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护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陪护护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陪护护理

眼科无陪护护理实施成果

作者:徐平 王春莲 周春梅 刘媛媛 单位: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医院

由护士长总负责,形成三级护理管理,即高级、中级、初级分级开展护理工作,按自己的岗位职责各司其职。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无陪护的护理模式,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签订入院知情同意书。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视力、听力及平衡功能、肢体活动度、药物影响、精神、既往疾病史等情况对患者进行首次评估,确定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分为:全部依赖,部分依赖,借助工具,自理四个等级。完成评估后,由责任护士书写护嘱并填写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责任护士根据患者自理能力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让其签名,并做到每班交班,特别是夜班时要加强巡视,确保患者需要时随叫随到,满足患者需要。

在护理管理方面制定无陪护病区分级及护理标准、无陪护排班模式及无陪护病区宣教手册,建立健全护理质量标准,提高护理队伍素质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对照组采取国内传统护理模式,患者日常生活护理主要由家属承担,护理人员提供与疾病相关的专业护理。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以费用结算清单的数据为准,出院时采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生活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及综合满意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90分为满意,<90分为不满意。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比较(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表2)表2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眼科患者常因对疾病的不了解也不重视而耽误治疗,特别是我们基层医院面向广大农村,患者来院时病情已是很严重,所以往往给患者身心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眼科患者的陪护看简单,其实是一难点,护理患者时操作要精细,专业性更强,由于家属及陪护缺乏专科护理知识,护理质量无法保证,所以我科在不增加临床护士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无陪护护理服务,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满足患者个性化、差异化护理需求,保证患者住院期间能得到及时、安全、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解决了患者和家属的后顾之忧,融洽了护患关系。而且有专业护士护理还能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所以开展无陪护护理服务,对眼科患者术后的恢复及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避免了家属或陪护人员因缺乏眼科相关护理知识和护理方法而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实施无陪护护理模式,实行限制性探视,既降低家属陪护率,又可保持环境清洁,患者感染率下降,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3];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水平和病房管理质量,避免了有陪护而给病房管理带来的弊端[4]。另外结果证明,患者接受有别于传统护理模式的无陪护护理服务,对生活条件、住院环境以及护理技术等方面的满意度都有明显提高。无陪护护理服务的开展,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

阅读全文

护理干预陪护人员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也对陪护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提高陪护人员的素质及观察能力,研究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住院患者2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128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对患者陪护人员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培训考核,对照组未对患者陪护人员采取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陪护人员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陪护人员满意率为96.1%,对照组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05,P<0.01);试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9.2%,对照组为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35,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陪护人员,可以提高陪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陪护人员;生存质量;老年人

随着我国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及医学模式转变,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住院患者的比较不断增加,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会出现包括听力、视力及理解沟通能力方面的一些障碍,这就会造成医患、护患沟通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大大增加了护理工作的范畴和工作量[1]。在这种形式下,陪护行业从护理行业中分离出来,陪护人员应运而生。市场越来越细化,陪护作为近年来出现在的各家医院病房中新生服务力量,已经逐渐被患者、家属、医院所接受,由于患者亲属及子女忙于工作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等原因,造成了陪护市场的需求较大,其中也有职业需求,而陪护人员的特殊性,要求陪护人员具备一定的医学护理基本知识,陪护人员上岗前的护理干预及培训非常重要。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及管理,可使陪护人员的积极效应最佳化[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前瞻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病房预计生存期大于1年患者的陪护人员228名,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陪护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陪护年限、月收入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阅读全文

感染科陪护中预见性护理管理的可行性

【摘要】目的研究感染科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抽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200例患者开展研究,以不同的护理措施,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管理,对比2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感染科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感染科陪护;预见性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感染科是医院最重要的一个科室,但因此科室内特性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者较多,易在治疗中,出现交叉感染;如在陪护过程中,采取不当措施,会引起家庭、社会性问题,增加护理难度,因此,在感染科陪护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对减少与预防交叉感染具有积极作用[1]。本次研究针对感染科陪护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管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取200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0例本院感染科于2017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100):女性、男性患者分别47例、53例,年龄在20~62岁之间,平均年龄(41.15±10.03)岁;其中败血症、细菌性痢疾、肺结核、肝炎、其它等分别18例、10例、22例、40例、10例。观察组(n=100):女性、男性患者分别45例、55例,年龄在19~63岁之间,平均年龄(42.00±10.01)岁;其中败血症、细菌性痢疾、肺结核、肝炎、其它等分别17例、11例、21例、39例、12例。对比2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我院伦理会已批准。

1.2方法

阅读全文

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可行性

1方法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工作,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真正的了解患者需求等。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根据心血管疾病护理要求开展护理工作,定期给予患者输液、喂药等基础性护理。同时为了解患者病情,定期查房等,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及所需,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密切配合主治医师做好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应护理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家属陪护率数据。

2数据处理

使用软件SPSS17.0处理统计数据,计量材料进行t检验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由调查结果可知研究组30例患者中,29例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比较满意,满意率97%,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2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较满意,满意率为73%。2组满意数据对比可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较好的提高患者满意度,能使患者更好的理解和支持护理工作,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医护关系。

3.2研究组与对照组家属陪护率对比: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家属陪护率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需陪护的患者7例,所占比例为23.3%,对照组需要陪护的患者26例,所占比例为86.7%。对比可知2组患者家属陪护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后,患者得到精心的照顾,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均得到了较好的照顾,因此患者及家属均比较满意,需要家属陪护的患者例数较少。而对照组则不然,经护理后仍需进行家属陪护。

阅读全文

循环管理儿科护理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儿内科(含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及呼吸内科)2013年8月—2014年5月出院患者1242例,通过回访中心调查护理满意度、反馈意见等。入选条件:住院期间有父母陪护,陪护人员至少有小学文化(病历提供),被调查人为陪护人员本人。其中将2013年8月—2013年12月儿内科住院患者63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4年5月儿内科住院患者612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疾病性质、被调查人年龄和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回访中心通过电话回访软件,获取出院患者信息,设立回访项目。回访中心两名专职护士完成回访工作。回访内容:健康教育宣教、服务态度、护理技术、住院环境、基础护理等五方面满意度。每月初对上月儿内科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收集的意见建议汇总、分科、分类并通过OA系统反馈科室。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管理护理满意度和反馈意见,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满意度和反馈意见。成立护理满意度管理小组,以护理部副主任为组长,病区护士长、回访中心专职护士为组员,负责每月护理满意度的管理。PDCA循环管理包括计划、措施实施、监督和反馈。

1.2.1计划阶段(Plan)

收集实施PDCA循环前5个月儿内科出院患者护理相关意见102条,进行分析、分科,共性问题汇总。分析主要原因:第一,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有待提高;第二,健康教育知识不够全面;第三,护士不能主动与家属沟通了解其需求;第四,患者生活照顾存在诸多不便。针对以上原因提出具体计划与措施:第一,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水平;第二,改进健康教育方法;第三,加强生活照顾;第四,强化沟通技巧。每个具体措施实施按PDCA循环管理完成,周期根据具体情况设为1~5个月。

阅读全文

疼痛管理对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影响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疼痛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4月期间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病房内就诊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疼痛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0例,疼痛管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疼痛管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其在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陪护家长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5项指标方面与常规护理组的效果差异。结果疼痛管理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6.66%,常规护理组78.33%;疼痛管理组依从性为93.33%,常规护理组依从性是71.66%;陪护家长满意率疼痛管理组达到95.00%,常规护理组仅有75.00%;疼痛管理组并发症发生率3.33%,常规护理组高达10.00%;疼痛管理组护理纠纷投诉率1.66%,常规护理组达到8.33%;两组数据5项指标数值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管理组效果具有显著优越性。结论疼痛管理有效提高了儿科护理服务质量,有利于患儿康复,有益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疼痛管理;护理;儿科护理质量;影响分析

疼痛目前医学界将其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定义为:“一种机体整体或局部的感觉,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1]。它既有可能是疾病本身所致,还有可能由诊疗中的侵入性操作引起。儿科患者是一群生理心理尚在成长发育之中的特殊患者群体。持续的疼痛会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引起家属不满,增加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2]。疼痛管理是指医护人员通过非药物或药物手段干预疼痛,以期实现减轻患者疼痛,有效控制疼痛的临床措施。该研究于2016年3—4月对120例患儿实施疼痛管理,减缓了患儿不适的诊治体验,提高了患儿的就医依从性,赢得了患儿陪护家长们的认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病房内的就诊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3~12岁,无原发性疼痛性疾病。排除标准:智力障碍、认知障碍、脑瘫、神经发育异及语言障碍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疼痛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60例。常规护理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3~10岁,平均(5.2±0.8)岁;疾病种类:呼吸系统疾病22例,消化系统疾病28例,泌尿系统疾病6例,其他4例。疼痛管理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3~11岁,平均(5.6±0.6)岁;疾病种类:呼吸系统疾病21例,消化系统疾病29例,泌尿系统疾病5例,其他5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阅读全文

医疗体制改革对医院产科护理管理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市场经济下医疗体制改革对医院产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在医院产科分娩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严格按照医院及产科相关管理规定开展护理管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家属陪护率、呼叫次数及护理差错。结果:观察组对护士态度、护理安全、护理防范、护理技巧等护理质量项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家属陪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平均呼叫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市场经济医疗体制改革下,通过转变护理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促进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市场经济;以人为本;护理管理;改革;产科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市场化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业界认可。既往医院的护理服务主要以疾病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医院不得不自我审视,重新寻找可行性发展道路[1]。产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收治的对象特殊,搞好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不仅可提升产妇及家属对医院的整体看法,还可保证母婴健康,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2]。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实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模式,满足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提升其体验感,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认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在医院产科分娩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年龄20~37岁;孕周36~41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29例。对照组年龄21~38岁;孕周36~40周;初产妇33例,经产妇27例。产妇及家属均认同研究方案,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妊娠并发症、无法独立配合者。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严格按照医院及产科相关管理规定开展护理服务,协助产妇做好相关检查,加强产褥期健康宣教和护理,重视对新生儿健康的关注,严格遵医嘱,配合医生开展医疗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动医院医疗体制改革,转变护理管理模式,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模式。(1)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做到一切以产妇为服务中心。加强与社保等部门的衔接,合理分配报销比例和生育补贴。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在人才管理和绩效分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全面落实母婴安康工程。(2)强化产科人力资源管理,全面保障母婴安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采取激励措施稳定护理队伍。鼓励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提升其学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产科绩效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人才流失。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规范产科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支优秀的护理队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提升其综合能力。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等法律知识,强化法律安全意识。(3)加强日常管理,始终做到“以人为本”。护理人员要主动与产妇和家属联系,关心产妇日常生活,使产妇处处感受到亲情。主动为产妇及家属提供健康宣教和咨询服务,提升其分娩和育婴知识。采取一对一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以自身专业护理知识和方法来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在分娩陪伴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母婴产后护理管理。

1.3观察指标。采用医院护理部相关标准,评价两组产妇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包括护士态度、护理安全、护理防范、护理技巧,各项目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记录两组产妇的家属陪护率、呼叫次数及护理差错。

阅读全文

慢性病医疗患者身体健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我院慢性康复科医疗专护患者陪护100名。纳入标准:①陪护时间3个月以上。②经过讲解培训后能正确理解调查量表及相关知识者。③自愿加入本次调查。④需要接受患者付费的。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研究者。②患者家属或不接受患者付费的。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内容

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身体健康状况,照顾者负担量表:①一般资料包括照顾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居住地、回家频率。②身体健康状况,照顾者自我评价,包括是否有明确诊断,是否有自我感觉不适症状。③照顾负担评价。采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BurdenInterview,ZBI),该量表由22个条目组成,从照顾者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经济、社会生活4个方面进行评估。每个题目的分值是0~4分,总分0~88分,分值越高表示负担越重。0~19分为无或轻度负担,20~39分为轻度负担,40~59分为中度负担,60分及以上为重度负担。

1.2.2资料收集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