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业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业专业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业专业技术

农业继续教育培训有效教学

摘要:

农业继续教育是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农业发展中起着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培训基地进入了一个误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轻视或忽视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就必须在培训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作者通过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和实际参与,认为用“有效教学理念”来指导农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关键词:

农业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有效教学;培训效果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是对农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参与,甚至英国、美国、法国等众多国家开始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强有力地推动这一工程,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行业继续教育工程的范围、对象、要求和方式。上世纪6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邀请各国专家成立了“继续教育工程国际专家工作组”,对各国继续教育工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讨和论证,并介绍和推广了先进经验。此后,我国也相继开始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工程。农业系统自1979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在抓好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此可见,农业继续教育在农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很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作为继续教育实施主体的培训机构进入了一个误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教学形式单一,双师型教师匮乏,部分课堂气氛死板,轻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培训基地如何在操作层面保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参训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就必须在培训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里,通过我本人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和实际参与,认为用“有效教学理念”来指导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1基本概念

1.1有效教学

阅读全文

农村技术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目前已实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农业技术推广二合一的综合战略。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也逐渐趋于成熟,相比于国外几近于完善的管理体系,我国在人力资源上有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目前,我国需吸取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并结合实际国情进行改良,大力推广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充分重视基层农业技术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激励全职激励政策、加大招聘力度、优化完善岗位制度等关键点上,需紧跟农村人才评价标准,逐步探索并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评审权。

关键词: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于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特别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扩大,农村基层专业技术包含的范围也愈加广泛。机电、互联网、一体化生产等新兴技术与传统农村基层专业进行了充分的融合渗透,使得我国农村专业技术焕发出了全新生机。

1增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对我国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意义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实践能力和工作实绩。将农村基层工作的病案病历、技术报告、施工组织建设、技术总结、监理大纲、专项施工方案、预算书等关键因素计入职称评审体制内,使其符合人才评价的标准体系,更好地促进农村基层发展。探索农村基层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评审权。而人力资源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培养、实践、甄选、报酬、管理等形式对其组织内的农村基层相关人才的有效运用,满足我国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以及实力发展的最大化。及时调整我国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仅可根据需求做出人力需求计划,还可对复合型人才提供有效激励,充分开发个人能力,实现集体收益最大化。

2我国农业基层专业技术

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现状据《中国统计年鉴》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农业就业人员在2015年为21919万人,将人数进行平均,每1000个农业从业人员中仅拥有2.6个农技人员,数量稀少使之无法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一个充足有效的农技推广服务。而我国技术人员大多是20世纪60年代及之后的“土专家”居多,通过技术进修培训,进入工作岗位。且在农科专业背景人员中,很多技术人员非农科专业出身,这在某种情况上加剧了企业“倒三角”的现象,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滞后,推广应用效能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针对此问题,人力资源应及时开展人才引进,例如大力推广部门统一招考,实行人员准入机制,同时大力开展优秀人才选拔培养(优秀者可适当放宽条件),为我国的农业基层发展贡献新生力量,有利于人才的发展以及未来的晋升,建立健全的岗位综合机制。

阅读全文

山区农业技术发展探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农业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在我国一些山区农业技术仍然落后。所以搞好山区农业的发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现在看来发展农村经济尤为重要,本文就通过分析现阶段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做简要概述,同时提出解决方法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山区;农业;问题;措施

1山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人手欠缺、效率低下

山区的经济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因为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仍然存在手工耕种的模式。在一些山区由于受地形方面的条件限制。

阅读全文

农业继续教育培训质量教学研究

摘要:

农业继续教育是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农业发展中起着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培训基地进入了一个误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轻视或忽视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就必须在培训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作者通过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和实际参与,认为用“有效教学理念”来指导农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关键词:

农业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有效教学;培训效果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是对农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参与,甚至英国、美国、法国等众多国家开始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强有力地推动这一工程,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行业继续教育工程的范围、对象、要求和方式。上世纪6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邀请各国专家成立了“继续教育工程国际专家工作组”,对各国继续教育工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讨和论证,并介绍和推广了先进经验。此后,我国也相继开始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工程。农业系统自1979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在抓好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此可见,农业继续教育在农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很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作为继续教育实施主体的培训机构进入了一个误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教学形式单一,双师型教师匮乏,部分课堂气氛死板,轻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培训基地如何在操作层面保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参训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就必须在培训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里,通过我本人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和实际参与,认为用“有效教学理念”来指导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1基本概念

1.1有效教学

阅读全文

地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及实践探究

摘要:近年来,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目标,财政部门利用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有效提升了农业推广服务效能。新疆昌吉州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聚焦新技术推广,助力产业扶贫,采取各项措施壮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激发从业人员干事创业热情,稳步提升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

昌吉州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为出发点,紧扣“放管服”要求,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实现全面小康“三农”短板提供组织保障。在实施中高屋建瓴,统筹兼顾,创新发展,构建立体化、多层次服务格局,取得阶段性实践成果。

1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

1.1创新体制建设及增强服务效能。昌吉州为加强农业产业技术供给,提高技术服务的适用性,在乡镇一级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各机构成立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构建符合新时展要求的互补、协同、高效的农业服务体系,以服务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主要产业为出发点,发挥专业技术协同优势,按需求提供精准指导服务。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各类农业经营组织以自身需要出发协同开展技术服务,开放思维,政策上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引导驻地农业高职院校发挥人才平台优势开展农技服务,承办人员培训、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注重农业产业持续发展扶贫,针对性地培养乡土人才,让“土专家”发挥大作用,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率,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加大对脱贫攻坚技术性帮扶力度和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组织农技人员、技术示范基地、示范主体开展帮扶工作[1-2]。

1.2提升素质能力及补充专业人员。鼓励支持乡镇一线技术人员通过脱产进修、在职研修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服务能力。对原有专业技术人员分专业分层次分类别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鼓励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持续提升从业人员学历。把乡镇专业技术人员打造成爱岗敬业、服务高效的骨干力量,成为乡村振兴中流砥柱。州内各业务主管部门持续开展县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在公共课、专业课课程体系和培训师资库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结合本地特点采取案例讲解、理论教学、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有现场经验的相关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讲授前沿技术,有效提高了人员培训的实效性、精准性和针对性。根据产业升级需要,加大高素质人员补充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通过实行“千名硕士进昌吉”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吸引普通高等院校农业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目前已引进四批人才。于此同时,在编制、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以政策支持。建立激励机制,采取政策倾斜措施,制定颁发昌吉州“乡镇职称”评审方案,从2020年开始在昌吉市、阜康市进行试点,让乡镇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留得住、用得上。此外,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还重新制定正高级农艺师、正高级畜牧师及兽医师职称评审条件,并保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这一职称,为乡镇及以下农业农村一线、涉农企业从事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开辟晋升途径。

1.3强化激励机制及打造特色产业。强化激励机制,明确业绩考评内容,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主要评价内容,让长期扎根农村一线、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方面增加满意度、获得感。开展特色产业技术推广示范。聚焦产业需要,构建多层次技术推广示范,实现村有技术示范区、镇有科技展示板、县有特色产业技术示范基地。把新技术助力产业提质升级、增效作为主要路径,以科技应用、人才开发驱动乡村产业发展,打造有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展示区,形成以科技要素为核心、可借鉴可复制的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阅读全文

城郊型农业技术论文

1邗江区农业发展特点

邗江是扬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扬州的南、西、北三个方向的对外门户,即依托于城市,又服务于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路网密集,浓缩了扬州精华,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之都。粮食生产、特种水产、林木花卉、休闲观光等农业主导产业特色尽显,“市民下乡,首选邗江”的乡村游品牌效应日益显著。邗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支撑,大力推进城郊型农业发展,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农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城郊型农业特色进一步凸现,农业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农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水平不够高的现象仍然存在;新产品开发较少,规模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的局面依然难以突破;农业技术服务工作不到位、不科学的事情频频发生。

2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2.1机构设置

全区农技推广体系主要以种植业、水产、畜牧和林蚕业为主,机构设置如下:区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区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中心、区林蚕指导站、区畜牧兽医站和区水产指导站。现辖7个镇、6个街道、2个经济开发区,共设有镇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0个、畜牧兽医站10个。

2.2人员结构

区级农技推广机构现有职工65人,各镇/街道农业技术推广人员79人,全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在岗在编人员共计144人。从年龄构成上来看,区级与镇级均以41~50岁人数最多,小于30岁的人数占用比例最低;从文化水平构成来看,区级部门以本科层次为主,其次是硕士层次,而乡镇以大专学历层次为主,硕士人数为零;从专业技术职称构成来看区级部门以中、高级职称为主,乡镇主要以中、初级职称为主。

阅读全文

技术推广及农业经济论文

一、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的现状和意义

 农田耕作和农业产业也在向更加科学化的道路上发展,虽然农业生产和发展在一条平缓的道路发展,但是距离里农业现代化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也正是在这样的作用之下,如何将当下中国农业科研成果快速的应用到农业实践当中,将生产技术快速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就成为当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究其根本发展,还是需要在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上下足功夫,因为他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拥有农业专业技术和成果的研究认识,同时同基层的农民群众紧密联系。因此,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意义深远。

二、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途径

1.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农村开展工作当中,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同农村基层群众接触实践较长,因此,工作人员要想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必须要具备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其次,他们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这样才可以保证在实际的指导工作当中,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农业经济管理员和技术推广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加强自身思想修养、个性品质等培养。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够保证他们在实践工作当中,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对待工作中的挫折等方面的问题。因为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重心除了传授先进的管理技术之外,还要跟广大的农村基层群众一起进行沟通,来了解实际问题,解决当下难题,因此,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帮助他们自觉地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控制和调节心理波动与情绪变化,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常保持一种稳定、冷静、清醒的精神状态,进而恰当地分析、稳妥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正确地分析推广对象的心理活动。从而,帮助为农村建设发挥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2.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在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领域当中,除了强调与农村基层群众的沟通之外,更加考验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因为农村农田农业都属于一线的实践阶段,要想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技推广工作,需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因为农业生产有其特殊性,周期长、见效慢,若业务水平不过关或存在指导失误,就会造成损失。而且,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周期较长的大范围损失,因此,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对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农村农田治理当中,基层的农民群众存在着较多的误区,其中农田漫灌、盲目使用除草除虫的化学药剂等都是较为显著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应当在这方面进行重点的技术推广和知识解说,因为化学防止方法不当,不仅会影响农作物产量,还会大面积的污染农田、水源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在这方面就需要扩展知识面,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这样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起到对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真正的发挥自身的价值作用。

阅读全文

农业科技创新拓展前景探析

本文作者:胡兆辉 单位:江苏农垦集团副总经理、苏垦农发公司总裁

以产学研推为一体,构建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产学研推一体化优势。充分发挥省内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的研发优势,狠抓农业科技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完善产业与科技相互支撑、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生产促科研、科研带生产的良性循环。集团公司根据农业技术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总部设立农业科技处(农业处),负责全垦区各项农业科技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各农场都建有农科所、植保站、兽医站、土肥站、农机站等农业专业服务机构,配备专职技术人员,为垦区实现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体系支撑。以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省农业科学院为技术依托,垦区5个重点农业科研院所(站)、18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支撑,构建辐射全垦区的科技研发网络。与中科院土壤所合作的院士工作站也正在积极筹划之中。二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江苏垦区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270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65人,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50人,中高级职称农业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8%左右,农业技术人员占农业职工总数的13.5%。近几年来,每年从农业院校招聘大学本科、硕士生到农场就业,形成了人才队伍的梯次配置。三是注重高端实用人才引进。垦区特别注重培养和引进顶尖专业人才、领军人物和落地人才,培育高水平的企业家队伍、科技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力争在分子育种、生物灾害综合防治、循环农业及资源综合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可以落地生根、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研成果。

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现代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

充分发挥垦区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优势,搭建新技术、新成果创新的推广应用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围绕生产需要和产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力度。集团公司专门设立科技项目专项经费,支持下属各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十一五”以来,垦区累计实施了400多项科技试验,部分课题项目研究创新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和省内领先水平。通过农业“高产增效、节本安全”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了稻、麦、棉、植保、土肥、农机、养殖等十项农业技术体系,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改进、创新,农业实用技术的引进、组装、集成和生产中关键技术的改进等方面不断提档升级,对垦区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农业产业化发展得到较好提升,农业综合产出逐年提高,主要作物单产均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同时,通过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引进并开发了一批填补垦区生产空白的农林牧渔新品种。近年来,垦区通过试验示范引进近100个稻、麦、棉、花卉、果林、水产、畜禽等农业新品种,引进新农药,消化吸收新技术50多项,累计推广辐射面积达500多万亩,自主培育并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达29个,合作开发新品种达15个,有22项农机技改和创新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加大对外合作研发力度,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创新技术。集团公司与省农委、省农科院、南农大、扬州大学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组织专家到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遇到的技术难题。大华种业加大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和大型种业企业合作的力度,通过优势互补,开展协作育种,先后与江苏省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镇江农科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以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发展有机联合为目标,加快绿色有机生产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垦区100万亩耕地全部进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生产领域,已有81.3万亩农田获得绿色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其中: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区8个,农业部肉禽养殖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农业部水产类健康养殖示范农场3个,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示范农场1个,农业部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农业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联系点农场1个,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15个,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1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个,规模化养殖小区128个。苏垦米业被农业部安排为首批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实施单位,弶港农场的西瓜、东辛农场东米公司的肉禽列入全国农垦质量追溯试点。

以科技示范工程为载体,构建现代化农业科技管理服务体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