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茯苓松蔸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茯苓的生长环境
由于茯苓菌孢子的壁比较薄,在恒温为28摄氏度的环境中,孢子一天后就可以正常萌芽,两天后就可以看到比较纤细的菌丝。因此,茯苓在生长出菌丝后,比较适应的生长温度为18摄氏度和35摄氏度之间,尤其是在28摄氏度和30摄氏度之间,菌丝的生产速度会明显提高,但是,在低于18摄氏度的环境中,菌丝的生产速度非常缓慢,低于5摄氏度菌丝基本处于休眠情况,在高于35摄氏度的环境中,菌丝很容易出现发黄和晒老等情况。与此同时,土壤的湿度应尽量维持在20%和25%之间,土壤需要有一定的空隙,使用含有70%左右砂砾的酸性土壤,茯苓才能正常生长。另外,根据茯苓的生长特性,菌丝比较好养,要尽量选在南坡或者是东南坡位置进行栽种,才能在酸性土壤环境中加速菌丝的分解,而不需要比较充分的阳光。
2茯苓的松蔸栽培技术
2.1选择合适的松蔸、季节
在进行茯苓的松蔸栽培时,要选择直径超过12厘米、没有蛀虫、未腐烂发霉、长在阳坡酸性土壤中的松篼,才能保证茯苓的正常生长,并且,茯苓的松蔸栽培需要在恒温为20摄氏度的环境中持续生长三个月,才能保证茯苓的生长速度,一般在长江以南的地区进行茯苓的松蔸栽培,可以在5月份和6月份之间进行。
2.2栽培场所和松蔸的合理处理
在进行茯苓的松蔸栽培前2个月或者3个月的时候,必须对栽培场所的灌木进行及时的清除,并对松篼2米范围内的土壤进行50厘米的深翻,同时截断松篼1米范围内的全部主根,将石块和草根的物体全部清除,才能避免树根、石块对茯苓的生产环境造成影响。另外,露出地面的松桩、粗树根都必须将皮削去,只留下他们的根筋,并随意在太阳下暴晒。在接种前的半个月时间内,对土壤进行翻土,同时施撒相关虫害药物,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让树根和药物有所接触,避免药物对茯苓的生长造成影响。
2.3茯苓的松蔸栽培方法
在天气晴朗一定时日后,挑选菌龄为20天左右的木片菌种实行茯苓松篼栽培的接种。一般情况下,接种分为矮桩接种和高桩接种两个类型,在对矮桩进行接种时,在径口较大的、靠近削皮处的矮桩面位置,使用工具沿着纵向锯出部分缺口,将木片菌种埋在其中。在遇到径口较小的情况下,在已经削皮两侧的根之间埋入木片菌种,将松皮覆盖在其上面,并用土壤将其覆盖成馒头形状的土包,同时,在土包的四周开沟进行排水,就可以保证茯苓的正常生长。在对高桩进行接种时,在靠近树根根部的位置锯出缺口,并将在缺口中放入菌种,用湿润的草纸挥着树皮将其包裹好,用土将其覆盖,则可以保证茯苓的正常生长。在实际栽种过程中,接种的数量要根据树桩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树桩直径为30厘米和50厘米之间时,接种量应该是2瓶(块)或者3瓶(块);在树桩直径低于30厘米时,接种量应该是1瓶(块)或者2瓶(块)。
2.4松蔸栽培的注意问题和管理要点
在栽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土壤的深挖时,必须在松篼1米位置阶段主根和所有的分叉根系,将其暴晒;进行接种时,木片菌种要与削皮位置的上端紧密贴合。在进行接种后的管理和结苓的管理时,需要注意的管理要点是:1、接种完成10天后,在晨露没有蒸发完之间,对接种的情况进行检查,以确定接种的成活率;2、在接种成活后的40天和50天之间,茯苓菌丝会逐步向下生长,并在封蔸的位置处不断来回延伸,料筒会逐步被菌丝占满,颜色会逐渐变得更深。因此,需要严格防止溜沙情况出现,料筒如果出现外露情况,要及时培土,用排沟及时排水,以及虫害的防治;3、结苓后要及时覆土,避免土裂情况出现,使菌核受到伤害。一般在栽种第一年的9月份和10月份、第二年的3月份和5月份之间,茯苓的生长速度比较快,需要对覆土给以高度重视。
2.5茯苓成熟后的采收
在覆盖面不再出现裂纹情况、料筒颜色呈现棕褐色,轻轻一捏就会碎的时候,便可以进行茯苓的采收。一般在天气比较晴朗的时候进行茯苓采收,按照坡下到坡上的顺序进行,可以有效避免挖漏和挖烂情况出现。采收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发汗”,才能用于制作苓片或者苓块等。
3结语
综上所述,茯苓的松蔸栽培技术是采用人工的方法进行栽培,可以有效提高茯苓的产量,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是我国林区农民提高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荣超 单位:普洱市景谷县益智乡林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