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执法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企业环境执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企业环境执法

面向企业污染监测的企业环境画像技术

摘要:融合多源数据,从大量真实具体的企业竞争对手中抽取出竞争对手的画像,为解决海量竞争对手无限性和企业竞争情报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提供启发。一般环境数据的应用仅限于数据采集和汇聚等层面的基础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企业的全维度环境画像,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生产污染排放数据服务平台,形成参数反演效果,将平台从单纯监测功能演变为具有监测、推演、预报、决策等综合能力的业务平台,并加强对分析结果的多场景应用,从而为企业的竞争对手画像构建实践以及为后续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环境画像;大气污染;服务平台;数据采集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付出了较高的生态环境代价,环境问题成为发展之困。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这一决策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1-2]。我国科技部在2019年11月组织的大气污染监测预警技术活动中指出大气环境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是全面掌握大气污染状况保障环境管理的基础,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技术支撑。针对国家战略需求,近年来科技部通过“863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将“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列入重点项目。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区域包括大气成分的时空分布探测、多维度探测和激光雷达探测等技术领域。未来应重点突破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和基础材料的自主研发及应用,推动环境监测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积极构建立体遥感监测网络格局,围绕民生和风险防范加强应急监测,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环境高技术产出[3]。目前,大气污染监测技术手段不断多样,国产技术仪器设备研发逐渐成熟,光学探测技术迅速发展,卫星遥感观测能力也不断提升。

1企业环境画像的设计思路

根据企业在政府、网络、环境监测系统中留下的大量碎片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融合,发现数据的潜在价值,构建“企业”和“环境”的直接、间接数据关系,挖掘未知关系,提取企业环境的关键特征,利用虚拟化的“企业”来表征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企业环境模型,刻画企业环境行为,形成企业环境画像。构建企业画像可以及时、准确还原企业的环境行为,从而解决政府各部门只能掌握企业片面的环境数据及对企业的环境处罚滞后的困境[4-5]。通过深入研究有关用户画像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环境治理全过程的关键要素,论文将从企业环境行为知识库构建和企业环境画像还原企业环境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和研究。

2企业环境画像的技术实现

2.1基础数据获取

阅读全文

谈环境法实务的课程设计

1课程模块化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环境法实务》应以实务中的案例为教学核心,通过收集、讨论、分析、模拟审判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训练,让学生掌握环境法的基本制度、法律责任等知识点。环境法律规定以够用为度,对环境法律的分析、应用以会用为目标,教学内容对应岗位分模块和分层次进行设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环境法实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和处理环境法实务中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为学生从事环境法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设计理念与思路,将环境法知识进行整合,做到够用为度,以能力培养为主。根据知识和能力培养的需求,强化多层次、多角度、反复训练的实训设计思路。以上实训内容不仅要贯穿在教师的主讲课当中,而且每一模块讲授结束后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再训练,最后再在模拟审判模块中进行综合训练。对法律事务专业环境法方向的学生即环境法学专业学生,还要在毕业实习中安排调查或顶岗实习,进行知识巩固和能力拓展的训练。具体综合能力实训设计举例如图4。

2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置

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置需要调研《环境法实务》对应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要求具有的工作能力,确定学生应具有的技能、知识和素质目标,进而推导出课程对应的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清单,最后确定出课程模块(归类的知识单元)。各课程模块的内容以“必需与够用”为度,避免重复,并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每一模块都设置帮助学生获得“环境法应用能力”的实训,而且模块的知识要对应不同岗位。课程内容则按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序列化:“知识描述+工作任务+知识拓展+实务练习”。把《环境法实务》应用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环境法应用能力、行政环境执法能力、环境维权能力、环境诉讼技能等应用环境法的职场业务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教、学、练使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目前我国环境立法的数量在整个法制建设中是增长最快的,仅单行立法就30余项,教师用来教学的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来教学时间不够,二来在有关环境基本制度的规定上会出现重复教学的现象。因而,《环境法实务》教师首先要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大动刀斧,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做好论证,整合《环境法实务》教学体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其转变为以职场实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并使学生在处理和解决具体环境法实务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相关环境法理论知识体系,提高环境法律服务的职业能力,学会如何掌握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实际本领。环境类专业,包括环境法学专业、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环境监察专业等,其对口就业的岗位主要分为企业、政府、环保组织三类,对应需要掌握的环境法应用能力主要为企业环境法应用能力、环境执法能力、环境维权能力以及三类岗位都需要掌握的环境诉讼技能四个方面。

模块一———环境法基础,主要是提炼环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基本责任等内容,突出基础性,统摄后面四个模块的基本知识。

模块二———企业环境守法实务,以“企业环境守法理论、企业环境行为规范、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四个二级模块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在“企业环境行为规范”这个二级模块中,不仅要学习与企业相关的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还要学习主要污染行业的原材料消耗、生产工艺、工程分析、产业政策等行业性污染防治知识,体现并突出环境法的技术性特征。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这个二级模块中要学习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清洁生产审核的知识,学习深度根据专业要求和开设的其他课程确定。

阅读全文

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工业园区在取得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管理问题日趋突出。为促使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园区生态环境,探索出一条解决环境保护管理难题的新路径迫在眉睫。精细化作为一种起源于企业管理的理念,结合当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精细化管理的引入给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带来一条崭新的途径,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

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

0引言

工业园区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1]。我国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已经由第一代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升级到第三代生态工业园、清洁化工业园或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面对资源的日趋短缺,环境生态恶化,工业园区的建设已不能走粗放式的高污染高消耗模式,而是走向资源循环,环境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随之而来的是环境保护管理问题的突出,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引入给环保工作者带来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国内外已大量应用,并取得很好效果。

1国外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模式

阅读全文

企业环境会计低碳经济探究

摘要:

基于低碳经济的时代视角,探讨了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环境会计的现状及问题;通过研究企业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及面临的诸多问题,分析了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环境会计的意义,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的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环境会计

一、低碳经济和环境会计(绿色会计)的含义辨析

低碳经济又称绿色发展经济,是全世界气候普遍变暖的前提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极力推动基于少资源、高效能、排放低为精髓的一次“科技革命”。低碳经济着眼于开发“低碳技术革命”,并对农业、工业、资源、科技、商贸等制度进行变革,因此,低碳经济涉及能源利用效率及能源利用结构这一“能构”问题,其宗旨是技术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观念变迁。企业环境会计又名绿色发展的会计,是基于货币金融为核算单位,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核算、分析生态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发展的成本和收益,并对环境保护和环境利用的收益进行计量和报告,从而科学评估环境绩效及企业环境活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一门边沿科学。环境会计是基于传统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的整合,以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协同发展。对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会计可以从宏观及微观上进行理解。宏观视角的环境会计基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同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相关的方面,着眼于通过货币计量对国家自然资源使用和环境污染破坏进行核算。微观视角的环境会计要探讨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对企业经济利润的影响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目前中国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诸多难点

阅读全文

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管理及优化

摘要: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先进技术,固守传统模式,不顺应时代的发展,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涉及到绿色健康这个方面。环境污染管理要想真正步入正轨,还需要将其法制化,给予一定的保障。中国环境污染管理法制化现存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仍有许多漏洞存在。环境污染管理不仅要靠工业企业的自觉行动,更需要法律法规硬性指标。

关键词: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生态系统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工业化建设取得了诸多成果。欣喜于工业化建设带来繁荣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工业建设需要排放大量的废水和废气,不仅污染了河流,降低了空气的质量,更重要的是由于工业建设的化学性质,部分废水里含有众多致癌物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使工业企业忽视了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置这些污染物于不顾,最终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本文依据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现存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提高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意识,优化工业企业的管理模式。

1环境污染管理的重要性

1.1工业污染的严重性

许多工业企业不重视环境污染管理,也是因为没有直观地感受到企业对环境污染严重性,具体我们以2014年的废水排放量为例。

1.2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阅读全文

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

 

能源开发是指以能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能源利用和能源安全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能源就地转化,是指能源产地在能源开发之后,通过延长能源产业链,将其能源优势转化为其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提高其能源产业附加值和实现其能源最大化利用为目的的一种相对较为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   达州是国内天然气、硫磺的主要产地和四川省煤炭产地之一。20世纪70年代,达州就开始了天然气的勘探开发。2003年,达州天然气勘探发现取得历史性突破。中石化发现了全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中石油也发现了储量仅次于普光气田的罗家寨气田。2004年底,中石油、中石化在以达州为主的大天池构造带勘探发现天然气远景储量达3.8万亿m3,可采储量达6600亿m3,达州成为我国继塔里木、鄂尔多斯气田之后的三大气田之一。2005年年初,达州决定实施天然气就地转化战略。经过3a时间的积极准备,达州正式进入天然气就地转化实施阶段。由于达州煤炭至今未实施就地转化,硫磺不在能源之列,故其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集中在单一的天然气资源上。   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被媒体誉为达州经济腾飞的隐形翅膀。作为达州石化经济的支柱产业,达州天然气企业大幅增加了本地的税收。据达州市地税局对外公布的数据,2011年1~8月,达州天然气资源税已入库2.33亿元,占资源税比重达80.90%,较同期增收1.90亿元。加上市国税局同期收取的天然气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天然气成为达州的支柱税源之一。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也使达州响誉天下,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能源企业前来投资。然而,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的实施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正如日本环境社会法学家鸟越皓之在研究大规模能源开发时指出:“随着大规模开发实况调查的进展,研究者们发现,大规模开发给当地带来的好处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大[1]”。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同时也加剧了本地天然气短缺,造成了环境危害、能源转化种类失衡、生态移民、土地资源占用、基础设施毁坏和受益分配失衡等一系列接踵而来的问题。   面对上述不断重现的问题,人们开始思考其解决的途径。于是,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开始从能源实践转向了理论视野。然而,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研究不尽人意。这不但表现为在此问题上研究者寥寥无几,而且也表现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仅有达州市科技顾问团城建环保组2007年发表的《达州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共达州市委党校课题组2008年发表的《中国西部(四川•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研究》,中共达州市委党校课题组2008年发表的《达州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路径选择》和傅晶晶、卫德佳2010年发表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补偿法律制度研究—以四川省达州地区天然气开发为例》。但这些关联研究成果仍然停留于环境法理念、原则和制度上已有的公论,并没有多少令人期望的理论进步。因此,有必要专门开展对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研究。   1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造成的能源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达州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宣汉县、通江县、大竹县和万源市。这些县市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植物品种众多。宣汉森林覆盖率达48.5%,野生植物30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0余种,野生动物约40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数10种,还有数种珍稀动物。通江县森林覆盖率达57.61%,有植物乔灌木308种,有野生动物(不含昆虫)331种。万源市森林覆盖率为39.3%,乔木树种多达155种,国家、省一、省二级保护动物15种。这些市县天然气勘探钻井会影响井区周围动植物的存活。四通八达的管网铺设和运行会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多样性。集气场站、净化厂、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行都会不同程度地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和造成水土流失。   (2)环境污染。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已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形成立体的环境污染。2005年12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宣汉先后发生4起与天然气勘探开采有关的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达州天然气硫分含量高,现有的回收技术无法将之回收殆尽,剩余部分自然会排放到空气中去,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此外,达州天然气井喷事故巨大的爆炸声和钻井等机器的轰鸣声也造成了噪声污染。天然气转化生产时的违法排污屡禁不止,污染河流和土壤。   (3)挤占达州环境容量。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每年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污水等。对有限的区域环境容量来说,如此大的排放量会挤占其本地获准的同类物质排放量。2006年4月,达州市SO2的排放指标已超出了四川省环保局下达的SO2同期排放总量指标,省环保局对中石油和中石化进行了现场检查。随着国家对环境容量的严格控制,达州未来的工业发展会因之受限。简言之,能源开发主要造成“输出式”环境问题,即生态破坏,能源的转换和利用主要造成“输入式”环境问题,即环境污染[2,3]。   2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现状   在达州全面实施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之前,宣汉已发生数起天然气井喷和污染事件。为了防患于未然,2007年2月7日,达州市政府了《关于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环境监管严防各种污染事故发生的通知》。该通知要求能源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达州实施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的过程中,达州市政府还推行了严格项目准入制度。此外,达州一直在尽力争取适用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以弥补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造成的环境危害损失。   由于该通知并不具备地方性法规的资格条件,加上其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机制,最终得依靠环境法实施机制和行政措施去完成。在环境法实施机制不力和地方政府恋税的情况下,通知规定的制度落实困难。随着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的深入推进,与天然气有关的项目准入制度比过去推行的更为彻底。达州正在审定报告恳请省政府帮助呼吁将其作为全国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试验地,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资源就地转化机制、税收就地受益机制、企业应急处置机制、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资源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以增强资源开发对资源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带动作用,实现开发一方资源、带动一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的。#p#分页标题#e#   与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的地方立法缺失一样,我国也没有对之进行管制的专门法。这使得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没有相应的法律对之予以规制。近几年,达州市因高含硫天然气的开发与就地转化引发的环境问题频发。为此,达州各级环保局依据群众的举报和职责对违法排污企业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日常巡查、限期整顿、进驻监督、约谈和问责。这些行政执法活动虽然对于遏制达州能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起到了不能低估的作用,但由于能源企业对于监督检查的巧妙应对使得这些行政执法的效果大打折扣。   截至目前,达州还没有成立环保法庭或环保审判庭,环境司法仍未启动。这使得达州的能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危害缺少司法救济,过分地依赖行政执法整治。在行政执法不力时,能源环境危害则有恃无恐。   3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构建   3.1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立法   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构建自然不能忽视立法的一马当先。但由于达州没有立法权,因此其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构建必须向上寻求有立法权者帮助。参照国内其他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实施地的经验,结合本市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的实际,笔者建议四川省政府制定《四川省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条例》,以满足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立法的需求。   (1)这是对国内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实施地环境保护经验的总结。目前,国内的主要能源产地基本上都实施了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战略。在没有中央立法对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规制的情况下,有少数几个省份已通过地方立法及其实施意见对之进行管制,使之有法可依。这是一项非常值得借鉴的举措。譬如《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转化的意见》及《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转化的实施意见》、《河北省陆上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黑龙江省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和《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等。   (2)这是对四川省省情的充分考虑。四川省有多个市县都实施了天然气、煤炭和水电资源的就地转化,这些市县的能源环境问题虽程度不一,但所呈现的能源环境问题相似。因此,制定全省统一的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条例而非某种单一能源的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条例有利于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能源环境保护,也有利于在能源环境保护问题上进行区域交流和合作。   (3)这是对达州市立法权情况的权衡结果。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一般的地级市无权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基于这种立法权的局限,达州市可从本市的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的市情出发,报请四川省政府制定《四川省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条例》,从而使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4)这是对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需要。时下,没有国家法对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进行专门性的规定,地方立法对之的规定还停留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并没有延伸到能源就地转化环境保护。因此,率先在全国制定四川省统一的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条例,将能源开发环境保护与能源就地转化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将国情、省情与市情结合起来是对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   3.2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的实施机制   (1)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促使各级政府加强对能源环境违法的监管,增进能源企业的环保意识   2009年9~10月,达州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开展了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共检查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258个,查出违规违法行为270项次,立案查处55件,责令整改222件。这足以说明达州能源环境违法的猖獗和政府相关部门对之日常监管的缺失。环境问题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还是管理问题[4]。能源环境问题的缓解与解决离不开政府的管理。近年来,达州市各级政府对能源企业实行外紧内松的环保政策,以推动石化经济的发展,结果造成了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通过牺牲环境换取的经济繁荣是虚假的、短暂的繁荣,是假本事;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老百姓留下优美的环境,才是真繁荣、真功夫[5]。因此,达州各级政府必须转变发展观念,树立改善环境质量,政府责无旁贷的理念,在现有监管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落实对在达能源企业的监管,力争通过严格管理促使能源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与达州实施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初期相比,现今达州能源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据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透露,普光气田开发建设以来,中石化及中原油田等单位,已将43亿多元资金用于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据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门户网站介绍,达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打造环保型钢铁企业。纵使达州能源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但它们的环境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就在2011年2月,宣汉普光天然气净化厂仍然外排废水污染后巴河。故此,还应想法增强在达能源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2)在天然气富集区成立能动司法的环保法庭   在我国,环境司法已经上路。这不仅表现在我国从高级人民法院到基层人民法院已从无到有成立了一些级别不同、层次各异的环保审判庭(或称环保合议庭或环保法庭,下文统称为环保法庭),还表现为我国的环保法庭已经审理了一些环境违法案件,开辟了环境违法案件的司法救济之路。尤为可贵的是,我国清镇市、连云港市等地法院的环保法庭实施能动司法,有效地维护了生态破坏,防治了环境污染。在我国,环保法庭的建设虽然仍路途漫漫,其当下的作用也还特别有限,但其发展的前景是不容置疑的。作为四川省的资源富市和工业重镇,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已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纵然达州环保部门每年开展一定数量的环境行政执法,也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但若仅凭行政执法这把尚方宝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救济会过于集中,一旦行政执法不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则会肆无忌惮。因此,有必要在达州天然气富集区法院建立环保法庭,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救济多开一条司法通道,响应最高院和省环保厅拟在环境保护任务重的地方设立环保法庭的建议。在环保法庭建立之后,积极探索能动司法和联动司法的救济途径,力争在治理严重的能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方面有所作为。#p#分页标题#e#   (3)建立能源环境违法举报奖励制度,激励社会公众对能源环境违法的监督   社会公众是能源产地环境的直接受益人,能源产地环境的好坏直接关涉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对能源企业环境违法的有力监督既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是对社会公益的关心。这种监督具有人员的广泛性、覆盖区域的广阔性和监督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发现能源产地能源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2006年宣汉“2.21”后河水污染事件和时隔五年后的宣汉普光净化厂“2.22”外排废水污染后巴河事件都是经过当地群众举报后相关部门予以解决的。可见,鼓励社会公众加强对能源企业环境违法的有力监督有助于能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是政府有限执法资源的有效补充。从这一角度出发,达州应设立能源企业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举报奖励制度,激励能源产地民众对能源企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积极举报,有效地减少能源环境违法行为。   4结语   总之,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不健全是其能源环境危害频发的重要原因,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已饱受其法制残缺之苦。为此,笔者建议省政府颁行本省的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条例,以使其境内的能源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同时,构建适合达州天然气开发与就地转化环境保护法制的实施机制。笔者坚信,若其能得到采纳并贯彻实施,定能为达州能源环境问题的解决奉献应有的力量。

阅读全文

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利益,按照《整治“散乱污”企业保障群众环境利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干环字﹝2019﹞15号)文件要求,我坚持早启动、早谋划、早部署、早见效,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结如下:

一、“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为强化整治工作,落实整治责任,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执法人员为成员的“散乱污”企业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印发了《整治“散乱污”企业保障群众环境利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工作任务,实施全面摸底排查,分类实施整治以及放大整治效应,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同时,明确了整治内容,全面整治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和不在工业聚集区的“散乱”企业,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证照不全、违法建设、违规经营的企业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向坑塘排放、倾倒污染物的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整治超标排污企业。

(二)全面排查,把脉问诊。为落实排查“散乱污”企业工作,我局组成了三个“散乱污”排查工作小组,分区域、定人员,采取分组分片方式联合各乡镇和各产业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对工业园区内企业开展排查,其次对乡镇和城乡结合部等工业企业较为分散的区域进行摸排,采取白天明察、晚上夜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查,设立环保举报电话,充分发挥环保义务监督员作用,提供“散乱污”企业信息,全面做好排查工作。通过精细布置,细化管理,我局对全县企业进行了一次梳理,排查出一批环境违法企业和环保问题企业,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环境意识淡薄,一直未履行环保审批手续,尤其以租赁厂房企业较多;其次企业未按我县园区规划发展进行进驻,存在园区企业乱象情况;再者企业环保设施建设不配套,一些企业甚至无环保设施,造成环境问题突出,尤其属箱包配件生产企业居多。对这些排查出的问题企业,我局形成排查清单,全面推进企业整治工作。

(三)分类整治,精准施策。对排查出的问题企业,我局按照“升级改造一批、整合搬迁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的思路开展分类整治。对涉及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和不在工业聚集区排查出的“散乱”企业明确整治要求,限期搬迁、整合,逾期达不到整治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不能达标排放、治理无望的“散乱污”企业,按照“两断三清”的标准,坚决做好整治取缔工作。

二、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取得成效

截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505家,对存在环保问题的企业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共计116份。收到责改文书后,大多企业正在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整改,一些“三废”排放企业完善了环保设施,加强了管理,做到了稳定达标排放。但一些企业未落实整改,环保问题依旧,我局依法进行了立案处罚,共对6家环境违法企业罚款180万元。同时对2名企业环境违法责任人移送了公安机关进行了行政拘留。

阅读全文

环境保护重要性初探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在走向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在不断的开发之中,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有效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中,仍能够保证我们的环境不遭受破坏。环境遭受到破坏,就意味着居民的生命将遭受威胁,要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健康疾病等问题,就必须要强化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设。有关环保单位已经采取了措施,而且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也日渐形成,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严峻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更大的力度才能根治。本文就围绕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分析和研究目前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环境保护;主要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的环保问题日益严峻,环保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但是部分环保政策的实效还不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单单就我国的空气质量而言,近年来许多地区深受雾霾影响,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地生活,甚至危及到了身体健康,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1我国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早在1996年,我国“九五计划”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沙漠绿植”、节能减排等措施,但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保护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呢?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大群众对环保的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前些年,社会普遍存在重发展、轻环保的错误认识,认为我们的环境承载能力大,可以先发展、再治理,环保问题离我们还很远,等等。殊不知,日积月累,各类环保问题在近几年相继暴露,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影响[1]。二是环保治理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环保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没有投入,这是目前诸多环保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三是环保领域的执法力度亟待加强。前些年,面对已经发现或者产生的环保问题,各地普遍存在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等错误观点,对环保问题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处,能拖则拖,执法力度严重弱化,甚至不敢执法。

2解决环保问题的对策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环保全国一盘棋理念。环保问题不是孤立的一个市,一个省的问题,必须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我们同处于这一片天空,共同立足于这一块土地,必须树立起环保全国一盘棋的理念,我们才有可能做好环保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才能够推动环保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三是大力改进提升环保工艺,强制推行环保治理措施。在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的基础上,要大力改进环保工艺,加大环保工艺的科研开发,在出口解决好环保污染源问题。同时,要实行环保治理措施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四是加强环保执法监督检查,大幅提高环保违法成本。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依法严惩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通过综合追究刑事、民事、行政等责任,提高企业环境违法成本,切实营造良好环保执法环境,维护环保执法权威。通过以罚促管,倒逼企业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依法规范经营,主动配合环保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执法检查,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让所企业成为环保事业发展的促进者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