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融合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全纳教育下幼儿园融合教育问题和对策
摘要:全纳教育过程是一个有序列、有梯度、持续的过程,通过发现和排除各种学习障碍,让所有幼儿有更多机会加入和投身学习中,实现教学模式的个性化。幼儿园实施全纳教育,可以让更多有特殊需求的幼儿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文章对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园融合教育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述,以提高全纳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全纳教育;幼儿园;融合教育;问题;对策;教育质量
全纳教育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倡导构建一种活跃祥和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加强合作、反对排斥和歧视的氛围。教师要按照幼儿的不同个性和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纳教育的理念下,幼儿园要容纳所有幼儿,反对歧视排斥,促进幼儿积极参与集体合作,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全纳教育能为每个幼儿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成为勤学好问、知识渊博、积极进取、富有爱心的终身学习者。本文对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园融合教育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述,以提高全纳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全纳教育内涵
全纳教育主要针对的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些儿童不为普通幼儿园所接纳,存在一些认知障碍。全纳教育让每个儿童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对这些儿童进行关爱、包容和接纳。从广义上来讲,全纳教育是为了避免教育系统内部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满足不同幼儿受教育的需求。在全纳教育中,所有适龄儿童都可以成为受教育对象,平等地接受教育,每一个儿童都会被公平公正地对待。从根本上而言,全纳教育是将接纳的多样性作为宗旨,使得学习环境更加多样化。全纳教育理念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使得特殊儿童能够顺利地进入幼儿园学习,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全纳教育的重要意义
1.充分体现教育的平等性
融合教育下县级特殊教育发展现状浅谈
摘要:纵观全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只有省、市级特殊教育发展情况良好,而大部分县级特殊教育在发展中遇到各种难题,严重阻碍了县级特殊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当下充满竞争的时代,县级特殊教育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大的使命去研究县级特殊教育,为县级特殊教育谋求发展。
关键词:县级特殊教育;发展;难题;落后
一、前言
发展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途径之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残疾人士共建共享,但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的县级城市,教育主管部门和群众不了解特殊教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使得县级特殊教育发展的不足日益凸显,造成广大农村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难以满足的局面,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带来影响。自十七大以来,县级特殊教育的发展得到国家的重视,县级残疾儿童入学率逐年增长,建立起了更加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县级特殊教育在乡镇的资源中心设置缺少,县级特殊教育硬件设施投入薄弱,特殊儿童家长对特殊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县级特殊教育师资的建设滞后,随班就读工作不重视,送教上门质量不高等。发现并从根源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是县级特殊教育得以发展的关键。文章将从一个特教工作者的角度,以永丰县特殊教育学校调查为基础,对县级特殊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希望能给县级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二、县域特殊教育发展概况
根据江西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显示6至14岁本土常住的残疾儿童少年共11.97万人,而这11.7万人中有7.8万名儿童残疾少年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抽样的统计数据来看,在2006年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就已经达到了66.96%,而且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江西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入学率有明显提高,但与正常同龄人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的比较来看,各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65.56%,江西省义务教育入学率为98.08%,这表明残疾儿童入学率明显低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同龄人[1]。永丰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面积2695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达到38万。永丰县特殊教育学校,前身是县残联为残疾儿童开设的一个言语康复机构,招收的第一批学生是9个聋哑学生;2008年正式纳入教育系统,挂牌成立“永丰县特殊教育学校”,招生的数量每学年都以20上下的人数在增长,招生的对象也开始面向所有适龄残疾儿童,不再局限于听力障碍的残疾儿童。到2019春学期,纳入永丰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籍系统的适龄残疾学生共计176个人。可以看出,永丰县残疾儿童入学率也在逐年稳定增长,招生对象也开始扩大范围。就目前纳入我校学习系统的176位学生当中,能长期坚持在校学习的只有70人左右,属于轻中度智力残疾学生,学生本人要具备生活自理、学习能力。另有106位中重度残疾学生,由于家庭住址偏僻、家庭条件不允许等因素,无法到县城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康复教育而选择了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这两种形式进行受教。
三、县级特殊教育发展的所面临的五大难题
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融合教育发展到今天,仍然有将近50%的特殊儿童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这部分学生的融合教育需求如何得到满足,取决于特殊教育学校以融合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教学改革。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着教师融合教育知识和技能不足、融合教育教学实践不够的问题,应从师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几方面着手,进行融合教育的实践,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
[关键词]融合教育;问题;对策
我国近15年特殊教育学校迅速发展,在国家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的推动下,通过新建和改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区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从2002年到2015年间出现了大幅度增长。随着教育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的实施,特殊学校在校生总数也出现了上升趋势,2015年教育部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特教学校就读的学生人数占在校残疾学生总数的45.82%【1】。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不同于美国等国家,这种特殊教育体系似乎与国际上融合教育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然而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与融合教育学校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在这个体系中,特殊教育学校发挥区域“骨干”作用,在区域内开展送教上门、“巡回指导”服务,为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提供评估服务,为融合教育教师和家长提供培训,特殊学校承担起“资源教室”的功能【2】。但是特殊教育学校在融合教育中除了向外辐射、担任“资源中心”的角色以外,还应向内以融合为理念,指导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以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这部分学生的融合需求。毕竟开展适当的教育教学,提升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关注特殊儿童未来生活及融入社会才是特殊学校的主要职能。
一、融合教育的涵义
融合教育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3】,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是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建议,更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融合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减少社会‘隔离’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努力的一部分”。所以广义的“融合教育”概念是指任何在学校中消除“隔离”的努力【4】。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尽力消除儿童安置形式上的“隔离”,让学生在最少受限制环境中接受教育,是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融合知识和技能不足
远程教育数控专业产教融合教学研究
摘要:在国有经济市场化的视域下,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增加,社会各领域的生产及销售数量显著增长,对数控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为数控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及渠道,使数控专业学生能有效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产教融合存在诸多弊端。文章分析了远程教育的特点及我国数控专业产教融合现状,提出基于远程教育的数控专业产教融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远程教育;数控专业;产教融合
作为现代制造业基础的数控专业,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学的重心是理论教学,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离,致使学生理论知识体系无法运用于实际,极大地降低了高校的教学水平。为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市场,实施产教融合模式便势在必行。通过高校数控专业的产业化,使数控专业的教学直接面对市场。从而以市场为核心,提高教学的质量。而通过远程教学的手段,能充分地弥补产教融合模式中的缺点,全面发挥了产教融合的优势,提高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1]。
1远程教育的含义
远程教育主要指通过互联网通讯技术,将高校师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音频、视频或直播的形式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传统教育相比,远程教育突破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自主式的教学。截至2013年,我国已有70所高校进行网络远程教学工作,其中68家成功开展网络高校课程招生工作。在远程教育资源构建方面,我国主要以在线资源为主,直播教学为辅,即数控专业教师结合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学习成绩以及课程内容难易度,进行教学视频制作,并集中存储于网络平台[2]。
2产教融合模式下数控专业学生教学的现状
产教融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是高校对接市场的必要条件。从宏观角度讲,产教融合即高校将特定专业市场化、企业化、工业化,直接将专业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进行有机的融合。教学的核心即市场的需求,教学的内容及方法均围绕着市场的需求展开。也因此,数控专业的学生在产教融合模式中,不仅仅是学生,更是企业职员。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从事该企业的岗位实训,进而成为适用于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实际的实践中,高校会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将企业人才引入高校的提供的厂房中,以企业的职员做为教师,指导数控学生的正规化作业。然而在这种模式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产教融合虽然能成功的将产品的理念提取出来,引入教学,学生也能根据成本理念即市场理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然而,在此种情况下容易造成表面化教学的问题,即由于多种原因,企业不能及时参与到学校的课程构建中,只以实际工作的生产为重心,忽视了数控专业学生的教学进程、课程安排,以及教学体系评价等环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效果不强。其次,在数控专业课堂教学课时减少。在产教融合模式中,一切教学重点以市场产品需求为主,学校专业即企业,为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数控专业学生操作效率,学校会有意减少相关课时的安排,从而使学生缺乏充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理论与实践分离,学生实际的数控工作质量低下,不利于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广[3-4]。
大学物理与思政元素融合教育的创新
摘要:大学物理融入“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全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在受益面、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等方面具有先天的融合优势,但目前还存在意识缺位、切入点缺乏、方式方法缺少等问题。要实现大学物理与思政元素融合教育的目标,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从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研究实践创新融合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物理;融合
2017年,我国教育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使命性论题,并谋划了以课堂教学主渠道为平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发展思路。大学物理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具有受益面广、理论实践相得益彰等特点,探究在其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既是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对课程思政全新教育理念的践行。
一、大学物理与“思政元素”融合教育可行性
(一)大学物理与“思政元素”融合教育的优势
1.受益面的优势。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农科类、理工科类的必修基础课程,甚而部分高等院校文科类专业也开设有“人文物理”等公选课程,广泛的受益面是大学物理与思政元素融合教育的厚实基础。2.培养目标的优势。与高等教育培育精神和培养能力的本质内涵一致,大学物理培育的是一种科学精神、物理素养,培养的是利用物理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科研创新的能力,进而形成科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确的培养目标是大学物理与思政元素融合教育教学的有效平台。3.课程内容的优势。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一门循环于实际的基础学科,其研究内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大学物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反映的特性,有助于大学生物质观、运动观和世界观等哲学思想的强化培养,科学的课程内容是大学物理与思政元素融合教育教学的融结点。
(二)大学物理与“思政元素”融合教育的问题
融合教育下特殊教育学校舞蹈教学策略
摘要: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本文以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学习舞蹈的教学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重点针对特殊儿童的舞蹈教学策略提出具体包括以激发兴趣为指引,以展开常规教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及舞蹈教学活动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舞蹈教学方法
融合教育,强调学校应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不分种族、国籍、性别、身份、地位、贫富,反对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获悉我市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中都是新兴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对舞蹈课程的开设学校甚少,且艺术教师队伍配备不齐,教师获得专业培训机会也很少,艺术功能室场室建设也是不齐全,校园艺术文化氛围不高。我校创建于1988年是一所集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学生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我校的艺术专任教师有十名,其中舞蹈老师就有三名,近年来相继招聘了两名艺术教师,可以说是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中艺术老师最多的。学校自建校以来,在听障、视障、智障三个部门分别都开设有舞蹈课,希望通过舞蹈教学改善学生体态、身姿、动作的协调性,锻炼他们的触觉、振动觉,发展动作技能和语言,培养学生对韵律的初步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活泼、团结、友爱和遵守纪律的品质。
一、改善教学环境,配置专业教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计划,增强学生参与性
我校共有舞蹈室两间,近来为解决师生教学时间与任务上的冲突学校新增一间舞蹈教室,还招聘了一名广州大学毕业的舞蹈创编老师弥补我校多年来原创舞蹈作品的不足,更为学生得到规范和系统的舞蹈教学提供了保障。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及我校的校本教学实践,我们在工作中发扬了特教人扎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本学年根据学生的艺术体态测评结果,我们从柔韧、速度、力量、弹跳、爆发力、灵敏、耐力、礼貌礼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舞蹈素质训练,并结合跑步来提高抗耐力和弹跳性,同时,用压肩、转肩、踢腿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肩膀和胯的灵活性。另外,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设置了相关的考核制度,制定舞蹈队培训方案,编写舞蹈队的守则与要求,制作每次舞蹈训练记录表、考核表,让学生担任队长监督队伍成员勤奋练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严格执行奖罚分明机制,激发和刺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团队习作能力,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舞蹈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年来,学生们参与性明显增强,特别是三个部门的孩子身体协调性及柔韧性得到相应的提升,很多孩子的体重也降下来了,舞蹈动作也更加规范与优美。
二、通过芭蕾基训改善学生体态,提高学生技术技巧基本功素质能力
近年来,学校多次给全校学生做了义务体检,数据显示孩子们身体素质很差,且我们再给舞蹈队孩子们做体测后,也发现多数孩子都有驼背、含胸、耸肩等不好的体态身姿,根据学生的这些问题,根据体态训练是需要人体的运动系统支持,孩子们在练习动作时都是肌肉带动骨和关节做运动,一旦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就会形成错误的肌肉记忆,这样不仅不会修正孩子的体态,还会对孩子造成运动伤害,那么老师们针对这一阶段孩子身体骨骼结构以及身体发育周期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段练习的《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教材。科学安全的从柔韧性、力量、动作和技巧来培养学生基本功素质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训练:(一)地面素质训练练习;(二)把上训练;(三)把下训练;(四)离把形体训练等。从而让学生身体协调性得到舒展,让孩子们的柔韧性得到提升。芭蕾是一种从头到脚的系统训练,头、颈椎、脊椎、背、腰、胯、腿、膝、脚都能涉及,这样的全身均衡运动对孩子的骨骼发育有好处。芭蕾舞的形体训练体系是比较严谨和完整的,它比较注重舞蹈中的“开、绷、直、立、轻、准、稳、美”等技巧要领。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生们的形体素质,改善孩子们的身形条件,规范特殊孩子的形体动作。芭蕾基础训练目的不但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修正自己不良的体态,更是让他们变得更加美丽自信,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与传统文化融合教育
【摘要】悠久历史流传下的经典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瑰宝级资源,在岁月的冲刷与验证下,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历久弥新,二者联系密切又融合的意义深刻。通过近年来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开篇,从传统文化的定义界定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深入,分析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关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传统文化定义的界定及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传统文化定义的界定
传统文化是指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历史如何传承,经济如何转型都能够一直深刻影响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思想流传至今的文化体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准确反应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文化内涵、思想风气等,以中华民族的土地为根植基础,具有相对稳定的意识形态,进而形成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传统文化是由不同的民族风貌、民族习惯等民族文化交汇演化而来的思想观念和形态。回顾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的核心应当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以“仁爱”为典型,由道德标准加之“礼”、“智”、“信”上升成为思想体系。同时,传统文化还包括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和谐相处的大同文明,我国自古就有舍弃小我的思想,传承至今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更有《礼运大同篇》这种渴望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达到理想的大同社会的著作,传承至今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理想蓝图。因此,传统文化并不是单纯的传承延续下来的文化,而是“那些具有传承意义、弘扬意义,在时代进步之中仍有活力的文化,才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2]。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行之举。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受到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冲击,形势并不乐观,在如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转型期,崇尚奢侈的拜金主义、爱慕虚荣的享乐主义正在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加之西方文化的腐蚀侵略,致使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开始动摇,所以,要巩固主流思想,利用传统文化,从中汲取适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稳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向前发展。首先,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学而优则仕”的入世哲学。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执着于成绩,而忽视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对社会正确的认识,高智商,低情商的状况比比皆是,对社会事物的认知匮乏,一知半解,不关心,冷漠的态度如何迈向社会。几千年来,孔子的儒家思想流传下来的“学”是为了“入世”,是为了“治世”,所以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事务,注重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这种责任担当、激流勇进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其次,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际社交学。推己及人是古时君子所为之,在高校,就应当鼓励大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互相沟通,相互谅解。校园中最常见的不和谐就是寝室矛盾,寝室的人际关系紧张,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源自于沟通、理解、包容不够等问题,不能够以仁的思想对待他人,而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人,从而引发矛盾。所以将传统文化中的推己及人、仁爱的理念融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教育中,提升学生人际交往时的包容度,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最后,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吾日三省吾身”、“知行统一”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从古至今,名人箴言,都在强调知行统一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得到真知,将真知应用与实践,这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失的,他们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个人主义色彩、功利主义色彩浓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传授者应当保证即传授了知识,又要在实践中检验传授知识的效果,被传授者要做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验证真理。内省自身,外化于行。(2)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然要求。历史的传承是需要载体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引领者,就应当在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中,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给予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价值并承担让其渊源流传的责任,而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文化水平的高低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态势,校园中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轻视生命意识都是其责任缺失的表现,用传统文化来整塑学生的道德,用传统文化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的引领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现阶段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3]。
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殊教育论文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现阶段人们逐渐提出了融合教育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现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殊教育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的促进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融合教育背景;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学前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阶段之一,对幼儿进行学前特殊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学前特殊教育发展方面,我国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并且缺乏相应的教育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专业教师的缺乏和教育理念的影响等,阻碍了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学前特殊教育对特殊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学前特殊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欠缺
很多特殊儿童的家长,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特殊的教育机构进行教育,在这些地方特殊儿童能够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得到专业的教育,在这样的过程中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现阶段中,许多的教师接受过幼儿专业的教育,或者是接受过专业的特殊儿童的教育,在从事特殊儿童教育之后,也可能接受过一定的专业性的培训,但是,特殊儿童教师的水平距离与专业化教师的水平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水平直接的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因此,在现阶段教师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教育政策落实不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