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浅议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浅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浅议

摘要:花生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很多地区都有种植,是人们大范围食用的主要坚果之一。由于其种植管理较为简单,很多农户选择种植,但由于农民对花生栽培技术缺乏了解,缺乏相应的种植和管理知识,使得花生的产量较低,无法实现高产。为获得高质量的花生,提高花生种植者的经济收入,分析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介绍了花生栽培管理的具体流程,提高花生栽培技术,更好地提高花生的产量。

关键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花生得到大范围的种植,山东省的花生种植面积逐渐增加。花生属于草本植物,能够很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同时,具有耐旱的优势,使种植者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管理。花生可以在不同的地区种植,即使在河滩荒地也能结出果实。为提高花生的产量,种植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栽培技术,做好各个时期的管理工作。

1品种及土地选择

良好的种子是获得高产的前提,在播种之前,必须做好一定的前期准备工作,为花生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选择品种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可以选择四粒红、扶华系列品种,要保证种子的质量优良,不存在大小不一、种子不完整的现象,尽量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1]。播种之前,需晾晒选好的花生种子,晾晒几天后剥壳,为保证品种能够适应土地环境,可以先小面积试种,之后再大面积栽培。为了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可以采用浸种催芽的方式,避免种子在土壤中腐烂。另外,为了避免被地下害虫侵蚀,对花生种子可以使用药剂拌种,避免种子苗出现烂根死亡的情况,为花生高产提供一定的基础性条件。确定好品种后,应选择播种的土地,尽量选择土壤肥沃、通透性好且土层疏松的沙壤土地,确保土地具有一定的合理结构,尽量为上沙下土的状态,为花生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有机质。花生在结果之前会经历开花期,开花的部分将生长成为果针,果针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便钻入土壤内长成果实。因此,土壤的质量与果实的状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尽量保证土质松软,在种植之前深翻土壤,并给予适当的农家肥,以辅助花生生长。

2播种时间和方法

对于不同品种的花生,应采取不同的播种方法,红粒花生应在土壤温度为12℃时播种,白粒花生则选择15℃时播种,将种子放入后,立即用土壤覆盖,保证土壤的湿度符合标准,深度控制在5cm左右,不宜种植过深。在播种完成后,应镇压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保证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避免种子落干,促进种子发芽生长。如果采用扣地膜的方式种植,可以在5月中上旬播种,正常种植的情况在5月中旬播种。最好在雨后种植,保证土壤的水分充足,采用开沟条播的方式,集中种植和管理。应合理控制花生的种植密度,小花生种植可以稍微密集一些,大花生应尽量疏远,结合土壤的质量,合理控制植株间距。正常情况下,红粒保苗在25万株/hm2,穴距为17cm左右,尽量采用双粒播种的方式,避免出现缺苗的现象。

3田间管理

3.1补苗

在播种完成后,应做好后续的管理工作,待花生出苗后,对于缺苗的地方要及时补苗,保证土地单位面积内的花生苗符合标准,同时,避免资源的浪费。一般在出苗后5d左右查苗,应逐株检查,避免忽视缺苗的部分。为了保证花生苗茁壮成长,还应清棵壮苗,对花生苗进行相应的处理,将花生苗四周的土壤拨开,保证花生苗的两片叶子能够露出土面,促进幼苗健康成长,避免受到土壤及周围杂草的阻碍。

3.2除草

为保证幼苗能够健康成长,应清除幼苗周围的杂草,在花生开花之前,应结合实际的生长情况深耕土地,使花生能够深入土壤,稳定花生的根,更好地结果促进果实的成长。在锄地时,应避免伤害花生幼苗,保护花生苗正常生长。在花生开花后,适当培土,厚度控制在4cm左右。除草时可以采用化学试剂,在花生幼苗长出四叶之后,通过精喹禾灵与适当比例的水混合制作成喷雾,喷洒在花生幼苗周边,避免花生周围生长禾本科杂草,保证幼苗不受杂草的干扰。

3.3施肥

施肥管理时,可以采用高磷型复合肥,或者氯化钾及硫酸钾、二铵、尿素等,同时配合钙肥使用。另外,可以使用硅钙镁钾花生专用肥作为底肥。化肥种类和使用量的选择,应根据花生的具体成长状态确定,在不同时期选用不同的肥料。在施肥完成后,应适当扫叶,避免肥料对花生的叶片产生伤害,阻碍花生苗的正常生长。应做到基肥多、追肥早,尽量满足花生生长的需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施肥,促进花生荚果充实。

4结语

花生属于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对于同一植株上的果实,大小形态和发育程度存在较大的区别。在管理和收获时,应观察植株的生长状态,从植株生长情况分析植株的结果情况,做好相应的除草、施肥工作,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尽量排除植株生长的干扰因素,保证植株正常结果,以提高植株的产量,达到高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欧小青,唐忠明,李培强.北海市无公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12):236-238.

作者:张爱卿 单位:潍坊市昌乐县营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