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人体解剖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实践

一、直观的教学方法

解剖学是一门具有特别强的实践性以及直观性的学科,与实践和直观的教学手段紧密相连。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直观教学法息息相关。合理充分的运用教具可以加强理论课的直观力度,例如,可以运用投影、幻灯、电教录象、多媒体、挂图等教具,可以把人体器官或者结构与抽象知识结合在绘图上,使学生增加对器官的感性认识。要想使教学效果更好,还可以依据讲解内容配合板书图示。所以,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可以很好的在黑板上绘制出器官的平面图。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活体演示,例如结合教师本身的器官、神经、骨性以及肌性标志等等。经过运用以上方法,可以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并提高感性的认识,使其理解加深和记忆加强,在此基础上,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很好的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举例的教学方法

通常学生不爱学习解剖学,因为解剖学需要学生记的东西比较多,学生会感到困难,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作为解剖学的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一些比较生动活泼的例子,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表达效果,还可以增加说服力,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仅如此,举例说明还可以使比较复杂的事情简化易懂,便于理解。教师在教学理论中,讲解的内容必须善于利用实例。在对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进行讲解时,可以运用失语症或失读症这些实例,还能够把语言中枢和外语学习中的"四会"进行联系。实践证明,运用临床实例可以很好的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阑尾的根部体表投影点和阑尾炎的触诊之间的联系,其坠入异物由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来决定。

三、归纳的教学方法

人体解剖学需要掌握的概念内容非常多,信息量很大,其是医学的入门课。值得重视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处理记忆和信息量的关系。复杂的人体结构致使解剖学的专业名词非常多,在当今的医学中大约有1/3以上的名词是来自于解剖学,这增加了初学者的学习难度,不过只要能够认真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就可以归纳和总结出许多规律。在解剖学中教师应帮学生找到其不同,分析出知识理论的规律,应起指导作用。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增强记忆力。第一,上课之前应在表格中填入有功能或位置管理的结构设计;第二,在讲课时应运用板书在黑板的得当位置设置功能和信息项目;第三,在讲课过程中应该一边讲一边写,在黑板上做出表格,利于学生记忆并做笔记。

四、复习巩固的教学方法

阅读全文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

一、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概述

(一)人体解剖学的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医学教育中,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发展的支柱型学科,其主要教育目的在于学生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技术能力的锻炼。采用的解剖学教材有国家统编规划教材、区域性协编教材以及自编自用教材三大类,教学质量评价以理论考试为主,实验考试为辅,注重学生人体结构、标本认证的知识掌握。

(二)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就人体解剖学的实际情况而言,首先,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学科性太强,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不满足医学基础学科的教学特性。例如,影像教学或标本的使用理论性太强,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学生进行预习时,容易因为内容偏难而收效不高;在实验课上,学生容易因为无法融会贯通理论知识而进行错误的实验学习。因此,人体解剖学在教学内容上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其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知识传授上片面注重学生系统解剖学理论的学习,忽视学生局部解剖学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学在知识结构安排上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最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模式多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人体解剖学的师资水平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综合素质不强,对于学生后期临床医学的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人体解剖学在教学模式或师资队伍建设上的教学改革举足轻重。

二、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设想原则及设想要点

(一)设想原则

阅读全文

美术学院中艺用人体解剖学

 

中国近代自有了正规美术院校以来,课程中也开始注重传授人体结构知识,开设艺术解剖学作为美术专业的必修科目。在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携带幻灯片、人体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这些教学资料一部分可以购买到,一部分需要教师自己制作,资源极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绘图和板书,课程进展缓慢,效率太低,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使教师讲授很费力,学生学得也费神,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普通高等美术院校在讲授技法理论课,如艺用人体解剖学、透视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教师不仅仅是携带幻灯片、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计算机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便捷,为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持和帮助,大大推动了其学科教学方法的进步。如数码高清图片、视频和三维动画技术都可以应用到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并有机结合这些资料和技术组合成完美的课件。   笔者在多年从事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实践研究和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现状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理论和实践经验并重的前提下,曾主持大学生科技立项“艺用人体解剖学对艺术创作应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发表相关论文《人体造型解剖学与艺术创作》在艺术教育杂志上出版。以佳木斯大学解剖研究基地为依托,同时在佳木斯大学图书馆、佳木斯市图书馆以及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在学术期刊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论文,来研究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分析,逐步在艺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课程讲授具有直观性、高效性、生动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目的是在高校教学中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将成为今后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采取趣味性教学方式。查阅资料、整理调查资料,通过分析调研资料,提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理论体系,并在从中反思,实验教法改革教学的总结。艺用人体解剖多媒体教学中不管是高清图片和3D展示,还是视频播放,都能使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的人体肌肉、骨骼的动态和形态特征,使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有着全面、正确、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多媒体教学把图形、动画和声音等有机结合,屏幕上的形象不断变化,使教学变得极为生动。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人体结构,打破了单一的思维定式和视觉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为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给出比较专业的材料和论证。   通过对艺用人体解剖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研究,为尽可能地加固学生在解剖学方面的记忆,通过手脑并用、“翻箱倒柜”的方式,将这门枯燥的课程转化成一门很有趣味的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艺用人体解剖教学理论提供材料。   人体造型解剖学是从造型艺术出发,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我国普通高等美术院对艺用人体解剖学的这样一门理论技法的基础课程,应不应该加强?应该加强到何种程度?   对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专业教学如何更好地将人体造型解剖结构,运用到实践的绘画中,不仅仅只是为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基础之所以是基础,就是因为它是为艺术创作的更高层次服务的。没有人体造型基本知识、造型的训练,所谓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就是空中楼阁,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把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严格地以人体结构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并善于利用人体构造的理论知识,才能较为深入、真实地描绘和造型,解决人体造型中的诸多问题。人体造型解剖学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美术基础教学的必要,而不是医用解剖学。二者对人体生物特性的观察及探索是一致的,差异是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不同。所以,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绘画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不断锤炼学生们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提高艺术表现力,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艺术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人体造型解剖学对高等美术教学实践的当代意义,增加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技法的厚度、审美深度。在课堂和绘画创作中,自觉运用人体解剖学知识。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不同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跟踪考查学生在学习了艺用人体解剖学课程后,能否将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绘画作品当中,分别对素描课堂、油画课堂学科考察,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比教学效果。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西方后现代主义“反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等等一些思潮的强烈冲击下,人们变得疯狂起来,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表现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很多绘画作品削弱甚至完全没有了具体的造型。很多普通高等美术院的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没有了具体的形,曾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绘画基础训练方法被弃之不用,如人体造型解剖学,这种科学的方法,她的作用在哪里?如何看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美术专业基础教学正面临冲击,如不很好地对待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到普通高等美术院美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通过艺用人体解剖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研究,将人体这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形体,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对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给出较全面的论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于专业美术刊物,为有关学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在不断增加教学容量与质量的前提下,在提高学养与技法的过程中,认真搞好艺用解剖学的教学工作。

阅读全文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研究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接触得较早的专业基础课,在解剖学课程中加入医学人文教育具有其时间优势。文章基于南京医科大学多年来在解剖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育实践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了当前适用于国内多数医学院校的解剖学人文教育模式,并进一步提出结合互联网、新媒体以及信息化平台等新兴的教育手段可作为解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探索方向。通过多途径、全方位课程融合,达到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医学人文;课程思政;遗体捐献

从古希腊先哲在强调“人的价值”的自然哲学中脱胎出西方医学的雏形,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赞颂人的伟大、关注人的尊严”的人文主义热潮中展开对人体的探索,医学与人文的发展一直并驾齐驱。20世纪70年代恩格尔医生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当代的医学与人文关系做出了总结:医学应当是人文与科学的平衡。随着医学人文教育的觉醒以及社会医患关系矛盾的日渐突出,人文教育需融入医学课程教学已成为学界共识。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专业教育的内在需求,是医学学科特殊性及发展的需求,是医患关系现状的急切需求[1-2]。人体解剖学注重实践操作,其教学离不开遗体,遗体捐献者用躯体帮助学生掌握解剖结构,是献身于医学事业的“无语良师”。因此,解剖学是医学和人文并重的学科,解剖学教育除了传授医学知识外,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地[3]。此外,人体解剖学作为基础医学课程大多设置在医学教育早期,其在培养医学人文素养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并起着导向作用[4]。将医学人文教育与人体解剖学专业课程相融合,在学生心中播下尊重和珍惜遗体的种子,能够为后续人文素质培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就目前而言,是否将人文教育融入解剖学教学主要取决于任课老师的主观意愿。由于国内医学人文教育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国内医学院对于解剖学人文教育该“融入何种内容、以何方式融入”等方面还缺乏规范化、可操作性的研究。此外,人文素质很难量化考核,即使卷面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是否真正内化仍然不得而知。同时,医学专业课业繁重,人文教育想在课余占有一席之地十分困难。本文针对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相对不足的现状,基于南京医科大学多年来的解剖学人文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和经验[5],提出可行的人体解剖学与医学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路径。

一、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2008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中规定:医学院校课程中必须安排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强调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6]。该教育标准已颁布十余年,一些医学院校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然而,还有许多医学院校此方面工作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一)医学人文教育理念的缺失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理念的缺失,是造成医学生人文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进一步导致医学生进入临床后,人文意识的缺失。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应该以人为中心,而不应该完全以疾病为中心。国内部分医学院校甚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作医学人文课程,只考虑了思想政治理论与人文素质课程学科性质的相容性,没有考虑二者课程教育理念、教学目的和知识体系的不兼容性[7]。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常常忽略“医学人文教育”,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思政教育,它需要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即“课程承载人文”与“人文寓于课程”。因此我国想要改变多数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缺失症”的现状,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

阅读全文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分析

【摘要】现阶段,我国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医学专业学生接受人文教育成为必然趋势,传统的基础医学教学理念中,更加强调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直接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如若可在解剖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道德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对医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可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相应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实现长远化的发展。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体会

所谓的医者仁心指的是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意识到医学是人道技术的体现,他将人本服务理念作为基础,帮助病痛中的病人摆脱痛苦。所以,医学是极具人文色彩的学科,而医生则是极具人情味的职业,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水准也在日渐提升,导致临床医学人性化淡薄,此问题的出现与人文教育缺失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逐步形成病人为主体的人文医学教学模式,这无疑是未来我国乃至全球医学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值得一提的是,人体解剖学是极其基础的学科,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经历解剖学知识的学习这一环节,解剖学知识的渗透,将会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之对生命价值进行重新思考,重新建立人性化的医学思维,并怀着敬畏以及感恩的心态,完成遗体解剖以及标本解剖等学习任务,客服恐惧,端正态度,进而最大程度的保证学习效果。

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医学专业教师可谓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施行者,学生最终的人文素养很大程度受教师的影响,所以,若想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就应当从教师这一层面入手,着重提高医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可激励教师参与到不同类型的社会活动中,例如,义工组织以及人体科学中心志愿者组织等等,还可通过卫生服务、支教扫盲以及科技扶贫等形式,使学生真正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此外,人才聘用以后,需要尽可能聘请实践经验较足的以及极具影响力的人文教育学家,为教师开设培训讲座,督促教师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同时也可丰富其人文社科知识,使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优化,在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形成独有的人文情怀。

二、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思想

教学过程中,对于尸体标本必须给予充分尊重,进而凸显人文情怀。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令学生明确尸体标本的无私奉献精神,此精神应得到善待和尊重,对人体标本应当秉承着祭奠和缅怀的心态,同时产生崇高的敬意,无人认领的尸体也应如此。最近几年来,尸体标本的获取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阻碍,思想观念的落后为主要因素,加之宣传力度不足,以及遗体捐献机制不健全等等,导致实践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对尸体不珍惜、不爱护以及不尊重的现象。所以,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前,就应当尊重尸体并珍惜尸体标本,这样日后方可善待病人并学会尊重病人。例如,低年级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解剖学知识时,需要通过宣誓仪式等方法,开设人文关怀教育公开课,尤其是在进入到解剖室接触人体标本以前,教师应带领学生完成课前宣誓,使接下来的解剖学实践教学更加庄重。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从哲学以及科学的层面对死亡这一概念进行阐释,消除学生对于死亡的忌讳和恐惧,而后讲明尸体标本的来源,引导学生通过鞠躬或默哀的形式表达对生命的崇敬之感、敬畏之情。解剖实验课程完毕后,还可安排学生通过集体追到的形式,向遗体进行鞠躬表示感谢,此仪式虽说简单,但是这将给学生的思维意识带来极大影响,令学生体会人文教育的生动性,日后从事相关医学工作时,也会对病人持有怜悯、尊敬之心。

阅读全文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解析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类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实验室(下称实验室)是开展人体解剖学教学与科研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高效管理对于保障教学与科研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管理包括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技术队伍培养、实验室实验器材、药品管理、安全卫生、实验室开放等方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将从以上几方面展开分析。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建设

人体解剖学(humananatomy)是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学科,是医学类重要学科之一。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与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只有在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鉴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1]。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学课,具有较强实践性,实验室是学生实践、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鉴识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因此,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发展[2]。此外,随着国家对教育不断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科研仪器不断进入实验室,过去粗放式管理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一个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实验室必须具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1实验室建设概况

经过多年建设,我系有14个教学实验室,6个科研实验室,1个人体标本﹙下称标本﹚陈列室以及辅助设施﹙3个示教标本保存室,3个挂图和模型保存室,2个标本制作室,1间防腐固定室,10间尸体保存室和一间药品保存室﹚。教学实验室每年承担研究生、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600余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任务。6个科研实验室供研究生、博士生、教师的科研实验,平均每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学校10余项科研工作。标本陈列室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每年进行2000余人次青少年科普教育。

2完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是实验教学与科研得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具体制度:①实验室标本管理、制作、使用制度;②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制度;③尸体使用制度;④标本、局解尸体处理制度;⑤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⑥药品及实验器械管理制度;⑦人体标本陈列室管理制度。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章可依,责任明确,遵循一致,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效保障了实验室教学与科研工作顺利进行,也逐渐形成了合理、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阅读全文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

分析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及基本思路,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探索,让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焕发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人体解剖学带来了发展机遇。人体解剖学教学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成为研究热点。我校借鉴国内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便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1改革背景及基本思路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培养懂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由于中职生知识基础薄弱,三维空间感较差,而解剖学名词繁多,初学者难以较快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利用最新科技成果辅助教学。

阅读全文

素质教育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摘要:

素质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发展中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学好该门课程程,才能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基础,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但需契合社会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故此本文旨在探究人体解剖学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改革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素质教育;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研究

一、引言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学习其它医学课程,且对临床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由于传统教学中更重视书本知识教学,学生以完成考试为学习目的,导致知识学习死板、单一,不能满足素质基础课程的实质要求。[1]因而素质教育中就如何提升教学效率,完善教学改革,已成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重要议题。

二、合理的课程对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