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意见和建议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培训意见和建议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培训意见和建议

医学期刊审稿时效和质量提高对策

学术质量是期刊的生命,审稿在期刊学术质量把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审稿时效和质量一直是期刊界关注的焦点。调查显示,当前的审稿过程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审稿意见缺乏参考价值、审稿视角不全面、审稿人不能明察学术不端行为、审稿态度不公正、审稿周期长等[1-2]。准确深入了解审稿人的认知水平和审稿倾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既往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审稿人对审稿责任和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认知不全面,不会主动审阅稿件统计学内容,认为没有必要披露审稿利益冲突,介意将自己的信息公开给作者[3-5]。但是,上述调查规模一般较小,很少对不同类型稿件的审理时间以及审稿人的统计学审稿能力进行调查,也很少对不同类型审稿者的认知水平和倾向差异进行分析。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针对《中华皮肤科杂志》审稿专家的审稿时间、统计学审稿能力、对审稿利益冲突和学术不端形式的认知以及对公开审稿意见的态度等开展问卷调查,以期深入、准确地了解专家对审稿行为的认知态度,为提高审稿时效和质量提供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在既往研究[3-7]的基础上,结合审稿实践中存在的热点问题,针对审稿行为相关因素设计问卷,内容涉及审稿人一般信息、审稿时间、审稿意见公开意向、稿件评估指标和对审稿利益冲突、学术不端的认知等。采用问卷星平台问卷,通过邮件向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参与《中华皮肤科杂志》审稿的257位专家发送调查通知,调查对象通过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收集问卷,汇总结果。采用Excel和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量资料(审稿时间数据)进行的正态性检验显示其呈非正态分布,因此,用Friedman检验分析不同类型稿件审理时间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审稿人之间稿件审理时间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不同职称、学历、年龄组审稿人之间稿件审阅时间的差异。对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两组间(不同性别)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多组间(不同职称、学历、年龄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共回收有效问卷215份,应答率为83.6%。除2位审稿人来自美国外,其他应答者分别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男125人,女90人;以41~50岁者居多,占44.2%,其次是51~60岁(35.3%)、30~40岁(13.5%)、>60岁(7.0%),无<30岁者;70.7%的应答者具有正高级职称,27.0%具有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者占2.3%;84.6%的应答者具有博士学历,9.3%具有硕士学历,6.0%具有本科学历。215位应答者中,62.3%为3种或以上的期刊审稿,30.2%为2~3种期刊审稿。

2.2审稿时效相关因素

阅读全文

人大主席团工作要点

一、依法依规召开镇人民代表大会

结合我镇实际,召开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第三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议人大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以及镇民政工作报告,审议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事项,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等议案。为确保会议依法依规顺利举行,必须做好会前准备工作:

(一)规范会前的调查研究工作;

(二)规范人代会议程;

(三)规范会议程序。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夯实监督工作

(一)研究和部署人大工作。按时召开主席团成员会议,全年召开主席团会议不得低于4次。同时还要确保每次主席团会议均有合理的会议议题及丰富的会议内容。

阅读全文

品管圈管理护理质量应用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aircle,QCC)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1],指由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愿地组成团队,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质管理的手法(也称QC手法)及相关管理手段,全员参与持续质量改进,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2]。近年来,品管圈在国内医院护理、药学等医疗领域中逐步应用,有效提高了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提升了工作质量[3]。我院在2014年将品管圈管理应用于护理工作实践中,对科室护理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报告如下。

1护理品管圈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我院于2014年将品管圈管理引入了科室护理管理体系建设之中。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科室成立了护理品管圈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技术骨干组成,其职责与任务: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管理知识普及与宣传,开展品管圈专题培训;对科室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梳理,研究确立预防患者坠床、跌倒和呼吸机脱管护理的品管圈活动主题;组织座谈、交流,对圈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将文献报道与圈员意见、建议相结合,探讨确立意见、建议的落实;对护理品管圈工作质量与进展进行监督、考评。

2护理品管圈实施成果

2个护理品管圈经过半年运行,共提出护理改进意见197条,经品管圈管理领导小组研究、论证,采纳了其中的105条,包括改进管理的意见30条,改进护理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意见75条。这些意见与建议被应用于管理与护理操作中后,经实践证明83条切实可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科室共计27名护理人员,实施前其对护理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为85.19%,实施后为96.30%,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明显提升,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每一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人员均提出了1条以上的意见、建议,部分护理人员在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实现了零突破,实施半年来护理人员对科室护理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是近5年来的总合;科室将防跌倒、坠床和防呼吸机脱管等几项品管圈活动主题取得的成功经验积极并列入科研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品管圈管理实施前123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率为86.99%,实施后12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率为97.66%,有显著提高。

3护理品管圈实施中的经验体会

3.1护理品管圈实践经验

阅读全文

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措施

1设置顺畅的工程项目预算编排程序

1.1应编制上报工程项目分项预算方案

在编制工程项目分项预算方案前,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当认真组织对预算项目的前期论证,合理确定各项经费需求。具体来讲,就是各级预算机构应会同事业部门及财务部门,根据批准的规划、计划,提出预算项目并逐项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而再根据相应的测算依据和测算办法计算出所需经费。分项预算建议方案在上报时还应附上以下文件资料:一是批准的项目立项文件复印件;二是装备、物资采购计划批准文件复印件;三是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和项目经费概算。

1.2下达工程项目预算控制指标

上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收到工程项目分项预算建议方案后,应根据批准的分项预算控制指标,将控制指标连同对分项预算建议方案的审核意见,通知相关财务部门以及下达工程项目预算规划的预算管理委员会。

1.3编报工程项目预算方案

各工程项目单位和部门收到上一级预算部门下达的工程项目经费分项预算控制指标和对分项预算建议方案的审核意见后,在限定的工作日内,对分项预算建议方案进行调整,拟制经费分项预算方案,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后,并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批。

阅读全文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政策

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愈发地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包括了中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水平。近年来,为提高中职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体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本文将从师德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校企合作、校长研修、继续教育六个方面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相关政策及其采取的措施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反思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目前培训的现状的同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政策分析

教师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是学校的支持与未来。教师团队的素质与学校人才的产出成正比。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巨大任务,就是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本文为了促进中职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专门梳理了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的政策,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1中职教师培训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教育发展,教师为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中职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技能的专业化与否以及教学质量的水平高低,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出口社会一线人才的素质。要想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就要从教师的培训入手,通过对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认识,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得以促进两种目的。

1.1注重教师的师德培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为师之本,要先立德再树人。2018年,教育部和其他五部门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师〔2018〕2号),提出了要以师德为先,将师德教育贯彻教师教育的整个过程,要把德育设置为教师培训课程的必修课。2015年,教育部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通知,提出中职学校校长应树立以道德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为人师表,关爱教师与学生并尊重其人格。

阅读全文

供热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建议

摘要:供热企业建立适合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从源头上管控风险,将防范关口前移,是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有效手段。本文重点针对供热企业如何合理地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为进一步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家领导人提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10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开展提出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2017年3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协调小组印发了《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方法》(征求意见稿),指导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开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1双重预防机制的定义

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机制,是企业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前提条件。风险分级管控:是对所有的危险源(风险点)结合潜在的危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现有的管控措施、安全设施设备、装备,采用安全评价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分级,按照分级情况分别进行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是对隐患进行排查、消除或控制,将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相融合,形成闭环管理。

2供热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的目的

(1)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思想的重要体现。(2)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有效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关键途径。(3)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要从源头斩断危险的传递链条,形成风险辨识管控在前、隐患排查治理在后的“两道防线”。(4)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供热企业发展的需要。3供热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的相关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在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方法(征求意见稿)》以后,国家及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及政策,如:《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工贸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等,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4供热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1)建立危险源清单,确定危险源。(2)根据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导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现有的安全措施、设施设备、装备等,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并进行分级。(3)根据风险分级情况,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安全风险警示牌。(4)根据分级情况分别制定管控制度,明确管控措施;对较大以上风险的危险源必须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明确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定期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5)根据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对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进行补充和完善。(6)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设施设备点检制度和要求,细化完善各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表格。(7)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设施设备点检标准。(8)制作岗位风险岗位告知卡、手册等,方便职工学习和使用。5供热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的几点建议(1)建立危险源清单,在确定危险源时要全方位、全过程地辨识生产作业过程、设施设备、作业环境、作业活动和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供热企业要结合公司的工作实际情况,主要从设施设备和作业活动方面进行确定,其他因素暂不作考虑。对于办公场所、食堂、以及车辆等危险源建议不列入清单内。(2)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建议供热企业首先要确定前提条件(设施设备能正常运行;人员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能正确进行各项操作),同时采取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设施设备点检等措施确保前提条件成立后,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风险评价。(3)进行风险分级管控时,要明确管控制度,管控措施,明确具体管控责任人,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针对二级以上风险点需要从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消防等方面重新制定管控措施,同时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责任人。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对二级以上的风险重新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价,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若处于不可控状态,表明管控措施存在缺陷,需重新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4)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建议根据危险源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对所有涉及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进一步细化完善,确保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后,能对危险源准确地进行分级。(5)建议细化完善隐患排查表和设施设备点检表,方便日常检查使用,提高检查效率,以保证设施设备能正常运行。(6)建议结合各岗位操作规程,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应急处置措施、应急救急措施等制作安全知识手册、卡片,方便职工携带、学习和操作使用。(7)建议在各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等醒目位置制作并悬挂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告知牌,明确风险点名称、位置,风险等级,风险管控部门和责任人,危险因素,事故诱因,安全防范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安全警示标志和应急电话,以时刻提醒作业人员,同时方便处置紧急突发情况。(8)建议通过自动化手段,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9)建议通过对生产车间进行颜色管理、区域标示、设施设备及运行状态标示、风险标示、安全标志标识标示等,进行标准化区域划分,规范生产,实现厂区可视化管理。(10)建议供热企业要结合供热工作季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对安全风险进行动态管理,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估与分级,建立安全风险与事故隐患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关注较大以上风险和隐患,采取工程、技术、管理等措施有效管控风险和治理隐患。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持续改进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智能化,切实提高防范和遏制事故的能力和水平。供热企业要建立适合企业的双重预防体系,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引领,以岗位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法等为重点,加强班组建设,让基层作业人员能熟知岗位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岗位风险、管控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全面提高班组作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和抢险抢修能力,做到安全风险有效管控;同时实行全员参与,让每位员工都清楚自己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风险管控方法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法,通过持续长效地运行双重预防机制,切实提高供热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参考文献[1]李兵,姚明林.仿流水PID算法在供热站循环泵控制中的应用[J].应用能源技术,2016(5):28-32.摘要:供热企业建立适合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从源头上管控风险,将防范关口前移,是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有效手段。本文重点针对供热企业如何合理地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提出几点意见。关键词: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为进一步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国家领导人提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10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开展提出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2017年3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协调小组印发了《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方法》(征求意见稿),指导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开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双重预防机制的定义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种手段相结合的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机制,是企业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前提条件。风险分级管控:是对所有的危险源(风险点)结合潜在的危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现有的管控措施、安全设施设备、装备,采用安全评价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分级,按照分级情况分别进行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是对隐患进行排查、消除或控制,将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相融合,形成闭环管理。2供热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的目的(1)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思想的重要体现。(2)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有效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关键途径。(3)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要从源头斩断危险的传递链条,形成风险辨识管控在前、隐患排查治理在后的“两道防线”。(4)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供热企业发展的需要。

阅读全文

员工参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

[摘要]人力资源是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和保证,而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一方面,只有以相应的措施保证员工的充分参与,才能使其知识、能力、技能等为组织所用;另一方面,员工参与使员工的才干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应保证员工的充分参与,多方满足员工的个人发展要求;员工本身也应具备强烈、主动的参与意识,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将个人的发展愿望和组织的发展战略统一起来。提升员工的参与度,实际上也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功能的实现——满足组织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员工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一、引言

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是指雇佣的所有员工,包括全日制员工、非全日制员工和临时员工,他们最终决定组织能否取得成功。人力资源指一定时期内组织所具备的员工数量和各种能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晋升、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动,以满足组织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需求,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简单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关于组织如何管理员工的方法体系,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将组织战略目标和员工的个人发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评估、开发、配置和关心员工,落实“员工发展与参与”的卓越管理原则,促进组织和个人的充分发展。组织应从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两个层面来管理、开发和释放员工全部潜力,以支持组织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的有效运转。对员工尊重、公正、坦诚并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迈向卓越的过程中应提供的基本保障。由于“员工系统”的重要性,组织应根据组织的战略规划来计划、管理和改进人力资源;应根据员工个人和整个组织的目标,在充分了解员工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沟通和授权提高员工的参与度。

二、员工参与的内涵

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只有保证员工的充分参与,才能使其为组织的发展发挥才干。只有当每个员工的能力、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时,组织才会获得最好的发展。在现代组织中,人的分工越来越细,组织几乎每一个活动或流程都不是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以团队合作或多人协作的形式来完成。沟通就是对协作过程中有关信息的提取、传送和处理。组织中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授权是组织运作的关键,它是以组织内的员工为对象,将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的权力部署给相关人员,即组织或领导将组织的某项职能或任务交给某人并赋予其一定的人、财、物决策权和工作过程中的某些自由裁量权。授权不只授予权力,须明确必要的责任或后果。授权可以明确组织员工之间的关系,使领导者能够腾出时间处理组织活动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以提高决策效率,也能给员工提供锻炼工作能力的机会,提高员工的士气。

三、员工参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阅读全文

循环管理儿科护理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儿内科(含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及呼吸内科)2013年8月—2014年5月出院患者1242例,通过回访中心调查护理满意度、反馈意见等。入选条件:住院期间有父母陪护,陪护人员至少有小学文化(病历提供),被调查人为陪护人员本人。其中将2013年8月—2013年12月儿内科住院患者63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4年5月儿内科住院患者612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疾病性质、被调查人年龄和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回访中心通过电话回访软件,获取出院患者信息,设立回访项目。回访中心两名专职护士完成回访工作。回访内容:健康教育宣教、服务态度、护理技术、住院环境、基础护理等五方面满意度。每月初对上月儿内科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收集的意见建议汇总、分科、分类并通过OA系统反馈科室。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管理护理满意度和反馈意见,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满意度和反馈意见。成立护理满意度管理小组,以护理部副主任为组长,病区护士长、回访中心专职护士为组员,负责每月护理满意度的管理。PDCA循环管理包括计划、措施实施、监督和反馈。

1.2.1计划阶段(Plan)

收集实施PDCA循环前5个月儿内科出院患者护理相关意见102条,进行分析、分科,共性问题汇总。分析主要原因:第一,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有待提高;第二,健康教育知识不够全面;第三,护士不能主动与家属沟通了解其需求;第四,患者生活照顾存在诸多不便。针对以上原因提出具体计划与措施:第一,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水平;第二,改进健康教育方法;第三,加强生活照顾;第四,强化沟通技巧。每个具体措施实施按PDCA循环管理完成,周期根据具体情况设为1~5个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