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探讨和应对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探讨和应对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探讨和应对对策

摘 要: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基层民众的收入水平,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但由于部分养殖主体缺乏良好的环保意识,不能够主动创新养殖工艺和技术,导致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符合畜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要求。面对这种情况,要切实加大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畜牧养殖;环境污染;应对策

新时期,人们对肉类、奶类等畜禽养殖产品的需求显著扩大,推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但畜牧养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影响到周边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也对畜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限制作用。因此,要深入分析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及产生原因,从政策机制、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着手,有效解决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

1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1.1 空气污染

一些养殖户随意堆积畜禽粪便,由于缺乏充足的氧气,粪便容易出现发酵情况,导致有不同类型的有毒难闻气体产生,如硫化氢、氨气等。以硫化氢气体为例,不仅具有类似臭鸡蛋的难闻气味,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污染空气,对养殖人员、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1.2 水体污染

受雨水冲刷等因素的影响,附近水体中会进入部分畜禽粪便,大幅度提高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同时,畜禽粪便中的有毒有害元素众多,在水流的流动作用下,会向附近河流流入,进一步扩大污染面积,出现水体恶化等严重情况。此外,部分有害物质会逐步向地下水中渗入,威胁到地下水质安全[1]。

1.3 土壤污染

如果向土壤中排放的畜禽粪便超出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将会改变土壤性质,导致土壤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且由于有大量的氮、激素以及微量元素等存在于畜禽粪便中,也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畜禽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虽然需要大量的养分,但只能够吸收饲料中的小部分元素,以粪尿等形式排出尚未吸收的元素。现阶段,人们往往以肥料形式利用畜禽粪便,但如果肥料存在着矿元素超标情况,将会大幅度增加土壤中的矿物元素,导致土壤成本遭到破坏,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2 畜牧养殖污染防治的主要模式

2.1 养殖源头减量

在畜牧养殖实践中,畜牧动物只能够吸收饲料中的少量养分,大部分饲料以粪便形式向外界排出,不具备较高的饲料转化率。面对这种情况,养殖人员可将常规饲料替换为微生物饲料,这样不但饲料的吸收率得到提升,还能够大幅度增加动物肠道内的益生菌含量,进而显著减少粪污排放量。由于氮磷成分是畜牧粪污的重要组成,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因此,养殖人员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酶、植酸酶等成分,以便有效减少动物粪便中的氮磷含量。此外,养殖人员要优化日常饲喂方案,将各生长阶段畜牧动物的养分需求纳入考虑范围,设计适宜的饲料配比,禁止向畜牧动物饲喂大量的饲料,否则将容易增加畜牧粪污的产生量。同时,要将定时定量的原则贯彻下去,保证畜牧动物能够高效吸收与转化饲料。

2.2 养殖过程减排

现阶段,畜牧养殖减排技术日趋成熟,出现了较多的类型。养殖人员要结合养殖种类及规模,选择最适宜的减排技术,对畜牧养殖过程中形成的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理,持续改善畜牧粪污处理效果。例如,在养牛过程中,可增加资金投入,完善配置自动刮粪板等粪污处理设施,对产生的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及发酵处理,之后可在牛床垫料中高效利用处理后的产物,顺利达成过程减排目标。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则可引入发酵床等减排技术,通过干湿分离与降解处理猪群粪污,不但能够大幅度提高粪污处理效率,还可以避免出现二次污染现象。

2.3 养殖末端利用

通过应用资源化利用技术,既可以防控畜牧养殖污染问题,又能够扩大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因此,养殖人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第一,肥料化利用。畜牧粪污中存在着较高的养分含量,可以在农作物施肥中应用。因此,养殖人员要利用高温发酵技术规范化处理畜牧粪污,之后以有机肥的形式施用到农作物生产中。相较于化肥来讲,此种肥料的养分更加均衡,可促使农田土壤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第二,能源化利用。通过于沼气池中发酵处理畜牧粪污,将会有大量的沼气产生。此种资源化处理技术一般适用于农村地区,可有效满足农村居民的能源利用需求。目前,在乙醇生产、发电等诸多领域也开始应用畜牧动物粪便,要结合当地情况进行探索与实践。第三,饲料化利用。此种方法是提取纯化处理动物粪便中微量元素,之后用于生产动物饲料。其中,干燥、发酵、青贮是常用的处理技术。

3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防控中面临的问题

3.1 监管体制不够完善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涉及到较多的主体,单单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难以有效完成治理任务。但就现阶段而言,养殖业主、周边村民以及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不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义务,难以深度参与进来,导致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监管成效得不到保证。同时,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治理主体众多,各部门之间缺乏健全的沟通、协作机制,难以充分发挥部门合力,也阻碍到治理效果的提升。

3.2 养殖业主缺乏较强的生态意识

畜牧养殖业的进入门槛较低,许多养殖业主不具备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不能够深入学习和应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依然将落后粪污处理模式沿用下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部分养殖业主没有密切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没有认识到畜禽养殖污染物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导致其不能够积极、主动地贯彻相关政策要求。一些养殖业主虽然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愿意应用现代污染防治技术,但由于在革新生产工艺、引进环保设施等方面需花费较多的成本,导致其积极性大打折扣。

3.3 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力度不足

近些年来,各地深入推进畜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将一系列先进的防治技术研发出来,如污水净化技术、沼气发酵技术等。但基层养殖户普遍不具备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及信息接受能力,不能够自主学习和应用先进的防治技术。而在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推广方面,受人员配置、资金资源等因素的限制,缺乏足够的推广力度,这样基层养殖户将难以准确把握各项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要点[2]。

3.4 污染防治投入成本较高

由于在畜牧养殖污染防治实践中,养殖户需引进相应的技术与设备设施,这样将会显著增大养殖成本。同时,在各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较高的运行成本。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养殖户为减少成本支出,会直接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以此来扩大养殖效益。

3.5 畜禽养殖业主缺乏规划

现阶段,很多农村居民自发开展畜禽养殖活动,并没有邀请专业人员科学论证选址。一些主体先将养殖场建设起来,之后方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这样将会显著弱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4 推进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

4.1 多方主体共同监管

为改善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防治效果,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基础上,需将养殖业主、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引入进来,对不同主体的职责分工进行明确,深入落实畜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第一,明确政府监管责任。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实施成效,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与民众的生活质量。因此,政府部门要结合地区畜牧养殖情况,将针对性、适宜性的畜牧养殖污染公共政策制定出来,长期性、系统性监管畜牧养殖场,禁止各类养殖主体随意将污染物排放于生态环境中。要做好养殖区域的规划布局工作,以便高效处置畜牧养殖污染。第二,明确养殖业主主体责任。养殖业主要主动承担起污染防治的主体性责任,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等进行积极学习,将保护环境的公民义务自觉履行下去。结合现阶段畜牧养殖管理及污染物处理中暴露的问题,养殖业主要依据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大力变革养殖方式,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完善配置,促使畜牧养殖污染物的产生量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减少。第三,明确周边居民监督责任。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会对周围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周围居民要积极向主管部门举报反映发现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改善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防治效果。为强化民众的监督职能,主管部门可将宣传教育活动实施下去,引导广大民众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后果。第四,明确社会组织的职责。社会组织能够有效弥补政府管理的不足,因此,要引导畜禽养殖协会等相关社会组织参与到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当中,从知识宣传、技术研究、行业自律等方面提供支持,切实提升畜牧养殖环境污染防治成效。

4.2 加强生态环保教育宣传

针对现阶段部分基层养殖主体生态环保意识薄弱的问题,相关部门需大力宣传畜牧养殖污染危害及防治的必要性,逐步转变养殖主体的思想认识。在宣传教育实践中,要综合利用多种形式,保证宣传教育效果。例如,可将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标语设置于城乡社区宣传栏、道路两侧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或向各类养殖主体免费发放生态环保为主题的宣传手册。同时,要结合应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平台,利用地方电视台、广播、官方微信、微博等渠道广泛宣传畜牧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将良好的社会氛围营造出来。在宣传过程中,要将畜牧养殖污染的危害作为重点,切实激发社会民众及养殖主体的环保热情。

4.3 加强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服务

现阶段,已出现较多种成熟的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但部分养殖主体并不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难以结合养殖情况高效引进适宜的防治技术。面对这种情况,主管部门要加大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力度,将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提供给广大养殖主体。为提高技术推广效率,一方面,可结合当地的养殖情况,经常性组织集中培训活动,帮助养殖主体深入掌握防治技术的实施要点。另一方面,可将畜牧养殖示范推广项目组织起来,构建绿色养殖基地,引导广大养殖主体参观、学习各种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与经验。养殖主体通过实地参观与学习,能够直观认识到引入污染防治技术、设备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而增强其应用热情[3]。此外,不同类型的污染防治技术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切实提高地区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水平,需深入开展技术研发活动,综合考虑养殖类型、污染状况等内容,研发出适宜的、先进的防治技术。在具体实施中,政府部门可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且与科研机构、畜牧企业等加强合作,共同深化技术研发效果。

4.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部分养殖主体虽然具备一定的生态环保意识,但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不愿意在养殖污染防治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资源。面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可制定科学的扶持政策,从资金角度补贴那些主动建设畜牧养殖污染防治设施的主体,以便促使养殖主体的资金压力得到缓解。依据法律法规处罚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畜牧养殖业主,增大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同时,要鼓励金融机构深度参与进来,从贷款贴息等方面扶持畜牧养殖业主,缓解其资金压力。

4.5 规划与调控养殖区域

为最大程度上减轻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需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统一规划畜牧养殖区域,对禁养区、限养区及适养区进行依法划分。在建设规模化畜牧养殖场之前,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落实下去,要求养殖主体在建设主体工程时,同步建设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同时,要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对畜牧养殖实时分布图进行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辖区养殖场的各项数据,对其存栏动物数量进行动态掌握,严格控制畜牧养殖规模总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防治情况,直接关系到畜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因此,要结合当地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产生原因,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逐步减轻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在具体实践中,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引导养殖主体、社会民众等共同参与进来,持续优化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梦瑶.畜牧养殖环境污染原因及应对策略探讨[J].畜牧业环境,2020(7):15.

[2] 李文佼,谢婕,王宏栋,等.畜牧行业环境污染现状及解决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20(3):2.

[3] 赵瑞生,梁茂文,王呈,等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有效对策[J].畜禽业,2020(5):43-45.

作者:苏琪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