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鸡腿菇栽培技术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生长条件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但菇蕾分化时和子实体发育生长均需要散射光照;酸碱度。菌丝在pH值2~10的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pH值6~7,应特别指出的是:鸡腿菇子实体的形成需要覆土及土壤微生物代谢产物等的刺激。实验结果表明,用50%腐殖土加上50%煤灰渣做覆土材料效果最好,厚度以3~5厘米为宜。
2栽培技术要点
2.1原种制作(11月~翌年1月)配方: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糖1%、石膏1%、维生素B1适量;常规方法:装瓶、灭菌、接种24℃~26℃下培养。
2.2栽培种制作(2~4月)选用原种配方:杂木屑78%、麸皮20%、石炭酸钙1%、蔗糖1%;制作方法常规。
2.3栽培栽培料配制(5~6月)。玉米芯78%、牛、马粪10%、草木灰6%、麸皮2%、石灰2%、磷肥2%;培养料的发酵。培养料的温度控制在65%左右。建堆高1.2~1.5米,宽1.5米较适宜,长度可因地而宜。上用木棍打孔透气,30~40厘米打一孔。建堆可在棚内或室内,无条件的也可露天建堆。堆上盖草帘或塑料薄膜,薄膜与顶料之间留有空隙,以免造成厌气发酵。建堆2~3天后,料温开始上升,达到70℃以上时,12小时后,翻堆,注意将原料堆内外料的位置交换,内部的翻外部,上边的翻下边。水分不足时应该适时补足。一般翻堆3~4次,以能见到料堆中上层部位至表层1厘米深处有20厘米左右的几种放线菌和纤维分解菌的白色或灰白色的菌丝和孢子。如有锅炉产生蒸气,可直接通料内,使料温升到70℃保持8小时,翻堆2~3次把温度降在50℃~52℃,并保持3天,即可播种。
2.4袋式栽培一般适用20~25厘米×50厘米的菌袋,放4层菌、3层料,要装紧,接种量在15%~20%,叠堆发菌,在温度高时要并次排列,在温度低时要重叠排列,培训温度要控制在20℃~26℃,一般25天左右就可长满袋。
2.5脱袋覆土的出菇管理(7月~8月)菌丝长满袋3~4天,即可脱去塑料袋进行覆土。将菌棒从中间断开,直立排放在畦面上,菌袋之间的间隙可以填入栽培料或覆盖上。覆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用含有一定腐殖质的,具有一定透气性的壤土,做为覆土材料,过筛后使用,加入2%的生石灰粉,把pH值调到8左右,加入0.2%的磷酸二铵或0.3%多元复合肥和5%~10%经充分腐熟的畜禽粪;用环保型杀菌、杀虫药剂水溶液对土壤实施喷雾至湿润(以手紧握成团不滴水落地即散为宜),闷堆24小时后使用。覆土的厚度4厘米左右,不少于3厘米,不多于5厘米;温度控制85%~90%,湿度控制在12℃~20℃,气温高时,每天喷水2~3次,并注意通风,以保持空气新鲜,刺激菌丝体迅速扭结,尽快形成菇蕾。菇蕾形成后,7~10天,子实体达到七成熟就可采收。
3盐渍加工
3.1分级、护色将采收的无病虫、未开伞的子实体进行分级,削去基部泥土,清洗干净,然后浸泡在含0.03%~0.05%焦亚硫酸和0.5%柠檬酸溶液中,护色10分钟。3.2杀青用5%的盐水,将经护色处理的菇体投入,水再次沸腾后持续5分钟即可。3.3盐渍将冷却后的菇体投入饱含盐水中,并适当加盐以保持盐水饱合状态。
作者:吴立英 孙海霞 单位:磐石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