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栽培技术浅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芍药栽培技术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芍药栽培技术浅析

摘要:简述了北药芍药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功能特点、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采收加工,旨在为北药芍药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芍药;栽培技术;北药

芍药别名别离草、花中宰相,系毛莨科芍药属植物的栽培种,根肥大平直,以根入药。其根含芍药甙、茁-谷甾醇、鞣质、少量挥发油、苯甲酸、树脂、淀粉、脂肪油、草酸钙等,并含4种未知结构的三萜类化合物。花瓣含紫芸英甙及山奈醇-3-7二葡萄糖甙[1]。性凉味苦酸,有平抑肝阳,养血通经、镇痉止痛之功效,主治血虚引起的头晕、头痛、胸胁痛及月经不调等症。药理研究表明芍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小白鼠腹腔注射白芍1g/kg,能减少自发活动;对小白鼠大脑注射1mg,能引起轻度镇静,5耀10mg呈睡眠状态。按200耀400mg/kg静脉注射大鼠在体胃及子宫滑肌的张力和运动有松弛和抑制作用。对狗的冠状血管及后肢血管有扩张作用。因本品含苯甲酸,人服少量无副作用;大量服用会增加肝脏解毒的负担,故肝功能不良患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对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主产浙江东阳、缙云、永康、临安等县及安徽、四川省,江西上饶、弋阳、德兴、婺源、广丰有栽培。以安徽“亳芍”产量大,质量好,驰名全国。

1形态特征

芍药为多年生草本。株高60耀80cm,无毛。叶互生,具长柄,茎下部叶为2回3出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7耀12cm,叶经常有极细骨质白色小齿。花大,顶生并腋生,花瓣粉红色或白色不等。果实为骨突果,先端钩状向外弯,内有种子3耀5粒。种子卵圆状锥形,棕红色有光泽。芍药作为花卉,其花大而美,有白色、粉红色、红色。加工成药材后,由其干燥根的颜色分为白芍、赤芍,根据产地又有杭芍、川勺、毫芍之名。杭白芍栽培种有高脚红圆、高脚青圆、矮脚红圆、矮脚青圆,以矮脚红圆产量高、质量好。另外,还有草芍药(野生品)和川赤药与此正品不同。野生品根瘦小,不平直;川赤药的小叶呈二回分裂,小裂片条状披针形,心皮有黄色绒毛,生于海拔2700耀3700m的高山阴凉处。还有一种变种毛果芍药,与正种的区别在于其子房密生柔毛。

2生态特性

芍药喜温和而干燥的气候,具一定的耐寒性,在赣、浙、皖等省地下部能安全越冬。抗一般干旱,若不是过于干旱,不需灌溉。怕湿,长期水分过多,排水不良之处易引起烂根。芍药于9月下旬至10月发根,随着天气转冷,生长逐渐缓慢,翌年3月露红芽出苗,4月生长旺盛,4月上旬现蕾,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花,5—6月根膨大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后地上部枯死。

3栽培技术

3.1选地整地

芍药宜种植在阳光充足、地势高、雨量充沛、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中,黏土、盐碱地、潮湿之地不宜栽植,忌连作。芍药栽后需3耀4年收获,生长期长,而且又是深根性植物,故要求精耕细作。栽前深翻40耀60cm,结合翻耕施入厩肥或堆肥45000kg/hm2作基肥,然后耙平整细,作成1.2m宽的高畦。周围开好排水沟,防止雨季园内积水,减少根部病害的发生[2]。

3.2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可于8月上旬采收芍药种子立即播种或将采收的果实去掉果皮,将种子与湿砂混合贮藏,放在阴凉处,保持湿润,种子不宜晒干,以免影响发芽率,可贮藏到9月下旬播种。播种按行距15cm开沟深3cm的播种沟进行条播,粒距3cm,播种量均为60kg/hm2,焦泥灰覆盖,上盖栏草肥,当年秋后生根,翌年3月中、下旬出苗,4—5月各施1次人粪尿,冬季地上部枯死后,全面松土除草培土提沟。幼苗生长缓慢,培育2年后作种苗用。此法生长期长,不如分根、芍头繁殖方法简便。(2)无性繁殖。生产中常用分根繁殖和芍头繁殖。淤采支根。收获时把同筷子粗的根按其芽和根的自然分布情况剪成数株,每株留1耀2个饱满的芽及根。芍根厚度在2cm左右,过薄养分不足,生长不良;过厚主根生长不良,支根多,质量差。于采芍头。在芍药收获时,先将芍根从芍头着生处全部割下,加工药用,所遗留的即为药头。生长好的芍药1hm2地所得芍头,可种植3耀5hm2。芍根和芍头选好后,应随切随栽或暂时贮藏。贮藏方法为在高燥阴凉通风的室内铺上10cm左右的湿润沙土,将芍根、芍头堆放在上面,芽朝上,再盖一层5耀10cm厚的砂土,芽要露出沙面,四周围用砖围好。10d后,砂土渐干,细砂下漏至种苗孔隙中,芍头过于露出砂土面,应再铺上湿润砂土,使其芍头刚好显露。以后经常检查,以砂土不干燥为原则,干燥时适当洒水,但不可过多。若发现霉烂应及时翻堆去除霉烂的芍头及芍根并重新堆放,防止蔓延。芍药栽种季节应以10月上旬前较好,8月下旬气温转低,即可种植,早种有利于根的早发和生长,最迟不能超过霜降,否则气温偏低,对发根不利,而且增加了贮藏时间。栽种时,可按芍头和芽的大小,顺其自然生长情况,用刀切成2耀4块,每块有粗壮芽1耀2个,作种苗用。切取芍头的厚度为2cm左右,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其产量和质量。栽时用5号ABT生根粉3耀5mg/L的溶液浸芽块15耀20min,再按株间距40cm伊60cm(37500耀45000株/hm2),开穴深12cm,穴径20cm,穴底铺施厩肥和火土灰,厚约4cm,肥上覆原土4cm,压实后放入芍芽1耀2个,摆正,芽尖向上,栽正,以芽头与地面平,施火土灰和过磷酸钙,盖土堆成高出地面的馒头形,护芽防寒越冬,翌年3月上旬芍芽萌发前将堆土耙平。

3.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栽后翌年3月中旬进行松土保墒,以利出苗。芍药怕草荒,特别是栽种第1~2年,每年应在施肥前中耕除草,做到田间无杂草。夏季结合抗旱中耕除草,做到田间无杂草,同时抗旱中耕保墒;冬季结合清园中耕堆土防寒。亳县药农于10月下旬在芍药离地面6耀9cm处剪去枝叶,培土15cm,保护地下根芽越冬。栽后第2年开始,春季把根部土壤扒开,使根露出50%,晾5耀7d,称为“亮根”,可使须根晒蔫,养分集中供应主根生长,晾后再培土壅根。(2)施肥。芍药栽种当年,初生根需肥较少,不可追肥,第2年开始,追肥3次,第1次在3月(又称“红头肥”),施人粪尿22500耀30000kg/hm2;第2、3次分别在5、7月生长旺季,每次施人畜粪尿22500kg/hm2和菜饼375kghm2。第3年再施肥3次:第1次在3月,施人畜粪尿22500kg/hm2、过磷酸钙150kg/hm2;第2次在4月,施人畜粪尿22500kg/hm2、饼肥450kg/hm2;第3次在11月,施栏肥22500kg/hm2。第4年即收获年,追肥2次:于3、4月下旬各次施人畜粪尿22500kg/hm2加过磷酸钙45kg/hm2。每年5—6月为芍药生长发育盛期和进入开花期,需肥量最大,可采用5%过磷酸钙溶液进行根外追肥,增产效果显著。还可在栽种后的第1年起,每年4、5、10月分别用5号ABT生根粉3耀5mg/L溶液进行叶面喷施1次,效果较好。(3)排灌。芍药喜干燥,干旱地区进行培土或间种作物即可度夏;多雨季节应及时排水,以减少根病。(4)摘蕾。除留种外,药用芍药应于第2年春现蕾时摘除花蕾,以利养分集中供应根部生长。(5)间作。芍药生长年限长,行间空隙大,冬季地上部枯萎,可进行间作。夏季种豆类或玉米有利抗旱保苗;冬季种蔬菜,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增加效益。但第4年不可间种,以免影响产量。

4病虫害防治

4.1芍药灰霉病

芍药灰霉病又名花腐病,危害芍药叶、茎、花等部位。发病初期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病斑褐色,近圆形有不规则层纹,天气潮湿时长出灰色霉状物;茎上病斑梭形,紫褐色,软腐后植株倒伏;花蕾和花朵染病后,同样变褐、软腐,也生有灰色霉状物。5月开花后发病,6—7月较严重。在阴雨连绵、露水较大条件下易发病。防治方法:淤清除病叶,集中烧毁;于雨后及时清沟排水;盂轮作;榆精选芍芽并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5min后下种;虞发病初期喷1颐1颐100波尔多液,每10d1次,连喷3耀4次。

4.2芍药锈病

芍药锈病又名芍药刺锈病,被害叶背面有黄色至黄褐色的颗粒状物,后期叶面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灰褐色病斑,大病斑有轮纹、夏季叶背出现暗褐色刺毛状物。5月开花后发病,7—8月病情加重直至地上部分枯死。防治方法:淤清理药圃,残株落叶集中烧毁。于发病初期喷波美0.3耀0.4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

4.3芍药软腐病

芍药软腐病病菌危害种芽,是芍药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易发生的病害。病菌从芍芽切口处侵入,病部现出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软呈黑褐色,手捏可流出浆水,后期有灰白色绒毛,顶端生出小黑点,最后干缩僵化。防治方法:淤贮藏芍芽的砂土,须经地亚农消毒处理,贮藏地要通风干燥。于芍药加工做到勤翻薄摊,防腐烂。

4.4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为蛴螬、小地老虎等,均以咬食芍根和芍芽,造成断苗缺株。可用毒饵诱杀或清晨在田间人工捕杀。

5采收加工

5.1采收

亳芍和川芍在8月上旬至9月中旬采收,浙芍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收。选晴天,割去茎叶,挖取全根,抖去泥沙,运至室内,割下芍根(芍头另放,作种用),剪去侧根、须根,修平凸面,切去头尾,按大、中、小分级,在室内堆2耀3d,每日翻堆1次,使芍根水分蒸发,质地柔软,便于加工[3]。

5.2加工

芍药加工分擦白、煮芍、干燥3个步骤。(1)擦白。将芍根装入竹箩,浸泡于流水或水塘中,约2耀3h,捞起放置木板上并加入适量河砂,用木槌来回槎擦,推撞搓擦20耀30min,外皮即可搓去,然后洗去砂泥,使芍根表面洁白,浸入清水中待煮。(2)煮芍。煮芍是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质量的好坏。先将锅水烧至80毅C左右,把芍根从清水中捞出倒入锅内。每次10耀25kg,沸水浸没芍根,不断上下翻动,使之受热均匀,保持沸水微沸。过沸会造成外熟内生,内部吐浆不尽,会发黑霉烂。一般小芍根煮5耀10min;中等芍根煮10耀15min;大芍根煮15耀20min,过熟、过生都不好:过熟,内部空心,减轻重量,品质降低;过生,中心易发黑发霉。鉴别方法:捞出几根中等芍根,用口吹气,见芍根上水汽迅速干燥,表明已熟过心,即可取出;用竹针试刺,如易刺穿,则表示煮好,反之则未煮好;用刀切去芍根头部一小段,见切面色泽一致,表明已煮熟,反之则未煮好。注意煮芍的锅水煮2耀3次后,水变紫黑色,应换去锅水的2/3,再加热水补充,可使芍根不变色。(3)干燥。芍药煮好后迅速捞出运至晒场,摊开晾晒。先曝晒1耀2h,渐渐把芍根堆厚曝晒,使表皮慢慢干燥,皮细致,色好。晒3耀5d后,停止曝晒,室内堆放2耀3d,促水分外渗,再曝晒4耀5d,再室内堆放3耀5d,然后晒至全干。若遇阴雨天,当天不能及时曝晒,应摊放在通风处,切忌堆入,以免起滑,发粘,发霉变质。若发生起滑发霉时应迅速置于水中洗刷干净,用文火烤干表面,以后每天火烘1耀2h,到晴天再晒至全干。然后用麻袋包装,置干燥通风处,严防受潮。(4)炮制。简易炮制芍药的方法有酒白芍、炒白芍和焦白芍3种。酒白芍:用5kg的黄酒喷洒在50kg的干白芍上,待稍润后放入锅内微炒,取出晾凉。炒白芍:将白芍片放锅内炒至微黄取出晾干。焦白芍:将白芍片放置锅内炒至焦黄,取出晾凉。炮制芍药以干燥、肉色白、无油蛀、无杂质为好。

参考文献

[1]金英善,陈曼丽,陶俊.芍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北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4):745-750.

[2]侯祥云,郭先锋.芍药属植物杂交育种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13,(9):1805-1812.

[3]高健洲.芍药设施栽培品种筛选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作者:刘玉芬 单位:黑龙江林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