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暖棚栽培羊肚菌关键要点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寒冷地区暖棚栽培羊肚菌关键要点,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寒冷地区暖棚栽培羊肚菌关键要点

摘要:总结出一套适于寒冷地区暖棚设施栽培羊肚菌关键技术,包括棚室处理、菌种培养、栽培最适条件优化、采收处理等,实现“秋播冬收”和“春播夏收”一年两收生产模式。该技术经多点应用,羊肚菌每667m2产量可达500kg。

关键词:寒冷地区;暖棚;羊肚菌;栽培技术

羊肚菌肉质脆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和风味物质,是名贵珍稀食用菌。2011年我国实现商业化人工栽培羊肚菌[1],至2020年栽培面积已达10000hm2,是世界上羊肚菌人工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羊肚菌栽培具有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周期短、收益高等优点。随着栽培羊肚菌栽培设施及技术的不断完善,栽培地已扩展至全国20多个省市。羊肚菌属低温喜湿性食用真菌,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高,气候条件异常会影响其出菇的稳定性、产量和质量。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连续4年进行暖棚设施栽培羊肚菌试验,并总结出“秋播冬收”和“春播夏收”生产模式。该技术栽培羊肚菌,子囊果致密厚重,香味浓郁,而且出菇时节与云南省、四川省等主产地错开,填补羊肚菌鲜品市场空窗期,获得较高的栽培效益。现将栽培管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季节

羊肚菌“秋播冬收”模式:8月下旬至9月初播种,11月初出菇,12月末采收结束;“春播夏收”模式:2月末至3月初播种,4月中旬出菇,5月末采收结束;越冬栽培模式:9月末至10月初播种,可正常发菌摆营养袋,越冬后次年3月下旬出菇,5月末采收结束,一年只能生产一个周期。

2生产种制备

二级种配方:麦粒60%,木屑18%,谷壳10%,营养土10%,石膏1%,石灰1%;栽培种配方:麦粒50%,木屑23%,谷壳10%,营养土15%,石膏1%,石灰1%。木屑粒径3~5mm。麦粒先用50℃温水浸泡12h,沸水煮至无白心,外表皮不破裂为止,稻壳用水浸泡12h。麦粒、稻壳沥水后再加入营养土、木屑和石灰混合均匀,料含水量为50%~55%,闷堆3~4h后拌匀装瓶(袋)。二级种采用聚乙烯菌种瓶装料,料装至瓶肩;栽培种选用16cm×24cm聚乙烯袋装料(不压料装袋),无棉盖体封口。料袋(瓶)高压121℃灭菌100min,或常压100℃灭菌8h[2]。料袋出锅冷却至20℃以下接种,接种后18℃恒温暗培养。要求二级种培养10~12d菌丝长满瓶并有菌核产生,才可接种;栽培种培养12~15d菌丝长满袋,低温保存备用。

3畦床处理及播种

秋季播种前15~20d卷起暖棚棉被,强光暴晒,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机率。播种前2~3d均匀撒生石灰50~75kg/667m2,翻地25~30cm,疏松土壤。播种时每隔20cm留有畦面80cm,立桩拉绳作标尺,将菌种均匀散播于畦面上,立即挖取预留畦面土覆于已播种畦面上,覆土厚2~3cm,整理后畦高10~15cm(图1)。播种后及时喷雾化水,直至畦沟(挖土后形成20cm宽畦沟)内有积水为止。

4外源营养袋制备

外源营养袋是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来源,是高产稳产保证[3]的核心要点,不摆放营养袋不出菇的风险很高。营养袋配方:麦粒48%,木屑25%,谷壳10%,土壤15%,石膏1%,石灰1%。原料处理方法与菌种料相同,选用12cm×24cm聚乙烯袋装料,每袋装料350~400g,要求装料疏松,系线封口,常规方法灭菌后备用。

5发菌期管理

播种后,无光照发菌,调控棚内温度10~18℃,空气相对湿度60%~70%;土壤温度8~15℃,播种3d后每天开棚上通风口10~20min。播种后5d左右,当有60%~80%畦面产生菌霜时,可摆放营养袋。营养袋开2条10cm长刀形口后,呈品字形摆放畦面上(图2),每667m2摆放2200~2400袋。发菌期间不覆盖地膜,土壤湿度过低可雾状喷水至畦面土粒不泛白、不干裂即可。

6催菇管理

一般菌丝培养35~45d即可催菇。越冬出菇,次年3月中下旬,土层地表下10cm的温度达8℃左右,移除营养袋,进入催菇管理。催菇管理:喷雾状水4~6h,畦沟内地表有明显积水5min,以确保畦浇透水。控制白天棚温在10~16℃,晚上4~6℃。每天10:00和14:00左右微通风,每次1~2h,棚内二氧化碳800mg/L以下。棚内有散射光照射,光照强度500lx。一般催菇7~10d即可现蕾。

7出菇管理

原基分化后,控制地温6~18℃,空间温度在10~20℃,温度过低原基不分化,温度高于25℃或波动大都会造成幼菇死亡[4];出菇期棚内保持空间相对湿度80%~90%,土壤湿度30%~32%。空间和土壤湿度低,采用喷雾式补水。冬季出菇,中午温度高时,打开上通风口通风5~15min,春季出菇每天通风2次,每次10~20min,控制二氧化碳700mg/L以下。通风的同时监测温度变化,避免温度波动过大。出菇阶段每天光照4~6h,光照强度300~500lx。

8采收

羊肚菌现蕾后15~20d,菌盖长至3~12cm,菌柄长2~5cm,蜂窝状子囊果部分已基本展开,子实体由浅黄色变为深褐色、菌柄白色,菌盖脊与凹坑棱廓分明,有弹性,有浓郁的香味时,可采收第一潮菇。采收时戴手套,用锋利的小刀在菌柄近地面,沿水平方向切割,避免损伤附近的原基和幼菇。采收后削掉黏附在菇柄上的泥土或杂物。第一潮菇采收后,将畦面上的菇脚清理干净,控制温度在10~20℃,空间相对湿度80%~90%,保持畦面湿润,每天通风2次,每次15~20min,10~15d可再次形成原基。一般可采收2~3潮羊肚菌。将采收的羊肚菌削掉根部泥土,鲜销,2~4℃条件货架期4~6d,也可烘干和速冻待售。

作者:马庆芳 刘佳宁 戴肖东 马银鹏 于德水 赵晓宇 周舒扬 张丕奇 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