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孔雀生物学特性与养殖技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蓝孔雀生物学特性与养殖技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孔雀原产于印度和斯里兰卡,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动物学分类为鸟纲鸡形目雉科孔雀属,是吉祥高贵的象征,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按照传统的分类学标准,世界上主要有两种孔雀,即绿孔雀和蓝孔雀。绿孔雀属于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严禁捕杀;蓝孔雀属于非保护动物,可以人工养殖和自由买卖宰杀。蓝孔雀因体型大、生长快、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极具养殖价值,其养殖需求正在由观赏型向食用型发展。养殖蓝孔雀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目前孔雀肉市售价格100~200元/kg,孔雀蛋150元/个,雏孔雀200元/只,3年龄孔雀1500~1800元/只,每只成年孔雀羽毛价值400元左右,孔雀羽翎除供装饰外,还可以制作羽毛画、羽毛花等。蓝孔雀是继山鸡、乌鸡、珍珠鸡后的又一特禽养殖新品种,已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特种畜禽养殖产业化经营项目。

1蓝孔雀生物学特性与营养价值

成年蓝孔雀体长0.9~2.3m,体重2.7~6.0kg。雄鸟具直立的枕冠,羽色华丽,尾上覆羽特别长,远超过尾羽,尾下覆羽为绒羽状,眼睛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条白色的斑纹。雌鸟相对于雄鸟而言比较小,其身长约1.0m,体重2.7~4.0kg,羽色主要为灰褐色,无尾屏。雄鸟的颈部、胸部和腹部呈灿烂的蓝色,羽毛光彩熠熠,身披其他部位为翠绿色,下背闪耀紫铜色光泽,开屏时光彩夺目,孔雀开屏可以吓唬天敌和吸引异性。蓝孔雀喜群居,性机警,善疾走,由于尾长而双翼不发达,飞行能力不强,易遭受天敌捕食。蓝孔雀主要生活在山区、丘陵的森林、草地和灌木等地,尤其喜欢栖居水域附近。孔雀属于杂食性鸟类,主要采食稻谷、玉米、野菜、昆虫等。蓝孔雀产肉多,全净膛屠宰率达80%,肉质鲜美,其蛋白质含量达28%左右,脂肪仅为0.8%;100g肉含热量为4MJ,胆固醇少于50mg;骨钙含量接近20%,磷为9%,钙磷比约为2∶1,优于牛奶;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B的含量均超过鸡肝;富含十几种氨基酸。杨凤岩等[1]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孔雀肉中的18种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孔雀肉中氨基酸总量(TAA)达21.85%,人体必需氨基酸(EAA)达9.02%,药效氨基酸总量15.30%,EAA/TAA和EAA/NEAA分别为41.3%和70.3%,完全符合FAO/WHO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孔雀肉中胱氨酸+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孔雀肉是不使用瘦肉精就能达到“极瘦”型食用肉标准的优质禽肉,相对于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和鸭肉,其氨基酸模式更接近于理想氨基酸模式。孔雀肉具有滋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之功效,其提取物的滋补功效远远高于龟、蛇、鸡的提取物,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灭杀癌细胞的独特功效[2]。孔雀肉是宴席珍品、馈赠佳品和健康补品。孔雀除了提供优质肉制品外,孔雀蛋也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赵象忠[3]测定了蓝孔雀蛋的营养成分,其蛋白质、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5.55%、0.92%和0.61%,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特点;Zn和Na含量较高,每100g分别含(19.69±0.88)mg和(198.00±3.61)mg;蓝孔雀蛋中氨基酸总量(TAA)为13.04%,其中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分别为5.52%和7.52%,EAA/NEAA为73.40%,是一种优质蛋白源;其亚油酸(C18∶2)、EPA(C20∶5)和DHA(C22∶6)含量分别为10.73%、3.33%和5.1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禽蛋,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蓝孔雀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较多,含量丰富,其适口性也明显好于其他禽蛋。王雪燕等[4]也对孔雀蛋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其结果与赵象忠[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0g孔雀蛋中维生素C含量为30.3mg,而鸡蛋和鸭蛋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为0,这一独特的性质在蛋品中显得尤为特殊,具有和蔬菜、水果相似的补充人体维生素C的特殊功效。

2蓝孔雀繁殖与孵化

蓝孔雀22月龄才开始性成熟,其繁殖期具有强烈的季节性,一般在3—8月份发情。发情的公孔雀将华丽夺目的舵羽上的覆羽通过皮肌的收缩,高举展开如扇状,俗称“开屏”,并且不断抖动,索索作响,且左顾右转,通过翎羽上的眼状斑反射光彩,以此吸引母孔雀并发生交配,雄孔雀跳到雌孔雀背上,用嘴啄住雌孔雀颈部羽毛进行交配,交配时间仅持续5~10s,配种比例一般为雌∶雄=3~5∶1。蓝孔雀蛋呈椭圆形,呈白色、乳黄色或淡褐色,蛋重90~125g,蛋壳厚,不易破碎。人工饲养的蓝孔雀多在17:00—21:00时产蛋,常把蛋产在沙坑或阴暗角落,一般隔日产蛋,每只雌孔雀年产蛋20~35枚。孔雀的育雏方式主要有三种:人工孵化、自然孵化和以鸡代孵。人工养殖蓝孔雀主要采用人工孵化方式。人工孵化主要包括选蛋、消毒、孵化、通风、翻蛋、照蛋、晒蛋、喷水和助产等过程[5]。选择大小适中、颜色一致、厚薄均匀、光滑清洁的新鲜孔雀蛋作为种蛋,并保存在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地方备用;孵化前用0.05%~0.1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蛋10~20min消毒处理;孵化期间温度应保持在37.0~38.5℃(前高、中平、后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5%;种蛋孵化过程中,随着胚胎发育气体交换越来越强,孵化机的风门应尽可能开至最大档,加大通风强度,避免死胎;从入孵第一天开始,一般孵化机每2h翻蛋1次,角度为90°,出雏前5天停止翻蛋;孵化过程中一般需要两次照蛋,采用功率较大的照蛋器于孵化第9天进行第一次照蛋,剔除无精蛋和死精蛋,孵化第21天时进行第二次照蛋,剔除死胚蛋,照蛋需要富有经验的工人操作;从孵化第18天开始晒蛋,每天1次,每次20min左右,使蛋温降低到30℃左右,感觉微凉为宜;因孔雀蛋壳坚硬,孵化至22~26d时每天喷水一次(水温35℃左右),以蛋壳表面呈现水珠状为宜,待风干后继续孵化;孵化至27天开始出壳,28天出壳完成,由于孔雀蛋壳硬膜厚,出壳困难比例较高,需要人工破壳助产,以减少死胎比例。

3蓝孔雀养殖技术与饲料

蓝孔雀的养殖地点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干燥背风向阳的山区或丘陵地带,濒临水域的森林、草地和灌木地区,露天场地和遮阴避雨栏舍比例为3∶1,养殖场内设置一些沙坑,便于孔雀进行沙浴和产蛋。孔雀喜群居生活,集体觅食和栖息,属于杂食性鸟类。蓝孔雀一般采用三阶段饲养法:育雏期(出壳至60日龄)、育成期(61日龄至2年)、成年期(2年以上)。育雏期一般采用网养或笼养,每群40~50只,随着日龄增加而降低饲养密度,自由饮水、采食,每天饲喂3~4次,保持环境安静防惊扰,定期消毒和驱虫,做好防疫,饲喂熟鸡蛋,补充青绿饲料、粉料和昆虫,30日龄后适量饲喂玉米渣。育雏期温度和湿度控制很重要,1~10日龄34~38℃;11~20日龄26~28℃;21~30日龄24~26℃;1月龄后与室温相同,育雏期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育成期饲养密度0.2只/m2,早晚2次饲喂全价颗粒饲料和青绿饲料,室内外设置栖架,饲养至8月龄体重达4kg,孔雀可以上市。2年以上的孔雀为成年孔雀,雄雌配比1∶3~5,雌性孔雀开始产蛋。蓝孔雀寿命长达20~25年。蓝孔雀是野鸟,因其肉制品具有独特的野味使其价格大增,在人工养殖过程中不能为了追求生长速度而把蓝孔雀养殖成“肉鸡”,使特禽养殖失去意义。在养殖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营造野外生存环境,遵循其野外生活习性,多饲喂青绿饲料。人工养殖蓝孔雀饲料主要包括精饲料(玉米、稻谷、小麦、糠麸、大豆、鱼粉等)、矿物质饲料(骨粉、贝壳粉和食盐等)、添加剂饲料(微量元素、多维和氨基酸等)、青绿饲料(胡萝卜、牧草、青菜和白菜等)。目前,国内尚无关于孔雀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量的统一标准,各地报道的孔雀营养需要量又千差万别,实际饲料配方可以参考NRC中鸡或火鸡的营养标准,分别配制幼龄、中龄、成年和种用饲料。由于孔雀喜食青绿饲料,饲养上通常将精饲料、添加剂饲料和矿物质饲料与青绿饲料混合一起饲喂,任孔雀自由采食,这种饲喂方式与反刍动物的全混合日粮(TMR日粮)类似,孔雀对青绿饲料中的粗纤维分解利用主要依靠后部消化道盲肠内的微生物。研究结果发现,蓝孔雀对日粮粗纤维的表观消化利用率达48.81%~69.96%。

4蓝孔雀疾病防控与治疗

蓝孔雀养殖的关键是疫病的防控与治疗,孔雀常见疫病主要包括新城疫、组织滴虫病、鸡马立克氏病、白痢、痛风等,其疾病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总体方针。孔雀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败血性传染病,对孔雀的危害非常大,各个龄期均会发生,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颈部扭曲、闭目垂翅、口流黏液、下痢等,病理剖检可见急性败血症的各种病变。新城疫主要以预防为主,分别于7日龄、30日龄和3月龄接种新城疫疫苗,若发病应紧急采取消毒、隔离、尸体焚烧和深埋等措施控制其蔓延,使用新城疫Ⅳ系疫苗4倍量饮水免疫,再结合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肌肉注射,结合饲喂多种维生素和10%葡萄糖水溶液,能够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引起的原虫性寄生虫病,通过异刺线虫虫卵传播,病理解剖主要表现为肝坏死和盲肠溃烂,又名“盲肠肝炎”,该病主要感染幼龄和青年孔雀,表现为泡沫状黄色稀便、闭眼嗜睡、步态蹒跚,鸡冠肉髯发绀发黑,病禽头部呈现暗黑色,又称“黑头病”。定期驱虫是预防此病的关键,在所有孔雀饲料中添加甲硝唑饲喂驱虫,发病后肌肉注射青霉素和口服维生素治疗;及时清除饲养区内带有组织滴虫的蚯蚓,防止孔雀因采食蚯蚓而被感染。鸡马立克氏病也是孔雀养殖中常发生的疫病,主要由疱疹病毒感染引发,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防控方法主要为坚持自繁自养,做好免疫注射和卫生消毒等。在孔雀1日龄时接种疱疹病毒(HVT)疫苗,接种14日后产生免疫力,同时采用高锰酸钾、10%石灰乳剂和3%火碱溶液对栏舍消毒处理[6]。白痢病是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雏孔雀对白痢病抵抗力很弱,出壳后3~4d就可发病,传播快,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白色稀便。主要是做好预防消毒,采用呋喃唑酮、土霉素和痢特灵进行预防与治疗。如果孔雀长期大量采食高蛋白质饲料,运动量不足,很容易导致痛风,表现为关节肿胀,行动不便,肛门附近羽毛不干净,主要采用增加植物性饲料和增加活动量加以预防。李有龙等[7]研究了不同蛋白水平对蓝孔雀痛风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仔蓝孔雀饲料蛋白质含量在19%~20%,育成蓝孔雀饲料蛋白质含量在17%时,可以有效减少蓝孔雀痛风发病率。

5结语

蓝孔雀养殖属于特禽养殖,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国内养殖市场方兴未艾,养殖户只要在养殖中贯彻“选址是基础、坚持自繁自养、防疫是关键、动物福利是保障”的总方针和原则,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蓝孔雀的人工养殖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杨凤岩,左红,李旭红.孔雀肉的营养价值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1,33(4):17-19,41.

[2]董娜.蓝孔雀饲料消化利用性能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3]赵象忠.蓝孔雀蛋营养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J].中国家禽,2014,36(5):42-44.

[4]王雪燕,杨富民,袁君.孔雀蛋营养成分比较分析[J].食品科技,2008(3):249-252.

[5]张秀峰,孙野.蓝孔雀种蛋人工孵化技术[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5下):142-143.

[6]李剑强.一起孔雀感染马立克氏病病例报道[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5下):192-193.

[7]李有龙,徐麟木,唐杨春,等.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蓝孔雀痛风发病率的影响[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5(1):32-33.

作者:郭冬生 彭小兰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常德市武陵区畜牧兽医水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