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人力实训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研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难度分析
鉴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其实训教学多半只能采取模拟方式,这就要求尽量提供仿真的环境。首先是要提供开展实训教学的硬环境,如专门实验室、测试场所等,这些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其次是要提供仿真的人力资源管理人际环境。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无论是招聘、绩效考核还是培训,都强调人际的互动,比之于其他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有着更高的人际环境要求,而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单靠实训教师是无法提供这样的人际环境的,这是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其三,在教学组织中遇到的其他困难,比如工作分析、薪酬调查等必须深入到企业中去,就很难执行到位,其最终成果也不可避免地有想当然的成分。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指导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指导思路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岗位要求为依据,针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协调能力等进行实训演练。因此,在课程实训体系的构建上,应以职业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创设仿真的人际环境为宗旨,综合考虑各模块的内在联系,精心选择实训模块。模块一:组建实训小组;模块二:新建小组培训。由任课教师模拟培训师进行新员工培训;模块三:制定小组绩效管理方案;模块四:组织结构设计;模块五:工作流程分析实训;模块六:工作分析实训,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作评价与薪酬设计;模块七:模拟招聘面试;模块八:职业生涯设计;模块九:小组绩效考核。实训课程将专业知识、课堂控制和成绩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设计
1.前期准备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调查分析,系统地制定实训教学大纲,编写实训操作指导书并制定合理的实训考核方案等。
人力资源管理竞赛的实践课程设计
[摘要]面对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倾向于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同时用人单位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评估岗位胜任能力的主要指标,可见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对于人才培养意义重大。本文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课程的特点及能力需求,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竞赛实践课程设计的方案。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培养;实践课程
1研究背景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产业升级加快的重要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为了适应经济和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不断探索,由原来的重视理论教学基础知识教育向重视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转变。实践教学内容包含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和学年论文等,也包括军训、创业活动以及纳入教学计划的社会调查、科技制作、学科竞赛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有必要剖析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发展实际需求,深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竞赛课程改革,进行课堂实践课程设计探索,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从全国来看,自1999年以来数量上持续增加。据统计,到2010年全国具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招生资格的高校由39所持续增加到200多所,近年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2001-2004年,报教育部备案和批准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有107所;若包含独立院校在内,2007-2009年设置人力资源本科专业高校数量分别为283所、301所、315所。随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快速扩张和社会对实践能力需求的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面临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对称、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模式不成熟和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等问题。另外,人力资源实践教学还面临需求强、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难以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缺乏创新性的实践改革和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等问题。当然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以赛促学,赛课结合”的人力资源竞赛课程是将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及能力需求
高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考
【课题项目】
广东省高职教指委教改项目:《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类课程改革与开发研究》论文,项目编号:YGL2013050。
【摘要】
区别于国外职业教育提出的“工作过程导向”视角,工作过程系统化视角是基于课程开发的有序、整体及生成,从职业需求和教育需要两个维度上进行整体设计,系统地开发出能够同时遵循职业成长和理论认知学习两个规律的教育逻辑路线。在课程设计上在考虑课程内容选择的同时也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排序,将工作过程作为知识应用的参照系,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人力资管理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指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等明确要求,也把职业教育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通过建立“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产教对话活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凸显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提升了职业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的辨识度。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递增,201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规模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增长了22万人,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虽然高职院校就业率明显高于本科院校,但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若想让中国职业教育不再“低人一等”,除了政府部门需要努力为职业学院的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消除就业和学历歧视之外。还需要在高职院校在教育教改方面下苦功夫。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注重的是学生实践工作过程的训练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非讲授深奥的理论知识。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院校需要按照市场需求设计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素质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熟练实践操作,履行好岗位职责。
知识经济下创新型人才课程创新分析
科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既能通过线上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并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发展,又能通过线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达到培养应用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作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其成果导向具体体现为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能够有效实现以上课程教学成果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实践模式。
1“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的涵义和研究背景
互联网环境下大量涌现的在线课程以及疫情对于线上教学的需求,高校已经把“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主要教学模式,由于混合式教学能够体现“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因而将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常态化教学设计方式[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对传统线下教学和纯粹线上教学的改革,能够克服传统线下教学“一言堂”的弊端,也能够避免纯粹线上教学缺少师生互动的缺陷。为此,需要探索混合式教学的最佳设计和实践,以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即一方面通过线上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并提升学生高层次思维发展,另一方面提高混合式教学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最佳的教学设计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线上教学视频、制定线下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讨论作业和课后作业,以及完成作业质量评价和课后学习效果评价等过程性测评的全过程。本文是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教学成果的要求,以及本人长期课程教学实践和对于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对于《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的创新性设计。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实现《组织与工作分析》成果导向的有效方式
OBE教育理念也称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强调以学生学习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2]。成果导向的专业课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设计课程教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与操作实践高度融合、集知识与能力为一体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组织与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多层次、多维度地阐述了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工作分析与组织、岗位设计的技术及其操作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对课程知识体系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掌握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进而指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组织与工作分析实践。可见《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既强调理论性,又突出实践性,突出培养HR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该课程学习成果应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创新技能,专业知识体现为记忆知识和理解知识,应用创新技能体现为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理论性内容可以通过线上教学过程完成,实践性内容可通过线下教学方式实现,即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其一,线上视频教学进行知识点的系统讲解,同时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要有所侧重。线上教学生成的统计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学生学习的状况。用以实现记忆知识、理解知识等教学成果目标。其二,通过线下课堂讲解可对线上教学内容中学生理解难点进行答疑,通过线下多样化互动培养学生获取课程实践性所对应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实现《组织与工作分析》的学习成果目标。
3《组织与工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课程教学定位存在偏差。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其专业课程应以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核心,结合教学计划进行实践教学,但当前我国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定位仍以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核心,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必修课,《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同样存在以理论教学定位为主的偏差。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把重心放在了理论教学,而轻视专业应用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致使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导致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二是教学内容脱离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教材普遍沿用多年的专业基础理论,理论创新性不足,同时教材中呈现的案例缺乏新环境下的企业最新实践案例、多为反复引用的陈旧案例。缺乏创新性的理论和案例严重影响学生获取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上分析可知,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市场需求,制约着于市场化应用人才的培养。三是教学方法单一。在当前我国本科院校《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教学中仍以课堂理论知识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以及实验实训等教学法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虽然增加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升了其认知能力,但实践教学的缺乏也导致学生缺乏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两一方面,虽然部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案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比较陈旧或者其中有些教师选取的案例相对陈旧、缺乏针对性,或者一些教师选取案例时忽视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以及分析能力不足的状况,致使案例教学滞后于市场需求或者由于学生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能力不足难以理解案例内容,更无法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制约了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提升。四是实践教学设施的缺乏。本科院校要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也需开展实践教学,在现实或者模拟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沟通与组织能力,并全面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对应的方案设计技能和日常工作需要的技能,丰富其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但是当前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学校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如部分院校受传统教育思想制约或者经费的约束,未建设人力资源实训等仿真实验室、人力资源软件实验室,同时学校未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致使教师无法开展《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学生的校外实习多是自己或家长寻找的实习机会,多数学生更是参加非专业岗位完成实习,无法提高学生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此外,部分学校虽在校外开设了实训基地,但其空间跨度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指导与督查难度,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五是考核方式不全面。应试教育影响下,包括《组织与工作分析》的教师在内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考核方式,即以学生平时上课表现组成其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成绩,同时教师以理论知识为考核内容,通过试卷形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多数教师在考试前为学生划定重点内容,学生通过突击背诵重点知识及问题来应对考试,虽然提升了学生的考核成绩,但其人力资源业务能力却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导致毕业生拥有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以上分析可知,《组织与工作分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课程,同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一样,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无法满足市场对HR的用人需求,因此,现阶段开展《组织与工作分析》课程教学创新尤为迫切。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课实践
【内容摘要】
信息管理在酒店业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中必须开设的主要专业实训课,笔者从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多年。认为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好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确保课程质量的基本环节,并对确保课程质量的关键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课;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吉首大学实验与设备管理中心基金资助项目(编号:DDL2015011)研究成果。
信息管理在酒店业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酒店管理信息化实训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中必须开设的主要专业实训。课程的名称为《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该课程的实训项目由《酒店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门课程知识融合组成,其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实训课程教学难度较高。该门课程质量如何保障呢?笔者从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多年,认为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好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确保课程质量的基本环节。
数字化下酒店业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对策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中国酒店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国酒店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信息技术起步相对较晚,数字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需,疫情的出现促使酒店要加快脚步完成数字化转型。针对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酒店业及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策略进行探索,提出了在新时代、新职业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酒店业;酒店管理;发展信息化
技术飞速发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推动下,我国的商业形态正在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代表,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相对发展比较缓慢。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酒店业受到了很大冲击,成为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前两个月,酒店和民宿类等住宿企业营业额损失超过670亿元,租赁式公寓损失约为7亿元。越来越多的酒店人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于酒店发展的重要性。针对这些问题,数字化无疑是酒店业破茧成蝶的一次机遇。数字化时代,一切皆数据,没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就无法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没有分析、处理数据的相关人才,酒店业就不会在末来具备竞争力。因此,酒店业数字化运营势在必行,而酒店职业教育作为酒店业的后备人才库也要及时跟上脚步,尽快完成酒店数字化运营的教学改革。
一、数字化时代下酒店业的发展策略
酒店数字化转型应当是从多维度、多方向同步进行的。一方面数字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营业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客户忠诚度。总体来看,如果酒店数字化转型成功,可以大大提升其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数字化时代下酒店业的发展策略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化营销与数字化管理共同发展
金陵酒店集团朱明生观察到,一些规模较大的酒店集团在数字化建设或者转型当中进入了一个误区———重营销、轻管理。“这些集团决策者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投入金额较大,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钱要花在‘刀刃’上。于是,他们会构建会员管理系统、线上商城这些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系统。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每个企业内部都有30%左右的成本费用是可以被降低、被减少的,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与数字化营销是同样重要的,不容忽视。”近几年众多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在酒店行业尤为明显。在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酒店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酒店人力资源调查报告(2021)》总结酒店行业人员各项综合数据后,有这样一段表述,“梳理酒店在人力资源方面遇到的挑战,排名前五的是:招聘难度大,应聘人员减少;人工成本占比高,有效控制人工成本难度大;人才流失率高,流动性大;岗位需求受疫情影响,变化大,人、岗很难匹配;酒店营收降低带来的人力成本控制难题。”酒店数字化运营不仅仅只是运用大数据来提高营销收益,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传统酒店人管理人转型为人管理平台,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成本,解决“用工荒”的问题。开元酒店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周婷介绍,今年6月份开元进行了组织构架的重新调整,数字化已经渗透进了人才管理体系。在开元人才发展数字化模型中,分为三个支柱模块,一是HR(人力资源)战略体系,以集团的人力资源中心为主导,负责整个集团的人才发展,以及人才盘点、人才预测及人才获取等方面的工作。二是开元酒店集团自有的人事信息系统,主要负责日常行政事务以及人事信息流程等。三是通过对酒店业务端的支持和联动,进行数据分析,做出预判[2]。开元酒店集团人资管理数字化平台包括数字筛选系统、数字化学习培训与实践的评估和评价系统、数字化多维标签人才库和数字化的委派系统,从人才选拔到人才管理评估再到后备人才管理全都囊括。数字化的介入,让酒店人才管理变得条理更加清晰
促进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策略
一、新时代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撑
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为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宏观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从微观提出解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始终把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线。党的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随即,在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阐述了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的总体要求、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等实践方案,从宏观方面指明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后不久,在2018年初,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对校企双方的合作方式、促进措施、监督检查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从微观层面具体指导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举措,这2个重要政策文件为我国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为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新时代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策略
(一)校企双方协同育人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点,对于一般民办职业院校而言,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并非难事,但是对于大部分公办院校而言,若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非易事。受体制机制的影响,公办职业院校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是受限制的。实际上,不少公办院校的实训基地其实是一些校内的培训机构,这对于职业院校培养实践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一定阻碍作用,存在“掩耳盗铃”的现象。对此,职业院校可以采取“引企入校”、建设“企业校区”等方式促进校企合作。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校可采取鼓励措施将校园旅行社团进一步建设成为注册旅行社,让旅游专业的学生真正负责旅游线路规划、带团、计调工作,由旅游专业学生负责校园旅行社的正常运营;校内招待酒店不需外聘职员,而让旅游专业的学生直接参与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工作。这样通过校企实训教学,可以使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环境进行学习,与在校内实训教室进行模拟教学相比,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更好。
(二)校、企、行和政“四方”联动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不管是德国的双元制(“双元制”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还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无一例外都是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借鉴国外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分析可知,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四方的密切配合。首先,学校和企业起主导作用,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企业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实习,但不能将学生视为普通的人力资源,而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企业要担起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教育职责;其次,旅游行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起宏观指向作用,因为旅游行业最新的发展态势都将对旅游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产生重要的实际影响;最后,政府在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起重要推动作用,因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将对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发展研究(5篇)
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发展
摘要:
进行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实行模拟仿真实验法进行教学是必然趋势,提出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模拟仿真实验;实验教学法;效果;评价
一、实验教学法与人力资源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实验软件,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借助实验对象的观察和操作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的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模拟仿真实验教学法,是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模拟仿真软件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态为实验对象,使用相关软件及配套的案例库、数据库,设计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六模块实验方案;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标准或指标,使学生观察、操作实验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态,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六模块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