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中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企业年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企业年中总结

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摘要: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进入21世纪,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迅猛。本文从实践出发,从宏观政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多维视角,系统分析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出政策持续利好、规模化和专业化不断加强、前沿技术为行业发展夯实基础等良好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流业;发展趋势;专业化;大数据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现代科学技术更新迭代速度飞快,强调服务的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迅速崛起,对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以及对国民经济、民生等各领域的影响日益显著,使得物流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开来[1]。中国物流产业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现代物流产业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企业的重视,在顶层设计上,赋予现代物流以时代重任,助力现代物流在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力量,不少生产企业也把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经过起步发展阶段,物流产业已迈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今后发展的重点将是由注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向全面提升物流服务质量转变,物流产业也将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同时也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

1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可谓巨大,经济总量持续增长,GDP几十年都呈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9.8万亿元,到2018年达到91.9万亿元,增长了2.3倍,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新兴的复合型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物流产业即为其中之一,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1.1总体规模扩大速度较快

物流产业总体规模可以参考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以及物流业增加值等几个指标进行梳理、判断。社会物流总额:201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25.4万亿元,2018年达到283.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额每年都以两位数增加。社会物流总费用:201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7.1万亿元,2018年达到13.3万亿元,年平均增长达10%。物流业增加值:2010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为2.7万亿元,2018年达到10.1万亿元,年平均增长30%以上。可以看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中国物流产业的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与此相关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两方面,其一,从经济总量不断增加,GDP的9%以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即可看出,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这使物流业在全社会的需求量急速增加,促使物流产业发展;其二,物流产业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也是重要的原因,经科技之手改造后的物流产业,极大改善了用户体验,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拓展市场和扩大产业规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阅读全文

我国和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现状及形势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实现我国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而东盟国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我国已连续 21 年保持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十三五”以来,我国在海洋领域与东盟国家从科技交流、人才培养到项目合作上,均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文章将从多个方面对多年来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西部陆海新通道;海洋科技;中国 - 东盟;海洋经济;海上丝绸之路

21 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代表着人类的希望和未来。总书记深刻指出:“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强盛。”这一重要论断,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又阐明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1]。世界各国的海洋经济投入不断增加,海洋产业门类不断扩大,海洋科技进步迅速,海洋合作项目不断涌现,海洋经济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2]。“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倡议提出,中国要充分依靠海岸带区域的地理优势,实施国家间的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3]。东盟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广西北部湾是中国联系东南亚国家和通往亚太地区的重要通道,作为重要的海洋运输,将在 “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4]。中国已连续 21 年保持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5]。2021 年 9 月,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 30 周年经贸合作论坛上了中国—东盟贸易指数:2020 年该指数为 241.09 点,较 2010 年上涨141.09%。30年来,中国—东盟贸易规模扩大了85倍。2021 年截至 8 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 5 539.2 亿美元,增长 33.3%,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 14.5%。30 年来,广西与东盟外贸进出口额较 1991 年增长了 426倍。广西对外投资近六成投向东盟。中国与东盟“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一、海洋科技合作交流现状分析

(一)国际交流会议每年定期举行,规模不断扩大

2016 年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与柬埔寨环境部自然资源保护司在柬埔寨暹粒省联合举办了第四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6];2017 年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共同承办了第五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7];2018 中国自然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西北海共同主办了第六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2019 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办,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科技厅、海洋局以及北海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召开;2020 年中国—东盟海洋地球科学视频会议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起,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联合承办。

(二)各方领导高度重视与社会广泛关注

阅读全文

基于我国赴中南亚矿业投资形势探讨

投资环境

中南半岛国家除泰国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外,其他五国仍然属于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钾盐矿、铝土矿、锡矿、石油等资源丰富,与我国的资源具有较强互补性。受资金、技术限制,中南半岛国家矿产资源开发程度总体较低,不少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资源的勘查潜力巨大。近年来中南六国的矿业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已成为我国矿业走出去的理想地区。一方面中南六国均制定了相关的矿业政策法律,这就为我国企业赴中南六国投资矿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中南半岛国家均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管理矿业投资,同时中南半岛某些国家(如马来西亚)是联合国解决投资争端公约的签字国,一些境外投资纠纷案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处理;此外各国政府欢迎并鼓励外国组织和个人投资本国矿产开采业(含矿产资源考察、勘探、开采、加工及其他经营活动),并保护合其法权益[3]。中南六国目前处于和平发展时期,但基础设施落后,限制了这一区域资源的开发。2009年中国设立了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以支持中南半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其投资环境。

投资现状

我国赴中南六国投资项目数共计73例,平均每国12.1例项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在全球64个投资目的国中平均每国有9.72例项目)②。总体上,我国赴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六国的投资项目数比较平均,各目的国的项目数均为10例左右,投资规模也比较平均,但是我国赴老挝投资活动更为突出,老挝的投资项目为20例,投资额高达2.66亿美元。

1.年度投资差异

2009—2011年我国赴中南六国的投资项目总数分别为24例、11例、38例,投资总额分别为1.53亿美元、1.42亿美元及6.74亿美元。2009年我国赴中南六国的投资活动中,老挝的投资项目数量为12例,占同年中南六国总投资数量的50%,投资额为1.07亿美元,占据同年中南六国总投资额的70%;2010年各国的投资项目数量(柬埔寨无投资项目)较为平均,但泰国在投资额方面突出,其投资额达到1.10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77%;2011年柬埔寨国家在投资项目数量上较为突出,为12例项目,占同年中南六国总投资数量的32%,投资额为1.7亿美元,占同年六国总投资额的50%左右。

2.投资矿种

阅读全文

企业人力资源的演进及趋势研究

摘要:以中国知网(CNKI)文献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通过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及CNKI结果分析等方法对2000—2022年国内企业人力资源有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的演进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引入国内初步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快速发展阶段、问题突出阶段及近年来再发展阶段。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时间阶段的研究热点与规模,动态揭示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演变过程,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CNKI文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演进趋势;CiteSpace

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也在不断成体系、成学派地蓬勃发展。“人力资源”首次被定义是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作者为彼得·德鲁克)一书中,中国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首先由赵曙明从西方国家引进,之后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进行人力资源研究,目前中国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本文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以中国知网(CNKI)文献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对国内2000—2022年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的整理,期望从中得到一些人力资源研究的共性问题与经验,总结出这20多年企业人力资源演变逻辑与规律,为未来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目前,CiteSpace软件已经发展成熟并且被多位学者用作文献分析发现未来演进趋势,而且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效果,故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1月1日—2022年4月21日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这20多年的发展特点,为未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提供指导。

2.数据来源

阅读全文

金融类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本文作者:刘红晔 姜向华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根据我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行业分类标准,截至2011年底,我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金融保险类公司分别为31家和10家。其中,爱建股份的主营业务为房地产,东吴证券、方正证券和新华人寿于2011年上市,本文将这4家公司从样本中剔除。将余下的37家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其2005年至2010年的股利政策进行分析。

一、股利政策统计分析

(一)历年股利分配情况分析

笔者首先对37家公司2005年至2010年的股利分配情况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37家公司6年间所采取的股利支付方式及采取每种方式的公司数占含未上市公司的公司总数的比例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混合股利包括送股加派现、转股加派现以及转股加送股加派现等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所采取的股利分配方式包括单纯发放现金股利、发放混合股利、不发放股利和转增股本,不存在单纯发放股票股利的情况。如果将发放现金股利和混合股利的情况视为分配股利,将零股利和转增股本的情况视为不分配股利,则2005年至2010年间,分配股利的公司占当年已上市公司的比例依次为35.29%、54.55%、70%、83.33%、84.37%和81.08%。除2005年分配股利的公司占比较低外,其他年份均超过50%,并呈逐年递增态势。采取单纯现金股利支付方式的公司数亦呈逐年递增态势,至2010年已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0.27%。混合股利支付方式在6年中的变化不大,所占比重较小而且均为现金股利加送股或转增股本方式,说明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更倾向于现金股利支付方式,较少采用股票股利或转股方式。

(二)现金股利支付连续性分析

公司是否连续并稳定地进行股利分配,尤其是现金股利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持续发展能力和财务状况等。样本公司中有16家公司于2005年之前上市,21家公司于2005年之后上市,为了提高准确性,对二者2005年至2010年现金股利的支付次数分别进行了分析。1.2005年之前上市的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的连续性。由于混合股利中均包含了现金股利,故进行统计时将混合股利视为现金股利。统计发现,16家公司中连续6年派发现金股利的共5家,占31.25%;6年中派发过2至5次的共8家,派发1次的仅有1家,未派发的共2家。如果将派发6次和5次现金股利的公司视为股利支付连续性较强,则其中7家(占比43.75%)的公司股利支付连续性较强;另外9家(占比56.25%)的公司股利支付连续性较弱,即约六成的公司股利支付连续性较弱。2.2005年之后上市的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的连续性。2005年之后上市的公司共21家,其现金股利支付情况为,共20家公司上市后派发过现金股利,其中上市后每年均派发的公司共18家,占比85.72%;派发但并未每年发放的公司共2家,占比9.52%;未派发的仅有1家,占比4.76%。这说明2005年之后上市的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的连续性较2005年之前上市的公司有大幅度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有所提高。

阅读全文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摘要:

会计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管理者眼中,他们普遍认为管理会计是管内,财务会计是管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也越来越不明显,基于此,企业要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建立一个融合体系,对会计基础和计量模式进行合理的构建和确认,确保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者有机的融合起来。

关键词:

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系统里的两大组成部分,各自分工,对企业的内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融合,因此,二者的边界正在逐步消失。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基础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在同一个环境中产生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都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计算、分析、评价来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情况。

阅读全文

工信局河长制工作总结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河长制”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本单位“河长制”工作职责和市、县“河长制”办交办的各项工作,2019年度,井然有序的开展“河长制”各项工作。对照《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9年度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方案〉的通知》我局2019年度“河长制”工作自评得分为满分。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机构

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业和信息化局‘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职工作人员和专用所需工作经费。单位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将“河长制”工作列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对负责“河长制”工作人员工作纳入年终单位目标单独进行考核,使“河长制”工作全面实施常态化。同时要求相关企业也指定专人负责“河长制”工作,实行县、企两级联动工作机制。

二、加大宣传力度

我局为进一步做好单位“河长制”工作,分别在县重点涉及排污企业、重要醒目路口及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制”公示牌和悬挂宣传标语(全年设立公示牌4块,宣传标语10幅),公示牌标上明确写出单位“河长制”负责人姓名、工作人员姓名、职责、整治目标和监督电话等内容,全面接受全社会群众监督。

三、强化职责

积极开展入企宣传活动,借中央、省、市环保督查力度以及开展全市整治“小、散、乱、污”工作,要求企业从自身做起,先后将2个商砼企业进行了无尘化及水循环零排放改造,同时全县关、停、并、转“小、散、乱、污”企业20余家。

阅读全文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摘要: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亟需培养大量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而高校是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责无旁贷的担当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任务,本文就高校如何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在《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式,总体趋于稳定,就业率基本保持上升趋势,大多数毕业的会选择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地级市或者以下地区。而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群和存活率亟需特殊关注,创业效果有待进一步考评。有近一半创业者,在创业之初他们满怀信心和抱负,但最终会因为不同的主观和客观因素选择放弃创业。其中有些是因为资金不足、市场分析不全面,盲目从众、缺乏管理经验导致市场运营困难等原因最终放弃创业。

1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先行———创新从课堂开始,从课堂改变

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解读十八大报告可以看出“我国不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教学育人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创业实践训练、构建创业帮扶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之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在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当代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思想和创业意识,是最具创新创业优势的队伍之一。所以,高校要定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从高校课堂开始,从课堂开始改变,通过课程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业,为什么国家和社会都在积极鼓励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要让学生了解全面的创业政策,并帮助学生合理解读创业政策。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鼓励大学生探索创业之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和素养,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养成教育,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培育和指导,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在培养方案中践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和培训。为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采用了“五合一”的教育培训模式即构建了学校、学院、班级、团队、个人五级共建创意课堂,和创意空间,设立了“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学分制度”、“综合测评转化学分制度”等管理机制。“课堂理论学习+实训模拟演练”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已在众多高校开展和普及,《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创业指导》、《SYB创业培训》等课程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模拟创业过程,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把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换到实际应用中,化繁而简,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2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先行———构建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

为了更好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如今各大高校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与各大企业相联合,为学生搭建起越来越多的创业平台、成立了具有创意想法的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校园创客空间、创业活动中心、高校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各种平台。同时,高校还和企业合作,使企业成为学校的共建单位,在各大企业设立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的建立,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实习机会。高校利用创业基金可以支持大学生创业。在很多高校都与银行合作,建立了一系列的双创基金,“大学学生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为创业者提供物质资金基础,保障大学生创业的顺利进行。高校依托科技园区和地方创业平台,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扶持和场地资源。更好的为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为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多家企业入驻科技园区,高校依托科技园区,众多科技成果在科技园内区从最初的制造到实现成果的最终转化,众多的科技园区孵化出了著名品牌的高科技企业,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与革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