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医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人文医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人文医学论文

五年制人文医学临床医学论文

1本科生人文医学素质培养理论与临床实践不同步

1.1未接触临床的理论学习阶段设置课程

以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为例,在第七学期也就是大四的第一学期设置的“医患沟通与技巧”课程内容丰富,包括介绍医学标准、解读医疗法规、讲述医患沟通和技巧、学习医患纠纷处理的基本方法、了解问诊、交代病情和术前谈话的过程等。从一方面而言,这些内容的确是学生未来临床实践时需要了解的知识,对于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开启了一扇门。但从另一方面而言,由于大四期间仍主要采取理论学习方式,学生在听讲时尚未进入临床,对真实的医疗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更缺乏医患沟通的实操;而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又多数来源于临床实践,因此学生在听课时对所讲述的可能并不熟悉,这样的理论授课效果可能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和反馈。

1.2临床实习阶段未设置课程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在第九学期开始进入生产实习阶段,此阶段学生真正开始与患者的“第一次密切接触”,尽管学生们在医护卫技等方面只是跟随临床老师们有初步的认识,但可以在每日的临床实践中与患者有全方位和充分的接触,体会医患沟通的全过程。但是这一阶段没有相应的课程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2根据临床实践时间同步培养人文医学素质并评估

2.1临床实习期间培训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阅读全文

循证医学中药学教学实践

[摘要]

为提高本院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质量,在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培训与锻炼。采用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系统传授循证医学知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循证医学知识,教师带教过程中培养循证医学理念,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方式(PBL)与循证医学教学相结合,鼓励研究生撰写循证医学论文等教学方法,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但目前仍存在以下教学难点:国内缺乏优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资料,研究生的统计学功底普遍薄弱,研究生缺乏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循证医学有助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关键词]

循证医学;临床中药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教学难点

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是指应用现有最为可靠的研究证据,结合医师的临床技能及既往经验,在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患者做出的医疗决策与诊治方案[1]。自1992年GordonGuyatt于JAMA杂志首次提出此概念始,循证医学迅速与临床各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体系的同时,更促进了传统临床教育模式的转变[2]。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3]。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及内容尚处于摸索阶段[4]。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依托本科室课题背景及首都医科大学教学资源,在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培训与锻炼,且硕果颇丰。现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教学的方法、成果及难点做一归纳总结,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方法

1.1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系统传授循证医学知识

阅读全文

如何提升临床医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摘要】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工作做为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方式,既为医疗人员搭建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平台,也为医院提供了提高医疗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平台,可有效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但是由于同等学力人员的自身工作特点以及其他因素,其学位论文质量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状,从学校、导师、同等学力人员三个方面提出提高临床医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位论文;论文质量

1背景及现状

198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进行试点工作的意见》,我国开始试点进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暂行规定》,正式开展在职人员申请学位工作。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使得在职人员申请学位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1]。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培养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提高在职人员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试行办法》,为临床医生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制定了详细的办法。正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或已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临床医师可以申请同等学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而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大多是从事多年临床工作的骨干,其临床技能已达到较高水平,不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因此不能申请专业学位,只能申请学术学位。但不管申请学术学位还是专业学位,临床科研能力都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经过统计我校2007-2018年的数据(只有学术学位)分析发现,申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共有4030人,其中29.8%的人员通过国家的英语和医学综合两门统考,26.8%的人员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13.2%的人员进入论文盲审阶段,而最终只有12.2%的人员取得硕士学位[2]。相较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同等学力人员的培养过程不完善、培养质量不过关、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导致同等学力人员的学位论文质量普遍较差[3]。在各省硕士学位抽检中,同等学力人员的论文出现不合格的比例较高。同等学力人员日常忙于临床工作,其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科研水平也亟待提高。如何提高同等学力人员的科研和学术水平,让他们的学位论文质量达到与全日制研究生“同质化”[4],是摆在多数高校面前的重要难题。基于这种现状,笔者从学校、导师、同等学力人员自身三个方面提出提高临床医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2学校加强质量监控

2.1加强科研设计方面课程考核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授予硕士学位的一项要求即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就是要具有临床科研能力,要具有学术研究的兴趣,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展开相关研究[5]。而这些能力的初期是通过课程学习或听讲座获得,后期是通过跟随导师具体做课题或写论文获得。一方面要对科研设计课程主讲教师的资格进行认证,既是临床方面的专家教授,也是科研课题成果突出的学者。而真正具备带教此门课程资质的教师并不多,因此要鼓励具备任课资质的专家积极参与该课的授课;另一方面要将科研设计课程做为同等学力人员的必修课程,并加强对学习该课程的知识内容掌握程度考核,这样便于他们在今后的科研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科研设计方法。另外要加强医学论文写作、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考核,课程重点应该是结合案例说明相关内容,教会同等学力人员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开展问题研究时准确运用统计学知识和方法,按正确方式方法书写论文[6]。

阅读全文

医学期刊编辑自我管理

近年来,为了推动医学的发展,科学研究在医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科研水平已成为评定医务工作者能力的重要标准,论文的发表情况影响其职称的晋升。随着医务工作者的高学历化,其科研水平也不断提高。医学期刊作为记录医学知识、传播医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其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科技期刊编辑呈现高学历化,2009年数据显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队伍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35.1%,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6.2%。而在医学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医学期刊对编辑的学历要求则更高。而且,期刊正面临数字化、集群化、国际化的变革,编辑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因此,医学期刊编辑须从编校技能、专业知识强化,身心状态等方面做好自我管理,以适应当前形势,进而促进期刊的发展。

1编辑素养的提升

1.1编校技能

编辑和校对是编辑从业者的基本工作。目前许多医学编辑不是编辑学专业,而且即便是编辑专业出身,编辑和校对技能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强化。就如医学一样,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必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很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并熟练运最重要的是不断实践与运用。在实践过程中,还应勤用。因此,要提高编校技能,尤其对于初学编辑来说,最重要的是不断实践与运用。在实践过程中,还应勤思考、多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在工作中常翻看汉字、标点符号、量和单位等编辑规范。由于不同作者、不同文章中经常有不同的语句、格式或图表问题,对于从事编辑工作年限长的编辑来说,时常翻看编辑标准用书同样重要,必要时与同事或同行讨论,每年参加出版专业培训。对于不易解决的语句问题,编辑不应放任不管或退却,而应通过分析语句结构、查阅词汇的含义等方式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进步,并逐渐得心应手。对于校对,在编辑认真仔细核对的基础上,也应注重容易漏掉或改错的标点、多字、错字等,如漏掉英文句号“.”。“既……又……”中“既”写为“即”,还应总结排版人员容易改错的地方,在校对时加以留意。

1.2初审

初审是编辑日常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新的稿件,编辑应及时进行初审,排除涉嫌学术不端的稿件;对于符合投稿原则的文章,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等系统中输入关键词,了解相关方面的研究,判断该文章的创新性、科学性[3]。通过初审,筛选出较优质的论文送外审。对于退修或退稿的稿件,尤其是退稿的稿件,应理由充分,明确告知作者退稿理由,是资料、研究方法、内容完整性还是创新性原因;对于不符合写作规范的稿件,应将本刊要求和稿件存在的问题耐心告知作者;对于不能决定作何种处理的稿件,可通过编辑部讨论,经领导审阅后做决定。初审时不应由于外在因素(如作者学历、单位、年龄等)对稿件产生偏见,而将其退稿[4]。若作者对退稿意见或退修意见提出异议,编辑应认真听取作者的合理分析,意见若不统一,应耐心解释,需要时送外审,请专家给出详细的意见。此外,由于国内职称评定中论文占较大的比重,且不同等级医院的医疗水平有差异,导致不少研究为重复工作且质量参差不齐。在这些看似重复的研究中,也可能存在诊断、治疗方法或研究对象选择的差别,很容易因其涉及的疾病既常见又是研究的热点而在初审时做出错误判断,导致优秀稿件流失。

1.3选题策划

阅读全文

语言康复改善研究

 

言语语言治疗是指言语语言治疗师对各类言语语言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包括对各种言语语言障碍的评定、诊断、治疗和研究[1]。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2004万人,言语残疾127万人[2]。听力和言语残疾患者的康复都离不开言语语言治疗,因此言语语言治疗关系着众多患者的生存质量。言语语言治疗在发达国家已有半个多世纪[1],其体系较为完善,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实践操作还是理论研究都有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原名为“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为文献源,对2000~2010年间国内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搜索,并从发文时间、研究对象、期刊源、发文单位、文献体裁5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为改进言语语言治疗研究提供参考。1对象和方法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2000~2010年间有关言语语言治疗的文献进行搜索。为了保证搜索的全面性、准确性,搜索条件为关键词“语言治疗”“言语治疗”“语言康复”“言语障碍”“语言障碍”“构音障碍”,此外,再以主题“言语矫治”“语言矫治”“语言康复”进行二次搜索。去除不相关及重复文献,最终得到言语语言治疗方面的相关文献838篇,并对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发文单位分布、研究对象情况、文献体裁进行统计,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文献年量、研究对象等与年份之间进行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分析。   2结果   2.1论文时间分布   对每年发表的言语语言治疗文献数量进行统计,见图1,并对年文献数与年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年文献数与年份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r=0.945,P<0.01)。   2.2论文研究对象分布   在838篇文献中,研究对象分为4类:成人患者(438篇,占52.3%)、儿童患者(309篇,占36.9%)、未特指年龄患者(76篇,占9.1%)和普通人群(15篇,占1.8%);其中关于儿童患者的年文献数量随着年份呈增长趋势(r=0.945,P<0.01)。   成人患者中脑损伤患者占绝大多数,约占成人患者的85.7%,占所有研究对象的40.9%;其次是口吃患者和喉切除术后的患者,分别占所有研究对象的3.7%和2.4%;此外,还有4篇文献涉及帕金森患者,3篇涉及精神病患者。儿童患者主要涉及以下病种:听力障碍(122篇,占所有研究对象的13.2%),脑瘫(64篇,占6.9%),语言发育迟缓(42篇,占4.5%),口吃(41篇,占4.4%),自闭症(41篇,占4.4%),脑炎及脑外伤(24篇,占2.6%),唇腭裂(23篇,占2.5%),此外还有功能性构音障碍4篇,未特指语言障碍19篇。   2.3发文单位分布   如果文献多位作者来自不同性质单位,或者第一作者属于两个或以上单位,以文献第一作者所属第一单位为准。统计结果显示,医院发文601篇,占文献总量的71.7%;研究机构与高校发文126篇,占15.0%;公办康复中心发文47篇,占5.6%;特殊教育学校包括特殊教育幼儿园发文43篇,占5.1%;民办康复机构发文2篇,不足总数的0.1%;此外有19篇文献没有注明发文单位。   2.4期刊分布   对发表文献的期刊进行统计,刊物分为4种:非康复类医学刊物、康复类医学刊物、教育刊物、其他刊物(主要为心理、科技类刊物)。据统计,非康复类医学刊物登文476篇,占文献总量的56.8%,共涉及140种医学期刊,平均每种期刊每年登文0.3篇;康复类医学刊物登文255篇,占文献总量的30.4%,共涉及9种康复医学刊物,平均每种期刊每年登文2.6篇;教育刊物登文72篇,占8.6%,主要集中于《中国特殊教育》;还有35篇文献刊登于心理、科技类刊物等。   2.5文献体裁分布   根据体裁分类[3],医学论文可分为论著、经验交流、文献综述及技术革新4类。论著主要指科研论文;经验交流主要指临床病例分析、病例报告以及临床病例讨论等;文献综述指从一个方面围绕某个问题收集文献、资料,并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提炼而形成的概述性、评述性的专题学术论文;技术革新指关于新技术的发明、应用及操作步骤的文章。据统计,在838篇文献中,经验交流类文献最多,共计470篇,占总量的56.1%;其次是论著类文献,共计283篇,占33.8%;综述类文献有74篇,占8.8%;技术革新类文献有11篇,占1.3%。   3讨论   3.1文献时间分布   从发文年份看,文献年发表量与年份存在正相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言语语言治疗的相关研究在逐渐增加。但与言语语言障碍的高发病率相比,文献量相对不足。以儿童言语语言障碍为例,我国的发病率为6%左右[4],而每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不到30篇。言语语言治疗研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必将影响治疗质量,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   3.2研究对象分布   上述统计数据说明我国言语语言治疗研究在对象分布上有如下两大特征。   3.2.1重成人轻儿童历年研究文献中,成人文献数始终多于儿童文献数,后者不到前者的四分之三,这与儿童言语语言治疗的难度高不无关系。儿童言语语言治疗的过程也是言语语言学习的过程,治疗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言语语言病理学知识,还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5,6]。   3.2.2涉及病种单一与美国言语语言听力   协会提出的服务对象[7]比较,我国言语语言治疗目前所涉及的病种较为单一,尤其是成人患者。脑损伤患者(包括脑卒中和脑外伤)占成人患者的绝大部分,其他类型的言语语言障碍,如认知退化引起的语言沟通障碍、言语失用症、发声障碍、构音障碍等还未获得重视。#p#分页标题#e#   研究对象分布不均会阻碍言语语言治疗事业的发展,因此医院、康复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以及普通学校应该分工合作,将更多的病种纳入言语语言治疗的范围,建设一个综合且完善的言语语言治疗体系。同时,要提高言语语言治疗师的专业水平,从实际需要出发,培养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专门人才,满足成人和儿童言语治疗的需要。   3.3发文单位分布   发文单位集中于医院,与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相比,医院对言语语言治疗及其研究较为重视,言语语言治疗资源也主要集中于医院,而民办康复机构在言语语言治疗方面的投入最少。言语语言治疗是一项多边合作的系统工程,卫生、民政、残联以及教育等多系统都有所涉及。各个系统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如医院系统更注重成人言语语言治疗,民政、残联和教育系统更注重儿童言语语言治疗。只有各个系统统筹协调、有机合作,将资源和研究成果共享,才能让言语语言治疗事业协调健康发展,使更多的患者获得治疗。   3.4发表期刊分布   非康复类医学刊物发表言语语言治疗文献最多,但每种期刊的年文献量只有0.3篇,说明言语语言治疗处于被忽略位置,与其他医学方面的融合不够;康复类医学刊物刊登相关文献较为集中,但与康复医学其他方面(如物理治疗)相比,言语语言治疗的文献数量较少,每种期刊的年文献量只有2.6篇;再次是教育刊物,主要集中于《中国特殊教育》,普通教育类刊物对言语语言障碍儿童的关注非常少;其他刊物如心理、科技类刊物对言语语言治疗虽有所涉及,但给予的心理学及技术支持仍然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言语语言治疗是一个交叉学科,既需要医学学科的参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科的参与,还需要语音学等技术类学科的支持[8~10]。不同类别期刊对言语语言治疗文献的刊载折射出了不同学科对言语语言治疗学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统计数据显示,言语语言治疗学目前既没有得到医学界的重视,也没有获得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和科学技术界的支持,处于尴尬的发展境地。   3.5文献体裁分布   从言语语言治疗的文献体裁来看,经验交流和论著类文献最多,由此可以看出言语语言治疗已经在我国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向着理论总结迈进。然而这些文献大多只是方法的简单罗列,缺乏对原理、实施步骤等方面具体的描述,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较小。在论著类文献中缺乏对长期疗效的跟踪研究。此外,技术革新类文献寥寥无几,说明我国对言语语言治疗的技术研究较少,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远远不够。   4小结   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言语语言治疗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相关研究数量虽然较少,但处于发展阶段,研究数量在不断增长;第二,患者分布存在种类单一、分布不均的现象,尤其是成人患者;第三,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公办康复中心、普通学校、民办康复中心发展不协调,缺乏统筹;第四,言语语言治疗在医学界,甚至康复医学界没有得到重视,与教育学、心理学及科学技术的结合也不足以支持其健康发展;第五,缺乏对长期效果、具体方法手段的研究,融合学科的研究也较少。言语语言治疗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多种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但目前存在多个方面的不平衡,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从而使言语语言治疗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阅读全文

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

摘要:卓越人才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和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面临人才培养相对过剩、培养标准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及就业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化等教学模式,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加强临床科学技术能力培养、转变就业观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满足就业岗位多元化需求,实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的特色化、品牌化。

关键词:卓越技能型人才;医学检验技术;创新能力;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手工操作减少,检验项目大量增加,它在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1]。但目前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上,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数量持续增加,而二级以上医院检验科等优质就业单位需求减少[2],就业质量下降,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人才培养标准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等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从2010年开始实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卓越技能型人才。针对以上形势,为培养具有卓越技术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改革发展的迫切课题。

1卓越技能型人才概念的理解

《汉语大词典》对“卓越”的解释是“高超出众”,也就是杰出的,超出一般的。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卓越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可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重点要落在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技能应用能力上,从而带动专业整体的发展。因此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应该在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临床科学技术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在学历划分上,有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等四个层次。中专层次医学检验人才已不能适应时展需要,专科层次的检验人才将成为基层医疗单位的生力军。但目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上面临以下问题。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教学解析(3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教颜色词语文化意义研究

摘要

英汉颜色词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非常丰富,两者的关系错综复杂。本文在对比分析英汉颜色词语文化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词语文化教学的观念。

关键词

颜色词语;文化意义;大学英语教学

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汇都很丰富,颜色词除了客观色彩意义外,还蕴含着不同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1]。对英汉颜色词汇进行文化意义分析有利于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启示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黑、白、红、绿四种常用颜色词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含义,对大学英语教学渗透文化教学提出一些有益的设想。

1英汉颜色词语文化象征意义产生的背景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微(4篇)

第一篇:ESP理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

目的探析专门用途英语(ESP)视角下陕西省某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ESP教学的策略。方法在ESP理论指导下,2016年5月4~6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取陕西省某医学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及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对医学英语教材的看法、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看法等。结果学生对医学英语不够重视、ESP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针对性不强、ESP师资匮乏。结论为达到社会对这一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可以通过增加医学英语学分,优化课程设置,选择有针对性、难易适中的教材,加强ESP师资队伍建设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ESP教学。

[关键词]

大学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育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单纯的语言技能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在未来的工作中,要了解国际医学前沿动向,进行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以及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过硬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培养学生以后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大学英语教学重心逐渐从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转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ESP)教学,其改革成果比较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ESP是指为了实现学习者在某一学术领域或职业上的成功而设置的课程”[1]。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来探析ESP理论视角下陕西省某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尝试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策略。

1对象与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