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色彩课程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形象设计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形象设计师一职诞生于欧美,是一个运作很成熟的行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从王室贵族到每个大中型企业,甚至每个社会成员,都会接受个人形象的学习。国内1998年由于西曼女士引进并整理了适合中国人的完整理论,并成立了专业的形象设计服务机构和培训机构。形象设计师原本是专门服务影视明星、政治领袖、商界名流,今天,更多的人也希望请形象设计师做自己的形象顾问,为自己进行魅力形象指导,让自己更能有魅力、更能具备竞争力。形象设计师不仅可以帮助个人进行形象塑造,形象指导,更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形象培训、员工形象培训等工作。形象设计是运用各种设计方法,对人的整体形象进行综合设计再塑造的人员,主要工作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与顾客沟通、相关专业测试等手段,发掘其内在的个性,并根据顾客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整体风格、衣饰搭配、色彩、体形、化妆、发型、礼仪、体态语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整体的包装造型,使内在个性有恰当、丰富的外在表现。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为普通消费者或特定客户提供化妆设计、发型设计、着装指导、色彩咨询、美容指导、摄影形象指导、体态语言表达指导,礼仪指导、陪同购物等。据统计,目前日本专业工作人员47万人,国内从事色彩及形象设计的人约10万人,行业发展空间无限。我国的形象设计业和国外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的认识和要求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增大,形象设计职业也变热。但就目前行业状况来看,多数是从其它相关行业转型过来学习形象设计,成为形象设计师的,整体学历偏低,而且行业内部混乱。因此,现在很多高校也设立了与形象设计相关课程。高校设置形象设计课程优势是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和高学历专业性人才,因此,学生学成后对自我提升很有帮助,拓宽就业渠道,同时,形象设计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二、形象设计课程改革的方法研究
1.完善课程内容衔接
打破固有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界限,整合课程研究课程教学内容,把形象设计三个阶段授课内容做些调整衔接,避免重复课程内容,使学生首先能熟练掌握化妆技巧、形象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其次,要求学生掌握诊断工具的使用,学会个人形象设计诊断的基本方法及工具实用,并且通过实例练习掌握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个人的诊断及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并进行分析整理。最后能熟练服饰色彩搭配和款式搭配技巧,在形象设计实践运用中准确把握流行色和流行款式,不断研究创新,整理衣橱和陪同购物的技巧,综合形象设计整体搭配练习。这样衔接起来使学生更循序渐进系统规范的进行专业学习,也有利于内容的贯通融汇。
2.理论基础课授课方式增加互动,理解性记忆更牢固
改善授课方法方式,规范授课内容,建立灵活的授课形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创新,灵活进行形象设计实践的能力,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人的形象需求。形象设计中的基础课学习很重要,基础扎实才能更好的推进后面课程的实操与演练,而理论课程授课的难点在于讲授时由于理论知识体系复杂,需要记忆的知识过多,而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枯燥,同时也容易将理论基础知识混淆。如果一味的死记硬背也不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基础课的教学上可以在授课形式上更灵活些,可以多增加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环节,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学习与总结,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点的结论。当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得出结论时再进行总结,可以加强记忆,同时不宜混淆。当多个理论知识点相似通过互动发现学生混淆时,应该立刻进行知识点的对比解释与总结,清晰学生思路,及时纠正与区分特点。授课方式也不一定都是老师讲学生听,也可以设置学生讲授环节,这个环节比较适合放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理论基础,需要知识拓展的环节。老师可以针对知识点设计些题目和要求,让学生填充内容,分小组讨论,并且提出方案,最后公开讲授自己观点和想法。通过调整,增加互动后学生暴露问题便能够及时纠正解决,也更能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程度,有利于及时调整授课能内容。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讲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经常会给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新想法和创意,推动课程的调整与改革,也为今后的延续性课题研究提供的很好的依据。
服装色彩设计混合式金课教学探索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服装色彩设计专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此同时,“金课”概念也逐渐被大众所认可,“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成为了教育学界的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基于上述问题对服装色彩设计的混合式金课教学展开研究,从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混合式金课教学的基本构建原则,再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化深入形式,确定服装色彩设计混合式金课教学的具体实践模式。
关键词:服装色彩;金课教学;OBE理念;评价体系;反馈观察点;实践模式
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首次提出了建设“金课”的应用概念。所谓“金课”也就是一流课程,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主要努力方向及奋斗目标。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在面临多项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承担着丰富教学手段、完成课业指标、提升课程质量、转变教学主体等多重压力,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将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促使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了一线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现实目标。曾有学者公开表示,金课的应用具有“两性一度”的特点[1],“两性”可总结为创新性和高阶性,“一度”则是指挑战度。“两性一度”的应用概念着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够在解决复杂实践问题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且随着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的完善,整个课程体系的实际评价标准也在不断提升。相较于传统的“水课”教学思维,教育部对于“金课”体系的把控更为严格,与此同时也对相关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考核要求。
1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特征
服饰造型作为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应用前提,服饰面料能够直接影响服装最终所呈现出的设计造型,随着应用面料不断发生改变,服装设计的视觉感官效果也会产生变化,从而使服装色彩设计的时尚感得以凸显。因此,色彩、面料、造型三个设计要素之间始终保持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应用关系不仅能够快速改变服装的色彩类型,也可使色彩成为服装设计领域的重要实践条件。色彩原理作为服装色彩设计的实用前提,具备色彩理论、色彩组调等多项基础应用知识,然而这种实践性理论并不完全绝对,仅能代表一种相对性的实践需求。服装设计师总是以创新、先进的理论打破传统应用观念,一方面设计出更符合色彩时尚理念的服饰造型,另一方面也能使得所设计服装在色彩搭配方面逐渐趋于和谐[2]。简单来说,服装色彩设计并不单单是对色块关系的配置,也要综合考虑款式、面料、流行趋势等多方面内容,良好的色彩调和理论有助于增强服装设计的美感,同时也能体现出服装色彩的实践特性。服装色彩设计以人作为主要对象,而由于肤色、气质等因素的限制,有时从色彩搭配层面上较为和谐的搭配,在实际穿着过程中并不会取得理想化的应用效果。
2构建服装色彩设计混合式金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服装色彩设计基本特征的支持下,可将混合式金课教学的基本构建原则总结为如下几方面。
视觉艺术教学目的综述
作者:滑寒冰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对于现代美的形式规律要有较透彻的了解,对现代视觉构成的法则如聚散、韵律等要有足够的心理预期的感受能力。没有这些基础知识做铺垫,对视觉抽象形的创意构想就很难实现,这也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着力加强视觉艺术赏析是实践教学的前提
视觉艺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要得到充足的体现,就应该让学生多看、多想、多思。多看,能让学生明确和规范视觉平面语言的表达形式;多想,能让学生体会创意的奥秘;多思,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触及创意思维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具有形式美感的眼光和时尚的审美观。这是目前大多数综合类大学视觉艺术基础课程设计中所欠缺的。笔者于2012年的5月分别到天津、北京两地的综合类大学进行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讨,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内,都在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革。部分院校对传统的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础课程进行了名称与教学内容上的改变,有的称为“视觉基础科目”,去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全因素光影素描、色彩的写生与临摹,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现代形式美感构成的视觉语言的训练。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教授本课程之前,教师给学生推荐大量的设计书籍来阅读,包括设计的发展史、视觉语言的构成形式、国内外设计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大家、流派、设计风格、代表作品等,让学生对视觉语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后,再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出学习心得体会在课堂上进行阐述,教师进行条理性的课堂总结、归纳,从而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欣赏水平,为后期的专业课学习开拓思路,储蓄力量。
合理安排调整授课内容
如何更好地讲授视觉艺术的“基础”课程,笔者下面以素描与色彩教学为例来说明。
(一)素描教学实践
中职色彩课程教学的优化浅析
摘要: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相关知识与技能,文章对中职色彩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了论述,包括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水平;引入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氛围,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合理设置课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激励引导,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色彩课程教学;学习环境;中职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教育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其理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与其他科目教学相比,美术学科教学有着明显的个体特征,尤其对于色彩课程教学来说,因为不同的学生对色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而色彩课程学习作为美术学科教学的基础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具备杰出的行动力与敏锐性,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以确保学生能够完全理解颜色,并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打下基础。但目前中职色彩课程教学中存在如教学急功近利、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兴趣低等问题,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色彩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笔者拟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中职色彩课程教学优化策略进行分析。
一、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水平
色彩课程作为中职学校艺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关键。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他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各种色彩,同时学生很容易忽视对颜色的观察,且对颜色的理解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因此,美术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对颜色的认知能力,加深学生对颜色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颜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发现不同颜色所蕴含的独特美[1]。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颜色认知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必须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认识到不同学生对颜色认知不同的客观事实。例如,教师可以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为例,通过提问,锻炼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父亲》以黄色作为整个油画的背景,而人物则以白色和深棕色描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能给人带来视觉冲击。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艺术家使用这些颜色有什么好处?”以此鼓励学生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2],最后总结如下:“事实上,黄色被视为丰收的象征,是‘父亲’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果。而深棕色可以很好地勾勒出一个农民的形象,因为‘父亲’常年在田地里工作,饱受烈日、寒风、和冷雨的折磨,皮肤粗糙而黝黑。白色是‘父亲’戴的头巾和穿的衣服,与‘父亲’的深肤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可继续提问:“这些颜色包含什么感觉?”以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家的完整构图及合理使用色彩所产生的强烈视觉效果,并感受这些色彩所传达的艺术家对“父亲”及勤劳朴素的农民的讴歌和赞美。概括来说,教师通过连续提问的形式,鼓励学生对颜色进行仔细观察和思考,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不同颜色的认知和辨别能力。在色彩课程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思路不清晰、实例不典型等问题。这是因为大多数美术教师对于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对此,美术教师需要熟悉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对援用的实例进行仔细分析,并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实现色彩课程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另外,在色彩课程教学过程之中,教材是教学的关键性要素,且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使教材与教学过程实现全方位的紧密结合[3]。
二、引入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对于在升学考试科目之外的美术学科往往是忽视的,且这一认识已经维持了很长的时间。同时,美术教师秉持的是传统的以考试为指向的应试教学观念,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美术素养的降低。因此,如何提升中职色彩课程教学的质量与层次,是目前美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教学改革也在深化。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色彩课程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效果,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即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课程内容,并使课程内容更加直观、立体、生动。同时,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色彩课程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另外,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彩色”主题课件。即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其以竞赛的形式制作主题课件,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为个人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可以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所以在制作“彩色”主题课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与小组其他成员自由交换意见,分享色彩学习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和资料。当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发生偏差时,小组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纠正。同时,小组合作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积极性。制作“彩色”主题课件时,每个学生都会为自己的贡献感到自豪,而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件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学习其他小组课件,形成良性互动,最终促进班级学生共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色彩课程教学中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深对色彩的理解,且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逐步提高美术素养。色彩课程教学导入的方式多样,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之前,可举出与本节课相关的案例,以使整个课堂线索清晰,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展示出优秀的色彩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多样性,从而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另外,色彩课程教材应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以此保证学生能够紧密结合教材,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此外,在色彩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纵观各年级教材的相关课题,找出课堂教学的关键点,然后明确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之处,并借助多媒体技术概括教材中的要点与诀窍,从而简化知识,并制定出高效化的教学策略。概言之,引入多媒体技术,展示优秀的色彩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多样色彩,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析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发展
清华美院在本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上就依照专业方向的划分将该专业的基础课程调整为工业设计的表达、设计造型基础、设计理论、设计工程以及多媒体与计算机,这样一来就将工业设计的课堂教学气氛变得富有趣味性,并且生动活泼。再加上现代化社会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能够有效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知识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这样就可以为进行美术创作的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发展空间。
另外,在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并依据教学的内容,有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并且在教学方式上要尽量多姿多彩,对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自主性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就可以对学生自身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以及发散性有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充分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潜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调整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
基础造型能力是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组要具备的能力之一,而基础的造型能力主要以快速的表达为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并加强对学生的快速表现技巧以及写实能力的训练,而速写作为对创新快速表达和快速搜集素材的重要手段应该进一步加强其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分量。与此同时,还要对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确实提高对所要表现内容的表达能力和水平。同时,基础性的设计课程体系还要尽量缩短课程与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的距离,并且这之间的距离成为设计课程体系中的有效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基础训练的课程当中,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并进行有关的图形创意练习,进一步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创新意识,这样就可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
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主要是写实性的训练,因此无法与设计色彩知识有直接性的联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色彩表达以及色彩规律的教学上,教师一定要在色彩构成的内容和时间安排上进行有效的调整。而有时候大量的教学重复会大大消耗学生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在教学中要利用计算机的辅助作用进行设计教学,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尤其是在艺术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要有效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强化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性。
减少传统意义上的素描教学,加强快速的速写表达训练
高校有效构建版式设计色彩教学探究
摘要:《版式设计》中是色彩设计是指运用各种视觉要素,藉色彩的运用,勾起一般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很多后续课程的创意设计最终都需要通过版式设计是色彩布局来更好的实现。在色彩设计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各种属性的理解深度和色彩在版式设计的应用。本文之中笔者从高职色彩教学改革倡导要求出发,对《版式设计》课堂有效的色彩教学做出相关探讨,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版式设计;有效课堂
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就是为国家大力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因此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必须要落实的教育目标。学生未来从事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都离不开对色彩的有效利用,因此如何能够构建有效《版式设计》色彩教学,落实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相关教职人员必须要思考探索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版式设计》色彩教学现状
《版式设计》中的色彩设计极为重要,可不幸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忽略其重要性,尤其是注重学生对色彩的个性理解。作为一名未来的设计师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千挑万选了几种颜色,还要考虑印刷时的预期效果。自从出现了电脑绘图软件,电脑俨然成了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工具。看着老师双手在键盘上飞快的跳跃,电脑显示器上的设计瞬间变化,色彩纷陈,情景煞是好看。无疑电脑使设计工作变得更方便,可以很快就把脑海中设想的东西具体化,轻易做出很多效果,可发挥的空间也相应增加。不过,在电脑应用普及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事实,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色彩设计中的人性部份越来越少,电脑占的比重越来越多,作品看起来好像缺少了点感情,欠缺情味。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现存《版式设计》课程色彩教学中的色彩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体现在对色彩表达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下面笔者将对高职《版式设计》色彩教学现状及相关问题作出分析。首先,课程内容设计不尽合理,如色彩教学内容内容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职业需要,对色彩、素描等艺术内容比较重视,但对图形、字体等贴合学生职业需求的内容却比较缺乏[1]。其次,版式设计中色彩的教学较为死板,以填鸭式、保姆式的色彩教学方法为主,并未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启迪式的训练,这使得学生只能一味的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这样的色彩教学组织方式既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不利于学生对色彩理解深度的培养。最后,课程考核与高职教改不相适应,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高职院校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僵局之中,显然这种“一考定乾坤”的考核是不公正、科学的,扭曲了高职教育目标,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忽视,并使“高分低能”的现象越发突出,而这无疑也成为《版式设计》色彩教学的重要阻碍。
二、高职院校《版式设计》构建有效课堂建议
(一)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优化设计课程内容。色彩教学内容是课堂色彩教学的基础,在高职教改的新形势背景下,《版式设计》有效课堂的构建,应从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就业需要,优选色彩教学内容,将艺术与技术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立足学生职业,构建色彩教学模块内容。《版式设计》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涉及多个方面,如广告、网页、报刊、包装、企业形象(CI)等设计工作领域都需要板式设计知识的应用[2]。在构建《版式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职业就业为依据,优化设计色彩教学模块。高效课堂应以学生思维在先为原则,学生思维在先是常态,学生思维在先与新课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色彩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为了保证学生思维在先,首先应该提倡学生预习在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必须明晰,以板式设计中色彩搭配及表现相关知识学习为例,在实际课程学习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色相、明度变化、纯度、色调等方面的知识,体会色彩与版面风格效果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预习学习,可为有效课堂构建奠定扎实基础。注重课程衔接关系,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有效的《版式设计》课程构建,要遵循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色彩教学规律[3]。首先,在高职《版式设计》课程开设前,所有与色彩设计有密切联系的课程都应该预先修订,如“字体设计”课程、“构成设计”课程、“色彩理论”等,要确保这些基础课程内容与《版式设计》课程内容之间具有连贯性,这样可帮助学生消除课程学习难度,促使学生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在《版式设计》课程学习结束后,还要注重与后续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如要通过与“书籍设计”“印刷设计”等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加强学生色彩设计训练,可以更好的保障学生学习思维的连贯性,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有裨益。
工业设计专业二维设计基础课程改革
摘要: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大多数高校通常以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来代替设计基础课程。该文基于20世纪初由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提出的现代设计课程,结合21世纪的时代特点,提出现代计算机软件、摄影技术与传统手绘相结合的改革设想,以主题贯穿的方式,将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二维设计基础——色彩构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设计这三门课程串联起来。
关键词: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计算机软件;生活
一、二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工业设计专业在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是一个新专业,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院大胆提出了二维设计基础课程。二维设计基础课程吸取了国内各高校普遍使用的三大构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经典部分,同时结合了法国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中的专业设计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考入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目前,在福建江夏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中,二维设计基础课程被分成若干个小的课程,其中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二维设计基础——色彩构成、摄影基础等设计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仍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为主。如,在二维设计基础——色彩构成课程中,学生使用的工具以水粉为主,作业设计也比较单一,课程主要包括色彩的三要素、明度推移、色相推移、纯度推移、色彩提炼与应用、色彩的情感等内容,基本上以单一的手法实现创作。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变革不断加剧,教育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试想,如果课程脱离时代、脱离现实,学生所学的知识华而不实、不切实际,那么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工业设计教学必将难以为继。因此,教育者应该深刻反思,如何在时代变革中乘势而上,深入推进设计课程的变革,而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
二、二维设计基础课程改革设想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三个设想:其一,在教学方法上作出调整,从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模仿为辅,向学生创作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教学思路转变。其二,在教学技法方面,在传统手绘技法的基础上引入摄影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工具。其三,在教学内容上,从以模块为主、前后割裂的模块教学,向以点带面、主题贯穿的整体教学转变。教学方法和技法的转变比较容易理解,文章重点讲解以点带面、主题贯穿的整体教学方式,即在传授二维设计基础——色彩课程的同时,把与这门课程息息相关的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整体进行把握。当然,这种整体教学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该方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重点将课程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1.寓教于乐,让设计课程回归生活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色彩课教学的认识
摘要:色彩课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有不少经验教训。文章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糊涂认识和落后观念,提出了促进教学的科学认识,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课教学既要向专业美术院校学习,又不能完全照抄;既不能把色彩课当作专业课,也不能把色彩课变成绘画色彩课或色彩构成课。从而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提供正确指引,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教学;认识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中,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也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但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在色彩课的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人才培养。这主要体现在对色彩课教学的认识上面,不能与时俱进,还停留在过去的落后思想阶段,存在一些糊涂认识和错误观念,在此有必要逐一澄清,提高认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
1高职院校要学习专业美术院校的色彩课教学经验
虽然高职院校的色彩教学来源于专业美术院校,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职院校的色彩教学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课程设计、课程安排、教学模式等许多方面具有专业美术院校所没有的优势。但是毕竟高职院校成立时间较短,许多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师也大多年轻,教学经验不足,并且也需要转型和适应,教学效果不太乐观。专业美术院校的色彩教学历史悠久,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套严谨的训练体系和教学方法。老师们工作态度认真,对艺术的追求执着,有为艺术而献身的可贵品质与崇高精神,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了禁锢思维,表现语言比较单一和训练方式比较机械僵化的问题,但是专业美术院校的色彩课教学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注意吸收国内外的最新成果,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优化,大胆变革、寻求突破,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学术与行业的标杆。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努力向专业美术院校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执着的艺术追求,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提升业务能力,扩大教学成果。
2高职院校的色彩教学不能完全照搬专业美术院校
专业美术院校的色彩课开设历史比较悠久,在专业美术院校成立之初就设置了,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高职院校色彩教学历史比较短,并且最初都是完全按照专业美术院校的模式来进行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高职院校同专业美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等许多方面是不一样的,那么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也是不同的。一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不顾实际情况,或者观念保守,不愿求变,教学机械的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学生色彩课的学习基本上是色彩写实训练,同设计类的专业课基本上没有联系,专业课的老师纷纷反映学生基本上没有学到色彩课的知识,学生也觉得好像色彩课可有可无,有的学校干脆不开设色彩课,情况不乐观,这些都是不顾客观情况,是违反教学规律的。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设计师而非艺术家,学时比较短,不可能为了设计某样产品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静物、人物和风景写生,这是不切实际的。高职院校应当与时俱进,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与专业定位,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而不是简单的模仿专业美术院校。只有这样,才能搞好高职院校的色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