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品牌工作思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区政办全年农业工作重点
一、工作思路
年全区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一六四一”工作思路,按照高端、高质、高效、低碳、生态、安全的要求,以深入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重点,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稳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农业工作目标
稳定粮食生产,建成高产创建示范区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5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7万吨左右;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家;新增农业“三品”认证10个;积极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发展大中型沼气2座,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消化利用秸秆20万吨;积极发展城郊型优质高效农业,着力抓好4个观光农业园区和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培训农民2000人以上。
三、具体工作措施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面落实小麦玉米良种补贴项目,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项目,积极推广小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整建制推进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确保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坚持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以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积极搭建招商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融资等措施,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带动能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小学春季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
以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区教育局2013年工作要点为指针,以深化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塑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从学校实际出发,秉承"树形象、抓管理、强素质、为特色、创品牌、促发展"的学校工作思路,以"传承中华文化、奠基幸福人生"为主题,做强优势、彰显特色,提升品质,实现学校教育优质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文化德育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目标。创建德育工作特色。
2、以"四个一"的有效实施为主线,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
3、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为载体,以"践行师德、提升师能"为目标,强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学校优质发展。
4、弘扬传统文化,有效落实写字教学及普及珠心算教学,尖子选手训练,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创新模式分析
摘要: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有效开展,要想实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发挥乡村的资源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要做好乡村旅游发展和创新工作,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介绍了乡村旅游的背景,探究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和创新模式的应用策略,为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创新乡村旅游模式提供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创新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各地积极构建乡村旅游发展和创新体系,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在乡村旅游实际发展中,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积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1]。
1乡村旅游背景和发展意义
2018年国务院颁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强调要做好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以及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融合,实现乡村振兴。从乡村旅游研究来看,这一选题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搜索关键词,截至2018年底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有5600多篇,相关研究成果逐年增长。从2016年开始,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研究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这与当时国家颁布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的相关政策和文件有关。目前,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更多关注乡村旅游经济,对于乡村旅游和文化关系研究不多。研究怎样在河南省挖掘当地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探索乡村旅游的有效发展路径,具有现实意义[2-3]。
2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1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在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体制不健全是阻碍产业融合的主要因素之一。从乡村旅游产业管理体制来看,常处于条块分割以及行业壁垒并存状态,受到相应的政策制度约束。在发展过程中,相关产业需要严格遵守管理规定。在纵向上都需要遵守相关体制,横向上还有不同的客户服务模块,因此将相关行业进行融合,很难实现相互渗透发展[4]。
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研究
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太原北站是全路主要编组站之一,是西山线、太兴线、上兰村支线的起点,也是石太线、北同蒲线的终点。驼峰日均编解42列,年货运量2600万吨,运输收入26亿元。全站设科室、部门11个,车间(站)、公司15个。截至2021年1月,全站现有职工1909人,其中,男职工1749人,女职工160人。全站现有硕士研究生学历28人,占总人数1.5%;大学本科学历280人,占总人数14.7%;大学专科学历491人,占总人数25.7%;高中及以下学历1110人,占总人数58.1%。
1.适应高质量发展能力不强。当前,随着铁路公司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铁路车站内外部运输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编组站作为铁路枢纽的核心,在高质量发展中也面临众多不适应。太原北站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唯一的编组站,老编组站职工思想观念落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行车人员老龄化严重、站属基础设施陈旧、班组文化建设推进迟缓等问题逐步显现,这使得编组站在软文化创建上已经不能满足铁路车站高质量发展要求。
2.自上而下重视程度不高。铁路车站作为一线生产单位,从现实需求来看,领导和职工普遍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对企业文化内涵、功能不理解,大多数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形式上制作标识、印刷画册、高喊口号、树立理念和编排节目等。有些单位也没有设置专门部门来承担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能;部分单位简单地将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委书记的职责,但对如何系统地抓好企业文化建设通常也没有系统部署、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落实对策;个别单位对企业文化理解不全面,只是重视企业安全文化,仅会在季度验收中提到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行检查验收;一些单位存在上热下冷,下属的车间、车站、公司都没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
3.全面综合规划思考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它是涉及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但实际上大多数车站缺乏这种认识,没有真正将企业文化与车站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信访稳定和标准化建设全盘融合起来考虑;没有结合站属车间(站)、公司和部门的特色将车站企业文化建设的空间彻底延生;没有在车站企业文化建设上深刻探索和创新管理上下功夫。
4.实际推进落地较难。车站企业文化是通过挖掘、总结、提炼、升华形成的被车站全体干部职工广泛认同并信奉倡导的价值理念,而这些价值理念只有落实才能实现。车站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和规划上往往调研不充分,研讨不够深刻,集体决策不足,文件制定不精不细;在宣传发动、推广实施上效力不强;在深入推广抓落实上也未形成闭环管理。
二、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乡镇发展工作计划
2020年,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市、区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美湾里”工作目标,着力夯实经济、产业、建管、民生、效能五大基础,为凝心聚力打造“山水梦境·乐享太平”民宿风情特色小镇而接续奋斗。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经济发展。一是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按照“一轴双核五大功能区”整体布局,着力打造雷港民宿示范村、半朵悠莲民宿产业聚集区,重点推动江西邻家房车营地、南昌竹隐野奢露营地等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计划正常运行。二是增强招商引资落地实效。不断优化招商发展环境,做好安商,富商文章;继续实行“走出去、引进来”,创新招商形式,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方式,争取新引进4至5家企业总部经济落户太平。
(二)以文旅融合为重点,增速全域能游。一是旅游业态再提升。以引进“悠莲制造”民俗服装、如是艺术、手工银器制造等项目为契机,持续优化心街业态,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心街二期提升改造,与老茶馆、上海传统特色小吃、全国非遗瓷板画、699公勤堂等项目做好洽谈,提升商业街业态承载能力;二是旅游活力再增强。继续开发“六个一”产业(一棵树、一枝花、一餐饭、一垄茶、一间房、一台戏),全力推进九龙溪田园综合体建设,以此为平台搞好各项节庆活动,重点筹划和举办第八届太平心街啤酒音乐节、赏花节、长桌宴等系列活动,持续唱响“乐享太平”品牌。
(三)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打造秀美乡村。一是做好两山转换文章,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在保持原有乡村品质的前提下,深入打造宜居小镇、生态小镇、养生小镇,让乡村环境靓起来;二是高标实施镇村建设,继续推进立面改造、管线整治、路灯亮化、增花添绿、垃圾分类等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四)以民生改善为基础,实现和谐社会。一是加速推进精准扶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打好安居、就业、光伏、产业、保障、教育等“六合一”帮扶“组合拳”,一方面对未脱贫5户5人开展摸底调查、补齐短板弱项,对已脱贫贫困户,继续扶持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另一方面抓好“爱心超市”建设,改变贫困户现有的“等、靠、要”思想,充分激发贫困户发展生产力的内生动力。二是继续抓好社会保障,高质量完成社会救助、医疗救助、民生资金发放等工作,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工程,做好筲岭水厂运营管网铺设进各自然村工作,高标准完成各项民生实事工作。
(五)以能力强化为核心,提升政府效能。按照前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部署,深入推进镇村党员干部绩效考核,发挥村级监察联络员“探头”作用,践行“立说立行、负责担当、攻坚克难”三大作风,压实主体责任不松劲,强化作风建设不停步,打造一堂一室纪律教育品牌,强化普法用法实效,形成以党建为引领,旅游、扶贫、基层协商、乡风文明、廉洁文明家风等为补充的特色太平品牌。
有机畜牧业建构路径
河南县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境内天然优质草场集中连片分布,被誉为“青海最美的草原”,又有欧拉羊、藏牦牛、河曲马等优良畜种,具备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天然禀赋。为探索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十一五”初期,河南县委、县政府立足丰富的草场、畜种资源,提出了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工作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后编制完成《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规划》,已经连续四年取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畜牧业基地、生产、贸易三个认证,同时被国家环保部批准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010年,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被列为青海省四大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园区之一。 “十二五”期间,河南县委县政府发展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有机畜牧业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有机农业、生态工程、循环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河南县资源和产业优势,遵循自然和经济发展规律,加快有机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步伐,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使源自青藏高原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畜产品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使牧民群众在发展有机畜牧产业中得到更多实惠,积极打造全国有机畜牧业第一县并建成在全省乃至整个藏区有影响的有机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 园区引领,推进有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坚持规划指导建设。以《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规划》为建设依据,规范和合理设计建设内容,捆绑使用好各类项目和资金,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规范企业、合作社、牧户的经营行为,在此三者间建立利益攸关的紧密利益联结体,以“公司+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化模式,把园区建设成为集畜产品研发、检测、生产、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为一体的标准化示范园区。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已入驻园区的青海佰盈丰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雅可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聚能活力源饮料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基础上,完善制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办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服务环境、治安环境,着力引进一批实力强、技术力量雄厚、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入驻园区,对有机牛羊肉、乳品进行精深加工,坚决摒弃过去那种低水平、资源消耗型的畜产品加工模式,提升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推进示范区发展主导产业形成核心产业群,以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尽快组建成立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科技引领,推动有机畜牧业科技创新。一是建立较为科学完整的有机畜牧业工作数据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化和共享制,健全牲畜溯源系统和有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有机牛羊佩带耳标,实现从“草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提高有机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二是协调科研单位围绕有机畜牧业发展,开展优质牧草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种植、防灾减灾、健康养殖、牦牛藏羊良种繁育、高原家畜寄生虫病综合防控、药物高效低残留、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研究,为有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保护良种,打造有机畜牧业知名品牌。按照“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选育推广藏系欧拉羊、牦牛等优良畜种,加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扩大品牌畜种覆盖面,努力提高有机畜产品质量和产出能力,努力把自治县建设成为藏系欧拉羊、雪多牦牛和河曲马优良畜种示范区,扩大品牌影响力,创造品牌效益。 人才引领,提升有机畜牧业发展水平。一是继续实施有机养殖明白人和经纪人培养计划。依托牧区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雨露计划等,加大对牧民群众有机养殖技术知识培训力度,每户至少培养一名有机养殖明白人,教育群众按照《有机养殖技术规程》的要求,不使用农药、化肥等违禁产品,使基地生产的牛羊肉、乳等产品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放心的有机食品,为标准化经营奠定基础。二是培育壮大牧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精心指导培育、实施订单牧业、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草场、牲畜、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养殖大户和养殖能手集中,在企业合作社、牧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和服务契约关系。将草原生态奖补机制、游牧民定居工程和有机畜牧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发展格局,提升服务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三是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支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有机畜牧业。 生态引领,夯实有机畜牧业发展基础。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促进禁牧、草畜平衡、人工种草、减畜等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引导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二是大力普及保护生态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加大“白色污染”整治力度,继续开展“生态文明村、文明户”创建和全面禁止外来人员采挖虫草、中药材活动,引导群众出资、投工、投劳到鼠虫害防治、黑土滩治理等生态保护战中,把好引进项目的立项审批关,严禁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保护和利用好现有草地资源,打响“青海最美草原”品牌,积极发展高原休闲生态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品牌,提升有机畜牧业影响力。一是积极组织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产品会等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建立名优特畜产品展示平台和异地宣传展示窗口,加大有机畜产品的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开拓畜产品销售市场,引导我县优质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实现生产型牧业向流通型牧业的转变。二是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抓好品牌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力度,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三是引导和鼓励加工企业积极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商标注册、创建品牌,提高消费者对有机畜产品的认知度、美誉度,形成有机食品文化,使河南县有机畜产品在占领国内外高端市场中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分页标题#e#
发电企业营销工作精益管理研究
摘要:精益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精益求精的过程,面对国家新电改政策及配套措施的持续深入推进,如何使用精益的方法,协调好营销管理业务中的关系,提高市场占用率,用数据说话,精细分析,精准调控,精细改进,是新电改形势下对营销人员的重大考验。营销精益管理与服务,已经成为发电行业赢得市场的必然选择。这不仅是企业经营的需要,也是衡量企业营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以宁夏区域为例阐述。)
关键词:精益;管理;营销;服务
一、研究背景
2017年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一年,是新一轮电改紧锣密鼓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也是发电企业全面推进提质增效、做实强基的关键一年。精益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最大限度的消除浪费、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式。自2015年3月份新电改9号文下发以来,电力市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抢占市场份额?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何实现发电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发电企业经营者和营销人员面临的紧迫问题。新电改形势下,深入开展精益营销管理,将精益管理理念全面融入到市场营销工作各环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质量效益,实现市场营销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宁夏区域现状和理论基础
(一)现状介绍
1、宁夏区域电源类型全,装机容量多,新能源占比大
改革发展中抓实企业文化建设探究
内容摘要:近年来,依安农场有限公司紧紧围绕“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经济大繁荣”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文化服务水平。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助推企业发展。结合垦荒文化和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品牌战略,坚持节日文化活动品牌化、重点文化活动主题化、文化下区经常化、阵地服务制度化,努力推进文化工作机制、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丰富和活跃了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了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加强领导,重视文化建设工作
在文化建设工作中,依安农场有限公司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文化工作系列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提出了“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率使用”的文化建设工作思路,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结合场情实际,制定了发展规划同步实施。每月按照年度文化建设工作计划,听取情况汇报,了解工作进度,提出工作要求。在管理考核中,将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细化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确保了文化事业的有序发展。
二、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工作中,坚持做到“四抓四到位”,有力地促进了文化建设大发展。尤其是文化阵地建设,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黑龙江日报》《北大荒日报》等新闻媒体从不同角度对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作了报道。抓创建,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坚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和谐文化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领导重视、典型带动、广泛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各级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车以及召开现场会等形式,重点围绕创建文明单位,广泛宣传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的浓厚氛围。目前,农场有限公司共有4家分公司级文明单位、3家集团文明单位、1家省级文明单位。抓阵地,确保设施建设到位。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建设了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并配套建设了职工图书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场区在原有文化休闲广场、老年门球场、职工活动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工会配套工程,加大投入建设了职工书屋、文化信息共享中心和书香文化公园。每天职工群众在广场上扭秧歌、跳广场舞,享受着改革发展带来的温馨与喜悦,让职工群众免费共享文化、科技知识大餐的同时,积极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同步发展。抓管理,确保文化设施的保护和利用到位。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基于这一认识,一是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了活动计划。文化服务场所每天早8点至晚5点定时开放;二是坚持文化广场“义务建、制度管”,充分调动老干部、老职工的积极性参与文化建设管理,对于活动中心、图书室等基础设施实行登记造册,指派专人管理,做到文化阵地房屋使用固定,设备管理有序。抓活动,确保文体活动开展到位。文体活动是实现职工群众享有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以“广场文化”“全民健身”“主题文化”等活动为载体,每逢重大节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累计达50余场。每逢“七一”“十一”,都会认真组织、精心编排,以讴歌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绩,展望未来发展远景为题材,开展文艺演出、书画摄影等活动。此举不但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大力宣传和弘扬了北大荒精神,为推动经济建设,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起到积极作用。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公司将通过组织职工竞赛、主题演讲、专题演出等十项计划,开展庆祝活动。
三、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文化
充分利用北大荒的文化底蕴,以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通过建设近100处北大荒标识宣传牌,扩大宣传影响力,围绕现代化大农业和花园式生态园林城建设,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优美乡镇的良好环境,实施稻米、畜禽生产、鲜食玉米加工、销售产业化发展,以文化助推经济,以经济传播文化,以此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各方面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参加大型展览会,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自主品牌,做大做强鲜食玉米加工、鹅羊产销、陶瓷泥塑、棚室生产等主导产业。同时,鼓励有实力和潜力的企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这样不但扩大了企业影响,而且提高了企业知名度,达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通过多年的基层文化建设,依安农场有限公司现已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还将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文化发展定位,合理规划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挖掘企业文化资源,培育和推进特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最终为建设“花园依安、幸福依安、和谐依安”的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