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期末考试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期末考试总结

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一、国内高等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动机

获得学分是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最基本的目的。其次,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的考研必考科目对这些学生有着很深的吸引力。从平时学生们的提问情况来看,只有少量的学生是从热爱数学的角度去学习高等数学。

(二)考试设计

在国内高校中,通常高等数学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期末考试由于是闭卷考试、考题数量多、时间被限制,一方面学生们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公式、典型例题的记忆上,从而认为高等数学是一门做题记题的课程,降低了学生们学习高等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考试是书面形式进行,只考查了学生们的对高等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没有考查学生们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表达,缺乏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查。

(三)教学设计

高等数学一般开设两学期的课程,每周4学时。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为了适应大学生的考试需求,老师在设计高等数学教学时往往重应用、轻理论,删减一些虽然有着很强数学魅力但考试不考的内容。理论的缺失使得学生们在遇到一些数学问题时,无法找到合适的理论工具,从而不能独立的去解决这些问题,产生了很强的畏惧心理,放弃对问题的研究,产生恶性循环,进一步降低了学习高等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阅读全文

翻转课堂教学在社区护理见习课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社区护理见习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级5班和6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所在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本学期社区护理课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自我评估问卷调查(包括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见习课考试和期末考试。结果实验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习课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社区护理;见习课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的教学和信息的提供,且在课堂上还是由教师严格控制整个课程学习进展。教学方法是以教育者为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充分发挥其学习潜力。近期,有关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及其如何与学生表现相匹配的研究越来越多[1]。一些研究表明,当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致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佳[2]。但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的方式很难保持一致[3],且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尝试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来配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是指授课教师为学生提供教学视频、图文资料等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课前学习,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协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4]。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认知结果产生积极影响[5]。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需要有效地将护理理论知识与社区实践相结合。因此,在本学期我们开设了社区护理见习课,帮助学生了解社区环境、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与流程、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以及相关的病例分析。但由于社区护理的连续性、综合性和群体性等特征使得见习课面临多变的教学环境、繁多的教学内容等诸多问题[6]。为了让学生在短暂的见习课中对社区护理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锻炼其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在当地社区护理卫生服务站开展社区护理见习,将专题性研究引入其中,并对见习课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我校护理学院2017级5班(40人)和6班(40人)两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班)男生8人、女生32人,年龄18~20岁;对照组(6班)男生10人、女生30人,年龄18~21岁。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学习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阅读全文

翻转课堂在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针对传统教学和考核模式下“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从翻转课堂的角度提出细化平时成绩评定标准、提高平时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占比、设置期末考试成绩的最低分数线等措施,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观经济学课程;效果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对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模式下,大多数学生无论是在微观经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上,还是在相关知识的运用上,效果均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参照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提出教学和考核模式改革思路,以改善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1“微观经济学”课程传统教学和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弱的情况下,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不佳。初学微观经济学的大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基本概念的界定抽象难解,知识点繁杂且大量采用曲线分析法阐述相关理论,自主学习难度较大。任课教师为确保学生掌握相关内容,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作业”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好坏,除受任课教师个人理论素养的影响外,还受课堂上师生互动状况的影响。一般而言,课堂上师生互动状况良好,不但可维持学生上课的专注力,提高教学效果,还可激发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然而,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本门课程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状况的好坏,不但取决于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等,还取决于学生对课程新内容的预习情况和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同一任课教师在不同教学班教授同一门课程的情况为例,倘若该班能够认真提前预习且对已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比较多,即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所占比例高时,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通常较好,该班的教学效果也较好。否则,课堂氛围会比较沉闷,学生偷玩手机、昏昏欲睡、跟不上教师课堂节奏的现象就会突出,教学效果不佳。其次,现有课程考核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高等院校大多数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微观经济学的课程考核中,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的占比通常为30%和7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在课程综合成绩中所占比重高达70%,很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上课松懈、临到期末突击复习的情况。然而,微观经济学理论性强的特点使学生期末突击复习的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平时成绩的评定是由任课教师完成,而任课教师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平时成绩的评定标准通常较宽松。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平时学习动力不足,期末突击复习的动力也大大减弱。二者的共同作用致使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不佳。从以上两方面考虑,要改善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应从根源上入手,具体量化课程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的评定,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状态的考核。具体地说,任课教师要调整授课模式,从传统的“满堂灌”到“翻转课堂”,将师生的教学活动从单独的课堂讲授延展到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听课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通过对课前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复习情况的考核来约束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此外,要提高平时成绩在课程综合成绩中的占比,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翻转课堂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是指把“老师课堂上讲授新知识,学生课后通过作业来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课前学习新知识,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教学结构[1]。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的情况下,“翻转课堂”可有效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具体来说,在“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环节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行为。不过,这种全面考核的有效性要以课程考核中平时成绩的细化为前提。第一,细化“微观经济学”平时成绩的评定标准,将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听课和课后复习的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构成部分。(1)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考核。学生课前预习的考核分两步完成。第一,为了让学生对每次新课的内容有所了解,便于他们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在开学第一周,任课教师应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等相关资料发给学生。第二,为引导学生认真预习,任课教师可将每一章的内容总结归纳成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在每一章开始前完成这些题目。对可在教材上找到答案的简单的概念性题目,教师以课堂随机提问的方式抽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评定成绩。对相对复杂的综合性分析题目,每次挑3~5道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并在教师讲解该章内容前提交备查。鉴于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无法理解部分知识是合理现象,故教师检查课前作业时只看是否完成,不看对错。对没有完成课前作业的同学,扣除相应的分数。(2)对学生课堂听课状态的考核。对学生课堂听课状态的考核主要以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为依据。任课教师结束每一章内容的讲解后,针对该章的基本知识点提供10道选择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后交给教师批改并登记成绩。课堂作业的最终成绩为各次课堂作业成绩的平均数。(3)对学生课后复习状态的考核。讲解完每一章的内容后,任课教师会根据该节内容为学生提供1~5道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后于新一章内容开始前交给教师检查,教师根据完成质量登记成绩。此外,为督促学生课后复习相关内容,教师还可在讲解新内容之前,随机请几名同学回顾上一次课的重点内容,并根据其阐述情况评定成绩等级。课后复习的最终成绩为各次课后作业成绩和课堂回顾成绩的平均数。第二,调整“微观经济学”课程考核方案。为切实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调整微观经济学的课程考核方案。(1)提高平时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占比。目前平时成绩在课程考核成绩中占比过低,仅为30%,不能有效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作业。为改变这种情况,建议将平时成绩的占比从30%提高到50%。此外,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与任课教师积极互动,约束学生按时上课,建议平时成绩的评定除了考核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听课和课后复习三种学习状态外,还将出勤和课堂互动纳入考核指标,每项占比各为10%。(2)期末考试设置最低分数线。作为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在财经类高校通常同时有多位教师在为多个教学班授课。出于保证授课质量、避免不同班级考核标准差异过大等考虑,各授课教师均是按相同的教学大纲安排讲授内容,所有学生在期末使用相同的试卷进行闭卷考试,任课教师按照相同的评分标准批阅试卷[2]。在期末违规处罚力度较高且监考较严的情况下,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可以客观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随着平时成绩占比的提高,为让学生依然重视期末考试,建议学校对期末考试设置最低分数线,以形成对学生的硬性约束。

阅读全文

临床医学内科学多元化研究

一、研究目的

随着我校教学三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逐步确立,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题通过对临床医学专科《内科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一张考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减轻学生最终一次性考试的压力。进一步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多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边学习,边复习,对重点内容强化掌握,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成绩,降低不及格率,让学生真正听得懂、学得会、考得过。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一张考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减轻学生最终考试的负担,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累,相应降低学生作弊动机,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一是弥补《内科学》成绩无实训考核的缺陷,总成绩中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成绩占一部分;二是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改变以往学生不重视培训过程,培训成绩用不上的状况,使学生认真对待整个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促进学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整个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第三年的实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对象

以2011级临床医学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专业的《内科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提问、出勤、作业批改、期末考试、病历书写、实践技能考核等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变总结式考核为过程考核,改变原有一纸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四、研究内容

阅读全文

中医外科SEMINAR教学的作用

作者:王祖龙 郑明常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是中医学的主干课程,是学生从理论到临床的桥梁。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中医外科教学基本上是采用教师课堂讲解、板书为主的方式,借助少量的挂图、模型、标本等手段来完成教学工作,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较大的距离。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尽快适应中医外科工作需要。近几年将“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外科教学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4级中医本科2班学生,共108名。学生的性别、年龄、平时成绩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于2006~2007年度第二学期《中医外科学》开课之前,将108名学生随机分为A、B两组各54名,A组采用SEMI-NAR法教学,B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SEMINAR教学法应用方法:首先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15min左右的讲解提示,然后设立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选题应密切结合临床,主要选择“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方法”、“手术的适应症、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题目由教师拟定,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学期结束后由笔者向学生发放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问卷中的8个项目进行1~10分的评定。期末考试后,对2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比较。

阅读全文

考试方法改革下房地产经济学论文

一、考试方法改革原因与目的

考试方法改革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去学习。一方面,房地产经济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可以提高平时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学生在刚接触专业课程时怀着好奇的学习心态,但不明确要学习的内容,也不知道学习的方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通过不同形式课后作业的安排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强调,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学习重点,并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进步的过程。学生对成功的体验不应只有期末考试这一次机会,而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在知识的掌握广度和深度上、在学习方法的把握上、在口头表达能力上、在集体合作意识上都有着进步的体验,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时,还要结合学生取得的相应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经历了专业学习后,逐步成长起来。为此,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改变期末“一考定成绩”的做法,使得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在平时的积累中掌握较好的专业学习方法,逐步培养专业分析能力,达到与学与教的教学目的。

二、考试方法改革方案设计

根据对工程管理专业同学的调查,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能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堂的教学和课后有目的的学习,认识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掌握有效的方法去分析经济问题。因此,房地产经济学精品课程教学小组内的各位教师决定在房地产经济学课堂内试行新的教学和考试配套改革方案。2011-2013年3年间,在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校房地产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均参与到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中,考试方法改革方案设计如下:学生成绩评定的具体措施为: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学期末总成绩(100%)。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1)平时考勤,平时课堂点名或者点人回答问题不到者,一次扣一分,三次不到,此项考勤成绩为零。

(2)学期论文,课程学习过半后开始专业论文的写作练习,在该学期的最后一堂课上交,并以论文质量为评分标准。

(3)四次大型作业,每次作业最高分为5分,根据完成作业的态度、作业中的信息收集水平、分析问题的水平、文字总结水平进行相应打分。早期布置的作业以独立作业形式为主,2年后进行了调整四次大型作业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分小组完成的。独立完成的作业部分由老师打分,小组作业通常以小组授课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展开,由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打分后,取加权平均分计算。

阅读全文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探思

摘要: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类专业必修的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基础的财务会计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需求。进而高校在培育会计人才的时候就要根据社会需求制定新的培育方向及培育方式,通过对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模式,培育适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会计课程教学;财务会计教学方式

一、高校中级财务教学的作用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掌握财务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财务会计所需的知识能力。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中级财务会计的知识,更系统全面地学习其内容。所以,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反思,得出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是目前的重点工作。

二、高校中级财务会计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在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课程设立缺乏实践教学课程。财务会计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想要学得好就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阶段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面理论教学占据绝大部分,高校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立中,为减少资源的投入只是设立了理论教学的课程,缺乏实际操作相关课程。部分高校在期末会设立一到两周的校内实验课程,在实验课的实施过程中由一到两个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在时间操作前缺乏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仅靠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实验效果不佳,且实验资料是由校内统一提供的,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无法与时俱进的学习最新的财务实际操作技能。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根据课本的内容以及教学要求设计教案,在授课过程中以教案为参考进行教学。且高校为设立更多公共课程不断减少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课时,学习课时减少但教学任务并未随之减少,致使中级财务会计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足。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尽可能快地讲解课本知识,课本中呈现的案例只是简单讲解,无法详细分析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和相关解决措施。紧凑的教学时间使得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仅是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无法及时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教学方式单一,局限于校内教学。授课方式以教授法为主。上文提高,我国高校在中级财务会计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为讲授法,即教师讲,学生记。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在实施过程无法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启发式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教学式等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会计工作方式的变革,基础性的会计工作都可以由软件、系统、机器人等操作完成,如许多的财务软件都实现了凭证自动生成以及财务报表的自动生成与分析等。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更倾向于管理分析型会计人才,讲授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中级财务会计的知识点,缺乏对知识的思考以及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学生缺乏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无法达到社会对会计工作岗位的需求。教学环境以校内教学为主。我国大部分的高级院校对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课程的设计基本是以校内教学为主,主要分为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验课。这两个方面上文有详细分析就不再进一步分析。由于教学课本与实验资料的设置与社会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实验过程中接触到部分知识与技能就会存在滞后性。如成本的核算方面,在实际的成本核算中会遇到损耗、领料金额与实际金额不一致等问题,而课本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验资料等过于理论化,与现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使得学生无法及时了解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而无法按照社会实际需求去发展自身能力。

阅读全文

有机化学课程考核改革解析

[摘要]有机化学是化工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化工生产方面和教学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论文通过分析目前有机化学考核方式的弊端,提出了有机化学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意见,旨在提高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考核改革

1有机化学课程概述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与后续专业课程联系非常紧密,同时也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考研的主要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会分析化合物的结构,在掌握结构的基础,学好每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贯穿“结构决定性质和性质是一定结构的反映”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能够应用所学反应,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合成目标化合物。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化工生产方面和教学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有机化学教学所涉及的内容特别丰富,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内容如何安排和取舍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有机化学课程考核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考核现状

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上课出勤率+平时作业)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比很小,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过大。此种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凸显出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和态度,存在明显的弊端,有待提出新的考核方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