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畜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畜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5篇)

第一篇:绿色畜牧业发展问题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带有“纯天然绿色食品”、“无公害”等字眼的禽畜类产品的销量比同类产品要畅销的多。国家需发展绿色畜牧业,打造无公害绿色品牌,本文分析发展绿色畜牧业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发展绿色畜牧业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绿色畜牧业;发展;问题;对策

国家至“十一五”规划以来,大力推进生态功能区和自然环境保护区建设,限牧、禁牧等措施使得当地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生活面临巨大难题。绿色畜牧业理念的提出若运用得当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如何面对目前国内市场中绿色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乱象,成为国家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1发展绿色畜牧业中存在的问题

1.1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够

我国畜牧业的传统生产模式尚未改变,依旧是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仍存在着品牌多且杂乱,科技投入低,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加工和包装较为落后,企业内的规划和管理不够科学等问题。而规模较为大的企业还未能完全意识到自己作为龙头应做的榜样,对整个行业的带动能力不够强,从而无法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上述情况制约着产业本能达到的高速发展程度。

1.2从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产业需要

我国畜牧业的从业人员仍处在接受相关养殖知识较低的情况,没有正确运用并了解我国绿色畜牧业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在另一方面从业人员中也存在着被绿色畜牧业内存在的大堆理论和成果束之高阁,无法很快的将理论知识转换为现实中的生产力,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而在管理者层面来看,他们有关绿色畜牧业的绿色意识较为薄弱,对畜牧业经营管理手段陈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诸多问题。国内某些地区还存在着销售人员仿制盗用“绿色招牌”,导致消费者无法辨别造成伤害消费者权益,上当受骗的情况。

1.3饲料药品等监测机构不健全,无法保证禽畜高产及健康

饲料及兽药影响着畜产品安全健康,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监督检测机制还未达到完全健全状态。并在现阶段,为保持生态平衡经常实行禁牧、限牧等措施导致不少养殖户过多重视禽畜生长速度,过度追求牲畜的产肉性能。由此,养殖户们会使用促进生长的添加剂来缩短生长周期,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肉风味,降低肉类品质。

1.4农田对畜禽类排污能力已达上限

据统计,年出栏肥猪1万头的猪场每天排污量相当于65万人的粪尿BOD值(生化需氧量)[1]。在重庆市每年养殖场内大约有4355万头猪。排污量已经远超过整个重庆市一年工业和生活排污总量的总和。在重庆市当年耕地总量计算,数据中的排污量已超过重庆耕地消纳畜禽藏污能力的上限。在全国各个省市中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2对策和解决方法建议

2.1针对缺乏龙头企业的建议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各级政府需加大对绿色企业的投入和关注,并为畜牧场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并在资金方面给予补助。政府应出台不同种禽畜养殖标准来进一步规范绿色畜禽产品企业的审批程序,针对仿冒品牌等情况加大管理力度和打击力度。

2.2针对技术人员的建议

相关部门应在此方面加大科研类经费的投入,以此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加大成型技术推广力度,增多示范场次,使绿色畜牧有关技术覆盖整个绿色畜牧业过程[2]。高校也应设立相关课程,以培养出专业人才。

2.3针对滥用药品的对策

建议政府帮忙畜牧场建立专门的绿色饲料原料基地,促成养殖企业与饲料基两方的联合,合理发展以便生产出安全的饲料。在药品方面应通过相关技术人员科学配方以减少污染,合理运用绿色添加剂代替原本所需抗生素和其他合成药品,同时大力整顿和规范兽药秩序,强化监管,为绿色畜牧业的发展献上一份力量。

2.4针对耕地排污的对策

发展绿色畜牧业最根本、最具潜力、最可持续的还是科技发展。在农田方面只能通过各级部门不断加大科技项目对绿色畜牧业的倾斜和集成,形成国家、市、区的三级联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欢,徐丙臣.制约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3,5(4):20-22.

[2]陈佳,程杨,张应良,程君.重庆市绿色畜牧业分析与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2012,6(12):65-66.

作者:刘兴玲 单位:重庆市城口县农业委员会

第二篇:畜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社会,那时的人类祖先驯养野生动物,进行饲养和繁殖,大概就是畜牧业的雏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自然规律越来越清楚,畜牧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先进的规模化畜牧业,在这种现代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主要结合一些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探索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探究解决的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问题;对策

1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标准化与规模化程度低

现代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可以说是标准化与规模化程度,这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1]。标准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饲养没有形成标准化,饲养过程没有严格的规定,有的饲养模式不具有科学性。其二,养殖企业管理方面较为随意,没有对于企业进行标准化的管理,这就使得养殖业效益降低,限制了其养殖业务的发展。规模化程度低指的是养殖企业体量小,养殖类别单一,这种不具规模的养殖会使得养殖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不能使效益最大化[2]。

1.2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较大

限制当前畜牧业发展另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畜牧业在发展的同时并没有解决好其自身对与环境的污染,这是当前畜牧业发展中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随着生态越来越恶化,环境问题可以说是每一个行业发展都不能逾越的红线,对于畜牧业这种对于环境污染较大的产业来说,环境的污染问题必须得到重视。

1.3饲料生产质量水平较低

当前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饲料生产质量水平较低,简单来说就是,饲料的发展跟不上畜牧业的发展,并且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饲料生产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生产,标准化与规模化程度低,这就使得饲料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其二,饲料添加物十分混乱,例如大量添加剂与激素在饲料中添加,使得生产出的产品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证,这类问题十分严重,由于监管的不严,大量存在,我们必须要进行应有的重视。

2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对策

2.1政策上进行倾斜和引导

为了使畜牧业的发展朝着标准化与规模化的发展,首先应对策略就是政策上的倾斜与引导。引导养殖企业进行标准化与科学化生产,这样可以使养殖企业夸大效益,得到管理层面的红利[3]。其二,政策上还有促进养殖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扩大养殖规模,降低单位能耗,增加企业的效益与抗风险能力。在政策上也应当进行适当倾斜,对于响应政策的企业给与一些补助例如,补贴或减税的福利,促使其进行标准化与规模化养殖。

2.2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污染处理系统

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污染必须要在发展过程中进行解决,就这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污染处理系统。例如,审批养殖企业建立或扩大养殖规模时,要重点考察其对于污染物的处理策略,这是一种对于环境负责的反映,所以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监管。

2.3发展生物饲料

解决畜牧业的饲料问题,短期解决方案是政府加强监管,淘汰落后的饲料生产企业,制定严格的饲料生产标准[4]。发展生物饲料主要有两大优势,使用大量生物材料,降低成本。有利于产品的安全性。所以,发展生物饲料是解决饲料问题的重要方式。

3结语

本文探究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首先分析现代畜牧业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畜牧业对人类发展很重要,解决好相关问题对于发展畜牧业很有意义和价值。要不断推广先进技术与经验[5],促进畜牧业长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栗林.内蒙古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10):58-63.

[2]何其平,陈绍昌,伍顺勇.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6):298,300.

[3]梁小平.试论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措施[J].湖南农机,2014(7):125-126.

[4]孙秀芳.现代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4(12):308.

[5]王惠,杨奎花.新疆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74-375.

作者:井藤达 单位:河南省信阳市畜牧工作站

第三篇:现代畜牧业园区发展对策

近年来,贵州省松桃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资源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有效发挥土地、资金、科技、人才、信息等要素的集聚效应,全力推进现代生态畜牧业园区的建设。笔者对松桃盘石现代生态畜牧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调研,梳理分析了园区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现就如何稳步发展现代畜牧业园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一、园区发展现状

1.地理、经济及社会状况。松桃盘石现代畜牧业园区位于松桃县盘石镇境内,海拔800~1300米,与湖南湘西接壤。涉及盘石、长坪、世昌3个乡镇,37个村,园区总面积293.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822公顷,田1868公顷,土954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63%。园区核心区占地2.3万余亩,已成功注册“黔东草海”地理标志,拓展区1万亩。园区总人口6.53万,14982户,其中劳动力人口3.78万,占总人口的58%,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为28%。2.牧业生产情况。2016年,园区出栏生猪8.78万头,出栏肉牛1.24万头,出栏山羊1.85万只,出笼禽12.04万羽,畜牧业产值达3.1亿元,占园区农业总产值的68.1%。园区农民人均收入6983元,畜牧业在养殖大户家庭收入中占90%以上,在农村散养家庭收入中平均占22%,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3.畜牧产业经营现状。(1)园区畜牧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通过扶持发展养殖龙头企业和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园区现入驻大型龙头企业3家:一是引进华西希望集团松桃德康农牧有限公司实施“3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建设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成了5000头二元母猪扩繁场1个、10万头的选育场1个,公司推行“公司+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在全县发展生猪家庭牧场245个,2016年全县实现新增出栏生猪15.8万头以上,农民增收0.35亿元以上;二是引进贵州梵净山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施“松桃万头肉牛基地及黔东草海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成了年出栏肉牛5000头的养殖场1个,创建了销售品牌“跑山牛肉”系列产品,建成了“黔东草海”观光园;三是引进贵州省努比亚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两扶一带产业链建设项目”,总投资4.2亿元,建成了2000只努比亚山羊种羊场1个、年出栏5000只养殖基地1个,公司推行“10+1”模式,在全县发展示范户367户。通过龙头企业的引擎,带动了一大批养殖户,吸引了成千上万农民参与畜牧业生产及产业化经营,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猪、牛、羊为主体的三大产业的发展格局。(2)草畜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2016年,园区建植优质牧草2.56万亩,草地改良1.35万亩,冬闲田土种草0.62万亩,秸秆处理0.32万吨,青贮饲料0.26万吨。为了有效形成草畜配套一体化,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园区分区建有规模养殖场16个、牧草加工厂1个、有机肥加工厂1个,通过将“粪、水、肥、草、饲料”与养殖生产有机结合,使“畜禽粪污资源化、草畜配套一体化”程度得到了明显提高。(3)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强化。畜牧部门与贵州大学、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科研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为园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引进和运用先进的畜牧业前沿技术,先后在园区内推广了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技术、瘦肉型猪配套养殖技术、优质牛羊经济杂交技术、水禽生产技术、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饲料青贮和秸秆利用技术等,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畜牧业生产大发展,实现了由传统畜牧业逐渐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表现为畜牧业工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水平低。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几乎空白,无法形成较强竞争力,难以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同时,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2.市场培育程度低,营销体系未形成。一是目前尚未在园区建立有影响力的禽畜产品交易市场,绝大多数还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销售,限制了销售范围,使园区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二是禽畜产品销售体系不完善,相当数量产品的销售都是业主自行动作,有的依靠一些“贩子”来完成,未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销售平台,不能充分发挥流通产业链各环节促进利益合理分配的作用。三是禽畜产品品牌创建意识不强,竞争力不足。目前,松桃县禽畜产品品牌创建还没有起步,还没有一款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禽畜产品。大多数禽畜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初级加工阶段,深加工、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不高,效益不明显。3.发展资金不足,养殖技术落后,抵御风险能力差。当前,畜牧业生产发展速度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仅靠企业或养殖户自身资本投入难以解决。松桃县的扶持资金和政策亦跟不上畜牧产业发展的步伐,对畜牧业的倾斜和扶持不够,在很大程度上仍处在自发的发展状态。从调研得知,很多农民对生猪、肉牛和肉羊等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但苦于资金短缺、农村信用贷款额度时间有限,加上缺乏养殖新技术,对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抵御能力差,因此多数养殖场、养殖大户想扩大规模也难以圆梦。4.发展畜牧业的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养殖场、点、户选址建圈布局不合理,部分养殖场户为了减少在土地租赁和道路修建上的投入,选择离主要交通道路较近的土地或荒山进行建场,随意性大,且大部分养殖场只注重在产业发展上的投入,忽视了在污染治理配套设施上的建设,加上园区种养循环、草畜配套、有机肥加工等功能未完全形成,畜禽粪便循环利用率较低,粪污消纳不善、处理不及,养殖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亟待解决。5.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县、乡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基础设施、设备配置水平不高,高级技术人才不足,全县畜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畜禽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对畜禽良种繁育、畜产品开发等尖端技术缺乏经验。一些中小型企业现代化的设施、生产设备安装应用少,生产自动化程度低,与技术服务部门未形成很好的联结机制,技术人才匮乏、技术装备落后成为制约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

1.建立健全高效生态畜牧业园区发展体制机制。从组织保障、政策扶持、监督落实等层面入手,建立健全一系列促进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实现由侧重管理向监管并重的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带动、部门服务、农民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机制。2.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建设新型畜牧产业体系。按照“资金集合、项目集中、要素集聚、效益集显”的要求,采取重点突破、县乡联动、分步推进的方式,围绕县委、县政府已明确的农业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显著、示范作用明显的现代高效养殖示范区。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代养模式,构建畜牧产业组织、畜禽产品生产、饲料配送服务、畜牧业科技装备、生态循环、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体系,成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抱团发展,统一制定生产标准,建设新型畜牧产业体系,打造地方优势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3.着力转变生产方式,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养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可持续为目标,着力加强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着力推行生态循环养殖发展模式,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把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循环利用技术,深入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实现种养业循环共生共赢,使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4.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畜牧业投融资机制。整合各级涉农资金,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鼓励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畜牧业发展,采取组建投资公司、建财政风险“资金池”等方式为养殖企业(场、户)搭建贷款担保融资平台;推行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联合经营等模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农民和企业投资、引进外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5.进一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以良种产业化为突破口,强化与科研院校联姻,搞好畜牧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和运用畜牧业高新技术,发展畜牧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畜牧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科技人员、饲养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管理能力。

作者:姚振华 田如勋 单位:贵州省松桃县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

第四篇: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为探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近十年畜牧业发展状况,采用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得出近年来伊犁州农牧渔业生产总值、牧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及趋势,说明伊犁州畜牧业发展情况稳步上升;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出伊犁州牧业总产值变化与乡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在对伊犁州牧业发展状况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地区畜牧业发展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产品安全存在隐患、各县之间发展失衡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牧业;发展变化;伊犁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部的伊犁河谷内,占地面积约为新疆国土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拥有天然草场2000多万ha[1],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马产业基地[2],也是褐牛的故乡[3],是新疆重要的畜业牧生产基地[4]。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样是国家长治久安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政治发展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支撑农民迈向幸福小康生活的重要支柱[5]。自伊犁州政府实行“畜牧大州”发展战略以来,伊犁州畜牧业发展不仅增速较快,在全州农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加大,也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伊犁州的建设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伊犁州畜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上半年,伊犁州农牧渔业总产值实现70亿元的突破,达到70.35亿元,同比增长7.03%;其中畜牧业总产值达55.99亿元,同比增长4.92%。在农、林业产值下降的形势下,畜牧业则成为伊犁州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主力,在州政府大力支持下,各县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畜越冬,2016年上半年牲畜出栏数达253.39万头(只),同比增长11.98万头(只),增长4.96%,其中牛出栏达36.47万头,猪出栏达37.1万头,羊出栏达169.09万只,分别同比增长6.64%、1.64%、5.33%[6],有望实现出栏达650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0%以上。截至2015年,全州共有以经营畜牧业为主的企业125家,农牧渔业总投资12.87亿元,畜牧业固定投资9.13亿元。目前,州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大力调动农民积极性,改善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大建设力度,伊犁州畜牧业整体展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7]。

2伊犁州近十年畜牧业发展变化

2.1产值变化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资源充足,畜牧业早已成为伊犁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8]。近年来由于积极改良牲畜品种,引进牲畜培育技术,积极改善产业结构,制定相关政策,使得伊犁州畜牧业稳步上升。如图1所示,伊犁州农牧渔业总产值整体呈上升趋势,自2009年以来迅速发展,仅2015年农牧渔业总产值就达60.94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1.56%,占全疆农牧渔业总产值的21.73%。其中,伊犁州畜牧业发展较为稳定,畜牧业总产值持续上升,2015年伊犁州畜牧业总产值达25.25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6.95%,是十年前的3.98倍,占伊犁州农牧渔业总产值的41.43%。伊犁州畜牧业近十年发展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相较于全国总体情况,伊犁州畜牧业发展速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生态恶化,天然草场质量退化,草原覆盖度不断降低是阻碍伊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其次,在意识到畜牧业重要地位的同时,政府虽然加大建设投资力度,但资源短缺一直是伊犁州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第三,地方基础服务体系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给伊犁畜牧业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2.2产值比重变化

2015年,伊犁州贡献了全疆21.73%的农牧渔业的总产值,其畜牧业贡献率达到了全疆畜牧业总产值的38.88%,在伊犁农业、林业产值持续下降之期,伊犁州畜牧业开始逐步发挥支柱型产业作用,如图2所示,自2006年至2015年,伊犁州农牧渔业总产值占全疆农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伊犁畜牧业在全疆畜牧业、伊犁农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不断加大,一方面是农业、林业在农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畜牧业本身价值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政策、增大经济方面的投入,以及牲畜繁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2.3牲畜年底头数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2006年至2015年伊犁州牲畜饲养头数数量变化不大,但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由于国家对牛肉价格的调控,牛肉价格不断攀升,调动牧民养牛热情,牛的数量稳步增加。但近年来受到进口羊肉冲击,羊肉价格降低,本地羊肉市场出现低迷,羊肉数量持续下降。

3农村居民收入与畜牧业产值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相关性系数γ来衡量存在相关性的变量和元素之间的亲密程度[9,10]。以伊犁州畜牧业生产总值为x轴,以伊犁州乡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为y轴,通过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伊犁州畜牧业生产总值与乡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呈显著正相关(γ=0.986,P<0.01),说明伊犁州畜牧业生产总值的变化直接影响乡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近年来伊犁州畜牧业生产总值稳步上升,使乡村居民的经济生活条件也逐渐得到改善。

4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伊犁州农牧渔业总产值在新疆农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日益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伊犁州畜牧业所带来的效益逐渐受到重视,通过一系列政策行动调整,伊犁州畜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稳步上升;伊犁州饲养牲畜头数变化不大,除牛的饲养数量显著增加以外,马、猪、绵羊饲养数量变化不明显,饲养山羊和驴的数量明显降低;伊犁州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伊犁州畜牧业总产值具有较为显著地相关关系,伊犁州畜牧业产值的增加能够直接使农牧民增加收益。纵观伊犁州畜牧业今年发展变化,虽然发展较为稳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草原建设工作后继发力不足;产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各县之间发展失衡,西北三县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东南各县;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动物疫病防治部门设施老旧;畜产品产量得到提升的同时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综合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加大经济投资力度,一方面加快草原建设速度,引进先进动物繁育、病疫防治技术,另一方面防止生态恶化,改善天然草场退化问题,提高草产品质量;其次,加强畜产品监督管理力度,完善监督管理体制,提高畜产品质量;第三,根据各县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畜牧业发展政策,发挥地方特色产业,补足产业短板;最后,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做到“大企业更强,小企业更多”,完善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精简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方之恒.伊犁河谷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2]祁居中,李海,赵海利,等.昭苏县马产业发展优势及思路探析[J].综述与专论,2013,(03):21-24.

[3]巴登加甫,哈克木,乃比江,等.伊犁河谷新疆褐牛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2,32(4):74-77.

[4]朱军强,岳清波.创新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大州———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局党组书记侯建新[J].中国产业,2006,(03):49.

作者:古丽帕夏·吐尔逊 周杰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奶业办公室 新疆农业大学

第五篇: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我区目前养殖存在的问题是来阐述如何治理畜牧业环境污染,通过具体分析总结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方法,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并能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

关键词:环境;治理;方法;畜禽污染

1我区养殖污染治理现状

多年来,我区重视发展畜牧产业,畜牧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截止2014年底,全区生猪存栏量35.6万头,牛存栏量2500头,家禽存栏量208万羽。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全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推动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畜牧养殖快速发展也到来的严重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各大养殖场产生的养殖污水不加以处理排放到外界,靠近养殖场的河流(包括临江河、金龙河、麻柳河、来苏河、安溪河)和塘堰的污染严重,地下水不能饮用,池塘水生物死亡,对人们健康生活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保护永川的青山绿水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5〕69号),我区制定了《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川区水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永川府发〔2016〕21号)等法律及文件,开始对辖区内的畜禽养殖业进行综合综合整治,按照“畜禽养殖场I类污染源全部关停;畜禽养殖场Ⅱ类污染源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的要求,认真划分级别,对I类污染的养殖场进行及时关闭,Ⅱ类污染的养殖场督促落实修建沼气池、沼液储存池、雨污分流、管网还田等要求,确保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并根据我区实际情况规划了禁养区、限养区。在限养区内的养殖场要符合环保要求和动物防疫条件,通过相关综合治理措施有效保护的环境,并保障我区畜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2目前畜牧养殖存在的问题

2.1养殖方式亟待改变

当前我区散户养殖占整个畜牧业的重要的份额,在存栏生猪当量约为42.8万头,其中散户存栏生猪当量为29.6万头,占全区总存栏量的69.1%。大量的散户养猪依水建场,加上环保意识差,对环保设备没有相关的资金投入,大部分养殖环境简陋,属于简易棚舍,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不加处理排入附近的河流内,造成附近水质严重的污染。

2.2养殖区布局规划不合理

养殖区的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对整个地区的环境构成污染威胁。目前,永川区还有一些地区的养殖场需要关闭搬迁,除了板桥镇、宝峰镇、何埂镇等7个镇街容量已超过土地承载能力外,其他需要根据养殖总量进一步进行控制总量。同时临江河集雨区范围内有222个畜禽养殖场,粪便排放物不能合理处理直接排放河流内,导致水体受污染也是影响临江河水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2.3养殖排泄物不能合理利用

现有畜禽养殖场大多采取湿法清粪工艺,虽有粪污储存场所,并且粪尿基本上全部外售或自用于直接还田,但很多养殖场未作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处理,因而存在环境隐患。

2.4养殖污染监管机制不完善

禽畜养殖污染防治体系不够健全,环保执法力度不够,效果不佳,全区没有建立专门的监管信息平台,不能技术了解养殖场排污情况。同时,镇环保机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配备专执法设备与工具,部专业技能不高,镇环保执法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畜禽污染治理投入机制。

2.5畜禽养殖业主对环保意识缺失

大多数畜禽养殖场主对养殖带来的污染的严重性和预防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污染治理工作不加以公司,只重视发展畜牧经济,对污染治理的设施的建设的投入,等靠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

3建议与对策

3.1调整优化养殖空间布局

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总量,科学布局管理,确保畜禽养殖总量在畜牧业布局范围内更加规范合理。为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永川区现有土地承载能力,明确畜禽养殖总体目标。围绕该地区的空间发展优先事项和定位要求,进一步优化城镇街道和流域畜禽养殖空间布局的调整。结合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保护,优先加快养殖规划区域的关闭或搬迁。严格执行《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办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水产养殖业管理领域,大力推进农牧业一体化养殖,均衡农业生态和零排放模式,养殖废物资源,无害化,减少处理。

3.2建立各部门联合协助机制

建立环保,畜牧,国土、村社等各级部门的联合管理机制,从项目立项,选址,施工,生产,全过程加强管理。加强从审批备案、“三区”规定、养殖容量及处理模式等方面强化环评审批管理。严格执行新畜禽养殖场批准和记录管理,严格执行环评审批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禁止禁养区,限养区内新建畜禽场,加快对限制区禽畜养殖企业的环境评估程序的进展,加强新畜禽养殖项目的批准;加强环境影响评估和区域育种能力,适度控制畜禽养殖规模。

3.3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采取“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促进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培育“畜禽养殖→粪便→沼液(有机肥)→沼气(生产生活利用)→无公害农产品”生态农业循环链,推动农业园区与养殖户签订畜禽粪便收运协议,通过农业园区集中收运、集中处理、集中使用逐步解决永川区畜禽养殖散养粪便污染问题,提高散养畜禽的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3.4强化畜禽养殖科学化管理

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畜禽养殖污染预防贯穿于畜牧生产全过程,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养殖场,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先进的清粪工艺、粪污资源化处置工艺和饲养管理技术,大幅度降低污染物产生量。

作者:陈诗礼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南大街办事处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