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水泥池高密度养殖水蛭技术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近年来,姜堰区在深入推进渔业科技入户过程中,注重渔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涌现了一批接地气、效益高的典型养殖模式。水蛭,俗称蚂蟥,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生物,其干燥全体可作为中药材,市场需求旺盛,养殖水蛭成为我区一些养殖户的首选,该文总结介绍了我区沈高镇一养殖户生态健康养殖水蛭的成功案例,供业内人士参考。
1养殖池准备
1.1塘口选择。养殖场地位于里下河地区,周边水网密布,水质符合无公害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进排水方便。
1.2养殖池改造。养殖池为室外水泥池,由以前养殖金鱼的部分废弃小水泥池改造而成,改造后有12m×8m×1m和10m×7m×1m两种规格,总面积约26×667m2。养殖池上面搭建不锈钢遮阳网架,并安装可调节的遮阳网。进水口安装在池顶部,进水管为直径50mm的PVC管并加装截止阀,出水口安装在池的底部,其上端用不锈钢网蒙住。池中布设微孔增氧设施,适当放一些石块、瓦片、树根等便于水蛭藏身。
1.3养殖池消毒。改造完毕的水池,清扫干净,加水浸泡一周后,排干池水、曝晒。用聚维酮碘溶液(水产用),加水稀释,每立方米水体用该溶液0.45~0.75mL,全池泼洒,通过释放游离碘对池水体全面消毒。
2苗种放养
2.1苗种来源。该养殖户选择规格整齐、活泼有力、伸曲有度的野生幼蛭作苗种。苗种主要来源于我省各地,由于苗种来源时间不集中,根据苗种的来源情况,该养殖户的放苗时间从5月初一直持续到7月底。
2.2放养密度。幼蛭的规格不同,放养的密度也有所不同。该塘口的管护条件较好,所放养的幼蛭规格为400条/kg,规格较大,其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条。
3日常管理
3.1饲料投喂。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主要摄食螺类。幼蛭放养半月以内,投放小螺蛳,每池投放20~30kg。半月以后正常投喂,当天捕当天投放,每池投放30kg左右,2~3d投放1次,投放时避开中午,均匀散开(不堆集一处)。根据水蛭的生长及水温等情况逐步增加投喂量,至8月初,每池投喂量增加到40kg,养殖的中后期逐步减少螺蛳投喂量。
3.2水位调控。放苗前一周加注新水,水深50~60cm,向池中注入新水时,用80目绢网布扎口过滤,防止野杂鱼及鱼卵流进池中。夏秋高温季节水位控制在70~80cm,后期适当降低水位。
3.3水质调节。在水蛭下塘前用“蛭水肥”进行肥水,养殖过程中配合使用EM原露杀苔除菌,改良水质。做到勤换水,换水以“套水”为主,坚持每天换水,换水量约为池水的1/10,高温季节适当增加换水量。每天凌晨至6:00开启微管增氧,闷热天气适当延长增氧时间,确保水质“肥、活、爽、嫩”。
3.4水温调控。养殖过程中,一般将水温调控在22~28℃,在高温季节灵活调整遮阳网,防暑降温。在池中适当圈围浮水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维持高温时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便于水蛭攀附。
3.5巡塘与记录。每天坚持早晚巡池,检查水蛭的活动、觅食、生长、螺蛳存池等情况,重点查看是否有疾病发生并做好记录,以便积累科学数据,总结经验,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发现病水蛭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疾病蔓延和传播。
4收获与核算
9月初,成蛭规格达到约60条/kg时起捕,起捕时间一直延续到10月底,根据市场行情,成蛭鲜活出售,或晒干出售。该养殖户共投放幼蛭2250kg,苗种成本61.5万元,投放螺蛳23.6t,饲料成本5.43万元,药费8500元,塘口租金4万元,养殖池改造及折旧费20万元,水电费1.6万元,人工费16.68万元,合计总成本投入110.06万元。共收获8170.6kg,总产值150.33万元,净利润40.27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5小结
水蛭适应肥水养殖,水体透明度达到40cm以上时,水蛭体感不适,易引起病害。水面水生植物要控量,不宜超过池面的1/3,否则,易造成水体缺氧。养殖的中后期,水体过肥,可适当放养一些次品的小金鱼(隔壁金鱼养殖池挑选剩下的,无成本),可吃掉水体中的枝角类等,调节水质。轮捕轮放,对早期投放的水蛭,达到上市规格后,起捕上市,适当投放一些幼蛭,充分利用塘口,增加经济效益。与传统土池养殖相比,水泥池养殖水蛭具有易捕捞、回捕率高等特点,但水质难以控制。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换水、增氧等环节。
作者:黄爱军 陶志明 单位:泰州市姜堰区水产技术指导站 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农业服务中心水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