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技术创新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区域技术创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区域技术创新

谈FDI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金华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模型,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当地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FDI技术溢出对金华市的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企业类型这三个因素显著促进了当地技术的发展;而外向型程度对当地的技术创新形成了一定的抑制。联合影响效应结果表明,FDI对金华市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关联,经济发展水平对提升FDI技术溢出的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FDI;技术溢出;金华市;技术创新

2013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全国及浙江省的经济增长、进出口、技术创新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金华市实际利用外资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对当地的技术创新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对当地的技术创新影响作用如何?以及溢出效应的程度应为多少?如何提升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应进行相关文献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本文研究金华市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实现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情况。

一、文献回顾

张杰飞等人(2008)认为,FDI的技术外溢是否会给当地带来技术进步取决于两国技术差距、东道国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外资股权结构等因素。何兴强等人(2014)分析发现,基础设施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开放性程度和人力资本程度4个门槛变量对FDI技术溢出效应有重要的影响。赵霞(2011)研究发现,FDI的流入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具有两种路径,一方面通过扩大采购规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保持市场优势地位等直接路径对本土制造业产生正负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增强本土制造企业吸收能力、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升级以及对本土企业的挤出效应等间接路径影响本土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吴静芳(2011)研究发现,FDI对不同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对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集中在发明等高端创新领域,对西部地区则主要体现在外观设计等低端创新领域,中部地区在两者之间。文献回顾发现,FDI对于技术创新影响效应,主要根据当地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研发投入、FDI对本土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等方面来分析。笔者基于金华市2014—2019年的县域面板数据,构建FDI对技术创新的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地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

二、模型设定、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阅读全文

房价上涨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探析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相关数据,估算各样本城市房价泡沫指数,并将其作为房价替代指标以研究高房价与区域创新能力二者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一是虽然房价一直在涨,但房价总体泡沫水平却呈现倒“U”型特征;二是样本期内,城市房价与地区创新呈显著正相关性,即房价每上涨1%,区域技术创新将上升0.154%;三是城市房价上涨通过加快生产资本形成、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提高外商投资水平三条路径促使区域创新能力上升;四是房价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因地区及规模各异而不尽相同,东部地区影响为正,而中西部地区呈负向作用,此外,大城市房价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高于小城市。

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房价上涨;影响效应;内在机制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产能过剩、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加凸显,以往以要素和投资为主要引擎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亟待由传统的要素投入转向消费和创新驱动。尤其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刻不容缓。早在2015年,在党的“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就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2017年,党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从国家战略、知识溢出及金融发展等视角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1],而在最新研究中,房价与区域创新能力二者间关系成为了学术界研究之重点。2003年伊始,中国各大城市的房价迅速攀升,以全国商品房为例,2003—2018年间,销售价格年均增长率为9.62%。虽然在此期间各地政府相继推行了多项调控房价的举措,然而部分城市住房价格仍然保持快速上涨的势头,房价大大超出了居民购买能力,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城市房价回落,但是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着大量购房需求和投机需求,因此泡沫化问题仍有加剧之势。而关于房价上涨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一致观点,部分学者认为房价上涨导致资金、人才等经济因素集聚房地产或相关行业,降低实体部门的研发投入,阻碍区域技术创新[2];也有学者认为企业研发活动的融资困境通过房价上涨引起的财富效应得以缓解[3]。文章基于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统计数据,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房价上涨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究竟是正面还是负面?又是通过什么作用机制产生影响?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这些问题的结论对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研究假设与内在机制

1.相关文献综述

近年来,房价被学者纳入到影响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中,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高房价能够通过“筛选效应”“财富效应”及“挤出效应”等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影响,最终促进或者抑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对房价上涨与区域创新关系的文献检索发现,大部分研究成果认为高房价会抑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这种抑制效应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房价上升促使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投资需求转向房地产投资,产生替代效应。房地产投资具有一定的投机属性,尤其是在房价上涨过快时,会对工业企业的技术性投资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引起经济要素错配,进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从而抑制工业企业的创新投资[4,5];二是科技人才是区域创新的根本所在,城市房价的迅速上涨形成了创新人才进入壁垒,提高了其生存成本与进入门槛,导致城市技术创新项目数、经费及人员的急剧减少,从而使得技术人才引进受阻,削弱地区创新能力[6];三是房价会通过其空间蔓延特性阻碍区域创新活动进一步开展。具体来看,房价具有空间蔓延特征,不仅可以带动周边房价的提升,而且就技术溢出效应而言,高房价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进而阻碍了技术空间扩散,不利于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但是,也有学者认为高房价可能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这种促进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企业自有房地产的情况下,高房价能够产生“信用缓解效应”,因此其可以获得更多的信贷收入以促进研发创新活动;二是高房价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可能驱使高学历低创新能力的人才往小城市集聚,而高学历、高创新能力的人才集中在大城市,如此为加快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三是房价持续上涨能够为企业带来高价值的抵押资产,商业银行同样会扩大对企业的信贷投入,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3]。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房价与区域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一些关键性问题仍然没有深入研究。具体而言,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四点新进展:一是研究城镇化持续深入推进背景下,房价持续上涨是否可能对区域技术创新带来促进作用;二是运用Abraham&Hendershott(1996)[7]的方法测算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房价泡沫程度,并以此作为房价快速上涨的衡量指标,摒弃常态研究中所采取的变量,以此更好的分析房价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三是扩展了研究样本的数量,将研究对象扩至285个地级以上城市,提高了结论的可信度;四是选取资本累积、产业结构、吸引外资三个中介变量对房价与区域技术创新进行机制分析,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

阅读全文

论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技术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技术的创新与变革能够为地区发展带来新的生产空间,从而通过技术优势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对技术创新驱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对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做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技术创新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从而更好地基于技术创新的背景探究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全面增强区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

关键词: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影响

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增多。而技术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已经成为区域竞争中的核心力量。1912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的过程。这就代表着技术创新能够在多元技术的融合与应用中,创造出社会上暂未出现的新事物,这些新事物能够通过社会的广泛传播来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与共享,从而用新事物的发展来引领整个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

一、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

(一)知识经济,人才集聚

在我国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经济也逐渐占领市场,成为如今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方面,电子贸易、网络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型产业大规模兴起,诸多行业新业态需要在知识经济的驱动下实现发展;另一方面,农业等传统产业越来越知识化;再者,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将以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创新为前提,在变化的速度和跨度上将显现出跳跃式发展的特征。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才成为技术创新的推动者,人才的集聚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的集聚效应,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创新与发展。

(二)社会竞争,研发投入

阅读全文

“双碳”区域制造业绿色创新驱动发展

摘要:为制造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和实体经济发展,本文从创新能力、绿色竞争力和发展效果构建了“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了基于相容性和漂移度的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双碳”目标下我国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各地区相差较大;制造业发展在创新能力、绿色竞争力、发展效果等方面协调度较差。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创新驱动发展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双碳”目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中国制造2025”拉动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制造业既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支撑,也是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然而,此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制造业出现了“大而不强”的局面,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1]。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发展已经达成共识,也是其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当前,对制造业企业而言,探索未来的绿色创新发展之路,实现绿色发展与效率增长成为重要的关注点[2]。因此,研究“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寻找促进和制约我国“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而强化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积极因素和破解发展的瓶颈制约,对顺利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分为创新指标、绿色指标和发展指标,运用漂移度组合评价法研究“双碳”目标下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

二、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一)评价体系

1.创新指标。创新指标包括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制造业创新研发投入是其通过自身研发或者购买外部技术等方式改进技术的能力,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因此,众多学者将区域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研发投入分为人力和财力两类。同时为综合评价区域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研发投入,引入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相关指标。在区域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发展系统中,专利能够反映地区的制造业创新产出的最核心和最直接的部分,代表区域科技创新成果。新产品销售是区域创新产出的重要成果。因此,从制造业人力、财力、新产品开发方面选取制造业R&D经费支出等5个制造业创新投入指标;从专利成果、新产品销售方面选取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等4个制造业创新产出指标[3]。

阅读全文

金融生态下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时空差异

[提要]本文以湖南省14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2012~2019年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影响的异质性以及时空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创新产出水平明显增加,地理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特点和差异,具有显著的聚集效应;金融生态环境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并且这种异质性呈现扩大趋势;金融生态环境、研发投资、对外出口对创新产出起到正向影响,而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值对创新产出则是负向影响。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创新产出;熵值法;GEODA;GWR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促进传统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变传统技术降低能源耗费、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与金融生态环境中基本要素多有重叠,即包含经济环境、政治环境、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社会信用与制度文化环境等因素。金融生态环境能够建立良性运作的金融体系来为技术创新创造条件,因此金融生态环境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它的改善情况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影响如何,这对于新常态下通过创新来推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金融生态环境是我国特有的名词,最初是乔海曙将金融和生态联系起来,并把金融生态认为就是绿色金融;随后周小川提出了优化金融生态并认为金融生态是金融运行的一系列基础条件;徐小林等认为金融生态环境是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等因素综合的产物。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减少政府干预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完善法制环境,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生态环境作为影响科技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对技术创新起着正向促进作用。翟胜宝等结合宏观环境和微观主体研究表明,金融生态环境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产生正向影响。李冲等采用空间计量检验发现改善的金融生态环境通过成本机制和收益机制来推动区域经济主体的创新活动。大量学者从金融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来研究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从经济基础来看,经济发展水平高,一方面是资金来源稳定且持久,能够支撑创新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产业优化形成集群,促进产业内企业之间知识、技能等共享,增加知识储备和创新活动。李龙筠和刘晓川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表明经济发展状况好的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较强。从政府治理来看,学者提出政府补贴和税收减免这两个方面都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而肖文和林高榜则提出政府补贴不利于提高创新效率;戴静和张建华认为政府的干预会阻碍创新效率的提高,因为政府干预会造成企业出现创新惰性。从法律建设和信用环境来看,Cooter用创新法律基础解释了创新原理,并提出私法和商法能够促进创新。根据现有文献分析,有关金融生态环境整体或组成部分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在定量和定性方面均有涉及,但是针对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较少,且结果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本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技术创新产出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空间异质性分析,从而探究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性。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设计及样本选取。本文考虑到创新产出提供新的产品对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国家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有效专利发明数取对数来衡量因变量创新产出。结合湖南省实际,将湖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划分为经济环境、政府治理、卫生文化环境、居民生活四个方面,它们共有15个子系统均为正指标,即选取的指标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向为正。为反映区域科技创新投入强度,采用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衡量研发投资;为反映区域对外开放水平,用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占GDP的比重衡量政策环境,用出口商品总值占比衡量对外程度;为反映区域产业结构和集群特征,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衡量高新技术产值。样本数据来源于2012~2019年湖南省统计年鉴和各地级政府统计公报,选择这个时间段是用来分析2012年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本文使用GEODA、ArcGIS10.2和GWR4.0四个工具进行分析。

阅读全文

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1-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异质性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度不断提升,发展格局长期不均衡。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关系。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对区域经济呈先抑制后促进“U”型特征,自愿行动型呈倒“U”型特征。空间效应上,除命令控制型为倒“U”型外,其他环境规制对邻近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U”型空间外溢特征。空间格局上,相较于中西部,东部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的空间外溢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环境规制;区域经济;空间溢出;空间异质性

近年来,环境治理水平已成为判断是否实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完善的环境规制政策体系是环境治理水平提升的有力保障,是优化环境治理体系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长期沿用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环境治理不到位、环保效率低下,造成巨额环境治理成本,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的瓶颈因素。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不平衡发展矛盾不断加深,通过构建合理高效的环境规制政策体系来提升环境治理效能刻不容缓。环境规制经历了由单一主导到多维协同合作的演变过程,逐步形成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公众参与型和自愿行动型等多种类型交互融合的多维协作体系,为环境治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那么,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机制如何?作用效果是否显著?未来环境治理工作的优化和提升方向在哪里?环境规制是协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明确各类环境规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优化调整环境治理政策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文献回顾

关于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大致分为三种观点。一是基于“波特假说”,环境规制通过“创新补偿”效应促进经济发展。技术创新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二是环境规制基于“污染天堂假说”和政府间“逐底竞争”不利于经济发展。粗放型产业导致治污成本大幅增加,挤占了集约型产业发展空间。三是两者受到区域资源禀赋、经济社会条件、产业发展等因素综合性和间接性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从空间效应视角对环境规制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Naso等发现区域环境法律通过设置技术进入门槛导致空间经济差异化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较为关注。宋马林和王舒鸿从区域差异视角探索环境政策对环境效率提升机制。上官绪明和葛斌华认为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直接提升效应和负向空间外溢效应。

现有研究对综合考虑环境规制异质性和空间互动作用效应存在不足,即把各类环境规制和空间溢出效应共同纳入分析框架内。若要实现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忽略空间外溢效应以及只靠无差别化的环境规制政策,是远远不足的。一方面,单一环境规制忽视了区域内不同社会主体的差异化特征,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技术创新得不到合理的政策性鼓励,降低环境治理效率。另一方面,忽略空间联系会割裂区域间各类要素和政策的互动交流效应,并产生遗漏变量问题。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视角下,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的作用关系,对于优化环境规制设计、提升环境规制实施效果和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阅读全文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探索

摘要:“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强劲,占制造业比重持续扩大,创新发展取得有效突破。本文通过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聚类分析,根据2009—2019年的有关数据,测算我国30个省市及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全要素生产效率等。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我国有过半省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达到DEA有效性,而且欠发达省份的创新效率不一定比发达省份的效率低;聚类结果表明各省市的技术创新效率没有按照东、中、西部地区的结构分布。

关键词:DEA模型;Malmquist指数;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聚类分析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改革发展也面临新的任务。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技术产业,是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靠力量,尤其是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做出评价,有助于了解目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李培哲等(2021)测算我国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及三个子阶段效率,对创新系统子阶段间的关联有效性及区域创新过程效率的差异性进行分类分析[1]。范德成等(2021)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我国29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引入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对可能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潜在因素进行识别和检验[2]。李锋等(2021)利用生态链理论,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静态与动态创新效率[3]。白素霞等(2021)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国家级高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4]。刘凤朝等(2020)把东北地区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东北地区及其各个省之间的技术创新效率差距[5]。熊波等(2020)通过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检验高技术企业认定是否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6]。通过梳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方面的文献,发现研究对象更多是针对某一区域、省市、行业,研究中国整体、东中西部地区及省际之间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的研究较少。因此,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分别从静、动态两个角度测算我国30个省市及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水平。

1理论基础与方法介绍

1.1理论基础

Schumpeter首次以经济学角度提出“创新”一词[7],创新理论即创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创新与经济均衡的改变和企业家对创新的作用。狭义派认为技术创新是在商业上首次使用或第一次引入新产品或新工艺所包含的过程[8][9]。广义派则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或者是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显著的技术变化[10]。

1.2方法介绍

阅读全文

科技创新平台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对策

摘要: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宁夏科技创新平台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区域、产业布局不平衡,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聚集资源能力不强,创新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对此,应强化顶层设计,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整合,根据创新链部署资源链,形成多元化资源配置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创新驱动能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平台;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体系;需求导向

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平台具有聚集研发资源、促进关键技术研发、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等作用。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内陆,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发展相对落后,建设好科技创新平台对促进地方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从1996年开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宁夏陆续组建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等科技创新活动。截至目前,宁夏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日趋完善,积极探索平台建设发展思路,对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创新驱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宁夏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一)宁夏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截至2018年底,宁夏先后组建了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7种类型科技创新平台,共计420家。其中重点实验室35家(包含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家(包含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174家,企业技术中心89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39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家,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家。依托单位主要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事业单位,并在全区5市均有分布,涉及工业、农业等社会发展的不同产业领域。从区域分布来看,银川市274家,吴忠市44家,石嘴山市41家,固原市40家,中卫市21家,首府银川因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地位,聚集了较多创新资源,地域优势突出,一半以上的创新平台坐落于此;从领域分布来看,工业领域215家,农业领域125家,社发领域80家;从依托单位来看,高校38家,科研院所14家,企业323家,其他45家,企业创新平台比重达到了76.7%,体现了企业作为创新活力的主体地位。此外,工业领域中,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是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三大优势产业和四大潜力产业。农业领域中,优质粮食、草畜、瓜菜、枸杞、葡萄是自治区明确的“1+4”特色优势产业。自治区紧紧抓住这些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启动了一批创新平台建设,将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结合在一起。其中围绕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布局了193个创新平台;围绕农业“1+4”特色优势产业,布局了66个创新平台。这些平台的建设在宁夏重大科研成果产出、高水平人才集聚、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和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宁夏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成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