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人工智能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

【摘要】文章在分析人工智能对大众媒介素养提出的系列新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媒介素养教育对于迎接人工智能挑战的重要意义,即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应高度重视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发挥媒介素养在纠正技术偏差中的作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媒介素养;新闻业

自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业以来,其对新闻业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2018年初,应用了人工智能的媒体平台不断出现伦理失范、价值误导等问题,特别是2018年4月初,今日头条、凤凰网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因出现该类问题被相关部门暂时叫停,人们开始反思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业的利弊。笔者认为,就人工智能在新闻业引发的种种问题来看,市场治理固然重要,但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也非常重要。

一、人工智能时代对公众媒介素养的新要求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评能力以及将媒介信息应用于个人生活、社会发展的能力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造就具有较强批判能力、能独立思考媒介信息的优质公民。传统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基本围绕新闻的获取、辨识和使用等内容展开,人工智能时代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代的公众应有更强的新闻判断、认识和选择能力。

1.对新闻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出于好奇、休闲等原因,娱乐八卦、色情暴力相关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在传统新闻采编环境中,由于有严格的把关机制,进入人们视野的新闻在价值观上不会过于偏离社会发展方向。但在人工智能算法推荐新闻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把关机制,人们阅读少量含有低俗、庸俗、媚俗内容的新闻后,就会基于算法推荐技术被源源不断地推送类似新闻,导致人们只能不断提高新闻判断能力以辨别这些新闻的真伪。人工智能在新闻内容生产环节中作用的发挥,首先,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词汇、语义等检索系统,其次,通过新闻从业者对新闻内容倾向性语句的设定来筛选新闻内容。总体来说,对新闻内容的判断、筛选和标准的设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新闻素养,人工智能可以设定词汇和语义,但无法代替新闻从业者对内容生产进行主观思考。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时代,公众包括新闻从业者的新闻判断能力仍是关键因素。

阅读全文

人工智能下的法学教育去向

摘要: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已经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也对传统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以超智能、超关联社会为特征,有效知识的寿命周期将会缩短。为此,法学教育应该提前做好改革的准备以适应因第四次产业革命可能导致的变化。特别是法学本科教育,应当注重法学素质教育和实践性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应当摆脱法学的传授型教学模式,还原法学教育的本来面貌,即恢复作为素养教育的法学教育价值。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学;素养教育;融合教学;教学方向

法学专业存在的基础是培养法律人才,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降低甚至消解该功能,所以法学教育应该提前做好改革的准备以适应因第四次产业革命可能导致的变化。法学教育能否应对社会的变化,能否融合大学其他专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将直接关系到今后是否能够维持法学本科教育的专业性,是否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关键。

一、人工智能促进法学教育改革的动因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例如,指纹签到技术,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摆脱过去只能由人进行签到的困境,方便用人单位的日常管理。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不仅为人们的工作提供便利,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社会效益。麦肯锡在人工智能的利用中就有“现在50%的工作活动都可以使用当前演示的技术进行自动化”的论述,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各个方面应用具有较高的前景。

(一)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产生大量新的工作岗位

因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使得现有工作岗位大量消失,新的工作岗位也随之产生,新的岗位主要产生于工科领域,而大量的事务管理和制造业有可能消失。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们的欲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未来可能会出现现阶段被忽视或不易想象的新岗位,所以不必过分担心工作岗位的减少。但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传统工作岗位的急剧减少及传统工作岗位减少和新的工作岗位出现期间产生的“时间迟延”。预测65%左右的现在低年级小学生将在现阶段不存在的新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另外,终身职场的概念也逐渐消失,现在的儿童们在一生中可能平均8次左右变更职业。未来在某一个领域通用的知识和技术其寿命将越来越短。因此,教育也面临着如何从传授在产业社会通用的传统的知识向培养能够融合各种技术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新价值的能力的转变。

阅读全文

人工智能下会计教育教学变革分析

[摘要]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的研究,分析会计从业人员面临的机遇及挑战。针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师团队三个方面提出探索性的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会计教育;信息技术

近年来,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及应用越来越深入,人工智能的相关应用已经深切融入到了全社会的各个产业链上,这也给财务会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2017年,在针对各个典型专业在未来不可或缺的概率进行深入研究后,英国广播公司公布最终结果,会计以2.4%的概率位居倒数第三。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从事基础性和高重复性工作的会计职业将会被逐渐淘汰。如何抓住时展的脉搏,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这是高校教育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各产业链上的应用,目前的人力市场已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冲击会越来越迅猛,很多行业从业者都有被人工智能替代而失业的风险。目前大量的基础性算账工作和业务处理工作将逐渐由信息系统或人工智能程序取代,而相应的会计人员会将精力更多投放在对财会数据的挖掘利用。因此,高校教育领域不能闭门造车,需要紧紧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利用学术优势,积极参与到人工智能在各相关专业的研究中,深入分析研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技术对专业人才培养及教育的影响,针对部分已经不适合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思路要及时转变,因材施教,从而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做到“所教即所用”。

1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在德勤之后,普华永道也推出了财务机器人,可以完成银行对账、月末入库按体型、进销项差额提醒、增值税验证等工作。除了上述这类财务机器人,财务云、电子发票、移动支付、数据挖掘、数字签名、电子档案、在线审计等各类信息技术也逐渐在财务人员的工作中得到普及,给财务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财政部分别在2014年、2016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从国家层面充分明确了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了整个会计行业的变革。随着财务机器人和各类财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耗时重复的传统财务手工操作逐步被替代已经是大势所趋,会计从业人员也应该与时俱进,无需执着在人工智能的强势领域与其竞争,而是应该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增强自身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及决策的能力,提升自身技能层级,将人工智能看做可供利用的工作工具,而非竞争对手。这样,整个会计行业就可以充分利用会计人员的分析决策能力及人工智能的高效准确优势,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效果最优化。

2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举措

目前,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课程,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偏多、轻实践等不足,并且对影响会计人员的各类信息技术的引入及介绍较少,教学重点倾向传统会计知识及技能,未能充分跟随社会发展情况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培养了大批从事基础性和高重复性会计工作的人才,而当这批毕业生踏入社会后,又会面临社会实际工作需求与自身知识及技能体系不一致的挑战,加大了企业用人培训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职场竞争力。针对新形势下的会计学教育,高职院校要站在时展的制高点,顺应人工智能发展的要求,从社会对会计从业人才的真正需求出发,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对各类会计数据的分析整理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基本功扎实、专业化程度高、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

阅读全文

加强教师人工智能安全教育和培训探索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其相关的人工智能伦理和安全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该内容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发展很快,内容变化也比较大,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人工智能伦理学的研究中来。特别是对于中学教师,要定期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培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将新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从小就得到应有的相关教育,建立正确使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树立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教师教育培训;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信息素养

一、研究背景

2017年底,笔者有幸参与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应的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两本书——《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和《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4):人工智能初步》中,负责编写前者的第四章《走进智能时代》和后者的第四章《人工智能发展》。这两部分内容都涉及人工智能伦理学。此前,本人一直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工作,对于人工智能伦理学了解不多,但关注后发现,该领域内容的研究和推广非常重要,但教材中受篇幅所限,仅写了一些基本原则。《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的第四章虽也讲到了信息安全和社会责任,但讲得还不够。该部分内容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发展很快,内容变化也比较大,因此笔者通过本文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人工智能伦理学的研究,特别应加强对中学教师的相关教育和培训,以便相关内容能有效传递给学生。2018年,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研究和建立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头雁”效应,对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应注重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学习。但因其具有内容新、变化快的特点,唯有先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相关培训,才能将相关内容有效传递给学生。笔者为中学教师做过培训,但培训涉及的技术内容较多,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内容较少,因此应加大、加强后者的培训工作,以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使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树立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授业,更重要的是传道。对学生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相关教育恰恰体现了课程思政,即教导学生如何在信息社会中做一个正直的人、担当起社会责任。

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挑战和教育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工智能技术也不例外。技术就是双刃剑,不能正确使用,就有可能成为危害人类的工具。目前,人工智能在隐私、安全和伦理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新的挑战,值得深思和研究。

1.隐私的挑战与教育

阅读全文

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算法编程探究

摘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体现了国家对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为使人工智能教育落地、有效,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实现原理、应用领域;初步掌握计算机算法与编程,能够使用编程语言进行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实践。探索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各学段相关课程应该以怎样的形态存在,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计算思维;算法编程;最大效益

1引言

人工智能作为连接未来的教育,面向中小学进行普及,很大程度上带来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当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各类资源纷纷涌现: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校内教育活动、相关学科竞赛活动、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相关教育活动等。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各类教学内容五花八门。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解读国务院颁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1]。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理解人工智能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编程教育与智能机器人教育的区别。探索通过选择合理的AI编程语言和设计AI活动情境,有效地实施人工智能教学,培育人工智能素养。展开计算与推理,模拟与拓展人类的认知和思维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包括信息学、创意编程、智能设计、智能机器人项目。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各学段相关课程存在的形态。构建基础教育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框架和知识体系。

2人工智能核心概念

2.1人工智能教育。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做研究,而是要让他们对人工智能产生兴趣,进而确立职业目标,成长为AI技术领域人才。中小学的人工智能教育中,要关注的不应只是提供很多的硬件,而是应该关注给青少年培育人工智能的核心素养。从感知、认知、创新三个层次构建在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和效果达成。从经历认识带来对人工智能特征识别等方面的了解,帮助学生识别和分辨人工智能应用、体验、理解、设计这一过程;从体验带来对人工智能真实场景的了解,帮助学生内化成为意识;从理解带来概念、原理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层理解,从而学会主动选择人工智能;从设计带来学生动手实践的真实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这样可以达成从不同层面对人工智能的能力素养培养。

2.2计算思维培养模式。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是计算思维。目前人工智能研究五个方面: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专家系统以及智能机器人。计算与推理、机器学习、传感与控制都与算法编程密不可分。算法编程是计算思维赋能的重要平台。理解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概念,清晰计算思维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求解能力,达到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以此带动信息学竞赛、创意编程、创新AI作品、智能机器人的“四翼”蓬勃发展,培养出越来越多有创意、能创新、勇创业的新时代科技苗子。

阅读全文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阶段、部分应用状况及其影响,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巨大浪潮,职业教育应主动变革,要从国家政策、理念与制度、教学管理、产教融合、终身学习等方面做好应对,切实地把握人文教育之道对智能教育之用的统领原则,培养能很好地掌控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人才。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文教育;职业教育

0引言

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在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1997年,IBM超级电脑“深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2016年,由Google旗下的深度学习公司DeepMind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这件事轰动了全世界[1]。随后有关人工智能的热点应用不断推出,比如无人驾驶、智能医生、语音与人脸识别等,让我们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已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2017年高考期间,机器人艾达挑战高考数学,10分钟就答完,获得134分,激发了教育领域对人工智能的巨大热情,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忧虑与反思[2]。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在2030年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先后从国家层面人工智能政策规划,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国际竞争的新动力[1]。

1人工智能定义和发展阶段

人工智能的英文是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人工智能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权威的说法认为[3]:人工智能是关于人造物的智能行为,主要包括知觉、推理、学习、交流和在复杂环境中的行为。人工智能的长期目标是发明出可以像人类一样或能更好地完成以上行为的机器,短期目标是理解这种智能行为是否存在于机器、人类或其他动物中,所以它包含了科学和工程双重目标。根据其功能强弱,人工智能分为三类,即“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还有超级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主要以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知识表达和启发式搜索算法为代表;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提出了专家系统,同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算法研究发展迅猛,伴随着半导体技术计算硬件能力的逐步提高,人工智能逐渐开始突破;第三阶段是自20世纪末以来,尤其是2006年开始进入了大数据和自主学习的认知智能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也开始增多,特别是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实现了巨大的突破[4,5]。人工智能的技术体系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以及人机交互等。当今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AlphaGO主要应用了机器学习中的“深度学习”算法。

2人工智能应用状况与反思

阅读全文

人工智能时代幼儿园教育活动思考

[摘要]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人们对知识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新的转向,这对传统教育而言无疑是个巨大挑战。幼儿园教育活动与人工智能对幼儿的培养具有契合性,这促进了培养目标的新转向和方法的新变化。基于人工智能支持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以幼儿的发展为前提,以幼儿的需求为根本,以幼儿的体验为基础。

[关键词]人工智能;幼儿园;教育活动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存方式。2017年7月,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首次将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意味着我国对人工智能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培养信息技术人才,我国长期以来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中指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1]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随着国家对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幼儿园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活动之中,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发展战略的落实,更有助于促进幼儿信息素养的提高。

一、人工智能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适切性

人工智能(ArificialIntelligence)是指能够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2]人工智能的最突出特征是与人类行为智能的相似性,具体包括推理、学习、寻求目标、解决问题和适应性等要素[3]。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全方位冲击。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形势下,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模式的变革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成为世界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与挑战。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国务院于2017年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旨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完善。目前,人工智能走进高校与中小学课堂的现象已屡见不鲜,然而学前教育领域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还较少见。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必对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基于二者之间的契合性,本文主要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培养目标的新转向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其宗旨是尝试模拟甚至超越人类的思考和工作方式。人工智能不仅给人类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福利,而且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人类究竟何去何从成为世界性议题。从知识层面而言,传统教育模式以硬性知识学习为主,而这些硬性知识正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基础,人工智能技术下的产物很容易替代人类完成这部分内容。因此,人工智能使人才培养目标发生新的转向,即不仅追求人才的硬性知识水平,而且更加关注人才的软性知识程度,如信息搜索与加工、问题发现与解决、技术完善与创新等。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国家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无论我国还是发达国家,都已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出台诸多政策法规,改进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全新价值观和知识技能的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培养情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学前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奠基时期。什么样的儿童才能符合国家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的具体指向来看,我们要培养具有好奇心和主动探索能力的儿童,培养具有软性知识和能力的儿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儿童,培养具有思考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儿童。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正在让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悄然无息地发生变化。

阅读全文

大学教育应对人工智能方略

摘要: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主要在虚拟导师、互动数据分析、全球课堂机会等方面,但人工智能在大学教育的具体运用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真正融入教育核心当中。而且在部分教育领域方面,人工智能的运用,虽然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但是不会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关键词:大学教育;人工智能;方略

随着人工智能理念的不断普及,为避免在大学教育过程当中违背教学理念,忽略教学本身的现象,在当前改进过程当中,要把握人工智能对大学教育带来的技术变革,从大学教育的本质出发,科学运用人工智能的同时,还要积极地采取应对策略,时刻秉持大学教育的初心。那么,针对人工智能对于大学教育带来的冲击,应当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

一、丰富教育项目

在大学教育开展过程当中,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机器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技术,在线搜索工具等方式,实现在网络上课在家学习。单个院校的概念消失,学期教育模式也被全年学习逐渐取代。为此,要重点强调合作的关系,要不断地对教育项目进行开发,在节省经济成本的基础上,以学生就业方向为主,融入更加灵活的教育项目。在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的同时,更加便利学生学习方式[1]。

二、加强国际合作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下,也逐渐地延伸了全球课堂,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跨国学科的开展,为学生将来更好地接受教育,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为更好地就业提供基础。例如,在新加坡院校改进过程当中,政府采用了未来技术项目,通过明确建立两个发展指标,为学生培育提供一定的渠道。通过发挥学生适应性的学习技能,来对国际当中的气候变化、金融等国际性问题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强化学生认知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