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启蒙教育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现状探讨
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国学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重建国学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将国学内容引入幼儿园教育已成为幼儿园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幼儿园进行国学启蒙教育,不仅能启迪幼儿智慧,还能培养幼儿孝敬长辈、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等良好道德品质;同时,在幼儿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激发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的民族责任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百色市多所农村幼儿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这些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一、百色市农村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问题
(一)幼儿园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历史普遍较短
调查结果显示,百色市农村幼儿园在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历史方面,有50%的幼儿园开展不足一年。由此可见,一半幼儿园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历史较短,其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的设施、环境以及教学等尚未完善。
(二)教师国学素养普遍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53%的幼儿教师对国学启蒙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程度为一般,可见,百色市农村幼儿教师的国学素养普遍较低。如果幼儿教师没有足够的国学知识储备,那么教师在向幼儿传授国学知识时,就有可能向学生传授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国学知识,这既会误导幼儿对国学的认知,也达不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的作用。
(三)教学形式死板
新时代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思考
[ 摘要 ] 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措施。现阶段,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很多不足。通过首因效应、环境效应、角色效应、辐射效应和需求效应等心理学原理的探索,研究提升高校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成效的措施。
[ 关键词 ] 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辐射效应;学习培训;朋辈作用
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入党申请人数、壮大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途径。2016 年 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一、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内涵
在大学里,党的基层组织想要定期吸纳到有信仰、有觉悟、有信念的优秀大学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申请人。为此,高校院系基层组织书记、组织员、辅导员等会依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规律,按照《党章》等有关文件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引导工作。①开设课程、组织活动、举办讲座等,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指导思想、初心使命、组织原则、加入程序等。这一类行为都属于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范畴,具体来说,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包含了以下两层含义:一是知识教育,即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的教育,包括普及党史、党章及入党的相关程序等;二是信念教育,使大学生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并为之不懈努力。
二、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途径
航海类职业院校参与职业启蒙教育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越来越需要高质量、多样性的教育,这使得职业启蒙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肩负着海洋强国使命的航海类职业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特色体验课开发、金牌团队打造积极参与职业启蒙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蓝色海洋梦。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航海类高职院校;职业启蒙
职业启蒙教育是一个较新的本土化概念,借鉴了国际职业生涯教育、职业预备教育的理念,是关于职业的入门教育[1]。职业启蒙教育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启蒙理论成果和实践路径。而在发达国家职业启蒙起步较早,已经形成诸多的职业启蒙理论成果,职业启蒙实践路径也各具特色。202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文件,在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启蒙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根基,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对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职教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航海类职业院校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师资力量,开发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体验课程体系,实现海员培养从摇篮到生涯的跨越,成为航海类职业院校重要的研究内容。
1职业启蒙教育的价值意蕴
1.1新时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高质量、多样教育的需求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到“高质量发展”,这表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制造强国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提出说明在经济飞速腾飞的今天,国家对经济发展做了正确的预判,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社会进步的速度比任何时候都快,助力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管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科技的进步,人才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经济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多样化的人才,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结构性供需矛盾,职业教育明显供给力不足。职业教育需要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面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职业启蒙教育势在必行,它将从源头上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1.2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
摘要:
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攀升,中国对教育的重视更是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幼儿园教育则是作为启蒙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高度重视。通过与国外优秀的幼儿园教育成功经验对比,人们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标准规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幼儿园的教学与发展水平。本文结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来对幼儿教师职业准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目前的幼儿启蒙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
一、引言
幼儿教育作为职业的保育、教育工作人员,不仅负担着幼儿日常的起居生活,还要担负起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的重任。所以说幼儿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及文化修养外,还需要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但由于中国的幼儿教师职业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标准对此加以要求。而对于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证要求,还需要参照《教师资格条例》等国家文件。而具体的教育水平及素质每个省份还存在不同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个别私立幼儿园教师水平较低、素质良莠不齐的居民。通过对国外先进幼儿教师准入标准的研究,人们提出四项指标,分别为:学历指标、职业道德指标、专业认知水平及实践操作经验。
二、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指标及标准
浅析民办幼儿园发展困境及对策
【摘要】云南省的学前教育在近 20 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巨大成就,但云南省由于教育发展起步晚,发展滞后,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使得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发展的规范性,建设的有序性,教育质量的成果,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笔者作为在云南从事多年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工作者,将结合自己的经验认识,对云南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如何更好更快地推进提出自己的观念看法。
【关键词】普惠性; 民办教育; 幼儿园; 学前教育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我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规模和质量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社会庞大学前教育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弥补了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云南省出台了鼓励推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的政策,加大了对该领域的教育资源倾斜力度,制定了科学有序的阶段性建设规划,使得云南省的学前教育在近 20 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巨大成就。但是云南省由于教育发展起步晚,发展滞后,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使得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发展的规范性,建设的有序性,教育质量的成果,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普及程度能够展现出社会公共教育的公平性,也能够推动社会公共教育水平不断迈向新台阶。作为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认识,对云南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出自己的观念看法。
一、当前云南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有力因素分析
( 一) 国家提供了诸多有力的建设政策方针。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平台,对孩子思维意识、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甚至可以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发展的方向和轨迹。为此国家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并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规划刚要》中明确指出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要同步发展,公平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国家教育部还对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幼儿园建设收费不清晰,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民办与公办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国十条”具体发展策略。云南省积极响应《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十条”具体要求,为此专门制定了 10 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和结合自身地区发展实际情况的学前教育管理条例,这为云南普惠性学前幼儿园的科学规范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 二) 强大的幼儿学前教育需求使然。目前由于教育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进行,使得幼儿园办学的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比如公办形式、事业单位形式、个人形式、社会企业在生产经营之中的附属形式等,使得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巨大的改进,有力地保障了近年来由于二孩政策驱动幼儿群体增多而形成的入园难问题。但是我们要客观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云南幼儿园发展仍具有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相似的,城乡幼儿园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有限,使得当下家长存在为了孩子选择合理的幼儿园通宵排队,争抢名额,靠关系走后门的形式,为此大力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能够有效地缓解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困境。而且由于教育部门在学前教育的制度设置、教学安排、监管举措已经十分完善,能够在教学质量、特色等方面达到推进孩子综合素养达到符合国家未来人才的要求。从云南省教育部门了解到,2015 年全省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已经突破了 4? 300所,其中满足了 63 万幼儿的学前教育需求,占全省幼儿总数的 53% ,已经成为云南完成学前教育任务的主力军[1]。
二、云南省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困境分析
分层分类分群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
分层分类分群的创业教育体系是从激发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培育创业素质和精神的三个进阶性目标,将创业教育实施体系分为创业启蒙阶段、创业实践阶段和创业实战阶段。具体实施路径为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科专业创业特点,不同学生群体特点,结合创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学生认知水平,注重体验性、实践性、针对性,构建“金字塔”形的创业教育体系框架。
【关键词】
分层分类分群;课程体系建设;支持体系建设;评价机制
创业教育的培养要“惠及大多数,不忘极少数”,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长过程并不恪守固定的程序和步骤,而是具有多样性、混沌有序性,因此要充分尊重人才成长的多样性,允许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多样性存在、多途径实现。[1]金昕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分类培养的筛选不是一次能完成的,也不是一种方法解决的,而是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合适的分类方法”[2]。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一个载体,分层分类分群的教育模式是适应当今人才培养方向的路径尝试。
一、分层分类分群创业教育体系的设计理念
教学中的“分层理论”一直贯穿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其核心是“因材施教”。创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注重学生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平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的能力,它需要相对自由的场域安排。大学教学的相对灵活性,为创业教育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土壤。分层分类分群的创业教育体系实施目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体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即创业启蒙阶段;第二阶段为部分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提升,即注重体验的创业实践阶段;第三阶段为少数学生创业素养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即强调资源整合的创业实战阶段。具体来讲,该体系主要是根据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水平和实践程度,打破年级和专业限制,以课程体系和创业实践扶持体系为主要工具,注重分层的多元性、动态性、自愿性和隐蔽性,实现“有进有出,有上有下”,始终把学生放在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实现自然分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大胆实践。分层分类分群的创业教育应该根据创业教育的发展阶段构建成“金字塔”模式。模式的基础是“培养——分类——培养”,在学生入学之初,进行“职业选择意向”一般性筛查,同时对全体学生(在一年级实施)进行创业启蒙教育,唤起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的创业渴望,促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独立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在这个阶段,部分学生已经开始自己的创业活动,学校需要做好项目跟踪,鼓励学生在大二、大三时期选修创业进阶课程。创业实践阶段的选修课程是针对全校公选,实现学生自然分流。学生经历了创业成功与失败,部分学生会退回到第一阶段,部分学生会进入到创业实战阶段,继续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分层分类分群创业教育体系中,分层主要是创业教育目标的阶段分层;分类主要是学生的学科专业分类;分群主要是学生特点的划分。
校内党员重点培训路径分析
本文作者:白永生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
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七大以来,高校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辅导报告、实践调研,整改提高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开展集中学习,使广大党员的理论武装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在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鼓励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开展了党员公开承诺、党员帮扶等活动,实施了优秀党组织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等,进一步激发高校基层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认真学习了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法规性文件,进一步理清了高校党建工作思路。高校在开展党员专题教育培训活动中,实现了把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各级党组织工作目标管理,使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内容精细化、工作标准化、做到开展工作有依据,评价有标准,党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不断提高。
高校在党员培训教育中,建立了党委组织部牵头,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协调,二级学院党委具体负责落实的党员教育培训格局。依托学校党校和二级学院(系)党校载体,逐步建立了校院(系)两级办学,两级分工,统分结合,各有侧重的教学管理体制,学校党校在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学要求、培训内容、考核标准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强调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筹安排,具体指导。二级学院(系)党校(分党校)则严格按照学校党校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进行教学和管理,分党校的教学计划、授课内容、考核情况等报学校党校审批、备案,并接受学校党校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分党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培训。这种统一部署、分工合作、各有侧重的培训机制较好地保证了高校在党员培训教育中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党员培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阶段性或零散性的培训活动是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必须树立全程教育、连续培训以及终生教育的思想观念,将对大学生党员的培训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始终,建立分类别、多层次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刘洋老师把大学生入党分层次教育体系概括为6个培训层次,分别是大学新生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骨干教育”、发展对象“集中教育”、预备党员“锻炼教育”、正式党员“先锋教育”、毕业生党员“旗帜教育”[2]。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实施了对提出入党申请的学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三级培训和学生入党前进行初级班、中级班两次培训,入党后进行一次高级培训班培训的“2+1”培训模式[3]。桂林理工大学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中,针对学生党员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共同性、周期性问题,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学生党员轮训班,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防止培训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把对大学生党员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写入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实施方案和各类学生培训计划中,提出对大学生新生重点进行党的光荣历史、政治地位和入党要求方面的培训,把入党启发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帮助他们树立入党信心,端正入党动机,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对入党积极分子重点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培训,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党的理解和认同,引导他们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入党。对预备党员重点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性质、宗旨的再教育,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思想觉悟和自身素质,增强党员意识,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入党。对正式党员主要是引导他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校党员教育培训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高校在党员培训中要更加遵循以人为本的要求,必须真正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在党员培训中更加注意党员主体的内心体验,注意培训者和学习者双方的互动回应。当前,在校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发展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他们的接触面更广,选择面更宽,需求更加广泛,个性更加凸显,这就要求高校在党员培训中必须从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把大学生党员满不满意作为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评价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充分给予他们人文关怀,把握他们的需要,在服务中加强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中体现服务,激发他们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接受教育培训的内在动力,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
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模式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演进,加强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已成为高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笔者通过对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的现实状况、教育培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大学生教育入党培训模式的新方法、新途径,旨在为大学生入党教育培养模式注入新鲜血液。
关键词:入党教育;培训模式;创新思考
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开展以来,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党员,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输送了大批人才,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但在高校党校培养发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各高校共同努力并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党校教育培训水平的进步,进而带动高校党校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一、高校党校大学生入党教育培训的现状
1.教育培训缺乏实效性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的视角变得多元化,对于社会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党校教育培训内容还是单一的党的性质、宗旨、职能等一系列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结合时展变化的实事,并对其进行分析,大学生觉得没有新意,自然不会接受。同时对教师自身来说,他们还是固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将知识与时代特色融合,去迎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因此使得高校党校教育培训水平提高缓慢。
2.教育培训组织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