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富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企业财富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企业财富管理

企业员工财务论文

一、强化企业员工财务管理职能的意义及作用

(一)加强员工财务管理职能是保证整体社会财务公平的基础措施

企业财务属于国家财务的一个基层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社会消费和投资水平,从而影响到国家宏观财务的健康程度。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共同发展。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割裂了二者的联系,将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局限于企业本身,忽略了国家财务和企业财务之间的关联。目前我国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突出,表面是国家宏观财政管理出现的问题,根源却应追溯到企业。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参与分配者可以按照他们各自提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贡献大小获取自身应得的财富份额。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普通民众是以劳动和技术获取最基本的财富,也就是说他们取得的收入来源于企业给付的工资和劳动报酬,企业成为财富分配的根本性源头。企业财务的分配是员工收入分配的根本和基础性来源,员工收入分配公平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基层的企业财务分配是否公平。如果源头上财富分配不公,就会导致这样一个因果链:企业财务分配不公员工收入分配不公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增加。目前,企业财务面临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财富分配的不公平。企业的财务是员工个体财务的基础,也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上而下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远没有由下至上效率高、效果好。所以,在现实情况下,企业财务理所当然地应该承担起财务公平的责任,从源头上解决财务分配公平问题,实现分配正义,为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公平打下基础。

(二)加强员工财务管理职能是企业财务管理平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财务管理一直是以企业这个会计主体为对象,并为其经营发展目标服务。从历史发展来看,财务管理的目标从企业利润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再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体现了财务管理的与时俱进。不过,在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样会影响财务管理的长期良性发展。所以,探讨企业员工财务管理职能的强化,是目前财务管理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内容,也是保证财务管理平衡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员工财务管理职能的加强,至少可以达到以下三方面的平衡:

1.财务管理的内容上公平和效率并重

过去在企业财富累积阶段,财务管理的重心一直在于如何把蛋糕做大,如何在效率优先情况下进行更好的投资决策及管理运营,获取更大的利益。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的经营内涵在不断发展,财务管理的范围、任务也都随之发生变化。当企业财富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蛋糕已经做大了,蛋糕的分配问题应该成为一个新的重心,也就是说效率和公平应该兼顾,效率和公平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过去由于历史现实,企业财务选择重视效率忽视公平,虽然有利于财富的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以至于影响了企业财富更高层次的增长。所以,现在要纠正以前一些错误的做法,在财务管理层面上应该将公平和效率同等对待,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阅读全文

上市家族企业风险承担研究

【摘要】

新经济常态下,终极所有权结构、薪酬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已成为家族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探讨家族企业终极所有权结构、薪酬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社会情感财富的功能起着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将风险承担决策的研究由第一类问题推进到第二类问题,有助于揭示在集金字塔控制方式下家族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深层次规律,丰富企业风险承担研究的相关文献;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丰富终极所有权结构安排和薪酬激励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具体路径与方式,有助于具体深入地考察其影响动机、机理与后果,而且将进一步增强研究成果的实际指导意义和价值,为我国企业和政府相关决策与政策制定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上市家族企业终极所有权结构;薪酬激励;企业风险;影响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中国近三十多的发展历程,民营企业可谓功不可没。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民营经济贡献的GDP总量超过60%;另据福布斯2015年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统计,中国50.3%的民营上市企业都是家族所有或经营的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家族企业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受到了日益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家族企业经营者由于“短视”,通常不愿意或者较少进行创新等风险投入。家族企业风险承担决策已成为企业持续生存的核心问题。家族企业通常被视为一种相对保守的组织形式,相对于非家族企业之所以更加保守是因为家族企业将非经济目标的追求作为家族企业重要的决策参照点,普遍认为家族所有者是风险厌恶者。然而,Gomez-Mejia等基于行为理论构建了社会情感财富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解释了家族企业风险感知。家族所有者在面临潜在的社会情感财富损失时往往会倾向于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视情感和亲缘关系的国家,因此,在中国开展基于社会情感财富视角研究终极所有权结构与家族企业风险承担之间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上,本文将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和委托理论出发,深入探讨分析家族企业终极所有权结构和薪酬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阅读全文

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一、引言

新经济时代,经历了由新经济的泡沫化修正、美国景气大幅成长的时代大背景,发展到知识经济及科技文明,对人类是的意义超乎想象的、及影响力巨大的。但存有在知识经济时代进步的大部分财富集中于少数的团体及个人,财富分布不均衡,而这些积聚财富的集团或个人对于新时代的经济管理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限量的影响和优势。但掌握财富的他们是否在握有经济管理和发展的同时,对于人类乃至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呢?他们的财富直接引导着财富的生杀大权呢?当然,在知识经济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发展与精神满足感,但现实是这些财富是集中于少数人的手里的,只有他们基于物质与精神的满足状态,而事实上,其他的人类大多数是压力与不安的。例如,面对工作压力以及失业率的大幅度提高,财富的数位落差,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形式下出现的新阶级歧视等问题。虽然在微观角度看来,新时代下的知识经济管理强调的是创新的竞争利益,在宏观角度看来,知识经济的影响力是历史未有的。从这一观点来看,对“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不容置否。在文化的角度看来,知识经济是全球化大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中国文化发展人文主义及人文价值的重要条件,“人文精神”与知识经济下缺失的“人文价值"的关系讨论,是具有划时代历史前提,并在中国文化中对经济人文精神的强调,凡是其在知识经济趋势下,可为管理学界所带来的启发。

二、具有特色知识经济新时代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本条件的经济,须与传统经济管理的模式区别开来,知识经济具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及其特征:首先,在新经济时代知识本身的内容是信息、观念、知识、观察力、创造力,通过知识经济下的人类活动来表现,是人类在创造创造过程中的产物。因此,知识经济的源泉是做好服务,是测量服务与知识的重要组合。其次,生产界线与全球化经济模式的转变,以导致人类社会分工与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比如:代工模式(<CM)的归属问题,是委托者与代工者的产品划分的界限讨论问题。再次,外部环境的转变与以往经济发展的改变过程,经济模式影响结过是好与坏的区分,例如空气质量及污染问题。经济模式的基础知识在改变同时,要做好迎接新时代的知识管理的重大变革与知识革新带来的一系列的发展改变。第四,投资分析与制度要区分开来,是有型投资到无形投资的转变过程,比如,网络流程计算的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难度性的讨论研究。第五,是创造性毁灭与资本有效使的转换阶段关键时期,旧模式与新模式的资本价值转换是新经济形式下迫切适应与解决发展的问题探究。

三、知识管理的趋势

1.重视知识管理的面向探讨。

目前,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及看法处于不断探索前进的发展时期,人们对于新经济时代下的看待持有不同的观点及行为管理,例如在不同的管理阶层出现的不同管理思维方式与方法,其做法不同,行为不同,取得的成绩亦是不相同的,但从个人存有知识管理本质的认知差距问题,推行管理规则方向仍存有大量的不同。首先,新经济时代下的知识管理,应将知识管理与资讯管理区别开来,知识管理关键目的是在营造创新的问题,从知识类型管理则存有深层含义,其一,是感知知识传授知识的过程,强调在于意会的阶段;其二,则是显示与表现的过程,即通过的具体的描写刻画的,经过文字语言的形式展现,呈现出更为具体形象的文字化知识。是组织与转化的过程,强调的创新的可能性与发展性、呈线性特质。在过程中应用于知识螺旋,诱发创新的只是碰撞与激发。所以创新是新经济时代下知识管理的关键要素。是创新,同样就面对不同程度上的知识挑战与知识跨越,是推行知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执行与审视过程,是思考与营造知识管理的新环境的呈现。

阅读全文

挪威政府养老基金投资和风险管理思考

摘要: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规模。随着社会发展至今,越来越多国家开始重视主权财富基金的管理和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中投成立于2007年9月,资产总值在2017年已排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投资策略及风险管理,以期能够对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键字: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投资策略;风险管理;资产配置;投资配比

1总述

截至2019年,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已在世界9000多家公司中持有股份,其中包括知名的苹果(Apple)、雀巢(Nestlé)、微软(Microsoft)和三星(Samsung)等。在近50年的漫长发展中,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即便2008年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值出现大幅缩水,年度收益率跌至-23.31%,但从2009年的各类投资收益指标足以看出其应对危机的反应能力和速度。2020年,无疑是充满动荡与不安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及持续蔓延对世界经贸的稳定造成了显著影响,全球股市在第一季度大幅下跌,GPFG的2020年度报告中也明确提到其第一季度的投资业绩受到巨大的影响,回撤幅度为-14.6%,其中权益资产投资回报率为-21.1%,固定收益投资回报率为1.3%,触发了基金的“再平衡”机制,最终在年末收益率达到10.82%。GPFG数次对危机的迅速化解当然不是凭借好运得以实现,更多的是依靠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精准科学的投资策略及严格谨慎的风险管理。

2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投资策略

从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策略的演讲中可以看出,挪威央行在其主权财富基金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保守稳健的投资策略,早期主要投资于政府担保债券等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对于股权、期货等风险较高的投资都是在积累多年的投资经验之后才逐步放开。目前,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投资主要分为股权、固定收益和未上市房地产三大板块。2020年,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股权投资占比72.8%,固定收益投资占比24.7%,未上市房地产投资占比2.5%。股权方面,近年来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持续加大对股权投资的占比,2017年NBIM决定将股权资产占比提高至70%,高于固定收益资产和房地产占比总和的两倍,如此高的配比致使股权收益率成为决定整体组合回报率的核心因素。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于2010年逐步开始推进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在投资偏好上,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主要从城市规模、成长性和政策限制三个方面考量,2011—2012年主要投资欧洲市场,2013年开始进军美国市场,近期才开始投资以日本为主的亚洲市场。目前,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约70%以上的房地产投资集中于欧洲、美国及亚洲的9大城市。从投资方式看,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主要采用与本土投资者合作的方式进行投资,既能依靠本土投资者对当地市场和特定领域的了解,降低投资风险,保障投资收益,又可以依赖本土机构的行业知名度迅速打开市场,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从地域分布上可以看出,虽然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投资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主要集中地依旧是北美、欧洲地区,占比接近80%。近年来随着欧洲经济发展的停滞,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在欧洲地区的投资份额由2012年的48%降低至2020年的32%,取而代之的是北美区域,由2012年的32.3%上升至2020年的45.6%。此外,可以明显看出的是,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正在逐步加大对亚洲的投资力度,日本在2018年首次超越英国排在了第二位,占比高达9.1%。从投资的行业分布上看,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主动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的资产配置。首先,金融行业始终是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投资的最大板块,占比基本维持在20%~25%。其次,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降低了对于传统行业的投资力度,例如油气、通信及原材料等。最后,逐步增加对于新兴产业的投资配比,尤其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科技领域,2020年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对其投资占比已超过工业领域。社会责任投资(SRI)也是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特色之一,社会责任投资是一种基于环境准则、社会准则和资金回报的投资模型。2008年以来,NBIM陆续发布十多份责任投资报告,主要关注环境问题中的水治理、海洋污染、气候变化和社会问题中的人权、儿童权利、纳税透明度、反腐败七大领域。在选择投资企业时,NBIM不仅关注该企业财务、业绩方面的表现,还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用道德、社会和环境的高标准衡量所投资的公司,以保持金融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

3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风险管理

阅读全文

财产传承家族信托模式下产品设计论文

一、财产传承类信托的市场需求分析

(一)高净值家庭人数激增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达到73万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约19%。目前,我国高净值家庭所拥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为33万亿元人民币。从区域分布看,北上广地区高净值家庭户数最多,辽、苏、闽等东部沿海省份紧随其后。

(二)家族企业进入财富传承期

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三十多年后,我国第一代创业者的发展周期已经到了向第二代交班的时候。随着高净值人士年龄的逐渐增大,子女已具备了接班能力,对财富的传承需求越来越多。同时,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征收遗产税,我国征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避税筹划等意识的提升也推动了对财产信托需求的提高。2013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在高净值人士中,三分之一有财富传承规划的考虑,而超高净值人群的这一比例更高,达到近半数。根据《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我国的家族治理企业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将迎来一轮大规模的家族传承潮。随着第一代创业者年龄的增长,逾300万家家族企业面临接班人的问题,预计传承的财富值为4万亿元到7万亿元。如何平稳顺利地传承财富,并且实现保值增值,是高净值人士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如何顺利传承数额巨大的家族财富,不仅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对于信托业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对财产传承类信托产品来说,蕴含着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

(三)遗产信托市场蕴含巨大潜力

除了高净值人群传承常规财产的需求,保险信托市场也蕴含巨大的潜力。根据过往责任事故的案例统计推断,我国每年因被保险人去世而涉及的保险理赔金约两万亿元,如果信托机构能够开发出保险类信托产品,那必然带来巨大收益。总之,国外的家族财产传承信托已经有了成熟的发展,我们熟知的一些富豪,如洛克菲勒、希尔顿等都采用信托管理家族财富;我国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族财产传承信托必然会成为人们尤其是高净值人士普遍使用的财富传承手段。

阅读全文

民营企业传承与发展研究

摘要: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传承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特别是家族企业,即将步入传承的高峰期。传承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化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通过对董事长沙龙会议的观点整理,从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传承困境、保障措施等三方面进行梳理与研究,指出传承既需要企业自身不断探索传承机制,构建顶层设计,也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在有效引导、积极扶持、风险预警等方面协助,以期为台州民营企业的传承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传承 发展

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企业传承。在危与机并存的经济背景中,企业如何保持活力和竞争力?如何传承创一代的梦想和精神,并充分发挥二代或三代的创新力?如何在传承中保持企业良好的经营态势?基于这些问题,台州学院创业学院组织了两期主题为“企业发展和代际传承”的董事长沙龙,分别有台州市内9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和13家成长型企业董事长出席和讨论,深度了解企业目前的发展动态,思考财富、企业、精神的传承永续,破解走出困境之密码,解构基业长青之道。

一、研判经济形势,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肺炎疫情的爆发、蔓延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来的挑战,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企业发展既面临政策、高质量发展、内需市场持续扩大等机遇;同时也面临复工复产、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转型升级等挑战。董事长们指出目前企业面临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国内经济转型和英国脱欧等政经大环境,全球经济严重下滑,企业需要全力应对危机,保持发展定力,开源节流,谨慎前行。而疫情带来的机遇倒逼工业智能发展,主要体现在技术代替人力繁复的工作、数据协同优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平台化建设四方面。某董事长分析到数字化转型升级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新趋势,工业企业加快IOT物联网发展是必然趋势;高质量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提速。对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面对危机、变革与创新交织的时代变局,董事长们均表示有信心,努力做好防范措施,控制成本和投资,克难攻坚,奋勇前行。同时董事长们也正在认真思量企业的传承事宜,这是企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市借助市场的力量,形成高效率、有活力的市场机制,成为国内市场经济的鲜活样板,是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之一。民营企业家族色彩浓厚,大部分仍采用家族拥有的形式。历经四十多年,创富的第一代企业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通过对台州市上市公司高管信息处理发现,目前董事长年龄大于50岁的比例达62.3%,一二代企业家正处在更迭关键期。不管是家族企业或股权高度分散企业都面临或将面临传承的问题,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新一代企业家能否在转型背景下,既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又不断推进创新,乘势而上,实现企业的顺利接班,是企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梳理传承困境,助推企业精准发力

目前台州市民营企业传承过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传承规划缺失,从总体看,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传承计划还停留在想法上,对于传承给谁、传承什么、如何传承、如何退出等概念与机制都比较模糊与粗略,缺乏整体战略规划的指引;二是继承人培养问题,继承人意愿不足、能力不足、代际矛盾等都影响着子承父业的传统接班模式,特别是两代人如何认知对方。一些创一代忙于发展家族事业,错过了对子女教育培养的最佳时期,两代人沟通不足。或较早把子女送往国外接受优质教育,导致其与企业联系的纽带从小被分割,子女对于父辈的创业理念、企业文化价值观等没有认同感、承诺感和委身感。学者朱晓文,吕长江(2019)也认同接班人对企业的组织认同和情感承诺是传承成功的关键;三是职业经理人稀缺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有待完善,是影响企业代际传承的制约因素。目前国内职业经理人人才市场发展不均衡,优秀职业经理人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同时具备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与企业契合的职业经理人非常难得。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成熟,职业经理人缺乏约束机制,企业委托成本较高。特别是空降的职业经理人与企业的融合、信任和合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想顺利打破局面,走出困境,必须厘清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阅读全文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探析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各阶层利益关注的核心,对社会责任的践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以往“股东至上”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变革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的研究背景入手,分析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探析了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管理变革。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管理;企业管理

1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的研究背景

很多的研究结果表明,部分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自身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比如环境污染、逃税漏税、员工工作环境和住宿环境恶劣、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等,这极大地增加了社会成本,制约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同时给国人也带来很大的损失。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其目的是要求国家政府有所作为,从法律法规地角度强迫企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护各个层级的合法权益。对于中国而言,政府就非常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并且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敢“顶风作案”的企业绝不姑息,这就彰显出我国对消除企业逃避社会责任事情的决心和信心。比如,在2007年颁布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指导性意见》,在这套指导书中就明确规定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什么,以及需要符合的标准有哪些等。这些法令的颁布也表明我国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度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的核心区域地带,其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当然,之所以这样对其进行定位并不是因为企业财务管理承载着财务流通的重任,更是因为企业财务是企业各阶层利益关系的核心。但是,一直以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焦点仅仅是企业经济责任,而对于社会责任的关注则非常少,秉承“股东至上”的原则,从而使得企业所有开展的经济活动都围绕这样的思想而进行。

2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正确地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界定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符合社会各阶层的意愿。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至今也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三种论述:一是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责任对等的看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以及慈善责任于一体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企业责任;二是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及道德责任平等看待,认为它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以及社会责任其实都是组成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责任相对应,认为可以把企业责任分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两大部分,经济责任主要服务的是股东,是一种为股东谋求经济利益的责任,而社会责任则是指对除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的责任。而企业为什么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是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首先应该回答一个本质上的问题。即使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源远流长,但是至今为止也没有获得一个统一的认识,更没有得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令人信服的答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被看作能够用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有效理论。用这种理论的话来说,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塑造的一种契约。这就表明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不再单纯地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的利益代表的是各不同阶层的利益,而不再仅是股东的利益;企业应该合理地安排各阶层的利益,而不能仅考虑对股东利益的分配;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不仅是股东的股权投资,还包括债权人的债务资本、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本、供货商和消费者投入的市场资本、政府投入的公共环境资本(比如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公共信息服务等)等。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兼顾各阶层的利益,单纯地依赖股东是不可能发展的。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要想从债权人、供货商、消费者、政府、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获得帮助,得以健康发展,就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兼顾他们的利益诉求。换句话来说,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一种单方向的利他行为,而是一种多方面获利的重要选择。这种利益相关者理论使企业能够正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仅给企业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使企业自身的发展有了更为坚实的微观基础。当然,我们必须明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所谓的“企业办社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观念。之所以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做出强调,是希望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和股东利益的过程中也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不能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获得自身的发展。而“企业办社会”与利益相关者理论有很大的不同。“企业办社会”更多的是以牺牲企业自身和股东的利益来维护社会的利益,这种单方面利益维护的方式得不到企业和股东的支持,所以真正实行起来难度非常大同时还会出现一系列后续的问题。比如,我国国有企业在过去就遵循着这样的一种发展理念,但是却使得其发展速度缓慢,举步维艰。

3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管理变革

阅读全文

金融类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建议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集中了大部分的金融企业总部。为了增强对现有或将来设立的金融机构总部的吸引力,几乎各金融中心所在地都制定了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总部在购房、租房和高管人员的个税补贴、奖励等政策。近几年新增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几乎没有,城市商业银行总部变迁不现实,但是其异地扩张可以形成了一些区域总部。保险业近几年新增的全国性保险公司总部机构数量不少,除直辖市外大部分省市达到2家左右。在创建区域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各金融机构的后台服务中心将会在现有基础上快速发展,一些新型金融机构会持续增多。为满足城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私募股权基金、创投基金、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担保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会有所发展。在此基础上,金融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数量会有所突破。随着城乡居民金融需的不断增强,第三方理财机构财富管理机构会迅速增加,业务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起步不久,后续发展空间巨大。如浙江提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和“民间投资管理中心”两大功能性中心,将在社会财富管理机构集中度、民间资本转化能力、财富管理工具创新和社会投资政策优惠等方面确立全国领先的功能定位,包括财富管理机构聚集、民企总部金融服务、创业投资管理中心、产业投资管理中心、财富管理服务和政策创新等。

一、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才需求

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金融业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具有把握全局的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金融人才;能够进行金融产品开发、定价、防范风险等核心金融技术,掌握财会、法律、投融资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复合专家型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国际经验、通晓国际金融规则、能够进行跨文化沟通、可以独立开展国际金融活动的国际化金融人才。专业型人才:精通本行业的业务又有全局观念的风险评估、预测专家,金融市场分析、国际会计、资产评估、精算、保险核赔、证券投资及经纪等重点领域高级专业人才。营销人员:掌握较好的客户资源,有客户开发的能力,敬业爱岗、进取奉献、善于团队合作,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营销人员。后台服务人员:具有金融业相关专业基础,熟练掌握行业企业各种业务流程的操作,熟悉产品,具备较好职业操守的操作人员;以及在此基础上有良好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技能的客服人员。

二、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的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

一定的复合金融知识。未来几年,我国财富管理将会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财富市场总值位居全球第三,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根据福布斯私人财富分布模型测算,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份(直辖市)的高净值人群占全国的75%。财富管理在未来几年将呈现出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态势。因此,高职金融类专业毕业生需要适应财富管理的需求,必须掌握综合的金融专业知识,综合运用金融工具满足顾客的综合金融需求。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金融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设计新型产品或对存量金融产品开展整合创新,客户的涵盖面也较广,金融业兼具对金融产品和对客户进行管理的双重职能。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营销已成为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重要性将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金融行业的各种业务工作,而且起步阶段大都是基础的工作。各地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时,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特色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人才需求量大,其人才需求结构中最大的是客户经理。良好的职业素养。金融服务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这给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立足于信用,无信用就无发展。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要学会做做事,要肯做、能做、做好,需要首先立足顾客的需求而不是从产品来提供服务,要能娴熟地把专业的金融知识、复杂的金融产品简单化,让大众能够理解。熟练的操作技能。大量的后台服务岗位需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很强的动手操作技能,熟知产品,熟悉、了解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并能做出有利于客户利益的独立判断。

三、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目前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一味)的传授理论知识,强调宏观经济分析,应用操作的实务型课程少,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比较欠缺。随着各地争相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从事业务操作的应用技术人才和金融营销人才将出现供应缺口,而与此配套的课程设置较少。专业选修课不多,实用性强、紧贴市场前沿的专业选修课程更少,无法有效构建具有丰富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使教学效果与目标偏离,人才培养质量难以适应需求。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较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属于被动角色,他们的个性化、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没有被挖掘培养。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高职院校金融学科师资队伍在知识、梯队、年龄、学历等方面结构不合理,对国内外的金融发展实践认知不够,难以适应国际化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教师没有行业的实际从业经历。难以按照金融行业、企业的要求进行实践教学计划的设定和实践课程内容的安排,更无法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予以及时准确的指导。缺少实用的实践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毕业前认知社会、提高动手能力的理想场所。目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还比较少,大部分流于形式,难以满足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需要,难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与未来的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