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器乐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让器乐教学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对策
摘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音乐教学,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有更多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使器乐教学进入音乐课堂,成为达成这一音乐教学理念的良好桥梁。
关键词:音乐教学;器乐教学;小学音乐
作为音乐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器乐教学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当今衡量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如何理解器乐教学的意义和地位、如何推进器乐教学进入课堂、如何在小学不同学段落实器乐教学,针对小学器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都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搭起提高音乐素养的桥梁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器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中专门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与演唱、欣赏等教学类型不仅同等重要,而且还具有其他形式的音乐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经就器乐教学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他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器乐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表现能力和自信心、以及在音乐审美教育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如此,许多专家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经常练习乐器演奏,手指、手腕就会得到经常的运动和锻炼,这样就能使大脑的反应比不经常弹奏乐器的儿童更加灵敏,促进了智力的开发和左右脑的平衡与协调,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儿童的心灵。因此,在小学阶段让器乐教学进入课堂、开展器乐教学意义重大。
二、积极倡导“器乐教学进课堂”
近年来,各小学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在当地教研中心的倡导和指导下,开齐、开足并上好音乐课程,各校音乐教师结合各自实际,开发了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器乐教学,以培养审美、提高艺术素养为教育的核心开展课程建设,体现了美育和音乐学科的融合。为了积极推进“器乐教学进课堂”,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编写教材教案、组织外出学习,群策群力共同公关,对器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进行讨论,并及时解决。结合师徒结对活动,在老教师和广大青年教师中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拓宽广大教师器乐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结合音乐常规教研活动,经常开展课堂器乐教学专题教研,以器乐教学为主题,组织音乐教师通过参与“同课异构、送课下乡、骨干教师引领课”等活动,探索研究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在创新教学中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思路,充分激发出音乐教师实施器乐进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使器乐教学更加规范、高效和系统,各学校还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广大音乐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展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器乐教学的素养和能力。还可以邀请器乐教学专家和演奏家走进学校,对青年教师开展竖笛、口风琴等乐器知识和演奏技巧的集中系统培训,提升音乐教师的器乐教学专业水平,为实施“器乐教学进课堂”,让学生学习乐器演奏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同时,还要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培训,加深教师对器乐教学的认识,开阔器乐教学和教研的视野。
高师学生长笛重奏艺术素养的提升分析
【摘要】本文围绕国内高等师范院校长笛重奏艺术学科发展现状,梳理总结长笛重奏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针对高师学生长笛重奏艺术素养的提升,提出相关的改革方法及措施,以期为高等师范院校开展长笛重奏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笛重奏;艺术素养;高等师范本科
一、长笛重奏艺术素养内容构成
长笛重奏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将长笛艺术由单一的管乐独奏艺术形式发展成为强调合作且内容丰富的器乐形式。如今,在国内各个高等师范音乐院校,长笛专业愈加受到重视。国内众多高师院校通过将各种形式的重奏、合奏等舞台实践纳入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但是,当前大多数长笛教学仍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专业吹奏技巧的掌握方面,对于学生的长笛重奏艺术的综合素质培养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一个合格的长笛演奏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重奏艺术素养,这种素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能力素养
演奏能力是器乐专业的学生的能力素养的基础和体现。长笛重奏追求的是所有声部严格遵循正确的呼吸气口位置、统一稳定的声音质量、清晰干净的运指运舌技巧、默契的音乐强弱表现,这些都离不开演奏者扎实的专业基础。一个优秀的长笛重奏团队对成员的个人演奏水平有较高要求。
(二)音乐审美能力素养
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
【摘要】乐器作为音乐教学最为直接的载体,在各个阶段的音乐教学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堂上的乐器演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与热情,更能够在音乐节奏、乐感乐理等专业知识方面提升学生的感悟。小学阶段作为一个孩子学习新事物的黄金时期,有不少学生通过小学音乐课堂认识并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开始了与音乐一生的陪伴。充分发挥乐器的魅力,让小乐器产生大作用,使得更多的孩子能够从小携手音乐这个陶冶情操的伙伴,则是所有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努力在课堂上实现的目标。
【关键词】乐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实践
引言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以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们唱儿歌等形式开展,这种开展方式虽说较为贴合孩子们的学习水平,但是时间久了往往会使得孩子们对于音乐课堂产生一种“只是唱歌”的错误认失,从而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音乐作为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唱歌仅仅只是表现音乐的其中一种方式,要想真正地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音乐基础,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就不能够仅仅拘泥于这类偏向娱乐化的课堂内容选择。结合考虑小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引入“乐器演奏”这一内容无疑是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适的选择。乐器演奏演示与基本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们以一种全新、独特的角度去认识音乐,更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到一些较为专业的知识,教师若能合理地将其设计其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措施。
一、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作用
随着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重新要求与定义,教育界培养人才的方式也正逐步地更新换代,总体趋势便是趋于全面化,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出色。笔者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对于自身所教授的科目在这个阶段所应当完成的新时代目标有着一定的理解。过去的小学音乐课堂,往往以逐句教唱、欣赏音乐、组织合唱等方式展开,虽说有着一定的趣味性与实践效果,但总体来说,娱乐效果大于教学效果。学生从音乐课堂上带走的,有欢声笑语,却少了应有的专业知识与学习热情。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器乐教学的引入则为改变这一局面提供了全新可行的方向。通过器乐教学,小学生们在一定难度范围内可以更好地学习音乐的重要内容和专业知识,并跟着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从而使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更为生动有趣与富有实效性。且结合时代眼光来看,器乐演奏对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培养,相较于唱歌等传统内容,更具有全面性与综合性,学生们学习乐器的过程,更能够锻炼自身自主学习、合理规划等素质能力,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们来说,有助于性格的塑造与情操的冶炼。本人对于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如何提升教学实效性有着几点思考,以下与读者分享。
二、乐器学习在小学课堂的现状剖析
文化产业影响下高师器乐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储备源已逐步将文化创意产业化的理论应用于人才培养的诸多方面。笔者站在教师角度透过产业认知、教育专业的新发展动向将文化产业影响下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做以梳理,以实践为依据,将探索的高校艺术团校地合作指导工作加以总结与规划,以拓展未来师范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模式。
关键词:文化产业;高师器乐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党的胜利召开,“坚定文化自信”被反复提及、强调,延续十八大提出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其兴起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更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具有创新意识的文艺工作者投身产业的开发。他们将传统文化内容熔铸赋予新的特质,将文化幻化为产品推向市场,在如此创意的文化制造浪潮中,高校无疑成为产业发展的智力保障与人才储备库。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携科研创新精神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现阶段,四川省内高校产业项目属处在摸索阶段、实践经验缺乏,概念规划还需落实在实践活动中验证成效。如此现状下,地方高校利用其独有的人文环境、前沿技术理念作为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着人才资源与技术支持,以确保区域的长期发展。同时,受到区域文化背景、环境的影响,高校需要拓展研究领域融合更多地方文化元素与特质实现研究价值为服务地方文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高师院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
音乐专业技能课的微格教育革新
音乐专业技能课包括声乐、钢琴、器乐课程。声乐课、钢琴课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干课和必修课,而器乐课也是学生必备选修课。近几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给传统的专业技能小课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声乐、钢琴、器乐课“1对X”教学模式,即一堂课3人,5人不等的教学模式己在多数院校中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缓冲由于师资缺乏而带来的一些问题,然而这种“小课时间缩短化”教学模式却带来一些问题———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对一”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而学生在“一对X”教学模式中不能直观性、及时地发现自己演唱、演奏上的问题,以及该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此,我就如何增强“1对X”专业技能课效果,构建了一套合理的微格教学模型及现代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步骤,提高音乐专业教学质量。 一、微格教学的特点 微格教学是建立在教育理论、科学方法和现代视听技术基础上,利用录像反馈—定格分析,有控制地进行微型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微格教学具有“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的特点。 二、微格教学在专业技能小课中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确定培训技能。 首先必须明确音乐专业技能有哪些,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微格教学主要是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所以在训练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训练何种音乐技能。 (1)钢琴演奏技能钢琴演奏技能是指运用已有的关于钢琴和音乐的知识,以及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熟练的演奏技术和技巧,由一系列特定的动作所构成。熟练的演奏,不仅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运动,还需要演奏肌体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合。钢琴演奏技能能充分表现乐曲,完美、流畅地展现乐曲的内涵,塑造艺术形象,刻画典型意境。 (2)声乐演唱技能声乐演唱必须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技能,最好能够演唱一般的中外歌曲。声乐演唱技能包括呼吸技能、咬字吐字技能、音准技能、声区统一技能、情绪表达技能、节奏技能等。 (3)器乐演奏技能由于每种乐器的构造、演奏特点、呼吸、口腔动作、指法与弓法等的不同,其演奏技能也不同。如弦乐器的运弓技能(分弓、连弓、断弓)、木管乐器的吐音技能(单吐、双吐、三吐、弹吐等)、铜管乐器(除吐音外还有起吹、颤音等)、打击乐器(单击、双击、滚击等),等等。 (4)自弹自唱自弹自唱技能是指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弹琴与唱歌的协同行为。自弹自唱在课堂教学中很常用,无论是对作品的诠释,还是随时随地地对学生学习予以纠正,都起到重要和及时的作用,同时还会增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作品的认知更直接、更贴切。 第二步,提供示范辅导。 在正式训练之前,为了使学生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老师亲自或者利用多媒体系统编辑一些音乐课件及录像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讲解。如:在训练声乐“呼吸技能”时,首先教师把有关方面的理论和呼吸系统生理结构图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地显示出来。其次,利用动画的形式将歌唱呼吸运动圈在屏幕上演示,再播放几例错误的和正确的歌唱呼吸演唱实例。最后,老师对歌唱呼吸原理和练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或者以学生为对象进行呼吸训练。这样,既可让学生迅速正确理解歌唱呼吸原理和呼吸系统的生理结构,又能让他们掌握正确科学的练习和教学方法。 第三步,技能练习。 音乐专业技能具有特殊性,当演唱、演奏者掌握了一种特定的动作方式并通过反复的练习,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行为活动方式,将音乐技能动作过程从“有意识”转化为“自动化”时,就形成了一种演奏、演唱技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一般安排6—15个小时的学生自我训练,使学生掌握歌(乐)曲的重点难点,做到动作熟练、准确、连贯、协调等。 第四步,微型训练操作。 组成3、5、8人不等的微型课堂进行教学实践,学生针对一定教学内容实践所学音乐专业技能,并进行全过程的录像。使抽象、不确定、转瞬即逝的音乐直观、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有利于我们反思分析。学生的回课(即弹奏上节课布置的作业),一般由于学生的进度、特点优势的不同,教师所选题目一般不一样,这就使得“一对X”小组课具有了“一对一”个别课的优势———针对学生不同的嗓音条件、声部、气息、共鸣、演奏程度、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讲解示范技术难点,教授如何解决和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挖掘其艺术潜力,发挥其个性特点。解决了“一对X小组课”时学生的歌唱技能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达不到音乐专业课既定的要求水准的问题。 第五步,评价反馈。 当实践活动完成之后,为了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要回放学生的教学录像,大家一起观看,以进一步观察、评价,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如:学习者在声乐技能练习中,大脑与支配歌唱运动器官的肌肉之间存在着往返的双向联系,即存在一种神经冲动过程。从“传达命令”到“执行”再到“反馈”: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官起到重要的反馈调节作用,它们不停地把技能运动的结果告知大脑。只有当学习者不停地接收反馈并及时调整,练习才成为“有效练习”而继续下去。反馈有多种形式:外在的视觉反馈、自身的听觉反馈,以及根据自身肌肉运动的感觉做出调整的内在的运动觉反馈等。在技能学习初期,学习者对声音和动作正误的辨别能力不高,依赖教师对歌唱动作进行及时调整,反馈信息来源于外部的指导教师或同学。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我在老师那里可以找到正确的感觉,可是自己练习的时候,怎么都不对。因为自己练习时,依靠镜子用视觉监督外部器官的运动,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力与对动作的辨别力不高,一旦失去老师正确的反馈指导,练习方向模糊,自然就不如课堂上的状态好了。然而微格教学使学生在课后也能看到自己上课时错误的过程和教师、同学的反馈指导,当然课堂上的好状态随时都有,进步自然就快。第六步,循环再训练。学生根据分析的结果和建议,加上训练后的体会,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并重新修改教案,进行第二、三次微格训练操作。#p#分页标题#e# 总之,在专业技能课教学中运用微格教学使传统师徒学艺的“口传身授”的经验型向有针对性职业训练的科学型转变。既有利于科学地传授专业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又具有教学手段先进,学生参与性强,研讨性教学突出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贯彻“直观教学原则”,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微格教学”改进了当今高校音乐专业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则不再以老师讲述为主,而是师生互相表演(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训练)、讲述、评论,教师以启发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各抒己见、评述优劣,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对学生单个或整体的训练与讲解,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研究、探讨专业课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改变了原来那种“老师讲,学生硬搬仿照”的呆板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钻研学习,这样学生不但练习了专业课的技能技巧、科学方法及作品的表现处理,还学习了专业课的教学法和辅导训练的基本方法。而在学生掌握了专业课中声乐的歌唱方法和钢琴、器乐的弹奏、演奏方法之后,声乐小组课可以结合重唱、组唱、小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组织排练声乐节目的能力和课外活动辅导训练的能力;钢琴小组课(包括电子琴、手风琴)可以结合四手联弹、重奏、齐奏的训练,培养学生组织排练钢琴演奏节目和辅导训练的能力,以及结合声乐课增设自弹自唱的练习;器乐小组课也一样,通过器乐的重奏、齐奏训练,逐步抓学生的小乐队排练,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组织课外活动打好基础。微格教学在“1对X”音乐专业课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直观地展示了音乐教学,突出了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解决了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个人音乐专业技能。
探求双语音乐老师发展的有效建议
一、提高双语音乐教师基本素养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音乐课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知识的教学,而已经拓展到各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去,学科之间呈现出高度的综合趋势,强调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彼此渗透。这就要求双语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学、艺术素养,并能运用到教学当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二)优秀的学科素养双语音乐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必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1.双语音乐教师必须掌握音乐专业的本体知识。包括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等多门学科知识及其运用能力。能够指导学生进行乐器演奏和音乐创造性活动以及音乐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2.双语音乐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以及音乐教学论、课程论、教材教法等。只有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才能准确的运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把音乐知识正确地传递给学生。
3.双语音乐教师必须具有指导教育实践、开展教学科研、总结教学经验等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快乐,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音乐教育科研来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要让自己成为教学科研一体化。
(三)娴熟的音乐技能娴熟的音乐技能是双语音乐教师搞好教学不可或缺的能力。器乐演奏和声乐演唱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就器乐演奏来说,音乐教师不仅要会演奏钢琴、电子琴或手风琴,还要尽可能的掌握一至两件民族乐器,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可以掌握一些本地区特有的民族乐器。音乐教师除了要掌握乐器基本技能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视奏和即兴伴奏能力。就声乐而言,音乐教师的歌唱技能表现在范唱、模唱、清唱、自弹自唱等方面,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还要熟练地把教材中的歌曲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感受到歌唱的美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水平。
小学音乐课堂葫芦丝的重要性
摘要:葫芦丝是我国一种具有民族色彩的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葫芦丝现今已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演奏乐器,甚至受到了外国艺术家的喜爱。用葫芦丝演奏出的音乐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够和其他乐器完美契合。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葫芦丝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为小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葫芦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葫芦丝在我国乐器演奏中常常见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小学生通过葫芦丝训练能够提高对音律以及音感的辨识度,同时葫芦丝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合唱水准。教师通过演奏葫芦丝吸引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音乐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葫芦丝改善小学音乐合唱训练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演奏歌唱技能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小学生音乐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合唱过程中不容易准确的把握音准,这就对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而在对学生开展葫芦丝教学时发现,小学生通过练习葫芦丝加强了对音准的把握,且通过小组分段吹奏增强了葫芦丝教学的效果。以《小白船》这一曲目的葫芦丝吹奏教学为例,针对每一个小节的乐谱差异,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部来演奏这首曲子,在吹奏过程中分组分部进行。之后还要进行位置的调换,以便让小学生感受到不同吹奏方式所带来的区别。随着葫芦丝音调和速度的变化,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合唱效果也会逐渐提高。其中“蓝蓝的天空银河里”的演唱速度以及音准的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葫芦丝吹奏明显的感觉出来。在之后的合唱中也能够更加和谐,感受到不同部分旋律的改变,从而增强合唱的效果。
二、葫芦丝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高音准
葫芦丝作为一种乐器,其音色非常有特点,能够为小学生营造出浓郁的音乐氛围。在学习葫芦丝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其音调以及节奏的把控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音高和音准。葫芦丝的音调变化能够强化小学生对音准的感知能力,增强葫芦丝教学效果。在《闪烁的小星》这首歌曲的葫芦丝教学中,教师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一曲子的录音,让学生感受曲调中的欢快和优美。此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葫芦丝为这首曲目伴奏,让学生能够对这首曲子有一个大致了解的同时,在葫芦丝吹奏的过程中也逐渐对这一乐器的学习产生兴趣。在利用葫芦丝吹奏这一歌曲时,学生仿佛置身于星空中,正如歌词所说“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闪烁的小星》这首歌加进葫芦丝演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音高音准的感知,教师为学生解释音调的高低时可以将其比喻成6个阶梯,分别是“do,re,mi,fa,sol,la”,对应“1,2,3,4,5,6”,其中4(fa)楼梯的台阶只有其他的台阶的一半高,所以4和3这两个邻居靠得很近。并且教师可以边打手号边让学生跟随着唱,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音调和音准有一个更好地把控。
钢琴教学内容多样性分析
摘要:我国钢琴教学普遍存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内在学习动力。本文从国内钢琴教学现状出发,分析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出丰富钢琴教学内容的重要性,结合作者的经验与研究进一步总结出丰富钢琴教学内容的方法。作为钢琴教学从业者,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勇于开拓创新,从钢琴教学内容角度出发,不断丰富钢琴教学内容,跳出死板的钢琴教学圈,增加钢琴学科横向教学延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真正喜爱钢琴艺术。
关键词:钢琴教学;教学内容;多样性
一、国内钢琴教学群体与教学普遍现状
目前,我国钢琴教学群体大致分为:专业院校、社会公益机构、社会盈利培训机构和私人教学四种。专业院校中的钢琴专业教学内容较为成熟和专业化,注重知识的纵向发展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社会公益机构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老年大学等公益组织中的钢琴教学,主要面向全社会进行普及的音乐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全民音乐素养;私人教学在钢琴教学领域占比较大,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内容和质量的差异性非常大,由于钢琴学习市场规模较大,甚至很多非专业人士进入钢琴教学领域导致钢琴私人教学市场鱼龙混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上述四大类钢琴教学群体,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教学内容与评价单一、教学系统性不强以及教学理念落后的问题。[1]从当前钢琴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在这些教学群体中,钢琴教学内容普遍单一,大多只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谱子和教材的内容传授学生,进入“教师留谱子—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再练习”的死板、机械的教学循环,“填鸭式”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由于上述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出了很多问题:缺乏创造力,学生只会弹奏谱子上学过的内容,脱离了谱子什么也不会;由于机械式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逐年下降、逐渐感到枯燥无味;固定的教学模式,没有新内容扩充,教师也会随之进入教学疲惫圈;学生钢琴综合素质水平低,只会单一地看谱弹琴,钢琴学习能力很难进步,导致最后放弃学习。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钢琴教学内容多样化的重要性:部分新教材的引入,增加了教学内容,比如巴斯蒂、菲伯尔等教材增加了钢琴学习的“宽度”。在考级的变化上,英皇考级和国外一些考级陆续登陆国内音乐考级市场,增加考级内容的多样性,增加视奏和即兴弹奏等科目,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指引了钢琴内容学习的方向,但是国内考级的改革始终脚步缓慢,遵循着“四首曲子”的传统考级模式,由此引发了笔者对钢琴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思考。
二、关于钢琴教学内容多样性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解决钢琴教学上的困境,打破恶性循环,激发学生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对钢琴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科学研究,合理设置,考虑怎样激发学生对钢琴学习乃至音乐学习的热爱。经过笔者的学习和研究,把钢琴教学内容的设置经验给大家进行分享。
(一)音乐知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