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淡水池塘浮动草床微生态调控养殖技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淡水池塘浮动草床微生态调控低碳多元养殖技术,是在养殖池塘中通过浮动草床等方式栽入水生植物,施用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调控养殖水环境,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和效益。郯城县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大县,目前该项技术在淡水池塘的应用还比较少,本文对淡水池塘浮动草床微生态调控低碳多元养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以便为该项技术的应用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浮动草床;微生态调控;低碳多元;池塘养殖
淡水池塘浮动草床微生态调控低碳多元养殖技术的主要内容[1],一是在养殖池塘中通过浮动草床、种植等方式引入水生植物,应用微生态制剂,投喂高效、安全、环保饲料或培养生物饵料,改善调控养殖水环境,实现无公害健康养殖[2]。二是推广混养模式,确定混养比例。三是选用微生态制剂、培养饵料生物,保持水质清新。根据池塘水体生物量,池塘生物特性以及养殖环境确定主要推广鱼类混养比例。以鱼菜生态循环养殖为基础,选用浮动草床,施用微生态制剂,及时清除死鱼,保持水体清新[3]。推广淡水池塘浮动草床微生态调控低碳多元养殖技术,对发展低碳渔业养殖、节能减排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加快现代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大大改善池塘养鱼水质环境,进一步提升水产品质量,为生产绿色、有机水产品创造条件。该项技术是继优质草鱼、优质鲫鱼、黄河鲤鱼、俄罗斯鲤鱼等优新品种引进和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推广之后,国内淡水养殖区重点推广的又一综合配套系列养殖技术,对加快现代渔业进程、实现渔业增产增效、渔民增收非常重要[4]。
1试验思路及前期工作
1.1鱼、水生蔬菜与水环境因子间关系在鱼塘水面上搭起竹筏做浮床,用浮床作为载体进行蔬菜栽种,这次池塘水面栽种的植物均为水生竹叶菜,水里养殖的鱼类粪便是蔬菜最好的肥料,这样做到了养鱼、种菜两不误。
1.2水生蔬菜筛选和苗种繁育
1.2.1水生蔬菜品种筛选
对10个水生蔬菜品种在人工模拟鱼塘生态环境中进行试种,筛选出适宜本地气候条件及水产养殖水质条件栽培的同时具有景观美化和经济价值的水生蔬菜品种。
1.2.2育苗技术
提前20天进行育苗,育苗盘用蛭石作育苗基质,人工营造类似于鱼塘生态环境进行栽培床定植。
1.3水生蔬菜浮床的研制
通过对本地各养殖区域鱼塘的水文水质条件、气候状况和水面面积的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养殖状况,针对筛选出的水生植物不同形状及对水分和氧气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浮床类型、材质及结构,研制不同种类水生蔬菜浮床,对现有浮床进行技术改进。
1.4筛选出适合郯城气候的水产养殖鱼类、水生蔬菜品种和浮床
经过前期筛选,选择水产养殖种类和水生蔬菜品种分别是河鲈鱼、竹叶菜。
1.4.1河鲈鱼特性
河鲈广泛分布于欧洲及亚洲北部冷温带,在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是欧亚北部冷温带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根据多年对养鱼品种特性的了解,从新疆引进的冷水鱼河鲈,对水生植物不会造成破坏。河鲈有广盐性和广温性特点,繁殖力强,种群数量增加很快。肉质肥美、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爽滑少刺,富含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不仅是中国鱼类中的名优品种,更是珍稀品种,流传有“尝罢河鲈不思鱼”之说,深受消费者青睐,价格高居不下,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我们首选养殖品种是河鲈。
1.4.2竹叶菜特性
经多方考察,竹叶菜根系很浅,生命力顽强,茎叶茂盛浓绿,节上易生不定根,适于扦插繁殖,长势强,抗高温。其在15℃~45℃条件下均能生长,河沟、鱼塘都可栽培。竹叶菜水上栽培异常简便,水沟、池塘、水库、湖泊、水田,只要有水面的地方,在水面上放置木质栽培板,种苗栽培到水位中,气温达到15℃,竹叶菜就可以茂盛生长,期间不用什么肥料,根系吸收水中营养,无需人工管理,长势迅速,20天左右即可收割一茬。栽培一次就如韭菜一样,可以反复收割,1亩水面可年产1万公斤竹叶菜。水上栽培竹叶菜,不需肥料,绿色天然,栽培简单,易于管理,营养好吃,价格低廉。竹叶菜嫩茎、叶炒食或做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盐,还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比如,每百克竹叶菜嫩茎叶含水分89克,蛋白质2.8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5克,钙206毫克比西红柿高12倍还多,铁5.4毫克,胡萝卜素4.19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等,而且竹叶菜还有药用价值,是一种健康食品。水上种植的竹叶菜被有关食品检测部门定为无公害蔬菜,渐渐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因此,浮床种殖水生蔬菜品种选择竹叶菜。
1.4.3养殖池塘用水生蔬菜浮床浮床
由杭州余杭区塘栖镇的杭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每个浮床长度为3米、宽度为2米。
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9年6月开始,2021年3月完成。试验过程中建立了4个试验示范区,示范面积50亩,推广面积500亩。
2.1鱼菜生态循环养殖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2.1.1浮床植物生长对水质影响的室内模拟
①浮床植被的扦插间隔和水面覆盖度研究:针对所筛选出的水生蔬菜,通过调整浮床载体面积和载体上蔬菜间隔,监测蔬菜生长情况和水质变动状况,找出最为适宜的覆盖密度。②水文水质条件改变对浮床系统的影响。通过人工操纵光照强度、水温、pH、DO值以及营养盐条件,对水生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因子的相关变动情况展开调查,以数据的统计结果,揭示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联与其受环境条件影响规律。③水生生物种群及其密度的调整对浮床系统的影响:定期监测水体DO、CO2、COD及营养变动情况,对浮床植物净水效能进行研究。考察鱼类的摄食、呼吸、排泄活动,对浮床系统作用的影响。
2.1.2水生蔬菜浮床设置对养殖池塘水质改善的现场小试
在试验点鱼池中设置浮床,在水生蔬菜的生长期内,定期对鱼池水质指标进行监测,探明浮床净水机制,优化浮床模型。①分析不同季节浮床植物的生长特性,对其水质改善效果进行研究。②利用微管曝气技术、生物膜净化技术等,对养殖鱼塘进行人工增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体有机质含量,通过与所设置的对照处理池塘中的水质指标及生物种群对比,获取更佳的浮床推广方案。③选择高温季节,利用植物光合呼吸测定仪对浮床植物全天不同时段的光合呼吸速率进行实测,并分析不同水层中的溶解氧消耗利用情况,对水生生物生长适宜程度进行评判。
2.2鱼虾菜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包括筛选出的水生蔬菜品种和鱼虾生态循环养殖绿色栽培和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不同时期的管理技术、收获技术等集成与示范。
3试验结果
3.1河鲈鱼养殖情况
2021年5月16日,随机抽取杨集渔场5号池面积6亩和归昌渔场2号池面积2亩,观察河鲈养殖情况。在池塘的东南西北中五个不同方位,每个方位捕捉10条河鲈鱼,随机捕捉50条河鲈鱼,测定河鲈鱼的平均体长、单尾平均重量,亩产量、总产量和成活率等数值。从表1可以看出,5号池养殖的河鲈鱼平均体长33厘米、规格为1100克/尾,产量为416千克/亩,总产量为2496千克,成活率为95%。2号池养殖的河鲈鱼平均体长35厘米、规格为1200克/尾,产量为425千克/亩,总产量为850千克,成活率为95.5%。
3.2竹叶菜生长情况
随机抽取杨集渔场5号池面积6亩和归昌渔场2号池面积2亩竹叶菜生长情况,观测的数据主要为平均产量、收割茬数、覆盖率和总产量等。竹叶菜生产均产情况如下表2所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5号池塘的产量为12千克/平方米,收割茬数4次,覆盖率为8%,总产量为640千克;2号池的产量为14.4千克/平方米,收割茬数4次,覆盖率为7%,总产量为670千克。
4讨论与结论
4.1讨论
4.1.1养殖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通过试验,河鲈鱼的平均体长35厘米,平均体重1200克/尾,亩产量425千克,总产量2850千克,成活率95.5%;竹叶菜的产量14.4千克,收割茬数达到4次,覆盖率达到8%,总产量达到670千克,单位经济效益增加16%以上。每亩水面新增利润208元,项目总计新增利润10.4万元,这比普通淡水养殖河鲈鱼提高效益50%以上,说明该项技术的经济效益较好。
4.1.2生态效益对比
在该技术模式下进行养殖,养殖池塘节水10%,减少排放水15%以上。试验养殖期间排灌水次数减少2成以上,病害发病率降低6.3%。可以说与普通淡水养殖相比较,水资源利用得到有效提升,施肥和施用农药减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淡水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1.3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示范带动,提高了养殖户对养殖新技术的认识,加速了郯城地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目的。
4.1.4模式推广的分析
北方内陆地区是淡水养殖的重要地区,此项技术应用,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淡水养殖过程中对池塘的污染,生态环保,与传统的淡水鱼养殖技术相比优势明显。但是该模式对技术要求条件比较高,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做到对相关技术流程的管控,才能够提高该技术的普及程度。
4.2结论
本试验在鱼塘水面上搭起浮床,用浮床作为载体进行蔬菜栽种,上菜下鱼,通过应用该技术,养殖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收益明显提高,值得在北方淡水养殖地区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作者:管文章 单位:郯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