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孩子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叛逆孩子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叛逆孩子教育

对青春叛逆期学生开展引导教育的策略

摘要: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面对事物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同样,在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也经常出现顶撞教师、辱骂同学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中学教师需要对青春叛逆期学生开展引导教育,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积极的学习与生活心态,消除他们内心的焦躁心理,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本文论述了青春叛逆期学生的现状,并指出了几点对学生开展引导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青春叛逆期;引导教育;有效策略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常会出现叛逆、焦虑的情绪。同时,很多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大众传媒、同学群体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不愿意听从教师与长辈的意见,坚持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想,想要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导致引发一系列思想道德问题。因此,教师要重视对中学生开展引导教育,不能单纯把青春叛逆期学生看作问题学生,因为每个人都要经历青春叛逆期这一阶段,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理解学生,对其实施正确的疏导和沟通,在心理上接受、认可他们,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逐渐引导其走上正途,消除学生内心存在的不安、焦躁心理,让他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提升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教育的技巧、方法,公平对待每一个青春叛逆期学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都要给予他们更多帮助,从而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青春叛逆期学生现状

(一)存在一定的自我中心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家庭教育观念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家长比较溺爱孩子,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提出来的各种要求父母都会无条件答应、满足。家长错误地认为这才是关心、爱护孩子的正确方式,导致青春叛逆期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他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习惯强调自我控制、自我支配,不愿意受到他人掌控,这就导致青春叛逆期学生之间很容易出现冲突,不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同时,当前中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也存在一些偏差,他们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只关注自己的一些事情和想法,缺乏替他人考虑的思想和行为,自我中心意识较为强烈。

(二)法纪意识有待加强

阅读全文

情绪管理的青春期心理特点及教育建议

摘要: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影响着人们看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取向。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和情绪波动,需要教师和家长在教育中识别、理解、管理。要利用好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选择积极的教育思想和态度方向,与孩子建立良性的情感互动关系,加强双方的合作。

关键词:情绪管理;亲子关系;家校合作

情绪影响着一个人的个性、人际关系、所在群体和周遭环境,同样,它也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效果。当我们置身于生活,面对着一件件生活琐事,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就像流动的空气,决定着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对待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当面对孩子的学习困难、习惯不良、青春期的叛逆和情绪的波动,需要教师和家长在教育中识别、管理和利用这些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选择积极的教育思想和态度方向。本文将从情绪管理的视角分析青春期阶段的心理特点,并探讨适合的教育方式。

一、针对孩子“有情绪”,了解其认知

孩子到了青春期,经常被大人反映越来越“不听话”,爱发脾气。情绪和人类对事件的认知相联系,生活是由丰富多彩的事件组成,人与人之间是在事件中打交道,进行沟通互动,其实就是对事物认识达成共识的过程。成人与孩子的认知差异是存在的,有人称其为“代沟”,尤其是青春期阶段大脑正经历着大规模的重组,处在一个“建设期”。所以,青春期孩子最大的特点是自我意识的迅速增强,他们面对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一些事情和问题的见解往往独树一帜,从而表现出“不听话”。从进化和发展的角度讲,这是成长必然经历的过程。既然是成长必要的经历,那就需要让孩子经历,而不是阻拦。所以,当面对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去了解孩子的认识,问一问孩子对这件事情是怎么想的。当然,这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放下教育者的绝对权威,从儿童的视角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人们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各持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认知不统一属于正常现象,最关键的是教育者和孩子之间以什么样的互动沟通模式来解决问题。不论是亲子关系还是师生关系,都是由我们对事件的认知达成的方式决定的,即当我们认知不统一,产生认知和情感的冲突时,我们用怎么样的方式进行互动沟通。这决定了教育是否长期有效。当教育者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地位,相互了解,增进理解,教育过程中才可能产生所谓的共同信念、共同价值的出现。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就更要这样,我们对他们独树一帜的观点不仅不能嗤之以鼻或不闻不顾,还应当帮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不同类型的尝试和活动中,使其“重组”的大脑活跃起来。

二、针对孩子“想做主”,读懂其心理需求

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在行为态度方面会有一些明显的转变,他们不会只是遵从大人的指示而做事,不再顺从家长的安排。孩子好像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再喜欢和家人外出,而且事事都有自己的主意。他们的主意大多不会很好,没有效果,但仍坚持己见,甚至可以为自己的主意忍受挨骂。这体现的是青春期孩子一个强烈的需求,就是要与他们的父母有所不同。而且,每个孩子的表达需要的方式也不一样。他们时而显得聪明、能言善辩,滔滔雄辩,时而也会做出傻事;时而脆弱、容易受伤,时而又变得大胆、叛逆,好像根本不需要父母的出现。其实这背后隐藏的是孩子对自我的一种掌控感的需要。步入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成长任务。自己来支配、管理自己的物品、时间、空间乃至社会交往过程,这都是自我意识的体现。所以,家长要适当地给“准大人”自由和地位,他的青春他“做主”。有的教师和家长会担心孩子学坏、多走弯路或受到伤害,但当读懂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就会释然,对待他的态度和方式就会积极起来,关系就会相对融洽得多,这为教育者与孩子之间确立处事的“界限”、提供“价值选择”创造了良好的沟通条件。

阅读全文

五年制高职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困境

摘要:高职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几乎成了教育关注的盲区。在高职阶段,由于儿童期家庭教育缺失、亲子沟通缺乏而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影响并未消除,而与父母继续分离、叛逆期出现的叛逆心理则更为严重。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使职业院校的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部分缺失、父母关爱依稀遥远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是学校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宿迁地区五年制高职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作为样本,探索解决五年制高职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留守学生;家庭教育

越来越多学生因儿童期甚至现阶段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与父母分离,教育缺失,亲子沟通缺乏而带来很多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专家关注的目光只限于16岁以下的儿童,忽略了已经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几乎成了教育关注的盲区。其实,他们儿童期家庭教育缺失,亲子沟通缺乏而带来的心理影响并未消除,而现阶段与父母继续分离,叛逆期出现的叛逆心理则更为严重。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使职业院校的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部分缺失、父母关爱依稀遥远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是教育者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宿迁地区五年制高职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作为样本,探索如何解决五年制高职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五年制高职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类型

课题组选取江苏省宿迁市三所学校、连云港市两所学校等五年制高职校612名“留守学生”作为样本数据,对“留守学生”家庭监护情况实施调查。据统计分析,五年制高职留守学生的生活及家庭教育类型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隔代监护型

这种类型占89%,即由长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为监管的方式。而长辈教育又有以下四类。第一,过分关注类(占86%)。即溺爱,往往是重“养”而不重“教”,生活上有求必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留守学生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都让长辈包揽了,在正常环境下可以锻炼的独立能力,统统被长辈们取代了。第二,过分监督类(9%)。像警察一样事事监督,常常检查。如此,大大滋长了留守学生的依赖性和惰性,甚至产生对长辈家长的敌对感。第三,严厉惩罚类(4%)。这种沿袭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教育方法,严厉到近似苛责,对孩子动不动就是批评、责罚,而少鼓励和奖励,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第四,民主、温暖和理解类(1%)。拥有这类长辈家长的1%的高职留守学生,是多么的幸运。他们虽然父母的爱缺席,但他们依然快乐阳光的成长,懂得努力和感恩。

阅读全文

初中校园欺凌行为防范的家庭教育因素

一、农村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现象的家庭因素

1.缺少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近些年来我国留守、单亲、离异的家庭不断增多,从而越来越多由于家庭中父母缺位而导致的青少年问题越来越多,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少年”。这些家庭不能够给予正确、健全的家庭教育,甚至对孩子放任不管。在这些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严重缺乏关心、爱护、安全感和存在感,同时与家人或抚养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因此导致其身心健康发展不健全。另外,父母错误的管教方式也是引发校园欺凌行为的因素之一,教育中有的父母态度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只会采用命令的语气,再者就是对孩子过于溺爱,没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在这两种偏激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形成偏执、任性、易怒的心理特征。面对于“不健全的爱”和“畸形的爱”,学生的身心无法健康成长,久而久之,更容易出现自闭、抑郁等心理,同时还会出现内罚和外罚两种表现,内罚就是自我伤害甚至自残,外罚主要是对其他学生使用暴力,即现在所讲的校园暴力欺凌行为。

2.长期面对家庭冲突和暴力。家庭环境也是促使学生形成校园欺凌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中如果长期存在冲突和暴力,就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和小学生年龄阶段,靠模仿进行记忆和成长,如果学生在充满暴力和冲突的家庭中成长,就会对家长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并在潜意识之中形成自己处理相应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采用错误的方法甚至是暴力来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校园欺凌行为。学生人生第一次接触暴力就是从家长方面获得,如果家长存在不良行为,子女就会同时受到相当的伤害,尤其是对子女进行家暴,会造成学生心理极度扭曲,进而形成暴力倾向,如果不及时制止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并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例如,如果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性打骂子女,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会造成学生的叛逆和逆反心理。由于子女对于父母的打骂行为无法反抗,就会将怒气嫁接到社会中较为弱势的群体之中,进而导致校园欺凌行为的形成。

二、农村初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防范中家庭教育的对策

1.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要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首先就要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成熟和发展。在初中生年龄阶段,其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再者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叛逆心理,从而会产生脾气暴躁、任性等心理特征,此时就需要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和认同,并且能够进行深刻的自我分析,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其他方面,如学习、爱好等内容,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优点,培养自己养成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对他人宽厚的态度,最终有效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他人进行正确的沟通、交流。另外,促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遇到矛盾或者是问题时学会用理智的方法来解决,进而有效避免自己成为校园欺凌行为的参与者,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几率。

2.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给予恰当的家庭教养方式。青少年时期,家长是这个阶段学生的重要“教师”,因此,家长必须从自身做起,杜绝家庭暴力并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家庭环境。父母作为学生的首任“教师”,在生活中要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及对问题处理的方式和方法,这些都能够对学生形成重要的直接影响,并成为学生成年后的行为示范。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并同时采取温和、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形成遵纪守法、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准则。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对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方式进行更新和改革,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精神,进而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也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关爱,但并非溺爱,培养学生能够形成对他人的关怀之心,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人和事。进而让初中生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的道路上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和能力面对随时存在的挑战和逆境。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起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能够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并有效降低了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几率。

作者:刘洋 单位: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中学

阅读全文

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家庭教育对策探究

摘要: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家长要有正确的养育观念,建立科学的育子理念,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这样才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随着孩子身心不平衡的快速发展,步入中学时代的孩子生理发展显著快于心理发展,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的增强让孩子在与家长相处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引发一系列亲子冲突问题,导致亲子关系不和,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更加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心理学的四个效应为出发点,重点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以及为家长们提出相应的策略应对孩子的逆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逆反心理;亲子关系;青春期;家庭教育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发展呈现出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此时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1]。面对这一问题,教育者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如教育不当就会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想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养育观念,建立科学的育子理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家长应该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有所了解,然后运用孩子能够接受并且有效的方法与孩子相处,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人的发展阶段里有两个逆反期:第一逆反期多在3岁左右;第二逆反期突出表现在青春发育期[2],心理学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孩子为什么会逆反。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提前了解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而且家长可以针对逆反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一、潘多拉效应

宙斯交给潘多拉一个魔盒,告诉潘多拉千万不要打开,结果出于好奇的潘多拉打开魔盒后灾难降临,越不让做的事情越想做就是潘多拉效应。例如家长朋友们经常告诉孩子:千万不要马虎、千万不要打架、千万别谈恋爱、千万别考砸了、千万别让我们失望……结果孩子偏偏产生家长不愿意看到的行为,因为家长越不让做的事情孩子越想做,而且孩子会接受暗示在头脑里形成家长言语提示的景象。应对策略家长们要正面具体化表达自己想要的,并且和孩子探讨“你可以做什么?你有能力做什么?你怎么做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一味地口头告诉孩子规则,要求孩子不要做什么,这样孩子感觉不到家人的温暖,只觉得家长是在要求自己,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如果自己做得不好家长可能不会爱自己。所以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但是有限制的爱,家长可以蹲下身子来问问孩子“我最近表现得怎么样?”告诉孩子自己第一次当父母,你第一次当孩子,大家都互相理解、好好学习。告诉孩子,如果犯了错误,家长惩罚也只是针对犯错误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人,让孩子明白家长的爱是无条件但有限制,这样既让孩子掌握了做事的分寸和规则,也得到了家长最无私和热烈的爱。

二、超限逆反

超限逆反指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例如父母整天喋喋不休也会让子女不胜其烦,既然家长们的唠叨不起作用就不用浪费口舌了,避免“嘴刚张,耳已闭”。但是我们可以有事说事且就事论事,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不论自己想做或者不想做的事情,背后一直有人催促你或者唠叨你,你会是什么感觉,我想没有一位家长会说“我愿意”。应对策略大家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事情,在孩子急需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建议和帮助,多倾听孩子说什么,少唠叨自己认为的对错。倾听也不是随随便便地听一听孩子的想法或一天经历的事情,倾听有以下几个不好的习惯,希望家长避免。

阅读全文

家访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活泼叛逆、注意力难集中、成绩低下的现象,这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出了不小的难题。家访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口。对学生的教育来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作为中职教师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要重视家访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

【关键词】家访;中职教育;重要性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活泼叛逆、注意力难集中、成绩低下的现象,这给教师的班级管理出了不小的难题。家访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口。对学生的教育来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教育是一种责任,家访是一座桥梁,作为中职教师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要重视家访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

一、积极有效的家访,让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情况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很多中职学校的孩子都缺少家长的关心关注与耐心沟通,这就造成了他们内心敏感又渴望关注的心理。教师走进学生的家庭,不仅鼓舞了学生,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了中职学校就不会有大出息,从而放弃了对孩子的督促和关心。通过家访,让家长了解中职学校的技能教育与就业前景,增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信心,孩子掌握扎实技能了,同样可以高薪就业,同样可以成人成才。在我带的13级幼师班中,就有这样一位学生叫平安。平安在班里的表现时好时坏,我经常电话家访。通过他的母亲,我得知平安的情绪起落与他的父亲有密切的关系。他父亲的脾气非常不好,有时急躁起来就骂他说他学习不好没出息。于是他就不和他父亲说话,而每到这时平安在学校的表现就会很糟糕。针对这个情况,我和他父亲约定好家访的时间,跟他反映了平安在学校的表现并一起分析,他父亲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表示以后会妥善处理父子之间的关系,并会和平安母亲一起督促孩子的学习。第二天,平安高兴地告诉我,他父亲答应给他换一部心仪的新手机,但条件是期末考试要考进全班前十五名。此后,平安转变很大,上课也比以前认真很多。期末考试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他父亲一定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二、正面鼓励式家访,让学生转变负面的思想

很多学生害怕家访甚至怨恨家访,使得家访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害怕老师向父母“告状”。家访不应只是孩子犯错误的通知渠道,更应该是孩子全面情况的反馈途径。赏识教育更适合中职学校的孩子,他们在家长和教师的鼓励下,转变自身,增强自信,同时也会更愿意与家长、教师沟通内心的想法,减少了叛逆行为和负面思想。在我带的16级导游班中,有一位叫小旭的学生。开学初的家访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可是小旭却课后找我要求不去他家家访,我询问原因他不说话。到了与他家长约定好的时间,我还是敲了他家的门。看见他局促不安的神情,我大致知晓了他心中的想法。所以我开门见山地对他父母说:“小旭在学校表现很好,这次来家访主要是了解一下他的家庭情况以及初中的学习情况。”听到这话,小旭明显放松了下来,和父母一起与我交流开来。结束后,小旭主动要求送我下楼,途中他对我说:“老师,谢谢您。之前不让您来家访就是怕您跟我父母说我表现不好,我不想让我父母担心。现在才知道,原来您是来夸我的,哈哈。”“我不会无缘无故说一个孩子不好,更不会在父母面前冒失地‘告状’的。”“谢谢老师。刚刚听您说,中职三年混也能混下来,这三年反正要在学校,不如珍惜时间好好学,以后一样会有好出路,对我触动很深。我觉得我不能荒废这三年,我希望让我父母对我刮目相看。”我笑着对他点点头。后来的考试中,小旭一直是班级前三名,也顺利考取了导游证。

阅读全文

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情商塑造

【摘要】无论是情商,还是智商,都是一个人对社会环境进行适应的基本条件。与智商不同的是,情商更偏向于非理性方面的因素,对于人的毅力、兴趣以及对于客观事物的好奇心有着一定的影响。情商的高低决定了不同人之间情感品质的差别,对于智商的发挥也同样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商发展与正常儿童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影响着其正常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进行情商塑造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情商塑造

一、情商概念阐述

情商也可以称为情绪智力,其概念与智商的概念相对应,主要指的是人所拥有的意志力、情绪控制力及抗挫折能力等品质。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亲情的缺失,使得他们的情商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粗暴易冲动、抗挫折能力差、缺乏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差、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一些美国专家们认为,情商包含对于自身情绪的认知、对于自身情绪的管理和对于自身情绪的激励以及了解他人的情绪。认知自身情绪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对于情绪的管理能够对自身的情绪进行调节,对于自身情绪的激励能够帮助自身走出人生低谷,了解他人的情绪则能够帮助自身和他人进行正确的交往,实现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情商并不像智商那样可以利用分数来进行展现,只能通过一个人的表现来进行判断。心理学家认为,情商越高的人,社交能力就越强,且不容易陷入到恐慌当中。这类人情感生活更加丰富,无论是和他人在一起还是独处都能够感到快乐。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与他的童年阶段所接受的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所以,对于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进行情商塑造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情商对于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影响探究

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是指在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这些儿童的父母无法留在孩子身边,从而使得这些儿童只能跟随其他亲人生活在一起。这些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他们身边,使得他们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同时也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所以这些儿童经常会利用一些叛逆的行为引起他们父母的关注。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于事物的对错认识不清,且容易学习和模仿一些不良行为,加之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叛逆特征,使得很多学生想尽办法脱离家庭和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如果这些儿童的叛逆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就会造成民族地区的儿童道德问题发生,其主要表现为缺乏责任感、缺乏尊重、缺乏同情心等。近年来,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逐步受到更多方面的关注,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环境、年龄及家庭情况等因素,造成了他们情商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且容易出现负面、消极以及自卑的情绪,不容易受到控制。所以,对于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当地学校方面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商进行合理塑造,帮助他们正确了解自己以及管理和激励自己,从而得到更好的成长。在一部分民族地区中,会有一半以上的儿童父母为了生存到城市中打工,使得近些年来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人数逐步增多。通常来看,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包括单亲教育型、隔代教育型以及寄养教育型。单亲教育型指的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留下教育孩子,一般来说留下来的都是孩子的母亲;隔代教育型指的是父母双方都选择外出打工,孩子和爷爷、奶奶或者姥姥、老爷生活在一起;寄养教育型则是把孩子寄养在亲属或者朋友家中。处于这个成长时期的孩子,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引导,极容易产生情绪发展的异常,具体表现为自卑、孤僻、焦虑、忧郁、懒散、厌学、敏感、逆反等。一些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保护而变得内向和懦弱,且对任何人都会保持戒备。同时,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见不到父母,会产生焦虑心态。另外一方面,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需要父母从小进行培养,而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在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且每一个留守儿童都会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行为障碍,如不写作业、痴迷网络等。对于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商进行塑造,首先要从引导留守儿童自控和自我激励等方面进行入手,帮助他们在离开父母的情况下能够正常学习和生活;其次,逐步通过多种方式消除沟通障碍,帮助留守儿童能够和其他学生和谐相处。

三、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情商塑造途径分析

阅读全文

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关键点

摘要: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一项“活”的工作,既需要积极的情态、健康的内容,更需要良好的方式。中职学校的学生之所以“难教难管”,不是抗拒我们的教育内容,而是排斥我们的教育方式。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班主任工作实践,总结在班级德育工作的三个关键点——性格引导关键点、时间利用关键点和偏差生转变关键点,并结合德育工作的实例,探讨如何把握这三个关键点。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德育应用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起到核心调度作用。近年来,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都大大提高。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已成为当前中职院校对班主任培训的重点。在临沂市技师学院担任学期教育班主任工作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德育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逐渐总结出了对班级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个关键点。

一、性格引导关键点:培养积极、自信的学生

现阶段,中职院校学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虽然职业教育在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但中职院校的招生门槛仍然低于普通高中,学生对于中职教育的认识也大都是“上中职学技术是为找工作”。中职学生年龄大多是15~19岁,正处于青春期到成人的过渡阶段。学生开始注意自身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非常敏感,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重大打击时,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心理依据。由于中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成绩偏低,学生普遍缺乏自信,这一现象,使得学生面对未来学业中的困难和疑惑,往往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中职院校班主任不能像普通高中班主任那样利用分数来激励学生,那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呢?笔者认为,班主任自身积极的心态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方面。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需要具备温和、谦逊、热情、果断的性格,还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名班主任的积极与自信。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笔者一直把培养学生自信放到首位,原因是不想让学生们因为缺乏自信而错失机会。学生来到临沂技师学院,本身是有些不甘心的,往往对于未来也缺乏足够的自信。曾经一个同学问笔者:“老师你一个月挣多少钱?”笔者说4000多吧。她马上说:“我之前打工卖化妆品赚的钱都可以那么多,为什么我还要去上学,不如去打工就可以了。”突然听到这个问题时,笔者并没有急于给她答案。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寻找到一个很好的答案。这是台湾地区文化部部长龙应台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其中有一句话:“孩子,我要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比别人更多的选择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了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了尊严,成就和尊严给你快乐。”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随后,以这封信为主题召开了一次班会。这个答案不仅告诉学生现在努力的理由,也告诉我们,作为老师,帮助学生寻找到职业的成就和自信是非常必要的。职业教育并不是传统观念中的“次品教育”,中职学校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规律,从专业能力、人格魅力和威慑力上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让学生感到自信满满的能量棒,从而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学生对生活充满自信,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一切挑战。

二、时间利用关键点:合理利用学习之外的时空

校园生活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段美好而又难忘的时光。十一月末的大雪,使整个临沂技师学院的校园银装素裹,此时学生喊笔者一起去参加学院组织的堆雪人大赛,笔者的灵感也一下被激发出来,何不由此做一个连自己都未曾尝试的挑战,利用这次机会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由此,笔者和学生们开始了一个有趣的室外活动。笔者首先提出了设想,目标是要堆一个全校最高大威猛的雪狮子。学生们开始时对此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怀疑,很多学生认为这个题目太难了,但在笔者的坚持下,他们很快开始分工。有人拿来了工具,有人开始扫雪,还有人将一个特大的雪球从百米远处推过来。很快,我们的“冰雪勇士”——一头非常完美的雪狮子堆成了。狮子的造型非常生动,如同雕刻的石狮子一般,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他们最擅长的环节。最后,同学们合影留念,笔者数了下照片上的人数,全班无一人逃离这冰天雪地,事后很多学生发来消息,表达自己完成这项挑战的欣喜。对于班主任来说,这个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到了“信心”的重要性,而且达到了预先设想的效果,对于学生是一次有意义的德育课。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一项“活”的工作。它需要积极的情态、健康的内容,但更需要能产生良好效果的方式。中职学校的学生厌学情绪浓,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基础差。他们的行为习惯差,是因为没有接受过严格的管带和科学的训练。他们之所以“难教难管”,不是抗拒我们的教育内容,而是排斥我们的教育方式。利用学习之外的时空,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与学生发生互动,这种教育更容易让学生参与和互动,学生不是为成绩和奖励去努力,而是一种无利害的师生交流,也是班级磨合的重要途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