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企业风险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企业风险管理探析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动因
根据传统的MM理论,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并不能给企业和股东带来额外的收益反而还需付出一定的管理成本。因此,那时的风险管理并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但随着其理论缺陷的日益暴露,不完全市场所充斥的政府税收、交易摩擦的存在、问题的出现、市场信息不完全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等,使得传统的理论根据逐渐失效。下文将从五个方面重点分析企业风险管理的动因及其影响。
(一)平滑税收
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企业所得税都采取的是超额累进税制。Smith和Stulz(1985)提出:公司的税收函数呈现出凸函数的特征,即公司实际纳税额与公司应税收入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然而,非线性税收函数意味着应税收入与其所适用的税率之间也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它直接导致了确定应税收入和不确定应税收入与期望纳税额之间的不同关系,即应税收入确定下的期望纳税额变动几率小,其纳税额基本确定;而在不确定应税收入时,其期望的纳税额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即可能存在多缴税收的风险。有研究指出,现实中如果企业在损失向前结转和向后结转方面的能力有限,那么其纳税收益波动的惩罚更大。如果企业在前期经营中获利很少或者处于零利润状态,而随着经营的持续开展和深入,获利能力大大提升,企业收入处于膨胀状态,此时若能采取适当的税收结转措施,将本期收入平摊至前期经营中,实现前期损失的向后结转,那么企业所支付的税额会大大减少,这有利于企业平滑收益,减轻税收。在企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拿出去”的钱少了,可供企业支配的资金就相对而言多了。
(二)降低财务困境成本
本文将财务困境成本理解为为实现企业永续经营和避免破产损失所导致的新增加的经营成本。一旦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可能来自于股东和其他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首先,企业的债权人会在第一时间催促企业归还借款或是收回企业的抵押资产,公司的供货商可能因不信任企业能及时付款而要求终止合约,客户终止订单或退货,销售业绩快速下降,销售渠道随之萎缩,公司重要骨干精英跳槽等。破产危机信号一旦释放,公司名誉可能面临极大受损,在外界并不清楚企业内部究竟出现何种问题的情况下,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大多数利益相关者不会对危机产生的内在原因有过多思考,而首先想到的是迅速撤离资金,避免自身遭受损失。这种外部利益相关者“避犹不及”的抛弃行为会给公司带来难以预料的巨大风险损失。若公司在破产危机发生之前就有较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方案,对各个部门、各个潜在的风险隐藏点可以进行事前的预测和评估、事中的控制和管理以及事后的处理与防范,那么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在破产危机来临之前就逐渐平息这场风波,从而减少公司的潜在损失,达到降低财务困境的成本的目的,进而有助于增加企业价值。
(三)降低成本
企业风险管理窥探
一、企业风险定义及分类
1.外部风险
是指游离于企业之外的、不受企业控制的环境因素,企业只能仔细研究并适应它。自然环境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其自身或影响其业务的其他方造成的自然环境破坏而承担损失的风险。人文风险可以从两方面来思考:一是指地区间的“文化冲突”,主要是指长久以来形成的地区间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性、民族文化等。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企业文化,它所形成的风险主要在于企业价值观的取向、经营思想及决策方式的碰撞。产业风险则是企业在所涉足的产业中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环境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产业生命周期风险、技术风险、竞争风险、宏观经济政策对本产业变化的风险等。
2.内部风险
主要包括企业产权风险、企业文化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企业产权风险是指在企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因所有权及经营权的利益分配而造成的风险,以及由于股权没有完全分化而造成的一股独大的风险。前一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在企业发展初期,大家都是本着先把企业做大的想法,没有把企业的产权结构考虑完整,而在企业做大的时候,由于利益分配的问题,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矛盾日渐尖锐起来。所有者会认为,这是我的钱,我只要付给你相应的劳动报酬即可,而实际经营者却认为,企业的经营主要是由我们来操作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于是大部分的精力会用在利益分配的纠纷和短期效应上,而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却不会有更多的考虑。甚至有些经营者会利用自己的管理便利把企业的利润转移到自己身上,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如国内知名企业健力宝、科龙、真功夫无不是由于产权上的纠纷使企业最终走向衰败。后一种形式主要表现在通过股权的收购或关联企业的持股使企业的命运掌握在少数股东的手中,这样做虽然可以迅速做出决断,但是由于少数人风险考虑的不周全使企业经营的风险扩大,严重损害小股东的利益。企业文化风险:企业文化是存在于企业中的没有通过契约明确下来,但每一个员工都会严格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价值观、信仰、意识形态。它制约和规范着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一个企业具有好的企业文化,可以给每一个员工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不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即使成功也是暂时的,很难做长久。公司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企业内部经营风险:是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战略风险和企业自身运营风险。企业战略风险一是指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影响。二是指由于企业没有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使企业盲目发展,导致企业资源浪费,危及企业的生存。企业自身运营风险是企业在产、供、销等各方面可能遭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应采取的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实现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试图将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范围内的方法和过程,以确保和促进组织的整体利益实现。企业风险管理应采取的措施:外部环境由于其不确定性较大,一般采取定性分析为主。而内部环境由于其数据采集比较准确,一般采取定量分析为主。
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沟通
一、风险感知与风险沟通
风险沟通是在风险感知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公众心理状态具有调节功能的一种风险管理模式,其属于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特殊的领域。而风险感知是有研究学者提出的一种风险管理概念,他主要讲的是将一种风险事件解释为一信号,信号本身的性质与传播条件都会对受众的心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对这个信号进行选择性的接受和解释。社会大众往往都是凭借着对风险事件的情况进行知觉方面的判断,这种在对风险缝隙和判断过程中采用知觉进行判断的方式我们将其称为风险感知。因此,在风险信号和公众对风险信号的认知之间经历的过程有着三个方面的因素会参与到影响社会公众的知觉判断。一个是风险本身所具备的特征;其次是受众不同的特征;最后一个是上述两者相互作用所共同产生的一种作用。风险事件往往会引起公众心理方面的变化,事件突发会引发恐慌现象,但是公众心理的变化情况并不是非理性和无控制的,产生心理变化主要是根据这个事件是否与自身的利益相挂钩。因此,有效的处理好公众的情绪问题与准确科学的处理风险数据是同等重要的。在了解了公众的风险感知与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处理好风险的物理性危害同等重要。
二、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沟通体系
(一)企业内部风险沟通体系
首先,企业风险沟通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和生产过程中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感知。根据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程序,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但是这种风险评估和传统意义上的评估是完全不相同的,尽管在对企业的风险识别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一致的,但是传统的分先识别和评估主要是在掌握和了解了风险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之后所进行的,而风险沟通中所需要了解的这些风险主要是了解这些风险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是否及时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在风险沟通过程中,其关注的重点是信息传递后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在沟通中的风险感知应该注意定位角度,找准对象,应用到具体的企业,企业的结构组织、员工的专业素质、信息系统的完善与否、管理者的态度以及企业的文化等因素都是影响风险信息传递的重要因素,任何一方面的存在问题,都会对信息的传递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对每一个影响因素尽可能的掌握和了解,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提前预测和处理,实时关注沟通渠道的通畅,全面感知企业的异常情况,为企业内部风险沟通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其次,建立企业内部参与者之间的伙伴关系是体系建设的关键。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所有参与者而言,对企业面临的不同风险有着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由于工作岗位、专业知识以及责任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参与者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和侧重的角度有所差异。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其侧重的风险意识主要是企业面临的总体风险;而对于每一个部门来说,更关心企业风险是否会给本部门带来影响;而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之后,他们主要关心的风险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联的风险。所以,从不同的出发点出发,侧重的风险类型是一样的。因此,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和背后隐藏的含义,在沟通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措施,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的沟通平台,才能够让企业所有的参与者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发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还能够实现各种风险信息的快速传递,有利于企业风险管理的良性动态循环。最后,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实行真正的双向沟通模式。双向沟通模式是企业风险沟通的重要手段和工作,在这里之所以说双向沟通模式是一种工具,是因为它所依托的主要是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良好的伙伴关系。只有这两个因素在沟通过程中真正做到位,才能真正的实现双向沟通,这个模式才能执行,否则这个模式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在企业风险沟通机制建设过程中,双向沟通模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管理者的态度、企业文化、职工的专业素质等,一旦处理不好这些因素,都会对双向沟通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现双向沟通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处理好各种影响因素,保证双向沟通模式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实现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达到风险沟通的目的。
(二)企业外部风险沟通体系
对于企业外部风险沟通体系,信任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外部利益的参与者也是抱着同样的目的来进行合作的,双方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彼此的不信任。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都想获得对方足够的信息,而这种行为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就是说外部利益的相关者无法完全获得企业内部的信息,而企业也无法获取外部的信息,双方都处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都封闭了自己的信息试图获取另一方的信息,这就形成了双方之间的堤防,相互之间的不信任。这就要求企业在外部风险沟通体系建设中,首先应该重点解决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相互信任的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要采用合理的手段获取。尽管信息不对称现象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但企业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合作过程中,应该在不违反本企业商业机密的基础上,尽量多的向外部公开信息,以开放的姿态获取外部企业的信任。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维护本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与外部企业开展合作,在外部利益相关者心理建立起坚实的信任基础。一旦这种基础建立之后,上述企业将内部风险沟通机制就能全面盘活,同时,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之后,以更高的效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风险沟通。就全面的风险感知来说,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之后,就需要积极主动地获取外部企业的风险因素,快速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为企业风险管理赢取时间。信任是相互的,外部企业在收集本企业的相关信息时,企业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外部企业的这种行为,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实现双方的和谐发展,从而能够很好的在本企业内部实现双向的风险沟通模式,缩小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各种沟通障碍,使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和沟通。
风险社会中的企业风险管理论
一、风险社会的到来及中国的风险社会现状
目前中国可能正处在泛城市化阶段,表现在城市容纳问题、不均衡发展和社会阶层分裂,以及城乡对比度的持续增高,所有这些都集中表现衫已支全风险问题上。”同时,特殊的国情使得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以及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两种过渡”在同一时空界面上交织进行。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特别是西方市场经济上百年发展、完善的过程相比,中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是‘压缩饼干’式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浓缩、积累了西方几百年发展历程中的各种问题。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在理性的政治制度和观念系统上还没完全建立起来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全球风险社会”的传统风险威胁,另一方面,由于有着更为紧迫的经济发展任务,中国更有可能面临新的风险冲击。由此看来,发展经济和控制风险,无疑是当代中国的双重任务。
二、风险社会背景下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灸企业
应对风险社会的客观要求在风险社会大背景下,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加深,人术资本、技术、商品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加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从而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日趋复杂。企业要顺利实现目标,必须借助风险管理这.重要职能,主动干预管理风险,增强化解应对风险的能力。然而何谓“企业风险管理”?按照2004年9月美国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的观点,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过程,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经营活动,用于确认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简而言之,企业风险管理就是整合企业资源,控制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目标,而这也正是企业应对风险社会现状的客观要求。
(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灸企业
管理的重要内容就企业管理来说,如果企业没有风险管理措施,将会导致企业经营损失、营业中断、甚至破产倒闭的可怕后果。作为企业的免疫系统,企业风险管理决定企业的健康和生命。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证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的资产安全和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事实上,企业风险管理同企业的计划、组织、决策、控制职能.样,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交叉性、复合性职能,与企业管理的其它职能紧密相关,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不少学者甚至把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企业风险管理,归结为同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三大核心职能。从这个角度而言,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不能被企业管理的其它职能所代替,而且其作用和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企业管理的任何其它一项职能。
创业企业风险管理探寻
摘要:
创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一定的风险,研究中将创业企业风险因素、风险影响以及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及总结,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管理内容的优化,进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明确,提升企业对风险应对的核心能力,从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
创业企业;风险管理;风险因素;优化策略
在社会经济体制逐渐改革的背景下,市场运行体系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面,在该种环境下创业企业逐渐增多,但是,在创业企业运行中,由于不同问题的限制,导致其运行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企业发展中,需要采用跟踪性的风险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对全程风险跟的踪,降低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通过研究对企业创业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风险流程、风险种类以及风险特征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确定,优化企业风险的控制管理机制,从而为创业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一、创业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通常状况下,创业企业中的风险因素需要按照经营者的经营方式进行划分。
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状况调查初探
【摘要】金融企业在运用过程中面临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加强风险控制。然而,受传统风险管理的影响,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仍存在着内部环境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明确目标等问题,风险管理效率较低。针对这些问题,金融企业积极探索风险管理的新方法。研究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风险,而且对金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刻。本文从金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入手,着重分析了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现状;策略
一、金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一)市场风险
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市场风险。具体来讲,市场风险指因股价、汇率、利率等市场因素变化而导致的非预期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汇率风险、权益风险、商品风险和利率风险。不同类型的金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不相同。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范围较大,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范围较小。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设计金融交易的全过程。信用风险主要指贷款方没有预期还款所导致的风险,也叫做违约风险,是每个金融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得到空前的发展,由于房地产行业本身涉及的部门和领域比较宽泛,既对多个行业有联动影响,也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持续高速的发展中,管理水平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滋生了各种风险,一旦疏于管理,将导致不可预估的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房地产企业需要对企业风险提高重视高度!本文阐述作者个人对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的认识,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出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的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地产;风险管理;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根据
对公司实现经营目标的影响,通常可划分为5类风险,分别是:与公司战略规划相关的战略风险;在预算控制、税务实践、财务报告、资金运作、资产管理等各种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难以预料和不确定的因素使财务收益和预期目标产生偏差的财务风险;由于同业竞争、市场供求、政策波动等客观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因素的市场风险;包括房地产企业在项目拓展、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销售、品牌、公关、招商、成本、招采、工程等整体运作的工作环节中存在的运营风险;以及大量的经济合同、法人事务、社会责任等诉讼纠纷引发的法律风险。
(二)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的内容和作用
房地产企业业务特点是资金量集中且高额,受市场和政策的影响快而强烈,风险管理第一步是评估风险一旦发生将对公司不同方面产生影响的程度,可以划分为持续经营、财务损失、声誉、合规4类,再综合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形成房地产企业主要风险的多维清单。第二步,通过对上述各类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可防可控,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风险管理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风险管理可以帮助管理层起到“拒敌以外”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在危险形成之前,妥善的处理;其次对于无法避免的风险,由于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将不利影响降低至最小;第三,对于未来来说,总结教训,学习经验,提高全民风险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可以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企业风险管理反思
一、风险管理的误区 (一)风险管理只是CFO的事情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主要参与者仍然是CFO,诚然,在风险管理体系中,CFO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要明白的是,企业这艘大船,船长是CEO,掌舵手是CFO,船长需要对天气、大海、船等有足够的了解,做出正确的指示,仅靠掌舵手来负责全部是有失偏颇的。1992年的COSO报告中指出: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对内控都有责任。CEO对内控体系负有根本的责任,并且享有该系统的所有权。对于大型复杂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风险管理,而不仅仅靠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进行,才能取得风险管理的“最终”的和“深刻”的效果。如果CEO们和董事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或者信任不够,风险管理只会沦为一场形式主义的“走秀”和“过场”。 (二)风险管理只是形式主义 很多企业的领导者目前对风险管理的看法不一,有很多的CFO对风险管理的作用并不认同,《首席财务官》杂志曾经做个一个“本土企业成功推行内部控制的主要障碍”的调查显示,47%的CFO认为内部控制障碍的是“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意识薄弱隐含的意思可能是,或者企业对风险管理并不认同,或者认同不够,只是把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形式,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009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更是给了内部控制一个标准的框架,这使得更多的企业将风险管理理解成了统一的“形式”。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将潜藏在企业内部的风险识别出来,一般理解的风险管理只是一些制度、流程等形式是片面的。 (三)只要把握了风险管理的工具、制定制度和措施就够了 很多企业目前已经对业务流程进行了设计,认为已经做到了风险管理,是否能够真正起到效果并不关心,其实,企业目前缺乏的并不是风险管理的工具、制度和措施,而是这些风险管理工具与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和坚定的贯彻或执行。形式化的制度和流程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对我国的海外上市公司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大大损害了海外上市公司的形象,中航油形成的巨大亏空,并不是因为其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是由于内控失灵,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而造成的。 二、企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一)企业应该真正的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风险就来源于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一无所知。很多企业没有恰当理解自身的所作所为,尤其真正理解风险。无论是在亏损的时候还是在盈利的时候,都要绷紧风险的弦,尤其在盈利的时候,企业的领导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想清楚为何本企业有如此的幸运,哪里做的好,哪里没有考虑到,这些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如果发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二)防患于未然,重点考虑战略风险 风险管理需要把重点放在战略风险上,大方向把握好了,其他的是一些操作和运营方面等细节的事情,当然细节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企业也是像一条船,只有保证方向对了,有了正确的航线,才能到达彼岸。比如企业的产品,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因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原来的夏新电子的一款手机A8出尽风头,但一款产品的成功怎么能使企业可以屹立不倒,企业应该重点了解客户的需求,不断的进行新的设计,让品牌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三)“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我们平时可以看到很多的现象,其实原因是企业战略的风险没有充分考虑,或者虽然考虑了,但是低估了风险的程度,或者没有及时找出切实解决的办法,将风险转化。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清楚企业的风险,一旦认识清楚,就要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将风险加以控制(系统风险)或者将风险消除(非系统风险),“讳疾忌医”不是正确对待风险的态度。就像一根铁棍,起初只是少量的生锈,如果没有把铁锈去掉,将整根刷上油漆,那么这根铁棍最终会全部锈掉不能使用。 (四)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 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风险特征和风险点,风险管理的措施也不能人云亦云,其实许多的理论和方法,中国只是在照搬欧美的东西,但具体是否适用,并未认真考虑,所以出来的效果千差万别,汽车如是,同样的工艺在国内国外制造出来的车有差别,会计准则如是,虽然形式趋同了,但会计准则极速变身,连国内专家都搞不懂其效果可想而知,这不是规范几个科目,规范几个制度就能解决的问题,风险管理亦如是,“合身”才能穿出“效果”。 作者:季芳 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