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鳍池塘养殖技术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宽鳍池塘养殖技术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宽鳍池塘养殖技术探究

宽鳍(Zaccoplatypus)属鲤形目、鲤科、属,分布广泛,在中国、朝鲜、日本均有分布。宽鳍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及东部沿海各溪流,尤以山区溪流中为常见,最大个体仅长12厘米,重40克。近些年随着溪流鱼类的走红和原生观赏鱼的兴起,宽鳍作为两者兼具的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将宽鳍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宽鳍为小型鱼,池塘选择以面积500~1500米2的水泥池或土池、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无污染。为防敌害生物进入,进排水口都要挂40目过滤筛网。宽鳍喜跳跃,容易逃跑,需在进出水口用网做简易防逃措施。鱼种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采用生石灰消毒法。排水后对池塘进行曝晒至池塘底泥开裂,然后进水至15厘米左右,按150千克/亩的量添加生石灰,化水后全池均匀泼洒。苗种下池后配备增氧机1台。

二、鱼种放养

放养的苗种应选择体质健壮、反应迅速、无畸形的苗种,规格要相对整齐。放养苗种时要对鱼种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可用3%~4%盐水浸泡5分钟,也可用碘、高锰酸钾等进行浸泡消毒。放养时要保证鱼种储运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差不要太大,温差3℃以内较适宜。天然捕捞的苗种中含有很多其他品种的幼鱼,特别是马口鱼幼苗与宽鳍幼鱼很难分辨,所以在养殖月龄大于2月龄时要进行筛选。同池养殖中的马口鱼苗种的生长速度快于宽鳍苗种,此时从个体大小、外观体形等方面容易进行筛选。人工繁育的宽鳍苗种无杂苗且规格统一,放养时应激性更小,因此养殖商品宽鳍应选择人工繁育苗种。

三、水质调控

宽鳍对水质要求较高,苗种下池前1周用氨基酸酵素肥对池塘进行肥水,培育有益藻类、红虫等水生动物,以便苗种下池后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使水体呈现出“肥、活、嫩、爽”的状态。宽鳍对水体溶氧要求高,池塘养殖时以流水养殖为主。养殖水源以溪流水为佳,水深1~1.5米,透明度30~50厘米。养殖水体溶氧一般需达8毫克/升以上,若溶氧不达标需打开增氧机进行增氧。适宜pH为7.5~8,在养殖过程中需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宽鳍是一种适温性较广的鱼,可抗高温、耐低寒,不仅能在溪水中养殖,也能在池塘中养殖,最佳养殖水温为20~30℃。养殖过程中会产生较多饲料残渣、有机碎屑、鱼的排泄物和动植物尸体,最终沉入池底,从而使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升高,容易使水体产生毒气和富营养化,导致鱼食欲不振、生长性能降低、免疫力下降。此时需用腐植酸钠、硫代硫酸钠等化学产品定期快速改良底质,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生物制剂消除水体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平衡酸碱度、提高鱼的免疫力。

四、饵料投喂

宽鳍幼鱼阶段按少量多餐的方式进行投喂,每天投喂蛋白质40%~50%的饲料或蛋黄5~6次,保证宽鳍幼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月龄大于两个月的幼鱼每天投喂3~4次,每隔4天投喂1次米虾、红虫、蝇蛆等活饵料,每天总投喂量为宽鳍体重的4%~6%。当月龄大于10个月时就进入成鱼养殖期,此时饲料蛋白质可以降至35%,每天投喂2~4次,每隔5天投喂1次活饵料,每天总投喂量为宽鳍体重的6%左右。用于观赏用的宽鳍容易受养殖空间和饵料单一的限制,为了更好地生长和发色,要适时增加饲料蛋白质含量,一般可以使用红虫、蝇蛆等高蛋白质的饵料,投喂量视鱼的采食活跃度而定,慢慢投喂不易污染水体。

五、病害防治

宽鳍人工养殖水质条件比较好,所以病害较少,平时较少用药。但为保证养殖经济效益,仍要坚持“早预防、早治疗”的原则,定期开展病害防治工作。主要防治措施如下:①日常养殖时用碘制剂、戊二醛等无强刺激性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养殖前期每月1次,中后期半月1次。②定期使用保肝护胆中草药、大蒜素等拌饲料投喂。在平时转塘换池时,适量增加维生素E等抗应激产品。③养殖中后期水体容易发生变化,有害物质增多,此时需用底质改良剂对底泥先进行改良,随后使用净化水体的产品对水体进行净化,最后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有害物质的分解。④及时处理死鱼或病鱼,科学检测病鱼,合理使用药物治疗。

六、日常管理

坚持勤巡塘、勤观察,每天至少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鱼种吃食情况、进排水口防逃设施,做好记录。夏季高温时期注意水质变化,出现病鱼、死鱼情况及时处理,保证水质、水温适宜。每天填写养殖生产记录和用药记录。

七、小结

宽鳍肉质鲜美、蛋白质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掌握健康高效的宽鳍养殖技术,对宽鳍的产品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从池塘选择、苗种放养、饵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管理等方面都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才能健康高效养殖渔业产品,获得高品质、高收益、对环境无污染的水产品。

作者:吴真 刘德亭 刘斌 张家海 方园 单位:赣州市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