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河蟹常规养殖技术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概述了黑龙江省环境条件下的河蟹(Eriocheirsinensis)常规养殖技术。从河蟹养殖的现状,提出了养蟹池塘的选择、工程建设、池塘消毒、防逃设施、水草种植的具体要求,对蟹种的选择、蟹种的消毒、春季暂养管理、蟹种运输、蟹种放养密度、雌雄比例等提出了具体意见,对饲养管理中的饲料种类和投喂方法进行了描述,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还对养殖后期的抓捕上市和越冬管理中的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水位、越冬水质、越冬密度、越冬期间清雪、溶解氧测定、越冬后的起捕等技术进行了具体介绍。
关键词:河蟹;常规养殖;技术;管理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称螃蟹、毛蟹、清水蟹,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主产于长江、欧江、辽河等水系。近几年来黑龙江省也开展了河蟹养殖。河蟹适合于南北各地养殖,国内、国外市场销售价格稳中趋升,市场需求量大,养殖经济效益高。河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5.9%,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均相当于海蟹的2倍和对虾的8倍,每100g肉质中维生素的含量高达5960个国际单位,比一般的鱼类、虾类要高得多。食用河蟹老少皆宜,在辽西、辽南、辽中等地素有“高梁红了蟹子肥了”之美称,很受消费者欢迎。除了食用,河蟹还可以入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1河蟹养殖现状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人工繁殖育苗成功,从此河蟹得以迅速发展,产量逐年上升,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当前水产业结构调整中,河蟹养殖已被广大养殖户认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蟹的需求量也逐年加大,这样就为我们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黑龙江省有记载的河蟹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后来因为形不成规模而停止养殖。20世纪90年代中期,部分县(市)又开始了河蟹人工养殖,但规模不大。进入21世纪以来河蟹养殖在全省迅速发展,现已形成规模。目前,养殖河蟹主要方式有池塘养蟹、大水面养蟹、稻田养蟹,草荡养蟹。黑龙江省养殖的河蟹苗种主要来源于辽宁省,简称辽蟹,产于辽河水系。
2养蟹池塘
2.1池塘的选择。池塘面积一般应以放养河蟹和数量来决定。
2.2池塘工程。养蟹塘应修筑一些凹凸不平的地形,以便于河蟹脱壳期间藏匿。蟹池水深应在1.5m以下,可修筑蟹岛。水深以80cm~100cm为最佳。还应有20cm~30cm的浅水滩,以便河蟹觅食。
2.3池塘消毒。池塘应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干塘清毒时,生石灰用量为75kg/亩~100kg/亩,带水清塘应以125kg/亩~150kg/亩为宜。
2.4防逃设施。蟹种放养之前设置防逃墙。防逃墙材料多采用防老化塑料薄膜。防逃膜不应有褶,接头处光滑无缝隙,拐角处应呈弧形。
2.5种植水草。“蟹大小,看水草”,在池塘中栽植水草是河蟹健康养殖必须采取的重要技术措施,可栽种伊乐藻、金鱼藻、菹草、苦草等。
3蟹种放养
3.1蟹种选择。蟹种也称扣蟹,应选择规格整齐、活力强、肢体完整、无病且体色有光泽的1龄蟹种,规格以100~200只/kg为宜。
3.2蟹种消毒。蟹种放养时,应有一个“试水”过程,将装有扣蟹的网袋放入池水中浸泡2mins~3mins,冲去泡沫,然后取出放置片刻,如此反复3次,让扣蟹慢慢吸水份,再用3%~5%的食盐水浸洗5mins~10mins,进行蟹体消毒。然后再散放于岸边,温差不得超过3℃,否则会造成河蟹入塘成活率不高。3.3春季暂养管理蟹种暂养池应占总面积10%~20%,池深1m以上,水深0.5m~1m。暂养池放种时间应在四月上中旬,密度为2000只/亩~3500只/亩。
3.4蟹种的运输。目前均采用干法运输。干法运输,工具一般采用泡沫箱或木箱还有竹筐,也可有用蒲草包、麻袋、尼龙编织袋。
3.5蟹种放养密度。从我们这几年放养密度看,亩投放扣蟹800只~1000只为最佳放养密度。
3.6河蟹的雌雄比例。购买的河蟹一般雌雄比例为6:4与7:3。这样比例的蟹苗基本上是正常的。
4饲养管理
4.1饲料种类。动物性饲料:海淡水小杂鱼、小虾、蚌肉、螺蚬肉、蚕蛹畜禽加工下脚料、鱼粉、昆虫幼体、丝蚯蚓等。植物性饲料:豆粕、花生饼、小麦、麦麸、玉米、米糠、各种水草等。配合饲料:根据河蟹营养需要加工配合颗粒饲料。配合饲料应注意一下几点:
4.2投喂方法。饲料加工成短条型、条状,含水量低,水中稳定时间长,利于河蟹摄食与消化。提倡全部投喂高品质的河蟹专用饲料,既能保持水质又能促进河蟹生长。根据推算与观察,大部分河蟹在蜕壳时,少投或不投喂饲料,因为河蟹在蜕壳时不吃食。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蜕壳素,一般添加量为2g/kg,在蜕壳前2d~3d投喂。投饵必须根据天气和河蟹吃食情况进行,做到:“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四定”:为定位、定量、定时、定质。
5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5.1聚缩虫病。聚缩虫在河蟹幼体上大量繁殖时可超过幼体大小的2~3倍,使幼体漂浮于水面呈白絮状。防治方法:采用0.05%~0.125%福尔马林全池泼洒,使池水含20mg/L的福尔马林,但在一天内应进行水体交换,排除剩余的福尔马林,用10mg/L~30mg/L制霉菌素药液浸浴亲蟹2h~3h,可杀死聚缩虫,并可抑制一些细菌、病毒等疫病发生。
5.2气泡病。患病幼体在静水中浮于水面,游动缓慢,不久在体表及体内出现许多气泡,在血腔及消化道内栓塞而死。防治方法:防止水中气体过饱和等。
5.3着毛病(挂脏)。着毛病(挂脏)在河蟹的颊部、额部、步足关节上附着水绵(绿苔)等丝状藻类以后,使得河蟹行动缓慢,进食减少。防治方法:忌用农田肥水等。
5.4烂肢病。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摄食养活或停食,活动迟,最后无法脱壳而死。防治方法:在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操作要小心,勿使蟹体受伤。
5.5脱壳不遂病。黑壳蟹不脱壳:病蟹壳呈灰黑色、坚硬钙化,不吃食,蜕不下壳,轻敲背壳,能打出一个空洞,内已长出一层新的软壳;长毛蟹不脱壳:病蟹的甲壳、口器、眼窝等处长了厚厚的一层毛状物(原生动物及霉菌),毛上覆盖一层泥土及污物,整个蟹壳呈灰黄色或土黄色。病因:河蟹染病,营养不足。防治方法: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泼洒浓度为10mg/L~15mg/L。
5.6软壳病。河蟹旧壳脱落后,新壳甲壳形不正、不平或质软,很久不能硬化,病蟹通常出现食欲降低、活动差或无力,生长缓慢,极易遭敌害侵袭而死亡。防治方法:全池泼洒生石灰,泼洒浓度为10mg/L~15mg/L。
6抓捕上市
6.1适时抓捕。河蟹上岸觅逃的规律:“秋风响,蟹脚痒;秋风响,蟹下洋”。河蟹捕捞的原则是:宜早不宜迟,视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捕捞时间。
6.2创建品牌。河蟹养殖应该走健康养殖之路,推广以“健康的苗种,优良的环境,科学的管理”为核心的河蟹健康养殖技术,使河蟹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品牌意识的增强,特色成为品位的代名词。“大闸蟹”成为长江中下游河蟹产业的一大特色。长江蟹以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最为出名,因此在河蟹销售上,阳澄湖大闸蟹的价格比其他没有品牌的同等规格河蟹要高出2~3倍,而且销路好,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加快绿色及有机河蟹产品的养殖模式推广及申请认证,以提升品牌河蟹形象,是解决销售难、提高销售利润的必由之路。
6.3拓宽销售渠道。改变传统的销售观念,以品牌河蟹为依托,积极进军大型商场和超市,重视河蟹包装,提升河蟹的附加值,加强绿色及有机河蟹的养殖步伐,拓宽河蟹的销售渠道。
7越冬管理
7.1越冬池选择。地点选择背风向阳、交通方便的池塘,而且水质必须充足,无渗漏、无污染。越冬池面积以5亩以上为宜。最好用新挖的池塘越冬。如是老池,必须彻底清塘消毒,消毒时池底留水10cm~15cm,每亩用生石灰75kg,化浆全池泼洒,彻底杀灭敌害生物及病原体,消毒后注水应用密眼网挡住水口,以防敌害及杂鱼重新入池。
7.2越冬水位。需选择保水性能好的池塘进行越冬,结冰前水位应保持3.5m以上。对水位的要求是冰下最低水位应保持在2m以上。
7.3越冬水质。水质清爽,透明度在40cm以上,不要太肥,水质要无污染。
7.4越冬密度。越冬密度一般在300~500kg/亩。
7.5河蟹入池消毒。入越冬池前河蟹应用浓度10mg/L的高锰酸钾洗浴30mins或用浓度5%的食盐水浸洗5mins~10mins消毒。
7.6清除冰面积雪。下雪后要及时清扫冰面积雪,清扫面积最少占冰面的2/3以上。
7.7水中溶解氧测定。黑龙江省冬季漫长而寒冷,冰封期长达半年之久,冰冻层在80cm以上。按鱼类越冬技术操作规程12月上中旬每10d测试一次溶解氧。冬至前后是低溶氧期,要及时测氧,掌握水中溶解氧变化情况。进入次年1月份每周测1次氧。河蟹越冬池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低于5mg/L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增氧,以确保河蟹安全越冬。
7.8越冬后河蟹起捕。河蟹越冬过程中消耗了大量体内营养,在融冰后,水温上升至5℃以后应立即向越冬池内投喂豆粕及含有蛋白质多的饲料,以恢复河蟹体质,便于出售。河蟹捕捞非常简单,待水温上升后在水口铺上网片,河蟹既顺着水流爬能上网,这样循环往复既可抓捕干净。也可采取拉网捕捞、地笼网捕捞、灯光诱捕、干塘捕捞等方法,多种捕捞方法相结合,即可把河蟹捕净。操作时应注意保护河蟹附肢完整。
作者:张志勇 单位:黑龙江省首届特聘渔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