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分析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分析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分析思考

1红螯螯虾简介

红螯螯虾,主要指澳洲淡水龙虾,隶属拟螯虾总科滑螯虾属。外壳光滑坚硬,体色呈淡青绿色。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比一般克氏原螯虾稍大,该虾与同属其他滑螯虾区别的显著特征是其头胸甲背面前部有4条脊突,居中两条比较长和粗,从额角向后伸延;另两条较短小,从眼后棘向后延伸。澳洲淡水龙虾不喜强光,白天多在水中较深处或者躲在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很少活动。澳洲淡水龙虾是广食性动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吃的东西也不同。由于澳洲龙虾外表颜值高、个体大、肉质鲜美,所含营养元素较多,蛋白质丰富、胆固醇含量少,虾头的胸甲充满生殖腺,与蟹黄味道类似,因此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

2红螯螯虾生物习性

2.1残杀性

红螯螯虾与克氏原螯虾一样,食性极广,食物缺乏时他们也能以同类为食。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养殖密度过大、缺乏水草等遮蔽物、雌雄比例失调或者饵料没有及时投放时,它们也会出现相互残杀的现象。因此,池塘养殖通常通过种植水草和控制养殖密度来减少澳洲淡水龙虾相互残杀现象,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量。

2.2喜温性

红螯螯虾是广温性水生动物,喜欢温暖的环境、不耐热不耐寒,适应生长温度为22~36℃,最适生长水温为28~30℃。温度对于红螯螯虾的养殖极为重要,当水温上升到33℃以上时,红螯螯虾进入半摄食或打洞越夏状态;当水温超过35℃时,在自然环境中会钻入洞底蛰伏,长时间高温会导致其死亡;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红螯螯虾进入不摄食的打洞状态;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红螯螯虾进入不摄食的越冬状态。此外,温度对红螯螯虾的繁殖也至关重要,其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时期在水温为24~28℃最佳,这关系到红螯螯虾养殖整年的产量。

2.3穴居性

红螯螯虾与小龙虾一样,是穴居动物,喜欢打洞。其洞穴一般笔直向下或稍倾斜,由于其不喜光,因此红螯螯虾白天待在洞穴中或者洞口,等到夜间再出洞活动捕食,红螯螯虾的繁殖也与其穴居性密切相关,一般为雌雄同居,繁殖和越冬期喜欢掘洞,且多在夜间掘洞。

3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3.1养殖管理

3.1.1养殖池设计

目前我国红螯螯虾的养殖还是以传统的池塘养殖为主。修建养殖池塘面积规划在2~5亩左右,控制面积更能便于养殖者的管理,能够使饲料能够均匀投放,使养殖规格整齐统一。养殖池底优先选择沙质或者沙泥底,能够提高池底的自净能力。池塘护坡按照1∶2或者1∶3的比例进行构建,搭建较宽的食台,护坡不需要种植植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铺设地膜是为最佳。池塘深度设计为1.5~2m,养殖过程中保持水位在1~1.5m。养殖池底以锅底型或者扁V为主,中间设置中央沟,有利于捕捞和排污。由于红螯螯虾对于农药十分敏感,因此在对池塘进行消毒时最好选择没有残留的药物,并要留有充足的药残消失时间。在养殖过程中一定不能用除草剂清楚水中的杂草。

3.1.2水质管理

正所谓养虾先养水,良好的水环境能为红螯螯虾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减少虾类疾病的爆发。红螯螯虾养殖水体首先要确保水源充足且无污染,其次在养殖池谈建设中养殖人员要完善养殖池内部的排水设备,保证池塘水源排灌方便。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注入新水以保证水量稳定和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但是水质的调节主要还是依靠天然植物,进行生态调节,也可以酌情使用微生态制剂共同作用。养殖前期主要是以肥水为主,水体的透明度控制在30~50cm之间,在养殖中后期,随着红螯螯虾的成熟或者密度的加大,养殖人员需要注意提高换水的频率,同时适当打开充氧机,确保水体中的溶氧含量在3mg/L以上。调节水中的酸碱度,使pH值控制在6.5~9.0之间。

3.1.3水草种植

在传统的克氏原螯虾养殖中,种植水草有许多关键的作用,其一能有效的起到保护作用,为克氏原螯虾提供隐蔽的场所,从而提高其存活率;其二能起到净化水质,增加水中溶氧;其三能作为食物为小龙虾成长提供能量。但是在红螯螯虾的养殖中,在饲料正常投喂的时段,并没有出现水草被夹断的情况,因此水草在红螯螯虾养殖中起到更多的作用是提供躲避场所和净化水质改善环境。在种植水草时,可以选择挺水植物进行种植,如:水葱、芦竹、香蒲等。在池塘消毒后进行种植,株距在30~50cm之间,种植面积约为池塘的10%左右,主要集中种植在中央沟的两侧或者中央集污区的周边,以便更好的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也可以在池塘中间可以放置虾盒、虾箱等躲避物,为红螯螯虾提供躲避场所,代替水草,减少成本。

3.2虾苗培育

3.2.1苗种选择

红螯螯虾的苗种选择,规格上要在2cm以上,螯足齐全,体色鲜嫩亮绿,不带红,肠道颜色比较深,体格均匀活力好、爬行速度快的优质苗种

3.2.2苗种投放

红螯螯虾对于温度较为敏感,因此在投放苗种时,要确保水温在18℃以上。红螯螯虾是外来品种,性情温顺,行动缓慢,因此在种苗阶段敌害生物比较多,如:蝌蚪、青虾等,为了提高种苗的存活率,在种苗投放阶段应当注意池塘进水要在放苗的前1d,避免敌害生物过早生长,同时进水时要要用80目以上的滤网滤水。进水后要用豆浆等培育轮虫等生物诱饵,确保苗种能安全成长。

3.2.3温度调控

红螯螯虾与克氏原螯虾不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该虾不能自然越冬,因为红螯螯虾对低温较为敏感。红螯螯虾的生存温度为5~34℃,最适合生长温度为23~30℃,在9℃条件下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红螯螯虾死亡。因此,通过大棚等方式调节池塘水体温度,稳定在最适合红螯螯虾生长的温度,从而提高虾苗的生存率。

3.2.4饵料选择

红螯螯虾刚孵化时以吸收自身卵黄囊提供营养,在水温为28~30℃时,孵化出来4~5d卵黄囊全部消失,在自然条件下,红螯螯虾开始寻找浮游生物、摇蚊幼虫等水生动物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的虾,孵化出来的幼虾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可以投喂丰年虫、虾片、冰冻桡足类、豆浆、蛋黄、人工配合饲料等。红螯螯虾虾苗的前期培育是重中之重,前期培育的好坏决定了虾的体质、存活率、生长速度,甚至影响成虾的养殖。因此,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给虾苗提供适合前期培育的饵料是不可或缺一部分。通过四种实验饲料(丰年虫、冰冻桡足类、虾片、0号饲料1)的实验测试,尝试研究探讨从红螯螯虾前期培育的饲料着手,提高红螯螯虾前期培育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在四种红螯螯虾前期培育的饲料选择中,丰年虫组的体重和存活率最高,虾片的表现次之,冰冻桡足类组和0号饲料组效果最差。丰年虫适合作为红螯螯虾的开口饵料,冰冻桡足类和0号饲料不适合做为红螯螯虾的前期培育的饲料。

3.3成虾饲养与管理

3.3.1饲料投

在自然环境下,红螯螯虾是属于杂食性生物,但是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应当还是以饲料为主,补充虾类所需营养成分。根据红螯螯虾不同的养殖时间段,进行不同的饲料投喂,养殖前期以投喂发酵饲料为主,养殖中后期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由于红螯螯虾经常活动于浅水区,因此饲料的投放要砚池塘周边均匀泼洒,1d2次,上午1次,下午1次,投喂的数量为虾体重的3~5%左右。

3.3.2定期检查

在成虾的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生长情况的检查。一是检查虾的情况。以随机取样的型式,检查主要包括体长、体重、体表颜色、健康情况等各方面。二是检查水质。检查水质情况和水色变化,定时用水质检测仪器检查水质,并及时进行登记记录,遇到特殊天气更要进行及时的检测,以防出现大规模的死亡。三是观察虾的进食情况,以防病害的爆

3.3.3病毒防控

红螯螯虾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因此在进行红螯螯虾的病毒防控时要以防为主。主要是针对水体,进行水质调控和水体消毒的方式放置防止病毒的传染。做好水源防控,避免农药、或其他病原携带体进入池内。

3.3.4捕捞与运输

红螯螯虾生长周期一般在106~180d,每只成虾质量在75~200g左右。成虾的捕捞方式主要有3种:a、虾笼诱捕:向池塘中放置地笼等诱捕装置进行捕捉,收拢时间在凌晨。这种捕捞方式是最为传统且有效的方式,简单便捷,成本较低。b、逆水捕捉:在捕捉前将池水排去30%,傍晚灌入新水,在进水一端进行围捕。连续3次,起捕率可达到70%。这类捕捞方式主要是利用红螯螯虾的逆水性。c、清塘捕捉:基于前两种方式,对于剩下的虾可以通过排干池水,进行捕捞。红螯螯虾具有较强的耐干能力,因此便于长途运输。红螯螯虾的运输可以使用框篓或者泡沫盒进行运输,包装要保证氧气充足,内部可放置少量水草,途中要及时喷洒水分,使成虾保持湿润,气温不能超过28℃。表1虾苗存活率与体重(注释:1.0号饲料:其主要原料为鱼粉、乌贼粉、膨化豆粕、啤酒酵母粉、鱼油、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组成;0号饲料粗蛋白≥42%、粗脂肪≥4%、粗纤维≤6%、粗灰分≤16%、水分≤11%、钙≤5、赖氨酸≥1.5%等成分。)

作者:王施懿 文亮 陈睿 李纯 刘小燕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