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方案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品德教育方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品德教育方案

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家开始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这部分特殊的人群有的是在听力、视力、智力、语言能力或是身体运动能力方面有残疾或残缺,而身体某一方面的残疾与残缺也很容易使这部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心理发展上产生一定的问题,进而导致他们在理解生活中的事物方面存在困难与偏差。这就要求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性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的思想品德教育,这门学科的知识学习可以让这部分特殊的学生在生活中明辨是与非。

关键词:

特殊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分层施教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在国家进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特殊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也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根本保障,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教会这些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明辨是非,让他们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使这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健康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去,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与乐观的心态去回报社会。由于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性,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需要广大的特殊教育教师耐心与细心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只有教师在工作实践之中长期地坚持,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切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与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这些特殊的学生真正接受与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知识。

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阅读全文

班级管理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探究

摘要:班级管理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维持班级纪律、提升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进而全面展现出班级管理的德育功能,以此来规范学生的思想形态、行为举止,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情感价值观,让他们将来可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特针对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展开分析,以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班级管理;思想品德;初中教育;方法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善于构建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德育环境,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问题,没有科学、合理地制定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观。针对以上问题,初中班主任就要加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制订思想品德教育计划,把班级管理和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在一起。要注重与各科教师沟通与交流,在全面了解学生生活需求、学习需求的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在师生之间构建和谐、健康的班集体。

一、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生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每个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中考压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全身心投入中考备考中,学会积极面对中考,这样既能防止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也能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进而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全面展现出班级管理的德育功能,无形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一)班级管理制度是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的来源。苏格拉底说:“美德就是知识。”他更为提倡人们学会认识自己。由此可见,要想在初中教育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了解自己的行为、思想是否正确、合理。另外,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制定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制度,以约束学生的消极思想、不良行为习惯等,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存在的优点、缺点,做到有则加冕无则改之,所以说,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的重要来源。而且教师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要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素材,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会利用班级管理制度来约束自己。比如,在班级管理制度中要求学生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热爱,这同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核心内容,由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为学生发展提供重要的价值导向。在传统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都是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遵守纪律、是否尊敬教师与其他同学来评价学生,这样的班级管理教育模式较为单一,无法展现出班级管理工作的德育教育功能,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为班级管理提供重要的价值导向,其中包含了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等,让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班级管理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感,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做到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和谐、温馨的班集体。

阅读全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路径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文章从教师观念的调整、课程教学方案的改革、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观念;评价方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总体系统被进一步完善,授课内容和方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教材更贴近实际。由此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很有成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教师观念的调整

(一)教师思想品德观念需要与时俱进

第一,教师思想道德观念调整的意思是教师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要将思想道德与生活中的社会感情和学科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遇到社会、个人的种种事情时可以更好地面对。同时,教师对社会与个人关系的处理也和学生的道德成长息息相关。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学生的成长、加深学生的感受以及满足学生的需要。第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通过参与一些道德活动来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教师需要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课堂互动,养成好学、探索、质疑的学习习惯,学会用自己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想道德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第三,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以前的授课方式,转变了教师独大的授课理念。现在的课堂是一个师生地位平等的课堂,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自己的质疑,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在学生学习理论方面,教师要主动扩大学生讨论问题的空间,使思想品德课堂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教师定位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二)加强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沟通

阅读全文

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理念和方法

摘要:小学是一个孩子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品德,智力,行为习惯等,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德育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目的的教学,我们必须充分观察孩子们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过程,选取孩子们喜欢的教学方法,让低年级学生喜欢学习,对新知识充满兴趣。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结合自身教育经历,创建新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实用性;小学教育;理念方法

小学是儿童心智发展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了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新时期孩子的特点,去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我们应该了解孩子需要什么,积极开展各种品德教育课程和活动,让孩子们从感官上了解品德,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1]。

一、思想品德课的性质

思想品德课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探究提高道德模范和积极生活,目前小学的思想品德课都是以小学生的生活状态为主。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时,要考虑幼儿的实际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为思想品德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好积极引导的作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孩子的生活状态为中心。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可创立多种情景向孩子们讲故事陪孩子们做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到思想品德知识。思想品德这项课程应该建立在孩子们的生活上,将各个部分的教育与课本中的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们从课本中走出来,将学习知识的来源扩展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中。让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积极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孩子的活动能力,不再像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一样死板,学会从课本中走出来,从生活中探求知识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教学的方式多样化,不能单一的进行课本教育,教师应该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和孩子们做小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相关的各方面思想品德知识。还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孩子们的道德水平和动手能力[2]。

二、现代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现代小学教育机构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不够重视,我国目前的教育水平不够高,对文化的教育远远超过对思想品德的教育。文化课教学固然比思想品德课教学更能突出学习成果,但思想教育课也是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课程。有的小学教育机构由于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的不重视,甚至把思想品德教育课让给文化课老师,让学生利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时间学习文化。很多小学教育机构认为,思想品德应该更多的来自家庭教育,而有的小学教育机构没有将学生的身心和思想品德教育联系到一起,导致整个教育和时间相脱节,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没有任何好处。(2)许多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做得很不到位,虽然也会组织活动,但是没有根据各个年级的的不同特点进行组织。单独的针对所有年级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没有任何触动的。是做样子,是无效的教学,很多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由于没有任何创新,再加上学校不够重视,没有很好的组织,实则是浪费学生时间浪费学校的资源[3]。

阅读全文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的父母将自己的子女留给老一辈或者亲戚朋友看管进城务工。在此背景下成长的儿童自控力差,不知晓父母对自身的恩情,在学习、心理、行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需要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导向,增强留守儿童情感教育,进而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本文说明了农村小学的生活现状,阐述了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

在社会的转型中,农村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量的45%,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比例较高。从当前农村留守家庭与流动家庭形式来看,已经成为农村家庭的一种常态模式。这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半由在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来看护,老人们对孩子的溺爱毋容置疑。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的心理、学习、生活、人身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课题,需要学校以品德教育为导向,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这些留守儿童人际交往中除了看护人之外,同学和老师就是他接触最多的人了。事实上,处于身心激变时期的儿童正是从现实中能够接触到的成年人身上了解现实社会,探索人生真谛的。所以,整天和留守儿童在一起的教师就对他们的人格、品德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品德教育成为小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是老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做为一名小学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多的是管理留守儿童。在与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应从不同的留守儿童身上找到了怎样做好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窍门。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爱或者是母爱,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心理障碍。首先,留守儿童大都是老一辈人照顾,有些老年人的陈旧思想无形之中影响着儿童心理。其次,老一辈人较为宠溺儿童,不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叛逆、任性、厌学、逃学思想行为。因此,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而增强儿童综合素养。

二、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规范行为,培养习惯

阅读全文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对策

品德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都至关重要,“百育德为先”正是道出了德育的重要性。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社会上频频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在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今天,德育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农村小学,更要加强德育工作,不要只把智育摆在教育的首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的一些小学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为提高教学评估,不断地给学生施加学习上的压力,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再加上家长观念的陈旧,认为孩子学习好,将来就一定会有前途,使得农村学生的德育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

2.德育工作方法陈旧。农村小学重视说教,倡导以课堂为中心的旧模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实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认为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及奖惩制度,就可以让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即所谓的德育就是对学生的管理。这样的道德教育,成为了高压式的教育模式。二是单项地灌输,学校教师只把思想品德教育当做知识来传授,而没有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内在修养等方面上下功夫,以考试的分数作为教学质量的标准。同时,学校也过分强调对学生的德育制约,而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自身需求。

3.德育资源缺乏整合。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存在脱节现象。家长认为品德教育是学校的事,学校也仅仅为家长提供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情况,这样就淡化了家长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甚至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闻不问,与学校的沟通甚少。这样就没有建立学校、家庭沟通的有效机制,不但影响了家长对品德教育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品德教育资源的整合。

二、完善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阅读全文

深度沟通在培智学校思想品德中运用

培智学校是为智力障碍学生提供义务教育的专业教育机构,以寓教于乐、育残成才为办学理念,致力于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生活技能、社会适应力、独立能力等,以此为其后续融入社会奠定基础。思想品德作为培智学校教育体系内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智力障碍学生行为、认知等会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培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为研究焦点,从创设沟通环境、实施活动化教学、家校双向沟通三个方面探究深度沟通在培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培智学校学生因智力不足,所以在认知发展、心理发展、行为适应等方面低于同龄人水平,加之其辨别是非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十分薄弱,在思想品德方面会出现诸多问题,如无法正常参与集体活动、难以形成合作意识、行为习惯不佳等。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培智学校教育体系内的核心内容之一。深度沟通以沟通支持为核心,将其运用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可以使培智学校学生逐步学习并掌握沟通技巧,让自身的行为对所处环境、身边人等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其适应并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需把握培智学校学生特点,以科学系统的深度沟通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丰富深度沟通机会

良好的沟通环境是培智学校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深度沟通的先决条件,唯有契合智力障碍学生的特点,符合培智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与内在规律,可以激发学生深度沟通动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深度沟通机会,并且显著提升深度沟通的质量。为此,建议教师或协助者将深度沟通应用于学生的例行活动、游戏活动之中,以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目标,落实深度沟通。

(一)安排可预期的例行活动

穿衣、洗澡、上厕所、课间活动、上课、吃点心等是培智生每日会经历的例行活动,其中包含着诸多思想品德教育契机,教师将这些例行活动呈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并采用科学、系统的深度沟通技巧与培智生进行交互,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和帮助他人的品格,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其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以良好用餐习惯养成教学为例,培智生在排队打饭时缺乏耐心,吃饭挑食、饭后虽然可以将餐具放回指定位置,但缺乏自主清洗餐具的意识。为改善此种现状,培育培智生节约粮食的品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午餐场景,提供饭菜的模型供学生选择,并以语言进行指导:“同学们,我们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要浪费,要全部吃完。”当学生做出选择时,教师需第一时间给予积极回应:“真棒,你选了西蓝花、小玉米饼、蔬菜汤和鸡腿,营养均衡,你能保证吃完吗?”部分沟通障碍学生可能以点头示意,教师要毫不吝啬地赞扬其表现,使其认识到选择自己喜爱且营养均衡的食物并吃完是一种正确的行为,以此达到行为强化的目的。在引导学生按顺序排队、清洗餐具时,教师也可以沿用上述深度沟通方法,能够显著激发学生深度沟通动机,使其在活动内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积极开展互动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智生喜爱的游戏活动,也是培智生道德行为主要发生的阵地。主要原因在于培智生乐于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并且能够在游戏中进行探索与感悟。教师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积极开展互动式游戏活动,为师生之间的深度沟通留出空间[2]。以《谁勇敢》小品表演游戏活动为例,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呈现教材插图,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接下来,请学生分别扮演陈松和张勇,体验两名小朋友捅马蜂窝的动机、行为结果。当陈松指出张勇不敢捅马蜂窝是因为他不勇敢时,教师提出问题:“看到这里,大家觉得谁勇敢?”大部分学生表示“陈松敢捅马蜂窝,张勇不敢,所以陈松勇敢。”教师不予评价,请两名学生继续表演,当表演到陈松和张勇的脸被马蜂蜇起大包,张勇疼得掉眼泪时,教师再次提问:“大家还觉得陈松勇敢吗?”学生表示:“张勇更勇敢。”教师深度追问:“张勇都哭了,他还勇敢吗?”学生认为:“张勇虽然哭了,但是他不顾自己的安全保护了陈松,所以很勇敢。”在上述游戏活动案例中,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对陈松和张勇的行为动机、行为后果进行深度探索,在与教师的深度沟通中明白了何为真正的勇敢,也了解到生活中一些危险的事情不能做,真正发挥了师生交互的作用。

阅读全文

如何发挥小学德育的功能

摘要:随着社会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德育的重视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良好的德育能塑造出良好的人格,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文章旨在分析如何在小学各个学科的教育中渗透德育,将智育与德育结合到学科教育中,使学生的道德水平能够与学习成绩共同提升。

关键词:德育;学科教育;渗透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将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小学是最佳德育时期,小学生只有拥有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懂得爱国敬老、团结同学,在学习时也会更加努力。要形成这些良好的行为,离不开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但是,在如今的小学教育中,只有一门思想教育课程的开展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这对学生的德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寻找到更好的方式,使德育工作能够渗透在各科的日常教育活动中。

一、探索各学科教育与德育的潜在联系

想要在各科教育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就必须先摸清该科目与德育的联系所在。那么,我们该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呢?本文以语文、数学以及体育作为示例。以语文教学为例,小学语文的基础是让学生识字、阅读。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对课文中表达的爱国、诚信、团结、互助等精神进行着重讲解与引导,突出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对文章中主人公或者发生的事件产生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如今的小学语文课本的选文也在有意识地选取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的篇章,通过文章向学生展现出具有美德的形象。而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就应该侧重突出这些文章所表现出的品质。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写作过程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首要任务是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赞扬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对周围的自然形成良好的洞察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须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讲真话,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之余,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好的、有意义的书籍,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阅读与说话的能力,同时提高其思想品德素养。很多人认为数学教育不能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其实不然。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在其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出其中潜在的联系。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提问去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加减运算时有这样的题目:“一公交车上原有乘客20人,到了某一个车站之后有9个人下车,又有11个人上车,问这时车上有多少个人?”除了使用数学方法去解决这道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考虑:采用不同的上、下乘客的方法,一种是先下车后上车,另一种是先上车后下车,在实际的生活里,使用哪一种方法更好?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数学逻辑的思考,选择前者。既方便了上车的乘客,又方便了下车的乘客。如此,便在一道数学题中通过对加法、减法的理解来加深学生对先下车后上车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同时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上课更加积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类似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让学生越来越有思考意识,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相同事件时做出正确的行为。在体育教学中则更容易进行德育工作了。体育课堂的各个项目之间经常需要合作,比如接力赛、拔河等,在这样的项目中可以锻炼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在田径等活动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在各类体育小游戏中,学生由于好胜心强、自制力较差等,可能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停止游戏,告诉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赛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各项活动就能学习到许多的行为规范,培养出坚韧的性格与不屈的意志,因此,体育教育与品德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采取措施,保证德育在各科教育中的切实实施

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能否自觉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领导是否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只有学校领导从心里认同了德育的重要性,在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向教师提出实施德育的具体要求,自上而下地督促德育的实施,才能使每个教师在教学计划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学校领导采取措施和监督实行,教师的自觉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本着一颗育人的初心,为培养出兼具美好品德与优异成绩的学生而做出自己的努力与尝试。教师都应该寻找到自身学科与德育内容相融合的地方,在课前的备案和教学大纲中体现出来,并最终落实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