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三维仿真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医药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分析
摘要:中药相关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改革:转变“教”“学”关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在基本实验基础上,增加探究性实验,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培养并重。无机化学实验评价方法改革: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微型化;探究性
如何为我国中药事业发展输送具备坚实化学基础的合格中药人才,进而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对于无机化学尤其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仍有诸多问题尚需改进,笔者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系统分析。
一、目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和实验方法比较陈旧,无法适应当前中医药学发展要求。目前,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2006年教学大纲为基础,课程内容和实验方法近年虽进行了修订,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实验方法和设备仍比较陈旧,特别是在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中医药学技术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学习主动性和主动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内容,重点提醒注意事项,学生们再开始操作试验,验证课本上的实验结果,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必须按照教材规定进行,在此过程中是机械性的,没有改进创新。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3.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够科学,无法全面评价学生能力。以往的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基本上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做出终结性评价,评分细则不够详细,评价分数比较笼统,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细节、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无法具体、细致地进行形成性评价。为适应当前中医药学教育发展的要求,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应从试验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采取以基本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为基础,开展微型化实验,开发计算机三维仿真模拟实验教学,提高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应用
摘要:现代设计方法已成为当前机械设计的常用方法,高校毕业生需具有一定的现代设计方法应用能力。作为机械专业关键的实践课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仍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已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结合课程设计特点、学生基础和社会需求优选出3种常用的现代设计方法应用于课程设计中,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考核改革建议,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设计方法;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施措施;考核改革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专业关键的一门实践课程,是学生除毕业设计外唯一一次专业基础知识的集中应用,是首次系统地使学生熟悉机器设计流程,锻炼并提高设计能力的一次练兵,同时为后续毕业设计及工作期间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许多高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仍采用传统设计方法,其考核资料主要通过手工完成。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现代设计方法已成为当前机械设计的常用方法。无论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还是进一步深造都需要至少掌握2~3种现代设计方法。机械类教学质量国标中规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在业务方面要求“具有在机械工程实践中选择、运用相应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同时,提出机械工程专业核心知识领域要求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1]。部分高校业已开展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二维绘图、三维建模、运动仿真及有限元仿真等改革思路[2-4]。但现代设计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及相应的考核改革措施,还需深入研究。本文以机械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和当前社会需求研究现代设计方法在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同时研究相应的考核改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一现代设计方法的选用
现代设计方法有很多,在学生时间有限及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应结合学生实际和今后工作需要优选出常用的几种现代设计方法。
(一)现代设计方法特点
当前,设计已经从传统设计迈向了现代设计。传统设计是以经验总结为基础,运用力学和数学而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手册等作为设计的依据,通过经验公式、近似系数或类比等方法进行的设计。学生主要借助《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课程知识和《机械设计手册》进行设计。主要采用手工计算,为经验分析、近似计算,且设计速度慢、设计质量不高,仅能进行简单结构的宏观计算。而现代设计则在继承传统设计精华的基础上,吸收了当代科技成果和计算机技术,可实现定量化、最优化、动态化、可靠性化等设计,设计速度快、质量高,特别是对于结构不规则的复杂零件及动态工况下的零部件设计具有更大优势。目前现代设计方法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法、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绿色设计、动态设计、反求工程设计、人机工程、人工神经元计算方法等等[5]。每种现代设计方法侧重点及应用领域不同,并不是每台设备及其零部件的设计都需要应用上所有的现代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是当前机械设计最常用的现代设计方法。
BIM技术下毕业设计实践探究
摘要:随着BIM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相关研究已成为建筑学、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等专业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文章归纳总结了与BIM技术相关的三大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基础应用、技术融合与软件研发,以同济大学为例展示了各方向的毕业设计案例,提出了增加前沿课题数量、加强校企合作、重构现有课程体系等用于提升毕业设计效果的建议,可以为BIM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毕业设计;技术融合;软件研发
引言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继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技术后建筑领域出现的又一次革命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等领域。BIM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是工程信息的高度集成,为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提供工程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平台。自2002年以来,BIM逐渐被引入工程建设领域,现已被全球建筑界广泛认可。虽然BIM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整个市场尚未成熟,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业主对BIM的认知与认可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应用价值被挖掘出来,整个BIM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最重要的专业综合实践环节,通常设置在最后一学期,是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随着BIM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其相关课题正在逐步被引入建筑学[1,2]、土木工程[3,4]、工程管理[5]等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但仍存在前期课程设置不合理、课题方向前沿性不足、软件研发类课题偏少等问题,亟须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文归纳总结了与BIM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并给出相关案例,提出了提升毕业设计效果的几点建议,可以为BIM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1基于BIM技术的毕业设计课题方向
目前与BIM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聚焦于基础应用、技术融合和软件研发等三个主要方向,如图1所示。
1.1BIM基础应用方向。BIM基础应用多数是基于BIM软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是目前毕业设计的主流课题方向。如采用Revit软件建立三维信息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图深化、碰撞监测、进度模拟、工程量统计、造价分析和三维动画展示等工作。早期的研究对象以房屋建筑为主,目前已拓展至桥梁、隧道、地铁等公共基础设施。在BIM应用软件方面,建模软件以Revit最为常用,碰撞检查和动画模拟多数采用Revisworks软件,工程算量和造价分析则常采用广联达和鲁班等国内软件。总体来看,该方向的毕业设计课题以应用为主,课题的完成情况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密切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新知识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早期以多高层房屋为对象的“建模+动画+算量”的毕业设计课题已难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该类课题的研究对象正逐步拓展至超高层建筑、大跨空间建筑、钢木结构建筑、地铁隧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项目;研究内容也延伸至进度控制、成本管理乃至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同时,研究课题也越来越多地来源于实际工程,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已成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教学方法
摘要:针对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实践案例,对提高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培养文献检索能力,用问题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和应用有限元仿真技术等方法。这些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教学方法
毕业设计是机械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最后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将综合运用大学四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个复杂工程问题,巩固所学课程的专业内容,弥补课程学习的不足,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理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因此,毕业设计质量不仅反映学生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反映学校的教育培养质量。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的特点
1.涉及课程广
学生应熟悉《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机械CAD/CAM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课程。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对这些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设计出满足特定要求的机械系统。
2.理论性强
虚拟现实技术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餐饮空间设计是指餐饮场所的内部空间设计,主要针对于餐饮的功能空间,包括功能区和设施。其设计是具有多元性、复合性的特点。传统的餐饮空间设计,通过平面分析图来表达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随着科技的飞越发展,虚拟现实技术逐渐被运用于各个领域,其能够通过计算机生成三维立体的逼真图像,或三维立体的视频,交互窗口等,能够形象逼真的展现出实际实施后的空间设计布局及样式。由于餐饮空间具有一定的限定,围合空间的实体形态可千变万化,式样繁多,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性、存在感、交互性和自主性,能更直观的展现出设计的真实效果,提升餐饮空间设计的更好实现。因此近年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餐饮空间的设计应用十分普遍。
关键词:虚拟现实;空间设计;技术
餐饮空间设计是空间设计中具有针对性的一种,其是指餐饮场所的内部空间设计,主要针对于餐饮的功能空间,包括功能区和设施。进一步划分,通常会根据不同餐饮场所的需求,重点分为餐饮区、厨房区、卫生设施、门厅或者休息前厅等多个空间构成,餐饮空间的各个部分之间按照某种特定的关系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其设计是具有多元性、复合性的特点。传统的餐饮空间设计,通过平面分析图来表达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但由于餐饮空间具有一定的限定,围合空间的实体形态可千变万化,式样繁多,因此近年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餐饮空间的设计应用十分普遍。虚拟现实技术是现交叉技术学科的前沿,也是现如今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又称VR,其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能够通过计算机生成三维立体的逼真图像,或三维立体的视频,交互窗口等,能够形象逼真的展现出如实际实施后的空间设计布局及样式。《虚拟现实与室内设计》于2010年11月发表于ComputerKnowledgeandTechnology,其中提到:“室内设计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传统的设计过程是设计师不断的修改图纸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反复修改图纸来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室内设计的表现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由最初的手绘,到后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效果图及漫游动画,再到现在采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营造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和实时的人机交互的设计表现。虚拟现实技术也将成为室内设计表现的最佳方式。”《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展示实现》与2016年发表于Scienceandtechnologyculture中提到:“利用VR-PLATFORM可以利用场景进行编写和设计,成功实现这些复杂的控制与交互功能。”通过相关研究分析,笔者得论,虚拟现实技术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提升餐饮空间设计的实现。例如,sansinos公司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了互联网概念咖啡第一品牌,其以思维打造咖啡类轻餐品牌的理念成为了设计的一大亮点,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其设计思维、理念以逼真的视觉图片、视频等展现了出来,让商家一目了然,更由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虚拟现实技术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提升餐饮空间设计的实现,主要以一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感知性的提升
以传统的绘图方式的餐饮空间设计只单纯的具有视觉的感知,而虚拟现实技术除视觉感之外,还具有听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是触觉感知。最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是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在餐饮空间设计中,主要的空间组合方式是集中式、组团式及线式,或是它们的综合变种。设计上虽然有规律可循,但却也是错综复杂,通过视觉感知,很难让商家对设计的理念和精髓,同时也很难让商家感受到主要空间与次要空间之间的关系,及各个空间的用途。但多感知性能够更直观的将空间布局、空间层次、空间用途等展现出来。
二、存在感的提升
指商家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通过绘图商家得到的设计信息,主要以视觉感知及联想实现,而往往联想和现实都会存在偏差,但虚拟现实技术提升了餐饮空间设计作品的存在感,让商家仿佛身临其中。
课程教学改革挤压模具设计论文
1合理构建理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挤压模具从设计、制造、使用及维修到操作整个挤压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是从事挤压模具行业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上应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教学。因此,专业基础理论课应以“实用”为本,学生应主修完《金属塑性加工学(挤压与拉拔)》、《塑性加工设备》等课程。专业课程要以“专、精”为准,针对性强。学生应主修完《模具CAD/CAM》、《挤压模具设计》等课程。在专业课程方面,尽管众多高校已对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基础理论课程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但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现象依然存在。在教学改革中,通过精心组织挤压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学生毕业上岗后,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生产,灵活变通,逐渐学会解决实际工艺问题。
2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上述课程结构的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挤压模具专业应用性人才这一目标,基于对学生模具设计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方法来辅助教学。(1)在课时安排上,尽量精讲一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在满足“够用”的前提下,对于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不再介绍。(2)采用典型案例形象化理论教学内容,是改进挤压工艺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实际企业中应用的各种挤压加工技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3)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播放现场视频,及时穿插诸多挤压生产行业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意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将零件的成形过程采用模型、动画、成形仿真等授课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比纯粹的理论讲解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通过学生直观地认识模具结构组成、模具工作过程,增强学生对模具结构零件作用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重点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技能型人才,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加师生的互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挤压模具设计》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反复训练,如增加对模型的认知。对于Autocad、UG、Pro/E等各类二维和三维绘图软件的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在熟练操作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实训。模具制造技能训练环节,是让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设计出模具结构后,在模具制造实验课程中采用快速成型机模仿制造模具,并分析设计出模具结构是否合理。针对上述列举出来的教学环节,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探讨。
3.1强化学生对软件使用的实训技能
古建筑档案管理在古建筑复建的应用
古建筑档案管理工作由古建筑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部分组成,其中古建筑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在古建筑档案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一般古建筑档案资料保存在文物管理单位,但有些珍贵的古建筑档案资料分散在一些古建筑产权和历史研究等有关部门。在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中,如果查找不到翔实的原始数据和完整精确的档案资料,研究和保护工作难以还原历史本来面貌,难以取得理想成果,这就是做好古建筑档案管理的目的所在。古建筑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古建筑的修缮和复建是古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科学保护和恢复建设是古建筑遗产得到传承的最佳途径。做好古建筑档案管理,利用古建筑档案为古建筑复建提供可靠依据,赋予古建筑新的生命,更好地弘扬历史文明和继承文化遗产。
一、古建筑档案的来源与收集
1.做好古建筑普查、登记工作的档案收集。积极与城市规划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沟通,收集这些部门历史上对古建筑进行普查时获得的珍贵历史资料。这些部门为了做好城市建设规划工作,定期对所属城市的古建筑进行普查、登记,对管辖区古建筑及周围环境进行专项调研与评定。这些工作对各个年代古建筑进行系统的普查与调研,全面掌握了古建筑类别、年代、风格特征及建筑工程等情况,完成了详细的普查和调研报告。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各级政府进行城市改造,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政府建设管理部门对行政区街、巷的古建筑进行专项普查登记,获取了很多古建筑的历史资料。与这些单位进行沟通,将这些档案进行系统收集。2.对文物、文史等政府文化部门的古建筑档案收集。加强对文物、文史等文化管理部门的古建筑档案收集,这些部门承担着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管理和研究的职责。这些部门在对古建筑遗产管理和研究中,收集、积累了大量古建筑方面的系统资料,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一般都来自于正规渠道,经过了文物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鉴定,具有珍贵的专业价值,是古建筑档案的重要来源。各行政区的文物管理部门和文史研究部门经常研究、编辑、出版与古建筑有关的历史课题和书籍,许多是涉及古建筑及历史文化的资料,应加强对这些单位历史资料的收集。3.对历史文化遗址的抢救性勘测、挖掘工作的古建筑档案收集。古建筑博物馆,古建筑研究所在对历史文献的研究中,经常发现与某一年代文化遗址有关的古建筑线索,这个古建筑或已经损毁或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专家们根据有关该古建筑的历史资料,确定这个古建筑的具体位置,经过立项并实施对该古建筑遗址的考古挖掘。另外,在城市建设的旧城区改造中,特别是已知古建筑附近,在进行基础勘测或基础施工中,很多情况下会发现埋藏在地下的古建筑遗址遗迹,残缺的建筑墙体、建筑台阶、建筑屋顶的瓦砾及木质屋脊等等。经过考古研究确定该处古建筑的身份及情况,认真地对挖掘对象的地理位置、建筑格局及建筑残留体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形成大量的古建筑考古档案。2012年,沈阳北中街路北地块整体拆迁,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豫珑城”项目用地内发掘出一座明末清初建筑遗址,运用考古手段寻找发现了努尔哈赤的“汗王宫”,同时也收获了一批该遗址的古建筑档案。4.对建筑专业高等院校和古建筑博物院科研成果的古建筑档案收集。建筑专业高等院校、古建筑博物院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针对古建筑进行课题研究,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古建筑研究成果,这些古建筑成果的研究论文、专著将成为古建筑档案的重要来源之一。现任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域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陈伯超教授撰写了《盛京宫殿建筑》《沈阳故宫木作营造技术》等研究论文,关于沈阳一宫三陵(清盛京宫阙,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的研究成果为一宫三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明。沈阳故宫博物院学者铁玉钦和王佩环撰写的研究论文《关于沈阳清故宫早期建筑的考察》,铁玉钦撰写的研究论文《论清入关前都城城郭与宫殿的演变》,对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崇政殿、清宁宫等古建筑有详细的描述。这些研究成果对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档案价值,应加强古建筑档案收集。
二、古建筑档案的属性及分类
1.古建筑原始记载文字图纸档案。国家各级博物馆和文物保管单位收藏和保管着一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和文献,有些是完全记载某个古建筑的,有些是在记载历史事件中间接记录某个古建筑的,这些历史档案和文献中古建筑的文字资料和图纸资料是古建筑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这些定义为古建筑原始记载文字图纸档案。1982年春,沈阳故宫博物院学者铁玉钦、王佩环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现了一张标号为“舆字225号”的满文《盛京城阙图》,在图正中最北端的一个院落赫然以满文标注着“太祖居住之宫”,这张地图终于解开了“汗王宫”遗址的谜团。《盛京城阙图》中所绘的汗王宫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进四合院,四周有围墙。南面是宫门,整个二进院建于高台之上。高台前端是面阔一楹的穿堂,有台阶可登,类似沈阳故宫的凤凰楼。二进院正北面有正殿三楹,东西各有配殿三楹。《盛京城阙图》属于原始记载文字图纸档案。2.古建筑普查测绘资料和研究成果档案。为了开展古建筑普查和研究,取得有关古建筑研究成果,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对一些古建筑进行测绘与资料的收集,普查和研究结束后形成了由测绘数据和研究报告组成的古建筑普查测绘资料和研究成果档案。古建筑普查测绘资料和研究成果档案具有学术价值和古建筑档案价值,由政府城市建设部门进行集中保管,为未来政府进行古建筑保护提供珍贵的档案资料。中国营造学社是最早研究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学术团体,1930年由朱启钤先生创办,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于1931年先后加入,他们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调研测绘,形成了大量的测稿、图纸及照片,这些成为后来保存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古建筑测绘调研档案。1932年至1937年,学社调查过的县、市有137个,测绘古建筑殿堂房舍1823座,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掌握了从汉唐至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建筑丰富实物例证。3.古建筑保护修缮档案。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由很多工作组成,其中一项就是做好修缮记录工作,修缮记录形成古建筑保护修缮档案。古建筑保护修缮档案由修缮前的调研论证、工程计划、施工技术方案、建筑材料选择及工程竣工报告等组成。古建筑保护修缮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记录了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的历史情况、技术方法及法律依据;二是记录了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的质量;三是记录了古建筑原始和修缮保护后的状况。古建筑保护修缮档案对于该古建筑以后的修缮和其他古建筑的修缮保护都至关重要,尤其在对新发现的古建筑遗址进行抢救修缮时,对其破损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进行修缮时,需要参考同年代古建筑的修缮档案进行修缮,最大限度恢复古建筑原貌。4.古建筑研究成果、专著及文献档案。建筑工程院校、建筑研究机构及古建筑博物院的建筑学家,经过课题立项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古建筑做了许多专题研究,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古建筑学术研究成果,撰写了很多研究论文、专著及文献,这些古建筑学术成果成为有价值的古建筑档案。朴玉顺、陈伯超等学者撰写的研究著作《沈阳故宫木作营造技术》,于2010年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总论沈阳故宫建筑的形制”“沈阳故宫建筑中大木作的构造特点与营造规律”等章节,阐述了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营建年代、建筑特色和木作的营造技法等。5.古建筑多媒体声像档案。古建筑多媒体档案主要以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载体,以音像为主要反映方式,记录古建筑实体及周围现实情景,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影视片等新型载体的古建筑历史记录。现代古建筑研究部门,为了真实、准确及科学地掌握和记录古建筑的现实状况,为研究工作提供古建筑形体、结构、材料及色彩等素材,制作古建筑声像档案资料。古建筑声像档案具有真实、生动、形象等特点,古建筑声像档案对于古建筑实体描述和记录是其他档案资料无可替代的。古建筑声像档案对于记录古建筑的意义,既有着记载古建筑原貌的功能,又有反映古建筑保护现状、弘扬古建筑历史文化的作用。
三、古建筑档案对古建筑复建的作用
1.古建筑营造工艺档案为古建筑复建工程设计提供支持。梁思成、莫宗江以中国营造学社名义设计的滕王阁,是中国对“古建筑复建”(滕王阁早已全毁无存)的最早尝试。1942年,梁思成按照宋画《天籁阁》及《营造法式》所示的建筑规范,绘制了《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但当时并未将该草图付诸实施。这个方案讲求科学,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施工技术,都有详细的档案及研究论证,为利用古建筑档案开展古建筑复建开辟了道路。滕王阁被毁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以火灾为主,其次还有战争、自然坍塌、地震等原因。其中最后一次被毁发生在1926年,当时南昌曾被军阀占领,他们害怕城外的北伐军居高临下攻打南昌城,所以一把火把滕王阁给烧了。现在展示给世人的滕王阁是1989年重建的作品,如今已成为南昌有名的地标建筑,气势磅礴,是借助于古建筑营造工艺等古建筑档案完成的。2.古建筑保护修缮档案为古建筑复建施工提供技术帮助。岳阳楼复建工程是综合利用古建筑原始档案和后期修缮档案进行古建筑复建的典型。岳阳楼自建成后,由于战乱、火灾、洪水多次被毁,多次复建,由于岳阳楼原始建设和后期修缮记载的资料保存充分,使1983年复建工程保存了历史的规模、结构及装饰。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北宋元丰元年(1078)十月,岳阳楼毁于火灾。北宋元丰二年(1079)春,岳州知州军郑民瞻重修岳阳楼。清光绪六年(1880),岳州知府张德容重建岳阳楼,将楼址东移六丈多。1922年7月27日湘军进占岳阳,岳阳楼窗梁栋柱等多半被毁。1934年2月17日岳阳楼重修竣工。岳阳楼在晚清、民国战乱后幸存下来,后来逐步得到修整。现在所见的岳阳楼是1983-1984年大修后的成果,保存了清代的规模、结构和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如四根被白蚁蛀空的楠木金柱,经过化学加固处理后仍在继续使用,确属古迹。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落架大修,把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历时十个月,保存了55%以上构件原物。一楼民国时加砌的三面砖墙换为明清式样的贴金雕花门窗;二楼镶嵌有清书法家张照书《岳阳楼记》雕屏原物;三楼镶嵌书杜甫《登岳阳楼》诗雕屏。3.古建筑测绘数据档案为古建筑异地复建提供全复制。沈阳建筑大学为了开展古建筑研究和教学设计,对沈阳的多处古建筑进行了测绘,收集了大量的古建筑测绘资料,绘制了大量的建筑结构图、工艺图,利用这些古建筑测绘档案完成了一些古建筑的专题研究和古建筑修缮和复建,如八王寺、十王府、盛京施医院等历史建筑的复建。1882年,英国苏格兰医生司督阁,受苏格兰基督教会的派遣,到奉天开办诊所,应用西医西药为百姓诊治疾病,成为在我国东北地区使用西医西药治疗疾病的第一家医疗机构。诊所地处原盛京,因免收全部费用,经费来自各界商绅和爱国人士捐助,并建成医院,故称“盛京施医院”。“盛京施医院”原址在辽宁省省肿瘤医院院内,该建筑建于1910年前后,属于文物级建筑,由于建筑本身原因被拆除,经沈阳市政府批准,由沈阳建筑大学负责迁移重建。沈阳建筑大学利用建筑测绘档案进行了“盛京施医院”的复建,指导了易地复建的设计和施工,在大学校园按原材料、原貌、原结构进行了复建。古建筑“盛京施医院”拆除后,保留了每一砖和每一瓦,甚至每一扇门和窗,异地于沈阳建筑大学古建筑保护基地内重建。4.利用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古建筑档案为古建筑复建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BIM技术核心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和完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BIM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基于三维数字技术的全息几何模型、整体建筑信息模型、局部构件信息模型、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分析四个方面。将BIM技术与GLS、GPS、三维激光扫描、模拟仿真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建立古建筑数字化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助于古建筑的展示、信息查询、专题研究及修缮和复建。基于BIM技术的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实现方法包括信息采集、模型构建、属性信息录入及VR虚拟展示等。利用BIM技术与GLS、GPS、三维激光扫描、模拟仿真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准确采集古建筑表面点云数据,导入BIM软件,建立三维BIM模型,在BIM模型中输入各构件的年代、材料、破损情况、保存状况等信息和属性。在虚拟模型中录入古建筑的测绘图、照片、相关古建筑档案信息、历史修缮记录周围环境信息,实现BIM系统下的古建筑信息的全覆盖,为古建筑的修缮和复建提供强大的数据和建筑档案信息支持。
BIM技术下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措施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新基建项目的陆续开展,数字化技术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论文以BIM技术为例,介绍了BIM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投标阶段3个阶段的应用,总结了应用BIM技术对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以推动工程造价管理技术水平提升,增加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策略
1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采用BIM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需要先建立三维模型,同时,将成本维度和时间维度添加到模型中,扩充建筑信息模型的维度,以在工程正式实施之前,模拟工程项目的各项建设方案与建设过程,从而从方案的功能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性等方面比较与优化各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减少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变更,减少重复工作,实现成本控制。另外,利用BIM技术还可以对各项工程数据进行精确的处理,从而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成本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为决策阶段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中应用BIM技术,造价管理管理者可以通过BIM仿真模型获取设计方案中的各项工程数据信息和工程量信息,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数据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及时发现方案中从经济性方面还可以再优化的设计内容,核实设计指标的合理性,高效地进行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项目的建造成本以及后期的使用成本研究项目投资总额,从而使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更强[1]。另外,在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可以根据设计方案建立项目的三维仿真数据模型,从而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中论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时找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在工程施工前将可能存在的弊端、冲突和遗漏等问题进行处理和优化,实现工程设计水平的提升,减少因设计不合理引起的设计变更,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降低返工率,保证施工进度,降低风险,实现成本节约的目的。
3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