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人文素质培养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摘要:医学生人文素质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顺应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可以提升医务人员道德水平。从当前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比较滞后,表现为:学生政治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强、医德修养滑坡、动手能力较差、人际交往合作能力比较欠缺。为此,可以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层面改善、提高人文素质。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知;通过优化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强化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医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医学生的社交能力及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医学生的医德水平;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培养人文素质。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因此社会也对现代医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通过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这就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素质全方面融合发展。医学是服务人的工作,医学生人文素质作为培养软指标,更应该重视和做好。
一、人文素质培养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人的修养、气质和人格的集合体,是相对稳定的精神品格。通过环境熏陶、知识传授将艺术、语言、历史、法规等相关领域优秀的成果内化为气质、修养和人格。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医学生人文素养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主要包括品德、学识、才能和体质等方面。
(一)医学人才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
对医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医学院校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医学卫生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住培医师人文素质培养分析
[提要]为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将医学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医疗服务,打造“健康中国”。该文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系统的阐述,对住培医师的人文素质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加强住培医师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在住培工作中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增益医疗效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学方式
2013年底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多年来,国家各地、各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广和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的管理模式,提高培训水平,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和多方认可的实效。然而我国住培制度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健康中国战略中医学人才的需求还存在差距,仍有很大提升和进步的空间。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以“聚焦质量,精细管理,提升胜任力”为主题,重点强调“培训的质量优先,数量服务于质量”,坚持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优秀的临床医生”,这里所提出的“优秀的临床医生”,是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较强的临床技能及实践应用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临床医生。这不仅需要医生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具有岗位胜任力,同时其应兼有正直、诚恳的品质,并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走入患者的心灵。因此,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住培的实行大有裨益,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至关重要。
1加强住培医师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强调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对传统医学精神的继承
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晋代著名医学大家杨泉在《物理论》中说:“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宋朝医学大家刘?在《幼幼新书•自序》中说:“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未医彼病,先医我心。”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碑上镌刻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近代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也曾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所以,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强调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都将“仁心仁术”“大医精诚”作为行医的宗旨。医学人文精神贯古通今,强化人文素质教育顺应世界医学的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趋势。
1.2强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住培的根本要求
大学英语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1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质培养总体设计
培养具有现念并具备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是目前英语教学中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这就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一定注重提升人文素质,培养优良人格,这是重要一环。提升人文素质,培养优良人格就是通过英语知识的传授,英语环境的熏陶,使各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包括气质、修养及优秀人格。大学英语课程人文素质培养的具体思路是:(1)确保英语教育教学贯彻中西人文理念和文化修养,使学生的专业和人文操守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人文素质积极应对跨文化交流;(2)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文体、词汇、语篇等层面进行学习,吸收借鉴英语语言中的相关信息,理性掌握英语国家的人文概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敏感鉴别,积极对待,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取向的包容性。(3)人文素质方面的教学内容不能单纯注重英语方面的内容,有必要把汉语的人文知识适当地融入,使目的语和母语涉及的思想、文化及伦理知识相互交融,横向比较,能够加深理解,取长补短,互相吸收,从而更好提高英语学生的人文素质;(4)发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教育手段营造适宜的英语语言环境,尽量具备人文因素,做到人文陶冶,实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气息。另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兴趣,采取启发式教学和双向互动的方式,利于增加问题意识,拓宽人文视野,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2.1精心选择英语教材,体现针对性
英语教材作为英语学习的对象,选择的适当与否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材篇章和内容的选择往往注重语言学习的针对性,文学质量及语言水平都应挑剔。也就是说,选择的英语教材应该是编写理念较新,编写内容较广,人文知识较多,实用性较强。教材内容如涉及道德、法律、思想、政治、审美等,有时还列举大量相关信息,给学生提供分析、判断过程,对他们起到了引导作用。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使他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进步,起到明辨真善美,领悟人生真谛的目的。此外,可以吸收、借鉴英语国家的思想和文化,放眼国际视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可以说,精心选择英语教材,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能够体现人文素质培养的针对性。不过,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会因为有好的教材就自然而然地产生,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认识、体会教材篇章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因素。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不折不扣地将教材中包含的人文思想介绍、教授给学生,圆满完成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
2.2发挥现代科技教学手段,创造氛围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使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改进。近年来,英语教学越来越多地采取现代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其结果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更加顺利,预期效果更加明显。此外,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利于有针对性地提高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英语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给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条件。利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播放大量的影视作品,利用声、光、电等美学媒介吸引学生的目光,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科技的光、影、声、色等手段,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也不受学科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可以广泛应用。不仅如此,对于影视作品中表现的民族风情、人文习惯等,能够感到身临其境,并能够得到真实的感悟,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使其影响深远。如欣赏英文作品《TheCalloftheWild》,教师可以事先介绍本作品的背景,然后布置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欣赏。作品欣赏之后,分析作品反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狗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不仅学习了英语语言,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他们尊重动物、尊重自然的良好人格。另外,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倾听抑扬顿挫的英语发音,观看学习材料中的彩色图片,增加审美感受和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借助教师的因势利导,人文陶冶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模拟医学教育的现状
模拟技术本身并非是一个新兴的事物,现代模拟技术开始于20世纪三十年代,最早由美国陆军航空公司应用于军事航空训练。而将模拟技术用于医学教育则相对较晚,1987年,模拟教学之父-美国斯坦福大学麻醉系DavidGaba教授与工程师合作开发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模拟人。从此之后,模拟医学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4-1995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率先建立了医学模拟中心,世界各地的医学院校也相继陆续成立医学模拟教育基地。模拟医学教育的核心是目前不断发展的模拟医学技术,广义的模拟医学技术包括了标准化病人、模型模拟和复杂临床环境模拟等。而目前在我国各大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得最为普遍的,则是各类模拟人和局部功能训练器的使用。它们主要用于训练医学生的单项临床操作技能,练习特定的任务。这种任务训练器由一个代表身体的部分(如胸腔或腹腔)与测量操作者操作技能的感觉器连接而成,可以进行静脉穿刺、抽血、心导管和胸导管置入等操作训练。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虚拟现实触觉感知系统以及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等先进模拟技术也被逐渐引入模拟医学教育中。其中后者是当前最为先进的模拟系统,可以使模拟人对药物及操作者的操作产生相应的实时反馈,从而达到最接近真实的效果。然而目前由于其高昂的价格,尚未在我国被广泛地推广。相比于传统的医学教学手段,模拟医学教育具有时间方便性、可调节性、可重复性(即允许出错)、能够记录和回放,以及高仿真性等优势特性。这些特性使得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屏蔽一切复杂环境的干扰,反复多次地演练一项临床操作技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医学模拟技术正在被日臻完善,但是当下我国所普遍使用的模拟医学模型仍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临床场景,其屏蔽一切不利于操练者练习操作的因素的同时,亦带来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缺失,值得医学教育者们关注和思考。
二、模拟医学教育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正如上文中所说,如今模拟医学教育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及临床思维培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然而受到技术和实际情况限制,目前我国所广泛开展的模拟医学教育并不能完全地模拟出真实的临床情况,其在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同时,存在着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局限性,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对爱伤观念的培养
“爱伤观念”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关心患者的疾苦。“爱伤观念”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医患关系日益严峻,医方未能体会患方的切身疾苦,从而缺乏相对的人文关怀常常是导致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爱伤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医学生耳濡目染患者的疾苦之后所产生的同情心,而模拟医学教育中恰恰缺少了这一感官刺激。医学模具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反复利用,但是很多使用较为普及的医学模具并不具有感官反馈,即很多模具并不会喊“疼”,这就使得医学生在反复操练的同时,不会意识到操作本身带给患者的痛苦,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而模拟医学教育的评价标准更为偏向对操作结果的评价,例如腰椎穿刺模型,医学生在训练时往往只关注脑脊液是否流出,而忽略了操作过程中力度的轻重以及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倘若医学生习惯于在模具上练习,并且将平时的操作习惯直接用于患者,将患者视为医学模具,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由此可见,模拟医学教育在培养医学生“爱伤观念”方面存在着局限。
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的主体,职业教育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毕业生是社会生产力的最直接推动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学生要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于职业教育院校创新人才孕育与培养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创新;创新人才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与人才、技术与人才、社会的发展与人才的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在当下开放的社会,人才的建设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扮演着科学的发现者和技术的承载者的双重身份,必将成为当下竞争最为激烈的焦点。我国正处在社会全面转型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的缺乏是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张力十足。职业教育创新体系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社会创新人才摇篮,“肩负着培养能够直接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重任。”[1]162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消费观念、就业观念、心理素质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当面临连续的失败以后,让他们的自信心严重受挫,加之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学习、工作、交流的兴趣也逐渐减少,变得脆弱、功利、迷茫,缺乏主动性。有一部分学生甚至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在面临“抉择”问题时,往往变得迷茫,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对事物的表象与本质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这时就需要有一个“灯塔”为其指引方向,一个“无形的手”来为学生把好舵。职业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抗挫折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技能教育,往往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片面地重视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对人成长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作为教育体系中指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形之手”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与实践相结合,加入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社会责任感、爱国奉献精神、独立的人格意识的教育。把“定式”的教学模式向“动式”的教学模式推进,使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更加“接地气”,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能体会到人文的美。人文素质教育教会学生们如何去做人,做事,它是无形的,比起有形的专业教育来说,人们往往会忽视了这无形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参与社会各个方面实践对人文价值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必须破除陈旧观念和偏见的束缚,才能实现教学改革模式的创新,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实现多元化的创新模式。所以说,作为“无形之手”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华中科技大学老校长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项内容,它是培养学生对社会(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理性的认识。汇聚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社会的责任感,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高职学生通识教育人文素质培养
【摘要】
高职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因为学生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就业水平,还需要在人文素质方面进行提升,本文重点探究了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
通识教育;高职教育;人文素养
【基金项目】
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教育视域下的中美通识教育课程比较及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13y102)。
一、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
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
摘要:
本文基于对人文、人文教育以及医学人文教育内涵的梳理,分析我国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整体偏低之因,进而给出相应对策。认为:文化断层、市场经济、相应师资水平配备以及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其主因。为此,应完善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提升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配备水平,着力抓好临床实践教学环节。
关键词:
医学人文教育;文化断层;市场经济;师资水平;实践教学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大行其道,工具理性日益成为国人的主要价值诉求。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对对医学研究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渐渐疏离了所应同时对其施行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致使其整体人文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现时代的新要求。为此,探究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医学研究生的整体人文素质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人文、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
何为人文?至今尚无定论。相比较而言,我们倾向于如是的理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都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人”,一是“文”。一是关于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的观念,一是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前一方面的意思往往与“人性”(Humanity)等同,后一方面的意思往往与“人文学科”(Humanities)等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方面的意思总是结合在一起的,有着内在的关联:学科意义上的人文总是服务于理想人性意义上的人文,或相辅相成。[1]我们可由此人文的定义,引伸出人文教育以至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教育就是通过相关教育途径,使人成为具有完美理性和德行的人。医学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在医学领域的延伸。而且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医学这一特殊的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但与普通的人文教育密切相关。“医学人文教育是一般人文教育在医学这一特殊领域中的特殊作用。因此,一方面它不可能游离于一般人文教育的本质内涵之外而独立存在,没有一般的人文教育也不可能有医学人文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医学领域的特殊性,使得人文教育在医学中的作用比在其他领域更加重要。”[2]可见,医学人文教育与普通的人文教育的内在理念相同。一个具有良好的普通人文素质的人进入医学领域往往也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相反一个没有良好的普通人文素质的人一旦进入医学领域也往往难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表现。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
1、高职学生文化素质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可以借助企业文化得以发展,这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学校人文素质培养。营造校园文化的传统方法是举办合唱节、艺术节、科技节、美术节等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只能从形式上起到营造文化氛围的作用,难以从文化内涵建设和微观层面起到本质作用。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和学校社团活动能够在表象上起到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但此类活动仅停留在校内活动的层面上,未能实现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因此需将企业文化与专业学习、党团活动,内涵建设有效结合,寓教于乐地培养人文素质和师生思想品德素养,更有利于打造心理健康、思想成熟、综合素质优良的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通常是指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其外在特征。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等。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行为应表现在:知识丰富,心胸宽广,举止文雅,行为勇敢,懂得如何善待服务对象,善待社会和大自然。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要求高职学院办学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并与市场保持零距离对接,还应重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
2、高职学生文化素质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
2.1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是建设特色校园的现实需要
二十年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不到10年的时间便大面积兴起,使得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显着提升,尽管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非常迅猛,但是就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重点多放在抓基础建设上,很难有精力和时间主动去思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方面的深层问题,更谈不到对此类文化建设的系统规划。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未能良好地与企业文化对接,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学生文化教育与高职培养目标相脱离,不能展现高职特色,致使学生与企业脱节,学术氛围与实践环节不相称;二是将高职学生的职业定位盲目“高攀”,一味地复制和仿效名牌本科高校的教学模式;三是未能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纳入高职院校发展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中,简单地认为大学生的能力在课外娱乐活动中就能够充分得到锻炼,顺利被企业聘任,而现状是大多数高职学生走向企业后不能够直接胜任工作,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再培训、再投资,才能够适应岗位。
2.2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是提升高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在核心竞争力理论指导之下,高等职业只有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取胜,其中企业资源、招生资源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学生优秀的人文素养和在企业中的成功就业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基本保障,基于企业文化需求的优秀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形成是高职院校最持久、最基本的竞争优势,而良好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依托于企业文化的主导。可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建设中向企业文化靠拢是一项重要的竞争指标。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是在实践中要努力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