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企业安全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企业安全总结

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性

[摘要]安全施工管理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减少或避免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形成伤害、对企业财产造成损失而实施的各项预防、纠正以及处置的活动。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有序进行、降低事故损失、实现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就必须认识到安全施工管理所能够发挥的实际作用,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始终将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关键词]安全施工;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改革不断深化,基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整个行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各类建筑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根据资料显示,仅就房屋市政工程而言,2018年全国发生各类安全事故734起,同比增加42起,增幅6.1%,整体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建筑行业的安全施工形势仍然严峻,探讨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要性、研究各项安全施工改进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施工中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其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有利于实现施工安全。施工行业是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安全事故诱发因素多,危险系数大,一旦发生往往就会造成重大伤亡。在施工生产中实施安全管理,对各种事故诱发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管控,有利于实现安全施工。其次,有利于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开展。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是影响施工作业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实施安全施工管理,就是要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以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实施安全施工管理对施工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能够起到保证作用。再次,有利于促进工程项目实现经济效益。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不仅会对施工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施工企业多年积累形成的商业信誉产生影响,从而使企业产生间接损失。加强安全施工管理,在安全事故尚未发生时就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能够对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起到促进作用。

2目前安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施工的认识仍有待提高,在安全施工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尚不健全。部分施工企业虽然也制定了安全施工管理制度,但是与企业业务实际相脱离,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部分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缺陷,对人员、设备安全等方面规定不全面,不能堵塞和消除安全事故风险点。其次,对安全施工重视不足,未形成较强的安全意识。在激烈的建筑行业竞争环境中,部分施工企业一味地重视和追求经济利益,而对施工安全关注不足,导致安全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安全施工管理观念。再次,物料安全管理缺失。部分施工企业对安全施工管理的理解存在片面性,错误地认为施工安全管理仅是对施工人员安全的管理,而没有考虑对施工物料进行管理。这就导致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只对人员进行安全管理,而较少的对施工物料进行安全管理,从而形成物料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

阅读全文

重构高效有序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思考

近年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高水平的安全工作推进高质量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在全面推行中铝集团职业健康安全精准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管理重心下移,创新“两抓两查严监管”(抓班会、抓培训、查隐患、查违章、严格落实直线监管责任)班组安全管理工具,促进了安全生产稳定好转。但个别企业日常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思想误区,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岗位安全职责界定不清,安全管理权限不明确,安全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或执行不力等问题,致使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出现偏差,导致某些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未能得到根除,一般生产安全隐患重复出现,零星事故时有发生。针对日常安全生产中的痛点和难点,需要从事故发生的根源上找原因,从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找漏洞,从监督考核机制上找不足,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管理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彻底摆脱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一、问题根源分析

1.安全管理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安全保障作用

全员抓安全是全员安全的根本保证,频繁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不是管理方法出了问题,而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了问题。建立并有效运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法》对企业主要生产经营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对“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在认识上未真正理解、在思想上未真正接受、在行动上未真正落实,没有把安全履职意识镶嵌于业务流程、生产经营、考核奖惩等各环节。对于上级安排的安全工作,部分企业负责人习惯于直接交给安全总监负责,安全总监再交给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导致原本是专业部门负责的工作得不到真正落实。如设备专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票制度执行等业务部门的工作,现实中往往由安监部门负责。特别是发生事故后,部分企业领导认为是安全人员工作不到位,对安监部门进行批评或考核,因导向偏差,导致分管生产经营的领导更会认为安全工作不是自己分内的事,能推就推,不愿或不能主动履行安全生产责任,致使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能健康有效运行。

2.安全考核机制没有充分调动安全履职的自觉性

部分企业没有建立有效运行全员岗位安全履职考核机制,企业负责人在工作安排、资源保障、考核评价用人方面重效益轻安全,甚至违背生产客观规律(或法规)降成本、降标准、赶产量、赶进度、抢利润。部分企业虽然在形式上对安全工作进行了考核,但重结果不重过程,没有把个人安全履职清单纳入考核范围,导致管理和作业人员不清楚自己的岗位安全职责,更不用说照单履职了。

3.安全监管机制没有充分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

阅读全文

建筑安全生产实践对策

 

根据“安全第一”、“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遵从安全科学原理、安全文化建设理论,坚持安全生产方针,做到安全文明生产。这是安全生产观的主要含义。明确以下方面的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建筑安全生产观的认识。   一、从相对报念的联系去把握安全的概念   安全生产、建筑安全生产具有一般安全的共性与要求,理解安全的概念是把握安全生产、建筑安全生产概念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矛盾分析法是科学揭示和理解概念的根本方法。理解安全就应从其相反的概念一一不安全的联系中去把握。不安全“就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不幸事件,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地停止”(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这里所说的“不幸事件”一一事故,一般分两类:人员伤害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因此,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安全生产、建筑安全生产的概念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休会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我们几十年来安全生产管理一直坚持的基本方针。它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思路。问题是: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主要停留在文字上或停留在口头上,或是被动应付、或是疏于落实。真所谓背起来J顺溜,用起来迷茫。在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大形势下,我们必须把握这一方针的特点。第一,“安防”方针具有法律强制性。我们对经济生活等提出多个“第一”,如:“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等。可是,已用法律形式给予确认的,目前还只有“安全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坚持“安防”方针就是违法。将“安防”方针上升至法律层次的规范其理由有很多,其中这是针对某些单位与个人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绝对对立起来,因而只讲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等错误认识与行为的。诚然,挑担用的“垫肩”、遮阳用的“斗笠”一一那一样不要银子?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安全生产与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追求的目标一一经济效益是相反的。要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一定要有强制力,必须借助法律武器。当然,那种把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二,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我们虽然不能把预防视为安全工作的全部,比如说,出了事故,就有事故处理工作:而事故处理就不是预防工作的本身。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预防: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线,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立法、政府颁布政策、企业建立规矩、管理人员的忙碌几乎全是围绕“预防事故发生”展开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事故发生都是有隐患与先兆的。只有用勤奋的工作和睿智的眼光,才能洞悉隐患、抓住先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也必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三、衡t理筑安全生产状况的   主要尺度是人员伤亡情况如上所述,不安全就是发生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故。可是,近年来评价安全生产管理状况主要看有无人员伤亡,也就是说评价一个项目、一个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主要看有无人员伤亡。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人的生命财产比普通财产更珍贵。同志曾经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坚持人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加珍惜人的生命财产,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第二,人员伤亡代价太大。也就是说,死不起人。业内人士对人员伤亡有过如下推论:就目前武汉的情况看,因工死亡一人,直接经济赔偿额约为20万元,政府罚金6万元,加上误工损失、招待费等总的经济损失约为50万元。去年,武汉某工地高空落物打死一个人,其直接赔付已达83万元。第三,安全技术等安全生产要素都必须以防止人员伤亡为中心。   建设部组织编审的建筑企业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教材咬安全生产技望术与管理》中,对安全技术等概念解释就突出了这一理念。“安全技术,是研究生产技术中的安全问题。针对生产劳动中不安全因素,研究控制措施以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下同第3页)“安全技术:即为控制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防止发生人身事故,而研究与应用的技术。”(第25页)“安全技术措施,系指为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危害,从技术上采取的措施。”(第25页)“安全技术一一以防止工伤为目的的一切措施。”   四、理筑安全员走俏市场现象分析   建筑安全员走俏市场表现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安全员的待遇大幅度提升。在物质待遇方面:在北京的建筑安全人才招聘市场上,一名会管理并能做资料的安全员月工资开价已经达到六千元。这个月薪水平已超过了北京地区项目经理的月工资开价。在武汉市,与上同档次的安全员,月薪招聘价也开到了三千元。去年,我在报纸上还看到了一个企业以年薪十万的开价招聘企业的安全总监。在身份、名誉方面:以前从媒体见到的招聘启事铺天盖地,可几乎没见过有招聘安全员的,因为企业普遍认为,安全员可以是技术含量低、年龄大、身体弱的人凑数。而现在,不仅有了招聘广告,而且开始与质量总监、财务总监一样,被称为安全总监(总管),作为重要管理人才使用。第二,安全员的工作不再是“栽”豆腐。某大型建筑集团安全处处长坦言:原来我们下工地检查工作,项目经理远远看见就作两个动作。一是交待下属对安检人员随便应付一下。二是,自己借故溜走。现在,项目经理也有两个新的动作:一是,常常光临我们的办公室,邀请我们到他管辖的工地去查看、提意见,他们还说:费心多去几趟,出了事,都不得下地。二是,当你到他的工地后,他陪你到处转;转完了,你有话要说时,他会说:莫慌,等我把人找齐了再说。于是他把项目上的管理干部、分包队的老板,甚至供货商都集中起来,实现以会代训的目的。#p#分页标题#e#   建筑安全员走俏市场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了。老板们是要赚钱的,而赚钱就得有项目。是否得到项目,与你的安全观正确与否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正确与否关系极大.,谁不识大势,安全理念停留在原有层次,谁的投标行为就会被扼杀比如,当业主问你,你将如何保证工期时,你说,我加班加点,日夜抢。而业主又是特别强调HSE体系的,你这个表态很可能使得你的投标失败。另外,管理项目关键是控制成本。可是,如果你只顾及节约而忽视安全,无论你的其他成本多低,一旦发生伤亡事故,整个项目的成本就成了脱疆的马。这就是说,利益也在驱动着我们的企业老板和项目经理,把安全生产放到应有的位置。   二是大势所趋。即国家高度重视,举国上下造就了重视安全生产的大好形势。“大势”的表现为:法规严明,机构完善,督查有力,惩处无情。《建设部2005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指出:坚决将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清出建筑市场,取消不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有关人员的任职资格;要建立约谈制度,对于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地区,建设部领导将约见事故发生省(区、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谈话,分析原因并研究措施。这种大势和强势,推动和深化我们对建筑安全生产的认识和实践。   五、安全生产与管理必须认宾贯彻落实“五同时”原则   安全与生产、安全生产与管理“五同时”原则,是196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提出的。《规定》要求:“企业单位的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法规和制度,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我国政府一贯对人为割裂安全与生产、安全生产与管理的行为持严肃的批判态度;有觉悟的企业和项目经理现在也认识到了“五同时”是全面实现项目目标的有力保证:工作在第一线的职工也深感“五同时”才是珍爱工人生命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当然,坚持“五同时”,关键在领导。务必把“五同时”融入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去,井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阅读全文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建筑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高,管理难度大。近年来,传统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成效呈下降趋势,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对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强化、改进,消除安全信息孤岛并提高管理效率。文章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原则和系统结构框架,定义了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描述了安全管理核心任务的流程逻辑,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

【关键词】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隐患

建筑施工行业是在工矿商贸行业中安全风险最高的行业。经过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事故追责力度、推广“四新”应用等措施后,事故率和事故损失实现了多年持续下降。但是,随着建筑施工活动效率快速提高,新型建筑类型出现,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复杂化,安全管理系统效能遇到瓶颈,难以实现事故总量和事故率继续下降的目标,需要注入新的效能动力源。国家安全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把安全管理信息化作为发展的重点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新动能,提升管理系统效能。本文以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任务为核心,设计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定义了系统主要功能和安全管理流程。

1系统设计主要任务

安全管理内容分为进攻性因素:即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防守性因素: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职责分配、安全投入、风险管控措施、隐患排查治理措施等。本系统设计以管控进攻性因素为核心,建立和完善防守因素,构建事故预防信息体系。基于信息系统,建立法规和风险库,融合知识管理要求,部分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共享风险库、隐患库、法规库,构建知识分享途径。解决项目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对于进攻性因素,鼓励项目部和二级单位自查自报自纠。基于模糊层次理论,构建系统成熟度评价方法。

2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B/S架构设计。鉴于企业并发用户数量多,部分地区网络速度较慢,可能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因此采用分布式布置。网络条件好的项目和二级单位总部,通过专线或VPN直接访问中心服务器。在网络条件较差的项目部,布置项目服务器形成局域网(图1)。项目用户在局域网内使用,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减轻中心服务器和网络通讯压力。项目部服务器择机在后台与中心服务器通讯,适时进行数据同步。为了提高业务办理速度,通讯时机条件设计为两个:一是网络闲置择机通讯,二是定时强制同步,强制同步间隔时间由用户自行设定。项目部之间不需要相互访问。为了满足移动办公的需求,系统专门针对移动端特点进行开发,提供了两种接入网络方式。在没有局域网的条件时,用移动数据通过互联网接入,根据系统部署的网络情况,访问中心服务器或者项目服务器。在局域网条件下,通过本地局域网接入。移动端APP内置了安全检查所需的结构化表格,在没有任何网络的条件下实现离线作业。结构化表格数据有更新后,会提醒用户进行模板更新。结构化表格的格式文件保存在本机。作业成果保存在移动终端内,当终端检测到有网络信号时,自动或手动将数据传输到后端服务器。信息系统由技术支撑层、数据层、应用层、用户层组成(图2)。在数据层,各职能部门按规章制度要求开展业务,形成业务数据并储存。在应用层,主要按照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二级要素从数据层提取数据并进一步分析处理,按规定格式向用户输出。引导用户将安全标准化规范应用于实际,解决标准化与实际操作的“两张皮”现象,更好地协助用户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和自查评工作。在用户层,通过权限控制系统,向二级单位和项目部各级各类人员授予相应的访问、修改、删除权限。权限控制矩阵由级别与职能两个维度组成,上级可以访问下级单位的相应职能范围内的业务数据。公司的法规库、隐患库、风险库的设访问权限向全体用户开放。本系统可构成企业PRP/ERP系统的一部分,也可以独立运行。每个子模块在安全管理总模块和对应的职能部门业务模块下设置多个入口,供职能部门进入。实现信息和业务协同,减少信息失真和迟滞问题。

阅读全文

城市轨道工程建设论文

一、从创新项目部和上级法人双向互动机制入手,推进建设单位与项目法人战略互动

在绝大多数环境条件下,项目经理、项目书记、项目总工和安全总监这“四个人”是难以承担起契约履行责任的,要真正督促项目部兑现合同承诺,履行契约责任,必须依靠企业法人督导落实,否则,很多问题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建设单位习惯于把项目经理、项目书记、项目总工和安全总监作为落实合同责任的“责任人”,其实不尽然,项目部只是施工企业为兑现合约责任临时组建的派出机构。尽管授予了项目部生产要素的配置权和调节权,那只是建立在项目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要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里配置生产要素,强化要素配置效率,通过多种杠杆更好发挥项目要素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市场配置项目稀缺的要素资源,必须依靠企业法人管项目,通过法人管项目的制度安排,更好发挥法人利用制度、行政、经济等杠杆完成要素配置和力促要素热力释放。

二、建设、施工、监理三方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相互衔接,优势互补,推进三方治理机制和工程治理行为标准化

从表面上看,三方治理行为的融合,是相互重叠却又周而复始重复性治理行为,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治理的三方阵容里,有些人习惯了以往施工过程和施工监督过程治理,对此不以为然。正因为如此,一些项目工程才会有各种事故和本不应发生的问题频繁发生。建设三方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标准化,就是要通过制定和贯彻覆盖各个运行层面的不同工艺、工法和流程,以及治理考核量化指标,规范管理过程,从资源配置到日常起居,从项目文化到职业操守,从技术交底到旁站监督,从施工动态到验工计价,从竣工验收到创优落地,从考核奖罚到经验交流,从关注施工到受益关切,都要做到标准化,使施工治理过程各个环节和各要素做到有机结合,合理配置,高效运作,构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和控制标准化的治理常态,让纷繁复杂和重复雷同的施工治理过程更透明直观、简洁方便、科学易懂、放心高效,利于三方治理行为有效施行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

三、突破三方治理的信息化“孤岛”,推进三方治理信息化融合

近年来,信息化和大数据管理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高效率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便捷,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推进管理方式革命,实现资源和信息有机整合,促进资源和信息共享,延长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治理链条。以信息化和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实现三方治理能力融合的最大特点在于:一是信息和治理统一规划,统一接口,统一监管,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自成体系,杜绝互不往来。二是把原本依靠人工力量和单一组织的力量“难做到”、“做不好”、“管不好”、“管不了”和“监控不理想”的生产要素、队伍监控、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生态环保、计量支付、资金使用和合同履约等问题,通过信息化平台,智能化管理,阳光化运作,适时进行远程监控,杜绝人为操作、人为干预带来的管理缺失、管理漏洞、管理真空和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是在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研究,及时决策,及时解决,及时关注后续发展和变化动向,做到发现问题不过夜,研究问题不推诿,解决问题要追踪,不吸取教训不放过。四是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指导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治理与加强对科技创新研发、科技创新成果运用结合起来,积极总结、推广、借鉴、普及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经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包容发展和跨越发展。

四、“开门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减少和杜绝勘察设计缺陷

阅读全文

农网工程管理论文

1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是农网工程的核心工作之一,在施工过程中,一些监理单位并未严格按照项目的进度计划把握施工进度,检查施工质量,也没有对施工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的督促。这样做,就会使得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的风险。未设置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就会对农村生活、工作用电构成较大的安全威胁。

1.2档案管理

农网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农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经常被忽略。相关工作人员也并未按照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档案填写人和提交人不明确。另外,存放工程项目的文件时没有分类,没有专人负责存放相关资料,进而使得农网工程的相关文件丢失。

2改进举措

2.1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管理

阅读全文

项目建设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规模不断扩大,安全事故亦随之日益频发。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技艺的不断改进优化将安全管理提高到全新的高度,但是安全事故依然频繁发生。文章通过分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根据《2018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2018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734起,死亡840人。2019年地方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重点抓好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加大事故查处问责力度、改革完善安全监管制度、提高综合治理能力等工作,有效减少安全事故数量。文章旨在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分析施工现场管理中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文章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1施工现场常见安全管理问题鉴别与分析

1.1管理层面因素

1)施工和监管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未能给予足够重视。“安全第一”作为首要的生产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却容易被忽略。对于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和方法,部分施工单位仅将其作为一项过场程序步骤,而非强制性的执行标准和要求。因此,安全文明施工执行不彻底、监管不全面、处罚不到位的现象在项目施工现场屡见不鲜。相关主管部门的“懒政”不作为或敷衍应付也是此类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执行和监管不到位的前提下,即使发现了违规操作、设备或建筑处于不稳定状态,部分施工单位仍抱有侥幸心理,给项目埋下了巨大的安全生产隐患。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缺失。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是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其操作与执行需要企业付出额外的人力和物力,因此,部分施工企业出于各种目的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形式化,各项安全生产指标难以贯彻落实。更有甚者,其安全生产、消防、卫生等机构职能形同虚设,只为应付主管部门检查而设立,安全生产体系名存实亡。施工企业本身的不作为也使得施工和管理人员产生庸懒怠惰心理,从而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加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2技术层面因素

阅读全文

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模式探讨

摘要:化工工业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之一,其发展速度不容小觑。提升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深化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就成为当前化工企业应当着重关注的问题,而现阶段中国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模式的建立,在各化工企业中还存在争议。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模式是结合力化工生产、创新、制造的各方面的综合安全评价内容。文章从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模式的相关理论概念出发,通过对中国当前化工安全评价模式的建立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析,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模式做出探究。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评价;评价模式

0引言

随着我国创新性化工生产管理理念的提出,我国的众多化工企业都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发展而逐渐转变思想,将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方式融入到化工企业生产之中,在减少生产压力的同时,优化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提升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质量。为了有效地减少当前化工企业创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可能存在的化工生产安全隐患,就要求企业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和生产方式的各项内容,建立起针对性的安全评价模式,以求能够充分发挥安全评价管理机制的作用,从生产管理源头出发,加深安全责任意识,提升生产安全质量。同时利用安全评价模式也能尽可能的减少对于产品生产成本的消耗,降低化工企业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市场价值。

1安全评价模式建立的意义

安全评价模式的建立,实际就是安全的评价规范的建立,是为了在具体的生产环境中以具体的实际依据,帮助企业解决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规避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问题,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节约企业成本消耗,降低生产资源浪费。安全评价模式的建立为安全事故的出现提供了有效地理论支持,保证了生产各环节的生产评价都可以按照既定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执行,以重复的工作内容,减少工作突发问题的产生。同时,也为突发安全事故的产生提供了应急预案,保证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实现解决。安全评价模式的建立,能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安全理论依据,并为各种事件提供有效的实施方法,利用安全评价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事故和问题进行有效地规避,减少资源浪费,帮助企业管理者判断安全事故产生后可能出现的企业危害,根据危害状况和企业发展状况帮助企业建立起最优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2如何建立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模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