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推荐报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任职推荐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任职推荐报告

教师职称评聘难题及措施

作者:宋暖 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本研究认真分析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从事师资管理工作的实践,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与建议,从而为科学地建立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指标体系的框架提供研究基础。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多年来在人事部门从事师资管理工作,具体参与、组织、实施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经历与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1.高职院校尚未完全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教师职务是根据学校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等任务需要所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职期限的工作岗位。职称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是一种等级称号,是对教师过去学术成就、工作能力的评价和承认,是通过专业评审组评审或者考试取得的,是终身的。评只解决了资格问题,只有聘上才能享受相应待遇,但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里没有完全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评上就等于聘了,实行的是终身制,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这就使得一部分教师岗位意识淡漠,职务、职称概念模糊,以为评上职务任职资格(职称)就终身拥有了该职务。由于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部分人将工作的重心放在评前的努力上,而一旦得到晋升就感到万事大吉,原有的那种热情和动力就销声匿迹了,尤其是评上正高级职称后,更变得不思进取,这大大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失去了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制对人才的激励作用和对竞争机制的促进作用的原有意义。

2.没有形成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特色的职称评定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社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教师必须是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较强的专业实践和操作能力、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及社会交往与人际沟通能力,对其能力素质的要求是与普通高等院校教师不同的。目前,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文件依据仍然使用2001年出台的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文件,尚没有出台独立的高职教师评审文件。虽然部分院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天津市人事局、教委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本校的教师职称评定方案,但还是参照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评审条件进行。在高职教师职称评定的具体实施中,完全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审定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资格,这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显然是有失公正的。这些评审指标过于注重对科研能力的评判,轻教学业绩和实践技能,特别是高级职称评定过程中,还是在理论教学课和科研项目上进行严格的质和量的考察,对于凸显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特色和理念的实践技能课往往忽视,建立一整套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岗位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评审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3.缺少科学合理的考核监督评价体系。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通过职称评审取得相应任职资格予以聘任后,似乎就完成了“历史使命”,缺少对受聘人员的聘期管理和聘后考核。没有形成详细实用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考核标准,虽然每年或者每个学期各校都在进行各类人员的考核,但普遍流于形式,考核的结果无法同续聘、解聘、晋升、奖惩等管理措施挂钩,形成重评审、轻考核,重聘任、轻管理的现象,对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形成准确的约束力和客观的评价性,考核的激励竞争机制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使专业技术人员失去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利于队伍整体的成长与发展。

阅读全文

审计署就业服务绩效审计案例分析

【摘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加大“六保”“六稳”工作力度。“六保”“六稳”首要就是保就业、稳就业,就业服务绩效审计在总体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在分析我国内地就业服务绩效审计实施现状后,着重剖析了香港审计署对劳工处开展的就业服务审计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新形势下开展就业服务绩效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香港审计署;劳工处;就业服务;绩效审计

一、就业服务绩效审计现状

就业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政府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而我国内地审计机关对政府提供就业服务开展的审计工作的内容重点却相对片面。我国内地就业服务绩效审计的形式为融合式,是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政策跟踪落实审计等相结合,对提供就业服务的政府部门进行审计;审计重点关注就业政策跟踪审计和就业补助资金审计,如四川省、河北省审计厅,日照市、淮南市、扬州市审计局等国家审计机关2019年开展的有关就业服务审计工作大都是围绕“加强就业资金的管理,促进就业政策的落实”的审计目标开展的。而目前国内对就业服务绩效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也集中于“稳就业,保就业”政策跟踪审计和就业专项资金审计,有关就业服务管理和效果审计的研究不多。

二、香港审计署对劳工处就业服务的绩效审计

(一)案例背景。劳工处提供的就业服务是香港求职人员就业的一个途径,该项服务的管理和执行情况与其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有效运行紧密相关。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劳工处隶属部门)局长提到,劳工市场短期内预计会维持偏紧状态。香港审计署对劳工处就业服务进行绩效审计,是根据1998年2月11日政府账目委员会主席提交临时立法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账目审计工作的范围--“衡工量值式审计”》进行的,审计署曾开展过两次就业服务绩效审计工作,本案例是其第二次开展的就业服务审计,此次审计于2019年4月1日出具审计报告,即《审计署署长第七十二号报告书》第三章《劳工处提供的就业服务》(香港审计署至今共七十五号报告书)。劳工处提供的就业服务审计报告共86页,分为引言、为所有求职人员提供的一般就业服务和为有特别需要的求职人员提供的专项就业服务三个部分。此次就业服务审计主要关注了劳工处提供的一般和专项就业服务的效果。

(二)就业服务绩效审计目标。香港审计署开展的就业服务绩效审计,在总体上以“审查评价劳工处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的效率和效果”为一般目标,结合就业计划、就业服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因素,提出有关促进就业、助力劳动力市场健康运行的建议。相对而言,香港审计署选择的就业服务绩效审计具体目标,是依托于上述一般目标,并针对劳工处所提供的具体就业服务内容制定的。一般就业服务的审计目标和专项就业服务的审计目标是关注这两种就业服务是否合理,其绩效信息的真实性和绩效水平的高低,并评价劳工处提供的一般就业服务和专项就业服务的质量、效果和目标实现程度。

阅读全文

《市场调查报告》信息化教学设计

【摘要】

在《市场调查报告》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创设职业情境,以项目任务驱动为主要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市场调查报告;信息化;教学设计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普及并飞速发展,基本的读写技能是每一个职业人和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不能应付日常生活所需的写作,能不能写好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应用文,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市场调查报告》课,从课程定位、内容选择、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教学资源五个部分来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职业能力。

一、课程定位

《应用写作》课程是学院设置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按照实用写作指导与塑造职业能力的新型课程方向开发设置,在设计思路上,注重与专业对接、以培养塑造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动力,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使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渗透人文素养、塑造学生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阅读全文

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浅议

摘要:在当前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国际油价大幅降价影响,各国之间技术壁垒的加厚,石油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研发能力是解决制约公司发展卡脖子技术的重要途径。如何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达到经费投入的预期目标,是目前科研管理面临的问题,本文就石油企业的科项目精细化管理一些思考,从项目调研、结构策划、预算编制、审核和实施过程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描述,达到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石油企业;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

1项目立题要准备充分,审查要严格

从目前的科技投入来看,公司启动的科技项目动辄几千万,上亿元投入的科研项目也每年有几项,即使是普通的科研项目也有几百万元的研发预算,对于这些金额巨大的科研项目,我们作为项目管理部门,必须把好项目立项关口。

1.1项目要有完备的技术调研、市场调研。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原因,调研清楚国内外技术水平、是否能自主解决,若需联合社会资源,哪些单位、科研院所能够提供技术支持,预期成果的应用市场是否明确,预计经济效益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经济效益的考量,优选短、平、快的科研项目作为科技投入的主要方向,同时做好技术储备,着力攻克高精尖的项目。

1.2项目策划要周全。项目初步确定以后,以下内容要准备充分:一是立项背景、依据及目要清晰明了;二是立项必要性、紧迫性是否非常要强烈;三是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四是研究内容要清晰,难点和创新点要找准;五是技术路线要可行;六是项目负责人要选择合适,项目经理的技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将影响到项目成果的水平,甚至是关系研发活动的成败。项目预算编制要依据充分,合情合理。项目组参照经费预算框架,需要进行各种可支配费用预算的编制:根据项目分阶段计划工作量和发生时间预测材料费、实验费、外协费、差旅费等项目研究过程中直接发生的费用;各种固定费用预算的编制:根据项目分阶段计划工作量和时间预测人力资源费用、管理费用等固定(间接)费用。为规范和指导项目组对各费用科目的理解,准确把握和分配预算,各费用科目的解释入下:(1)新技术引进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专用软件购置、软件升级、技术转让费用。(2)一万元以上的设备购置费:除实验平台建设项目外,不支持购置设备。不得编列办公类设备费用或者主要用于生产技术活动的设备购置。(3)设备试制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自主设计研发的装置。为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安全性生产加工的测试装置。测试装置不得多于3套件。为防止核心技术外泄,试制设备尽量分解多单元,不同厂家加工生产,公司自主完成设备组装与试验。(4)材料费:实验过程中采办原材料的费用,还有各种耗料和辅助材料的费用。(5)实验\试验费: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公司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需要委托其他机构进行实验和测试的费用。(6)燃料及动力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运行设备时需要的水、电、气的采办费用,以及实验用的可燃性有机燃料的费用。(7)资料及文献费:采购的参考书籍,专利和相关会议文献的费用。(9)专家咨询\评审费:支付给参与项目评审专家及学者的费用。(10)差旅费:开展调研、实验和外出会议的城市间交通费用和城市内通勤的费用。(11)出版费\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专业著作和软件著作权等的相关费用。(12)外委\外协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以研究与技术开发合同形式委托境内大学、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企业和境外机构开展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不含技术支持服务费用;外委应选用科研条件好的、有优势资源的协作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尽量利用集团内部资源,预算额度可参照市场价标准或者“在科研活动成本价基础上上溢20%”的标准进行测算。(13)外送化验\技术鉴定: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化验、测试、技术鉴定等费用。(14)外送资料处理: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资料处理与解释等费用。(15)国内学术交流费:国内技术交流活动的会议费,费用标准按照《外部技术交流管理要求》相关条款执行。(16)项目组成员出国考察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出国考察发生的各项费用。(17)外国专家费用: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产生的费用,包括聘请费用和通勤费用,补贴等。(18)国际学术交流费:出国交流学术会议费,费用标准按照《外部技术交流管理要求》相关条款执行。(19)人员费:是指本单位参与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按投入工时测算。(20)房屋\设备租赁\折旧费等分摊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使用公司已有的房屋、设备、仪器分摊的折旧费用,基本按使用工时进行核算分摊。或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租赁房屋、设备、仪器发生的费用。(21)依托工程配套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主要是指在重大专项的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房屋建筑费用,项目相关专用设备的采购,对已有设备的大型修理或检查,信息化时代下,部分网络服务,信息化发展的建设费,还有其余的相关基本设施建设投入的支出费用等。a.房屋建筑物购建;b.专用设备购置;c.基础设施建设;d.大型修缮;e.信息网络建设。(22)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以上预算科目没有包括的其他费用类型。

1.3项目审查要严格。条件允许要分层级审查,充分发挥不同管理层面的职能作用。项目申请单位要把好第一道关,重点把控项目准备的充分和完整性。专业委员会审查,重点把控技术的先进性、产业结构的复合性。外聘专家组审查,站在行业角度评审技术先进性、站在客户角度评审成果的安全性及应用的可行性。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重点把控产业发展方向和资金投入保障,只有把控好产业发展方向,才能让科研内容更有意义,主要把控好资金头投入保障,才能提高科研费用的利用率。

阅读全文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如何更好地落实规划纲要!,切实加强教师与校长队伍的建设?是我们近期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党和国家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如此重视之际,加大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制度与机制创新、教师与校长培训的及时跟进和改革教师教育是三个关键的因素。

关键词:规划纲要;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今后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序言的第一句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在保障措施!中又特别强调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其中第一句就是: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有多重要,教师对于教育的发展就有多重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再强调也不算过份。规划纲要!提出: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研究表明,落实规划纲要!,加强教师与校长队伍的建设,造就一批教育家!,至少有三项关键性的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大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制度与机制创新;二是要加强教师与校长的培训;三是要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教师教育。

一、加大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制度与机制创新

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制度与机制的创新,是造就一批教育家!的重要保障。当前,从我国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来说,在制度与机制创新方面的主要举措应包括:

(一)加快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建设

无论是教育家型的教师,还是教育家型的校长,都是从合格教师与校长中产生的。因而,从入门时就把好进口关!对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就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规划纲要!指出: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很显然,落实其精神,其关键是要做好:1、尽快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通过试点,改革现行的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和程序,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要求,严格教师职业准入门槛,探索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办法,为国家全面实施公平、竞争、规范的教师资格制度提供成功经验,这是一条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试点工作应就考试目的、考试对象、考试方式、考试科目以及考试标准等方面做作明确的规定。2、做好启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是改革现行教师资格实际存在的一次性认定终身制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它将会有效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他们的专业持续地成长。要明确各省、市县两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职责权限;明确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缓注册或不予注册的条件;明确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程序以及相关处罚措施。总之,改革试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宗旨,以倡导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为重点,严格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程序,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有力地促进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阅读全文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摘要:如何更好地落实规划纲要!,切实加强教师与校长队伍的建设?是我们近期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党和国家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如此重视之际,加大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制度与机制创新、教师与校长培训的及时跟进和改革教师教育是三个关键的因素。

关键词:规划纲要;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今后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序言的第一句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在保障措施!中又特别强调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其中第一句就是: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有多重要,教师对于教育的发展就有多重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再强调也不算过份。规划纲要!提出: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研究表明,落实规划纲要!,加强教师与校长队伍的建设,造就一批教育家!,至少有三项关键性的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大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制度与机制创新;二是要加强教师与校长的培训;三是要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教师教育。

一、加大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制度与机制创新

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制度与机制的创新,是造就一批教育家!的重要保障。当前,从我国教师与校长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来说,在制度与机制创新方面的主要举措应包括:

(一)加快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建设

无论是教育家型的教师,还是教育家型的校长,都是从合格教师与校长中产生的。因而,从入门时就把好进口关!对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就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规划纲要!指出: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很显然,落实其精神,其关键是要做好:1、尽快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教师资格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通过试点,改革现行的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和程序,强化教育教学能力要求,严格教师职业准入门槛,探索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办法,为国家全面实施公平、竞争、规范的教师资格制度提供成功经验,这是一条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试点工作应就考试目的、考试对象、考试方式、考试科目以及考试标准等方面做作明确的规定。2、做好启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是改革现行教师资格实际存在的一次性认定终身制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它将会有效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他们的专业持续地成长。要明确各省、市县两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职责权限;明确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缓注册或不予注册的条件;明确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程序以及相关处罚措施。总之,改革试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宗旨,以倡导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为重点,严格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程序,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有力地促进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阅读全文

行政监督体制的难题及策略

作者:尤光付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一、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运作的体制和机制在县域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中迅速发展,已逐渐建构起了由他律、自律和参与三个模块所组成的三维监督体系。属于他律模块的,有人大权力监督、法院行政审判监督和检察院法律监督所构筑的权力制约监督,有政协民主监督所设置的体现协商性民主的非权力性监督。他律模块主要是从行政权运作的外部政治环境中以立法权、司法权、政治协商制约行政权,体现宪政中的权力分工配合原则和民主、法治取向,其主体独立,内容明确,程序严格,方式规范。属于自律模块的,有上级机关的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党纪政纪监督、组织部门的干部监督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自律模块的监督系统及其运作机制,因科层制中的管理控制职能而生,又因科层制的层级和幅度的互动而变,彰显了沿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度而实施的考核、审计、督促、惩处等内控机制。属于参与模块的,有县域公民的监督,有工、青、妇、行业协会等社团组织的监督。参与模块的监督系统仰仗着民权、民生而风生水起,表达着公民、社团等的利益诉求,自下而上地监视和制约着行政权力。在这个三维监督体系中,上级政府部门、县委部门监督中的纪检监察机制、层级监控机制、复议机制、审计机制等最为重要,位于第一层;人大、政协监督中的权力制约、民主协商机制等,在县委的支持和宪政民主的保障下发挥作用,位于第二层;法院、检察院监督中的行政诉讼机制、反贪机制需依审案而启动,可列第三层;公民个体、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监督中的维权监督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主要是参与维权,属第四层。

二、我国县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的缺陷

首先,各监督主体的权力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从他律模块看,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中应然的权力与实然的权力有差距,监督工作中的规范不够、机构不全、人手太少、力度不强等问题多年以来都是县人大工作的难处所在。县司法机关开展的司法监督,本来就不多,有时个别地方政府认为其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和政府形象,因而有诉讼不出庭的情况,有复议、救济不到位的情况,有行政诉讼受干预不让原告胜诉的情况。县政协的民主监督,理应有其代表的个体优势和组织优势,但县域中派较少,界别构成又因大量的农村青壮年男女进城务工而显出代表界别构成上的不充分。从自律模块看,上级监察机关没有人、财、物的实权,无法真正对下级监察机关进行实质性的领导,而同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却能够直接或间接干预监察部门的工作。当地方利益与中央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少数县级政府领导由于受本地区利益的驱动难免为了自身的局部利益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监察工作,甚至为违纪违法者说情开脱责任。从参与模块看,县域公民、社团组织监督这类监督主体常缺乏充分的、自觉的、应变的意识和行动,且其监督结果的落实往往须依赖其他监督主体的支持和行政救济。

其次,监督机构有职责分工不明之处。纪检部门抓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党纪检查,监察部门抓政府部门的廉政和效能监督,党的组织部门抓干部监督,审计部门抓经济监督,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职责交叉、分工不明之处。从目前查处一般案件的实际情况看,各监督主体之间的隶属关系、配合关系还没理顺,要么各执一端,要么互相推诿,甚或相互掣肘,使监督工作难免存在“交叉带”和“空白带”。

再次,适用的原则、标准和手段等有设计不周之处。近年来,我国在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监察、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政府采购、国家赔偿、政务公开、党内监督等方面出台了若干法律或政策措施。但县级政府行政监督在适用中依照县情而采取具体落实措施时不周密,使某些重大的监督活动无所适从:一是民主集中制原则没有详细的事项、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制度措施切实保障其贯彻执行;二是已有的一些监督、监管法律法规缺少系统明确的标准、程序和供操作的方式,规定的内容落后于实践;三是对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事前无有力的防范措施,事中对已出现的苗头性问题不能及时察觉,使许多本来可以得到纠正的问题因无事前、事中的监督而难以及时得到纠正;四是行政责任制应有的环节(如讲责、定责、履责、评责、追责等)不齐全,对违纪违法但不触及刑律的行为如何处理,缺少配套规定,责任追究不到位;五是监督方面应当具备的政务公开不充分,造成监督信息不畅,让监督主体监督不力。

阅读全文

农业推广硕士教学培训提升策略

本文作者:宋智芳 盛建东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农业推广硕士是我国新设置的农业教育领域的专业学位之一,2000年6月成立了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并于同年试点招生,具有特定农业职业背景,面向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及相关部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和教育尚处于探索之中,开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工作的研究,有助于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为进一步完善农科研究生教育体系打下坚实基础。2010年,从中央到各地方省市、社会各界,对新疆的发展均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新疆发展面临大好机遇,新疆现代化农业也开始呈现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已经显现出令人惊喜而振奋的“新疆效率”。新疆农业的大发展不仅为自治区也为全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证,同时,为经济结构调整奠定了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新疆农业提供智力支持,提高农业各领域现有人才素质,显的及其重要。

一、扩大招生规模

目前我区农业推广系统中普遍存在人员学位、学历偏低的现状,大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农业推广、管理和科研工作的人数较少,加之对农业推广硕士招收对象的条件要求较高、学费较贵,致使生源的数量匮乏。扩大招生规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要树立正确认识,加大宣传力度。面向社会、面向农业部门、面向基层,广泛阐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打消考生与用人单位的等级顾虑,吸引更多的优秀在职人员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农业推广硕士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与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的一种专业学位,与MBA、MPA、工程硕士、教育硕士等同属于一类型的学位,是一种正规的研究生教育,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只是培养方式、知识与能力要求等方面有所差异,不能说谁高谁低,谁优谁劣。

其次,面向经济主战场,积极与政府部门或企业合作,开展“联合办学”或“合作培养”,解决学员的学费问题。农业推广硕士的生源全部来自本自治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应该要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近年来,新疆人才流失相当严重,面对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提高各农业领域骨干人才素质,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提供智力障。只有招生规模扩大,才能在充足的生源中择优录取,保证生源的质量,提高培养质量。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