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排水设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城镇化给排水工程设计论文
1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1.1设计队伍素质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小型设计单位增多;大型设计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立分院所室承包;没有资质的小型设计队伍挂靠有资质的设计院进行招标投标,对外承接任务等现象,使得设计队伍素质降低,缺少质量控制,设计能力薄弱,造成设计图纸质量差,增加设计联系单,加大工程投资风险。比如,城镇化给排水工程设计图纸管位标高不对;排水坡度与道路坡度相反;管径设计大大超过实际流量要求;出水口与提升泵站位置设计不合理等造成管道埋深,施工返工,加大了工程造价。
1.2设计缺少前期资料收集
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一般设计人员必须前往现场进行详细踏勘,了解地质和地下管线情况,收集地质资料与综合管线资料。但有些设计人员往往爱闭门造车,或只在现场走马观花,设计时套用类似工程图纸完成设计任务,这样的设计方案往往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从而造成设计变更频繁,导致工程造价大幅上涨。比如,城镇化给排水设计确定重要的出水口是根据管网系统的布置及当地受纳水体的条件确定的,如果随意设计将造成不良后果;现状老管线保护和处理,以及电力,电信,燃气等管线综合处理,都需要收集前期设计资料,如果缺少前期这些资料,施工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造成工程损失,工程造价难以控制。收集城镇建设规划资料:给排水工程设计必须在给排水工程规划图基础上设计,而有些城镇建设,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尽快建设,给排水工程规划编制没有编制或在修编中,造成资料不齐全与道路工程同时设计施工现象,从而使道路建成后,出现重复开挖改建浪费现象。
1.3设计没有重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以往传统的设计方法往往轻视决策,重视实施,忽视经济,注重技术,这使得设计人员设计时会关注设计的先进性与安全性,而忽视设计的经济性,并且项目审核人员也仅是严把质量关,重视技术方案,并不会过多考虑经济因素,没有对相同方案的经济性做比较,使得浪费了很多城镇工程的投资。同时,因为概算人员不参与项目技术方案的讨论,也不知道工程进展里的各项关系,所以,使得很难控制工程成本。工程资料不全,也缺乏地质勘探方面的资料,所以设计出的方案在施工时要经常返工,一些设计单位为使建设单位满意,将设计周期缩短,导致边设计边施工,这都使得预算工作变得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它对成本的控制管理作用。
农业院校环境论新思索
本文作者:刘婷 吴鹍 黄懿梅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消防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
消防工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本文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消防工程课程特点,通过深入分析消防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教学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考查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动力,提升学生实践学习能力,提高授课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消防工程;教学改革;强化实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各类功能建筑层出不穷,城市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火灾隐患逐渐增多,城市及建筑的火灾发生率也有逐年提高的趋势,恶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作为预防和消除火灾的消防工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消防工程课程是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的延伸,但内容更集中、更突出,主要是在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有效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设计能力,使其充分了解消防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消防法规、防灭火工程技术和灭火救援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消防各个子系统(建筑防火、消防给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的主要工程内容、技术手段、设计要求以及基本的设计参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2]。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消防工程课程多为选修课程,课时较短,并且与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多有交叉,课程延续性、系统性不强,实践能力强化较弱,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亟需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市政工程系建筑给排水学科团队,针对消防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整合现有资源,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目标,深入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一、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消防工程课程与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多有交叉,极易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教学重点不明确,不能有效发挥其对建筑给水排水等课程的拓展作用。建筑消防是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讲授过程中会涉及建筑消防的内容,如果在消防工程课程中重复讲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耐烦的情绪,降低教学质量[3]。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教学体系
【摘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结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实践平台、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结合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工程教育认证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从毕业设计选题、工作任务、实施组织、过程管理及评价四个方面改进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严格按照“产出导向”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工程实践的全过程指导模式,探索教学改革,有效评价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力要求的达成,并根据达成度优化调整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在持续改进中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复杂工程问题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给排水专业本科教学阶段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检验学生对专业基本原理、知识、技能的掌握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工程知识的原理、方法,将复杂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实践工程问题合理、有效简化为具有数学模型的科学问题,制定工程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等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能合理的运用工程知识和现代工具,通过团队协作与交流沟通,在遵循职业道德与操守并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工程与社会、经济、法规及可持续发展,分析、研究、制定解决工程设计、管理、运营与组织方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从专业认证要求背景下审视毕业设计,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锻炼,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1-3]。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发展历程
我国给排水专业评估始于2003年,从2004年开始实施,通过专业评估落实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并是作为国际工程教育资格互认的必须条件。2013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预备成员,2016年通过考核成为正式成员,实现了我国工程专业本科学位与该协议其他正式成员之间的互认,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调整为专业评估认证。
三、改革目标和内容
建筑给排水规划设计问题探析
【摘要】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给排水系统已成为衡量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指标。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工程项目,因此,应优化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注重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常见问题。基于此,论文阐述了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优化措施。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1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关键内容,并且在不断更新与发展。但是,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我国市政给排水设计规划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给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增加了难度。因此,市政部门需要深入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水平,促进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2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市政给排水系统直接决定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市政给排水系统建设规划设计工作,有利于调度居民的生活用水。其次,在城市市政建设过程中,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是其中的关键内容,推动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其在城市整体规划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相关人员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给排水规划设计方案,例如,在排水输送、排水净化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好标准化设计工作,提高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整体效果[1]。最后,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确保城市居民用水质量,有效控制城市水污染、内涝灾害等现象。在实际规划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建设作为发展要点,确保各项能源的需求量,优化城市环境建设。因此,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现代水文学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水文学与水资源学>是给水排水工程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水文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设计能力。基于课程特点,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得到最佳教学方式。
关键词:水文学与水资源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它与给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排水系统、水质工程学等一起构成了给排水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是城市健康水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水文学与水资源学>课程还需要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更新和完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该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在我校得到了优化和完善。
一、课程体系建设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课程建设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实验及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实习指导书、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
1.1 课程教学目的及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有关水文学、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础理论和设计能力的专业必修课程。使学生掌握水文现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概论和基本设计与计算技能。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到不同专业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给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供水水文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微生物学及管理工程等。对学生来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不太容易掌握,且学习起来困难较多的课程。为此,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做了精选、整合优化处理,力争做到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办出特色。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了解课程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和手段,以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海绵城市技术城市设计研究
摘要: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安全风险,如何转变城市水安全管理理念,海绵城市理论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城市水安全的成因,海绵城市在城市设计中的相关理论,以及如何运用海绵城市设计思想的内容等,从城市设计者、城市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和海绵城市建设等角度进行了政策设计,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论文指出只有在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城市设计各专业分工协作,才能顺利实施城市海绵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设计;水安全
1海绵城市概念产生的背景
我国今天城市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我国越来越多的各级城市遭受反复的暴雨洪涝灾害,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1)城市防渗面积比例迅速扩大。随着城市人口的发展和扩张,人们对城市硬化越来越痴迷,人们将原来裸露的路面一劳永逸地封闭起来,解决了交通、扬沙、健康等问题。但这样一来,我们却让原来的土地呼吸戴着一个紧闭的面具,雨水不能顺利地渗透,一旦暴雨来袭,就会形成大量的暴雨径流,同时缩短雨水四处蔓延的时间,进而引发内涝。(2)城市排水系统的原因。城市大部分污水管网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老化、维护性投资等问题。甚至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也会遇到大暴雨发生内涝,甚至导致人员死亡这样的后果。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由于市政排水问题由来已久,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市政排水系统的建设与一个城市的地形、水文、地质、气候、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应该结合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3)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的好处,但在实际建设中,无论是地方政府的管理者还是开发商的实际运作,都会因为一些看得见的短期效益而破坏城市生态。如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况是,一块居住用地内有一片自然形成的湿地,开发商都是以“湖光山色”的名义,出售第一批房屋,等第一批业主入住后,原来的湿地已经被开发商填平准备建设第二个项目。业主维权时会发现,由于湿地面积太小,所以没有在规划的保护区范围内划界。但事实上,一个城市的天然水库就是由这些小块,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的池塘、河流、运河等组成的。
2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整个城市被描述为一块海绵。下雨时,城市会产生吸水、渗水和蓄水的作用。在我国,供水大多来自降雨,降雨对我国大部分城市,特别是南方地区来说,却往往是雨灾,它会增加城市地表径流,造成城市内涝,污染自然水体。海绵城市,首先是对周边自然水体影响较小,海绵城市本身的概念起源于低影响设计或开发(LID);其次,海绵城市可以保持雨水,让水循环。我国水资源不仅在地理上分布不均,甚至在同一个城市也因季节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夏季干旱、高温与暴雨交替,如果下雨,大部分雨水会被收集起来,净化成中水甚至饮用水,对保护我国的用水意义重大。建设海绵城市,参与城市设计建设的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市政给排水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必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宏伟蓝图。因此,海绵城市的概念必须深入到城市设计的每一个专业上。
2.1城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