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菌栽培技术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日光温室菌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日光温室菌栽培技术论文

1日光温室的建造

日光温室坐北向南偏西5~7度,东西延长,半地下式,跨度8~9米,后墙高度3~3.2米,脊高为4.2~4.7米,长度50~80米,后墙每隔3米留50厘米见方通风口;墙体为内外24厘米砖墙结构、中空10~15厘米,外贴10厘米厚苯板;后屋面为厚度15厘米的彩钢板,仰角50度左右;前屋面为拱圆型双弦式镀锌钢架(上弦20毫米钢管,下弦15毫米钢管),间距1.2米,上覆聚乙烯农膜,外加5厘米厚保温被,并安装自动卷帘机。有条件的照此标准自建日光温室,无条件的可租赁使用。同时在温室外设置100平方米左右拌料场地,用水泥硬化或砖铺成。

2栽培时间安排及品种选择

榆林日光温室食用菌均以鲜销为主,应将上市期安排在价格高、效益好的季节,一般出菇时间计划在10月至翌年6月为宜,7月至8月揭棚晾晒、焖棚消毒和下茬原料准备。一个栽培周期约为6个月,即发菌期1个月,出菇期5个月,为了确保产品的周年均衡上市,可间隔时间分批栽种分批上市。品种应根据当地消费习惯和市场情况,选择适合季节栽培、纯度高、商品性好、产量高、抗杂菌能力强的优良品种,目前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品种有早秋615、先锋1号、特抗650、夏福5号等。

3原料选择与准备

平菇栽培原料分主料和辅料。主料有玉米芯(粉碎成黄豆大小颗粒)、棉籽壳和锯末三种,可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及成本选择。棉籽壳出菇量高但价格较贵;锯末价格便宜但出菇量较低;玉米芯原料广、价格适中、出菇量较高,可做为首选材料。辅料有麦麸、玉米粉和石灰粉。以玉米芯作主料时每栽培10000袋,约需玉米芯12500千克、麦麸2300千克、石灰粉500千克;以棉籽壳作主料时每栽培10000袋,约需棉籽壳12000千克、麦麸2300千克、玉米粉800千克、石灰粉500千克;以锯末作主料时每栽培10000袋,约需锯末11000千克、麦麸3000千克、玉米粉800千克、石灰粉500千克。另需皮筋25千克(自行车内胎剪成),口圈2万只(直径5厘米专用出菇圈),栽培袋40千克(长50厘米直径25厘米的聚乙烯白色塑料薄膜筒),报纸20千克(裁成12厘米方块),扎口绳10千克(破剪成20厘米),菌种400袋(33厘米×17厘米,每袋可接种20~25袋)。

4栽培技术

4.1栽培料配方

以玉米芯作主料时配方为玉米芯82%、麦麸15%、石灰粉3%;以棉籽壳作主料时配方为棉籽壳77%、麦麸15%、玉米粉5%、石灰粉3%;以锯末作主料时配方为锯末72%、麦麸20%、玉米粉5%、石灰粉3%。

4.2拌料

为保证原料吸足水分,使用前要进行预湿处理(玉米芯提前1~2天预湿),然后与麦麸、玉米粉、石灰粉等辅料,同时加入0.1%的多菌灵或0.01%的高锰酸钾拌匀即可装袋。拌料时视情况适当补足水份,原料和水的比例约为1∶1.6,以用手紧捏指缝间有水珠渗出为宜。

4.3装袋

装料前先将袋的一头用长20厘米的细绳活结扎紧。无论机器装或手工装袋原料要略压实,装袋后活结扎好另一头袋口。在水份适当,装料虚实适度的情况下,每袋重量为3.5~3.75千克,料袋的重量是衡量原料水份及装袋虚实的主要标志。

4.4灭菌

灭菌前料袋两头须用4号铁丝各扎一眼,以防灭菌时高温胀破菌袋。灭菌时在锅炉旁边整块平地,以5厘米间隔摆放砖块铺底,面积为4米×5米,将锅炉排汽胶管的下端插入铺底砖块缝隙中,伸入1/3处,其上方逐层井字型交替摆放料袋,且每层回缩6厘米左右,以防灭菌时菌袋四周滑塌。灭菌料袋摞高不超过8层,否则影响灭菌的效果。料袋摆放好后用厚塑料膜覆盖,然后用沙袋子沿四周将塑料薄膜压严实,立即烧锅炉灭菌。灭菌前期使用旺火猛攻,使之在4小时之内升温至100℃,待塑料薄膜覆盖物鼓气开始计算时间,维持10小时后停止加火,再焖10小时后取出搬入接种室。灭菌期间须有专人值守加煤加水,中途加水要少加勤加,既要防止锅炉烧干,又要避免急火导致汽压太大使覆盖膜胀破,加水后气压恢复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为宜。

4.5接种

在接种室接种,亦可在菇房内或无风的早晨在院子里开放式接种。接种时将菌种撕开外袋,掰成玉米粒小块置于不锈钢盆内。解开料袋一头,用手抓一撮菌种约25克,均匀撒入料面袋口,套上口圈,向外下翻袋口,用橡皮筋固定口圈,盖上报纸,用橡皮筋固定报纸,另一头用同样方法完成,依次完成接种。

4.6发菌管理

将接好的菌袋在温室内南北向墙式摆放,低温季节6~7层,高温季节3~4层为宜。温室用棉被遮荫(室内光线要暗),适当通风,温度保持20~25℃为宜,湿度60%以下,10天左右翻动一次,挑出污染菌袋,经过20~30天发菌培养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4.7出菇管理

将发好的菌袋南北向重新码垛,行距90厘米,高7层左右。排好袋后,挨个揭去袋口的报纸,抠掉老菌种。待袋壁与袋口有黄色水珠出现,预示将要出菇,有少量白色疙瘩隆起预示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入出菇管理。

4.7.1原基管理:菇袋摆放完毕,首先使菇棚内具备出菇的环境条件,菇房不能太暗(见散射光),温度控制在7~20℃范围内,以15~18℃为宜,在温度控制范围内适当扩大温差利于原基形成;地面浇灌一次大水,每天轻喷水一次;给予小通风,通风太大原基易死亡,通风太小,原基数目太多影响菇的品质。

4.7.2珊瑚期管理:这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时期,出菇温度保持在15~20℃为宜,高温季节结合通风、遮荫和喷水降温,低温季节揭盖棉被调节室内温度;湿度保持80%~90%为宜,可通过喷水来调节;光照不宜强,保持散射光为好。如果珊瑚期产生在4~9月份,打开前后两边通风口让空气形成对流,否则容易产生畸形菇。冬季只在无风的中午通风。

4.7.3成形期管理:菇盖长至3厘米以上时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2时各喷一次,阴天只喷一次,雨天不喷。进入冬季温室用揭帘方法增温,室内保持20℃左右,晚上温度不应低于7℃,否则易产生瘤状菇。盛夏气温高水份蒸发量大菇体生长极快,3~4天就成熟,因此每天可喷水3次,温室前端通风口应提升到80厘米左右。无论哪个季节,刮大风时应关闭通风口。

4.8成熟采收

菇体颜色由深变浅,菇盖即将平展,未大量散发孢子时及时采收,采收时一手按住料面,一手捏住整丛菇柄轻轻旋下即可。

4.9间歇期管理

头潮菇采收后,要及时清理菌板表面老菇根和病死菇,以防腐烂,并轻压菌板使老菌皮破裂,以利新菇再生;同时停止喷水,让菌丝充分恢复并积累养分,3~4天后喷出菇水和搞温差刺激催蕾。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温度18~20℃,进行第2潮菇的管理,以后各潮菇均照此管理。

5病虫害防控

5.1病害防控

食用菌以竞争性杂菌危害为主,多发生于菌丝培养(发菌)阶段,主要有木霉、链孢霉、鬼伞和根霉菌等。通过选用优良优质菌种,彻底灭菌,规范接种操作程序,合理控制含水量等措施创造不利于杂菌浸染的基质条件加以预防。发现杂菌侵染可用注射器将0.1%的高锰酸钾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倍杀菌药液注射到污染部位。

5.2虫害防控

食用菌害虫主要有菇蚊、菇蝇等,以幼虫危害培养料、菌丝体和子实体,成虫携带病原菌,又是线虫、螨类等有害生物的传播媒介。防治方法是温室通风口设置防虫网,温室在使用前用药剂喷洒,高温焖棚消毒;出菇期间发生虫害应采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喷雾(避开子实体)防治,亦可在下午密闭菇房用虫螨一熏净烟雾熏杀,第二天早晨通风,采收前1周禁止喷药。杏鲍菇、金针菇可参照平菇栽培,但在有些技术环节与平菇不同。①杏鲍菇、金针菇菌丝的分解能力较平菇弱,因此要用高营养原料栽培,配方宜选用棉籽壳73%、麦麸20%、玉米粉5%、石灰粉2%或玉米芯45%、棉籽壳30%、麦麸20%、玉米粉3%、石灰粉2%。②选用长35厘米×宽17厘米栽培袋,并在接种室无菌环境下接种。③适宜春秋两季栽培,春季于2月栽培3~4月出菇,秋季8月栽培9~11月出菇。④出菇期间重在增加空气湿度,避免向菇体直接喷水。⑤杏鲍菇要进行两次疏蕾,每袋留一个菇且只收一茬。⑥杏鲍菇出菇温度保持15~20℃;金针菇保持10℃左右,且要近乎黑暗缺氧环境出菇,否则会立即开伞失去商品性。

作者:郝哲 单位:榆林市农垦农业技术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