,自我调整。 在学校、老师指导下,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促进过程中,克服和战胜学习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在校园营造的积极求索氛围中,找到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在岗位职责的鞭策下,不断探求完成实现职业目标所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于学习过程中在接受已有的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亲身体验到应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和创造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直至达到一旦走上社会,进入企业职业岗位就能胜任自如的境地。 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作为商务专业人才,至少必需具备“三能”,即国际市场营销、商务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语交流和国际交际活动的能力及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等专业素质。商务英语专业要培养称职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必需开设四个模块的专业课程群:(1)专业英语课程模块: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商务口语等,并配置强化听、说和业务交流等训练的音像资料。(2)国际市场营销模块:包括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商务谈判、公共关系学、商务礼仪等课程。(3)国际商务模块:主要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商品学及国际商法等课程,并配套进行专业技能实训。(4)电子商务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操作技术、电子商务知识、网络营销技能等。四个模块的课程整合,以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为核心,以商务英语为主线,构成较完整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系。 三、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组织 (一)商务英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 高职院校承担的是学历和职业教育双重任务,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强调“双师”型,即教师除具备高等学历外,还应该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具有较丰富的实际业务工作经验。如果职业教育的教师自己都弄不懂具体的业务操作或似懂非懂,又怎能培养出“英语强、业务通”的合格学生;而现实状况是,商务英语的教师较普遍地存在着把商务英语当成公共英语语言课来上,采取解释词汇,疏通语法,翻译课文的通用步骤。至于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表达技能,如何同外商进行交流,妥善解决和处理商务问题却往往缺乏。 (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外贸英文函电、商务文书、商务英语口语等课程属于业务英语,其教学过程必须结合国际商务情景,设定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商务活动的角色中,用已有的商务知识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应用表达,又以英语语言知识去深化理解和学习新的商务知识。这是一个商务知识与语言能力相辅相成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要完成这样的学习过程,对老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设计学习情景,选择恰当的案例,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与同学团结合作的学习策略去分析、处理和解决情景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实施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案例材料的选择和编辑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商务内容、文化背景和语言的难度等,均应适合学生的程度,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新的语言知识与能力,还要考虑到运用已掌握的商务知识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要促使学生钻研、拓展新知识,实现创新学习的目的。案例选定了,在组织教学时,一般可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或实况模拟等形式,必要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信息收集,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商讨,商量对策,制订方案等,以期达到深入解决问题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就是实际教学法。其最明显的特征是让学生在现实的商务情景和问题的解决实例中去完成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个人的英语知识、商务知识,通过团队协作,相互启迪,取长补短,交流与沟通,实现“用语言去学和学会用语言去做”,以掌握新的商务知识,提高商务技能。通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听、说、读、写”等具体的商务英语的应用行为,获得新的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开发自身的潜能,不断增强自信心,勇于挑战,朝着更高、更强的目标追求。 商务英语教学推行学生自主性实践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是关键。实践性教学活动学生是主体,是核心。学生应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教师不再是中心,不是主角,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容削弱的,反而必须大大加强。这尤如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在著名导演的精心策划执导下,可产生出巨大的社会震撼力与感染力。教师在组织实践性教学中以导演的身份,部署学习任务,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关键时刻或遭受困难时给予必要的点拔,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这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极高的责任心,每节课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要做好非常充分周密的教学设计,要付出比一般课堂讲述方式更多的心血。#p#分页标题#e# 教师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的作用,集中体现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任务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动员工作。要学生明确本次学习的目的与要求,应达到的目标。在组织学生开展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又要倾听他人的见解、评论,进行反思,提高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学会与人交流、沟通,提高交际的技巧和能力。指导教师应及时提示、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每项任务由于环境、条件、影响的因素的多样性及影响的程度差异,甚至有些条件的模糊与复杂性,处理问题的方式、路径和措施可有多种选择,不可能是唯一的结论,只能相对地选择最佳答案。要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须知任何一人单干是不会有什么成效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完成学习任务的共同体之中去,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善于听取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博采众长,努力索取更多的新知识。 (三)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要尽可能实施“双语”教学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要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教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教学,教师除了具备十分熟悉的国贸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具备较高的商务英语应用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双语”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内容,使商务英语与国贸专业课程相互之间形成有机结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使商务英语专业办出特色,从而实现“英语通、业务强”的培养目标。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商务英语专业是培养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此,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教学,要摆脱单一的从书本到书本的状况,尽可能多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手段,无疑会给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与效果。利用计算机软件教学,声像、图文并茂,形象逼真,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进入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性、探索性学习的条件,增强了趣味性、效率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上网搜集有关资料,实现了个性化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深入市场和社会进行参观、实习、市场调查、开展商务营销等机会。 通过写调查报告、专题论文、设计营销策划方案等,提高实际业务能力。创建专业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现场观摩、请专业人员作报告,以及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等,并把对学生的参与社会活动的表现和能力,作为考核及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重要内容。 五、注重专业技能实训教学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是培养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业务员的教学目标,要求业务员必须具有熟练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务实等业务都必须动手操作。其中内容单靠课堂讲授是不可能掌握的。专业技能靠操练,业务是做出来的。所以,加强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每个教学模块在完成了专业知识的教学任务之后,都要组织学生集中进行1-2周的技能实训,并依据实训考核的成绩作为评定专业课学习质量的标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动手操作性很强,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尢为重要。
商务英语教学生态失衡分析
【摘要】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商务英语教学是一个完整的微生态系统。分析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导致商务英语教学微生态失衡。提出建设有校本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自主学习多模态教学、加强校企联合双轨制发展四个层面的建议,以调节商务英语教学生态失衡的现状,为外贸行业发展助力。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生态语言学;生态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背后的不足也日渐凸显。作为一个完整的微生态系统,商务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问题,其中,影响课堂教学的各因子之间的矛盾尤其突出。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视角探讨如何从生物成分(教师、学生)和非生物成分(课程、教学)两个维度调整失衡的生态系统。
一、影响商务英语教学的生态因子
从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角度看,哈利迪模式关注语言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韩军2013),豪根模式则把动、植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隐喻为语言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即特定语言与其所在族群、社会、文化及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豪根模式’认为语言有自己的生态环境,所用语言的社会及所用语言之人的态度决定了语言生态环境的良莠。”(黄国文2016:9)生态环境由全部的生态因子构成。“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李博2000:13)。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生态因子指影响商务英语教学生态平衡的因素。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效果除了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之外,还会随着教师、学校和市场因子的变动而变化。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波及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学校课程设置的重点直接决定该专业教师的配置和教学重点,同时为该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学校的课程设置反映学校的教学定位,这种定位需要满足市场需求,而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的课程设置甚至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压力。最终的教学效果会反过来影响整个市场的发展。市场、学校、教师和学生这四大生态因子共同构成商务英语教学微生态系统。
二、商务英语教学生态失衡表现
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创新实践课程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因此如何构建课程体系以及应用于实践成为重中之重。该文讨论时间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如何进行实践教学。
关键词:商务英语;创新实践课程;构建;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6)》第一章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高等学校担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滕利荣,2010),创新教育是未来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济,2005),是高等学校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周颖,2009),创新教育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付坤,王金国,2014)。因而,以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中国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构建先进的创新实践培养体系,对于高等学校培养适应新时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哈尔滨理工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在专业创新实践培养体系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
1创新实践教学在商务英语专业创新教育中的地位
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目的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创新型的应用人才主要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把发现、发明、创造可以成为实践或接近实践的,主要负责转化应用、实际生产任务的创造性的应用人才(张学洪,2012)。创新型英语人才首先是合格的英语人才,然后必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具有创新素质,即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文秋芳,2002)。学生的这些能力必须通过创新实践中形成,并且又由实践表现与衡量(付坤,王金国,2014;李志义,姜文风,朱泓,2011)。而学生创新意识也是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和提升。因此,创新实践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吴淑华,王武廷,朱俊敬,2008)。
2商务英语专业的创新实践培养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实践主要是通过基本的口语表达、翻译、写作训练、商务活动创新实践,专业性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活动,以及综合商务实践与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以此来实现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其认识社会与服务社会意识,进而提升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是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对语言和商务实践有较高和系统的要求。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哈尔滨理工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构建全方位个性化创新实践培养体系,该体系由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条件(手段和方法)和实践教学管理四部分构成。
职业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职业本科教育旨在培养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需求的高素质、高层次职业技能型人才。文章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国际化培养等方面论述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本科;职业技能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建设的持续推进,既懂英语又具备国际贸易和商务知识的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最适合从专业建设切入。[1]在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经济战略的背景下,我校根据职业本科教育的要求,从推进专业内涵建设转型升级入手,将人才培养与大湾区的发展相结合,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保障,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之路,切实提高商务英语职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支撑。
一、商务英语职业本科专业建设的实施
1.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商务英语职业本科专业定位于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应用技能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掌握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物流管理和跨境电子商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实务操作技能;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符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商务翻译、商务谈判、涉外企业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国际商务活动;能胜任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报关与国际货运等国际物流管理与服务、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等行业的各类岗位工作。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共同承担实践课程教学和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共同监控人才培养质量等。以英语为本,商贸为翼,校企深度合作,构建“英语+国际商务/贸易/物流/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商贸实操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
3.构建强化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1)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课程是专业的基石,是商务英语专业实现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2]我们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讨,按照“定位专业岗位群→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编制课程标准→设计学习项目”的程序,将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项目”,突出“英语+国际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开发对应项目课程的教学资源,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配有“项目考核表”的配套教材;在课程项目化的基础上,设立“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全球化”、“企业智能化”项目班,更新相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培养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同时注重课程间、单元模块间能力的衔接和贯穿,包括“硬技能”(HardSkills)—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软技能”(SoftSkills)—完成工作任务具有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计划组织、自主学习、创新与应用等综合能力。[3](2)不断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不断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达总课时的60%以上;增加实践课堂教学内容,以国际商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实训环节课程化、实训课程项目化,通过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强化训练和国际商务活动的仿真模拟实训,凸显“动口能力+动手能力”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3)增加职业资质技能课程内容。基于“课证岗赛”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理念,以社会需求及认可为导向,结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将专业技能课程引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资格考试深度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国际商务单证”、“剑桥商务英语”、“跨境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资格考证内容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继续加强优秀和特色教材的建设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材调研和自编基于课程项目的系列教材;进一步完善教材质量评价指标,选用高质量的本科教材、特色教材和双语教材,确保教材的实用性、时效性和职业性;组织教师编写体现经典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双语商务实训教材,校企双方共同编写体现工学结合、基于课程项目的系列专业教材;同时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建成外语教学软件库、外语影视资料库等媒体资源库。
商务英语专业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摘要:外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商务英语专业要在语言技能、商务知识的训练的同时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以实现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本功及商务专业知识、良好人文素养、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专业核心课,《综合商务英语》从提升教师素养、提炼思政内容、开发思政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四方面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以期促进商务英语人才树立四个自信,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课程思政;隐性教育;人文素养;商务英语
外语教学是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但有时学生会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中迷失方向。因而,外语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工具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正确辨析西方意识形态[1]。与传统外语专业相比,商务英语专业更突显语言、跨文化、商务的综合性,更强调学生世界环境认知度、国家政治敏感度、中外文化认可度、商业道德以及理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利用各门专业课程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
一、《综合商务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
(一)课程目标契合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强调所有课程都要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春风化雨和潜移默化,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教书育人”的新格局[2]。《综合商务英语》(以下简称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跨文化知识和商务文化知识,为下一步学习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通过理论知识、课堂辩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项目报告等方式,训练学生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为以后的商务工作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并兼顾商务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由此可见注重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步调相一致[3]。
(二)课程属性利于隐性教育发挥。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综合商务英语》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课时最多,每学期64学时,共256学时,且教师多采用英语实施面授,师生、生生直接接触,有助于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此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所有学生对本课程的授课及学习情况表示满意,愿意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课时长、互动多、满意度高的课程属性皆为长期“渗透式隐性”思政教育创造了便利条件,有助于教师从语言、行为、思想、素养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隐性教育”这个概念发端于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P·W·Jackson)在其专著《班级生活》(LifeinClassrooms)一书中关于学校潜在课程(hiddencurriculum)的研究。隐性教育指的是学校情景内进行和发生的,相对于明确陈述和预先计划的显性课程而言,处于隐蔽状态的教学内容[4]。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商务英语》作为语言课,将思政教育融入在主题凝练、案例故事、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中,可实现“潜性”“柔性”育人作用。
(三)课程内容蕴含思政元素本课程选用新世纪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中的《商务英语综合教程》。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明确,紧扣社会话题,文体多样,文章语言精练,思想内涵深刻,充分反映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涉及中外文化、商业道德、企业职责、科技创新、社会保障体系、幸福观等话题,为挖掘思政元素提供良好素材。
商务英语创新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加快实施,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对创新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必将持续增加。本论文基于对京津冀涉外企业商务英语专业用人需求的调研结果,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应以服务京津翼地区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方面改革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英语能力过硬、精通国际商务知识和具备实际商务操作能力的创新型商务英语人才。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创新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培养模式
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协同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目前,对比珠三角、长三角等地来看,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稍显落后,需结合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的充分整合、通过结构优化、聚集能量,以便其综合优势得以形成,并取得更为突出的整体效果。目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政策贯彻实施,作为全新发展的一个区域经济实体,京津冀的发展前景极为突出、生命力也更为旺盛。
一、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状况
外贸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既懂外语又懂商务的创新型商务英语人才,因此就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来看,需要高校针对更多技能型、综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进行培养,而企业也对涉外商务人员在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结合研究结果来看,具体有如下几方面体现:如国际商务实际运作能力、现代化办公设备使用程度以及运用英语专业知识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目前,在人才市场上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存在较大需求量,不论是国有、外资企业还是中、小型私营企业,都大量需要对国际市场进行开拓并能参与到海外业务的人员如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诸多创新型商务英语人才也备受市场青睐。
二、改革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直接针对区域经济提供服务,需对人才智力方面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不仅为实现社会效益,同时也使得学校实现自身专业的发展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就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而言,需明确目标为服务于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在专业定位方面需适应本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区域内企业提出的人才需求,针对人才培养机制予以科学改进,适当进行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培养所需的外贸人才,也为推动本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