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女生健康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事业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中职院校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中职院校的女生和男生相比,从生理和心理方面来分析,她们显得格外脆弱。如何针对中职女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就显得愈发重要起来。
关键词:中专女生;心理健康;必要性;职业院校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一些“学困生”步入中职教学的大门,传统意义上的“问题学生”几乎统治了中职院校。这样就导致了学校管理方面增加了困难度,尤其是中职院校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中职院校的女生和男生相比,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来分析,都显得格外脆弱。所以关注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伴随而来的不仅是招生规模和人数的扩大,中职女生的人数也在随之扩大。比如就某一所中职学校来说,由90年代在校人数300多人,到00~10年代在校人数的3300多人,招生人数急速增长了10倍多,而女生的人数也由当初的不足100人,增长到1000人左右,也增长了10倍左右。由此说明,虽然在中职院校女生只占三分之一,但这也是一个庞大的人群,不容忽视。在中职院校,由于部分学生受家庭、学习成绩和就业压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他们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特别是在这个心理和生理双方面发育阶段,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一、生理方面
女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学和家庭教育缺失,许多女生对自己的变化感到惊奇,可又不知如何应对,笔者曾做过问卷调查,有90%多女生对自己初潮不知道怎么做,85.3%的女生不愿意和家长及同学(女性同学)谈论初潮方面的问题。众所周知,许多女生在月经周期中存在情绪波动问题,尤其是在月经前和月经期,情绪十分低落,抑郁或脾气急躁。主要表现为烦躁、焦虑、易怒、疲劳、头痛、乳房胀痛、腹胀、浮肿等,她们常常会说:“又快倒霉了。”“倒霉”是妇女对月经的俗称。统计结果表明,很大比例的女性暴力犯罪活动和自杀都发生在经期4天和经期前4天这段时间内。将近半数的女精神病患者是这几天入院的,将近半数的女性紧急事故也发生在这几天。当然,并非所有女性都存在这种情绪改变,情绪改变也不会全这么严重。
二、心理方面
中职院校的女生心理方面问题是校领导和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她们不仅正处在心理矛盾最多的青春期,而且有着更加复杂的特殊的一面。在学生上中专的这个期间,正好是女性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最为关键的“黄金时期”,但是这个期间(14-18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矛盾,而且在这个期间,学生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但是对于一些心理存在的问题含羞,觉得难以启齿,从而不愿意主动找心理老师,也不愿意说给同学,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烦恼或者心理障碍。产生这种“心理疾病”的罪魁祸首就是学生对于自己的心理矛盾没有及时的调适,中职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就职择业、交友恋爱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很容易产生很多的心理冲突。如果不及时地调适,可能还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中职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小议高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高等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女大学生在学习上动力不足,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
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的目标就放在能够大学毕业,能够找个工作,对未来事业的期望值不高,缺乏足够的主动性、独立性,竞争意识、事业心相对于男生来说较弱。特别是受社会上拜金主义负面思想的影响,少数女学生由于不能抵制物质的诱惑做出一些与年龄和学生身份不符的事情。另外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性别角色定位的影响,一部分女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二)不能很好的控制自身情绪,恋爱与性心理不成熟
女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特别作为女性比较感性,极易受外在因素影响,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缺少理智。一些女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在感情中不能把握自我,一旦投入就把爱情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失恋之后,情绪化非常严重,深陷失恋泥潭难于自拔,长时间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近年来女大学生由于失恋自杀的人数比较多。女大学生失恋之后出现抑郁、悲观、绝望的情绪,或者出现了一些报复性的视爱情为游戏,玩弄别人感情的行为。由于我们国家对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女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对性产生神秘感与向往的矛盾心理,发生性行为之后存在不安全感、害怕怀孕的强迫心理,长期处于后悔、内疚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
(三)在求职中易产生焦虑、依赖性,竞争意识不强
女大学生在师范高校中偏科的现象很严重,多数集中在文科的师范专业,选择外语、艺术、中文、基础教育专业的女生占到85%以上,女生过度集中。在求职中竞争比较激烈,而且女生在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没有男生有优势;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工作中依赖性严重,吃不了苦,竞争意识不强导致女大学生在当今教师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在面对困难时不能正视当前的现实,对前途担忧,就业压力出现求职焦虑,出现就业期望值无限降低的现象。
学校体育卫生情况及发展措施
作者:丁玲辉 单位:西藏大学
1问题的提出
西藏和平解放50年来,西藏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和体育卫生设施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但西藏学校体育卫生与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学校体育卫生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西藏体育卫生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西藏学校体育卫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西藏中小学校体育卫生进行较为全面的现状研究。
3研究结果
3•1学生体质和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教学设计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中却存在着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德育课和心理学课相混淆、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设计生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就要力求教学目标融入生活化的理念与方法;课程形式强调体验,创设生活化课堂;课程内容要立足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寻找切入点;课程引导保持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有的中立。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生活;课程;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
自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后,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干预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基本途径。[1]且以班级心理辅导为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逐渐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2]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结合新课改的理念,为了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近年来,已有不少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表现在忽视学生实际问题,课程设计不科学、不系统,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在当前的形势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遵循怎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原则,怎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细致的探索。如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者,特别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者们的强烈愿望。[3]
高职护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困境及对策
【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和学习途径的多元化,高职护生受西方文化和网络信息的影响,“性自由”和“性解放”的浪潮伴随着良莠不齐的性信息侵蚀着当代高职护生的性思想,当代高职护生的性认知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性态度开放、危险性性行为潜在的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难以兼容,社会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困境下,该文提出实质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护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困境;对策
高职护生兼具高职学生和医学生的双重学生属性,同时大部分高职护生兼具高职学生和群居女性的双重社会属性。本课题组于2016年9—12月对长沙、株洲、湘潭高职护生的性知识、性态度和危险性性行为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高职护生性知识得分令人较满意,性态度开放、危险性行为仍然存在或潜在。对高职护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观对构建绿色校园及和谐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1高职护生性认知现状
1.1获取性相关知识途径广泛
本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高职护生获取性相关知识途径较为广泛,调查中80.9%的护生主动了解过性相关知识,57.0%的护生认为学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满足其需求,护生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较为广泛而零散,但相对集中于网络和学校课程教育。学校课程主要是解剖生理和妇产科护理学等课程,学校教育固然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但网络教育的效果令人担忧,一方面是知识零散,另一方面是知识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有待考究。
1.2性相关知识调查得分令人满意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探寻
[摘要]
青少年因为诸多原因容易在学习、生活、升学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本文以笔者的一个学生为例详细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历程。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得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得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青少年随着其生理、心理的发育成熟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容易在学习、生活、升学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本文以笔者的一个学生为例详细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历程。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例问题概述
小A,男,17岁,笔者的一个学生。该生在新生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曾出现过自杀念头并擅自离校出走,经过追寻及教育引导后,才成功将其劝回学校。小A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表现良好,学习生活表现正常。但是,该生情绪较不稳定,学习生活上的一些琐事极有可能会导致其情绪激动,甚至会有过激行为。虽然他平时表现积极,乐于与他人交往,但是人际关系却过于紧张,尤其与女生更是闹得不可开交;虽然他平时学习还算认真,但是学习成绩却不理想。与此同时,该生平时对政治时事较为关心,但是容易受到一些负面现象的影响并且产生偏激的观点。该生经过教育引导后,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依然会有反复。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中却存在着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德育课和心理学课相混淆、脱离学生实际等问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效果较差,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设计生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就要力求教学目标融入生活化的理念与方法;课程形式强调体验,创设生活化课堂;课程内容要立足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寻找切入点;课程引导保持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有的中立。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生活;课程;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概述
自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后,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干预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基本途径。[1]且以班级心理辅导为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逐渐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2]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结合新课改的理念,为了有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近年来,已有不少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表现在忽视学生实际问题,课程设计不科学、不系统,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在当前的形势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遵循怎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原则,怎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细致的探索。如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者,特别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者们的强烈愿望。[3]
茶文化下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摘要:在茶文化的视角下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因素。从而发现大学生健康素养与性别、父亲文化程度、知识获取途径、茶学知识掌握程度等因素呈显著相关,这为我们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健康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康中国建设,在社会大众保健意识逐渐强化的背景下,茶的健康价值重新成为了茶文化研究中的重点内容,茶的保健功能得到普遍的认可,茶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更是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重新认知。本文在茶文化的视角下,通过调研分析,积极探索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茶文化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作用。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抽取部分大学生共1356名,其中男生479(35.32%)人、女生877人(64.68%);平均年龄为19.12±4.2岁;农村803人(59.22%)、城镇553人(40.78%);大一568人(41.89%)、大二401人(29.57%)、大三230人(16.69%)、大四及以上157人(11.58%);父亲文化程度以初中529(39.01%)和高中/中专360(26.55%)为主、母亲文化程度以小学322(23.75%)、初中519(38.27%)、高中/中专323(23.82%)为主。
1.2研究方法。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问卷等方法,问卷是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71题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1-3],增加与大学生相关的知识、行为等17个健康问题作为补充,设计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青少年的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基本技能、个人基本情况等。正确率在60%以及上视为具备健康素养。1.3数据分析利用线上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收集并导出Excel形式数据库,再通过SPSS18.0进行分析整理。数据分析部分利用频率分析、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